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民生新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主持人如何把民生新闻说好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民生新闻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31

《主持人如何把民生新闻说好》

本文是关于民生新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民生新闻和民生新闻说好和主持人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朱晓燕

【摘 要】 民生新闻的平民性、 广泛性决定了主持人对于民生新闻栏目独特的驾驭形式及稿件的处理方式. 本文分析了受众需要的民生新闻的特征, 民生新闻为何需要主持人 “说” 出来? 同时归纳了各种 “说” 错了的表现, 对如何说好民生新闻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 主持人; 民生新闻; 说新闻

进入21世纪, 以 《南京零距离》 《元元说话》等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 引发了遍及全国电视媒体的民生新闻潮. 此类栏目关注民生、 反映民意, 为群众解决困难、 为当地政府分忧, 得到了受众的认可及政府的支持. 此后, 全国各地的民生新闻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一、 受众需要什么样的民生新闻

老百姓究竟爱看什么样的民生新闻? 北京卫视的一位编导曾将其概括为简单的六个字— —解气、 解惑、 解闷. 解气: 替百姓解忧、 为他们发声、 解决具体的实际困难; 解惑: 释疑解惑、阐释各种百姓不明白而又想知道的政策法规或各种疑问; 解闷: 反映生活中有趣、 新奇的新鲜事物. 由此可以看出, 老百姓并不只是喜欢 “看热闹” , 而是希望获得有益、 实用的新闻资讯.

(一) 百姓需要有品质、 正能量的民生新闻

一档节目能够生存发展下去, 必须从内容入手, 用精品内容稳住观众手中的遥控器.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 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努力营造昂扬向上、 团结奋进、 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做有品质、正能量的民生新闻.

(二) 百姓需要有创新、 有深度的民生新闻

新颖的主持风格、 独到的报道方式, 这些都是民生新闻创新的表现,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不能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表层上, 而应该眼光再高一些, 问题再看深一层, 注重挖掘新闻背后所体现出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引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 民生新闻需要 “说” 出来

央视白岩松曾言: 地方电视台做新闻, 从内容上做不过央视的全面; 从被访人物上做不过央视的权威; 技术装备、 覆盖面都不是央视的对手, 然而有一样央视却永远无法替代地方电视台, 那就是当地的民生百姓新闻, 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然而却是直抵人心、 温暖无比的.

正是由于民生新闻本身的特点 — —生活化, 收看民生新闻的受众群体特点 — —平民化,加之电视荧屏除了时政新闻、 社会教育、 文化娱乐等节目外, 需要其它节目形式作为补充, 民生新闻的主持人在播报新闻的时候经常采用一种新的形式 — — “说” 新闻: 半口语化、 介于新闻播报与现场主持之间, 亲切、 自然、 通俗地叙述新闻事实, 使受众在愉悦、 自然的环境中接受新闻资讯. 它避免了传统时政新闻播报的呆板、 生硬, 以鲜明的地方性、 鲜活的故事性, 将关注目光投向老百姓, 主持人在节目中改变传统的新闻播报形式, 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 让节目更接地气.

三、 有些主持人把民生新闻 “说” 错了

各地电视台都有民生新闻栏目, 比如滁州广播电视台的 《今晚看滁州》 、 芜湖广播电视台的 《第1看点》 、 马鞍山广播电视台的 《一拨就灵》 、 铜陵广播电视台的 《今日播报》 、 淮南广播电视台的 《天天帮忙》 ……虽然名称各不相同,但是栏目定位、 表现手法以及主持人改 “播” 新闻为 “说” 新闻的方式如出一辙.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些民生新闻的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误区, 把民生新闻 “说” 错了.

(一) 信口开河, 有违社会公德

为了展现所谓的个性, 一些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过分 “口语化” , 把随意调侃, 甚至把一些有负面效应的内容混同为正能量进行宣传, 有悖于新闻栏目的宣传宗旨. 某主持人曾在其节目中说: “有的时候生活太累了, 需要停下来休息, 可就在你停下来的时候呢, 别人还在奔跑, 所以你要记得在同时奔跑的途中, 别人如果说领先了,就用你的脚绊倒他. 这叫什么嘛, 这就叫生存的本事” . 对于恶性竞争、 损人利己的行为本应该批驳、 否定, 主持人的这番说辞有悖公德, 无疑会对受众造成错误引导. “低俗不等于通俗、 不代表希望” , 作为主持人应该有底线与操守, 不能以违背社会公德为代价取悦观众.

(二) 牵强附会、 随意发挥

民生新闻的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 抓住受众关注热点的心理需求原本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牵强附会、 随意发挥, 难免会让人感觉不合时宜. 某台报道了数博会上一则关于 “人脸识别技术” 的新闻, 可主持人在节目中说: “说长得好看的人犯什么错误都可以被原谅, 长得好看的人怎么能犯错误呢? ” “以前咱们一直靠才华, 现在终于可以靠脸办事了. ” 生硬地把这种人脸识别技术与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靠才华” 之类的网络流行语拉扯在一起, 强调 “靠脸” , 贬斥“才华” , 拾人牙慧、 进行炒作, 极易对青少年造成错误引导. 主持人在节目中看似挥洒自如实则过于随性, 缺失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操守.

(三) 法律知识缺失、 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交通事故、 法治案件是各地民生新闻栏目的主要内容, 因其现场感强, 具有故事性一直颇受观众喜爱. 但是如果主持人不熟知相关法律知识, 在节目中随意点评, 则会导致报道失真失准, 出现引导偏差. 某节目曾报道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已婚男子伪装成富二代在网上征婚, 两年交了119个女友, 并从中骗到了50多万元. 主持人在点评这条新闻时未对这种诈骗行为进行谴责, 也未向受众告知其受到何种法律制裁, 而是说: “开个培训班吧, 生意肯定火爆. ” 法制类新闻的播出应该起到震慑犯罪、 普法大众的宣传效果, 却因主持人的不辨是非、 别样解读, 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四) 附庸风雅、 随意篡改成语名句

近些年中国古典诗词受青睐, 各类诗词大赛频频亮相, 有些主持人也在节目中大量引用名篇佳句、 成语典故, 但是如果文学基本功不够扎实或是表达不够严谨, 也时常会出现漏洞百出、 东施效颦的窘相. 在一条关于中国泾县马拉松赛的新闻中, 主持人说: “赛道从 ‘十里查村九里烟, 三溪汇流万户间’ 的查济出发, 终点至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赠我情’ 的桃花潭, 跑过整个赛道即完成了一次经典的文化之旅朝圣之旅” . 主持人引用了李白的 《赠汪伦》 诗中的后两句, 本想为节目增色, 可惜却将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误读为 “不及汪伦赠我情” ,虽然只是错了一个字, 但是对于名篇佳句, 不说则罢, 说了就应该是 “零差错” . 再来看另一个曲解成语的尴尬场景: 一曲舞蹈跳毕, 某主持人忍不住用 “真是美轮美奂” 来形容, 结果被网友吐槽: “美轮美奂” 只用来形容建筑之美, 与舞蹈无关.

(五) 表达随意、 误解了 “说” 新闻

民生新闻需要亲切、 自然、 生活化, 但是并不代表可以随便说、 前言不搭后语. 有些主持人把自己语言上的弱点当作特点, 比如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底, 听不到一点儿语气变化, 感觉不到一点儿节奏控制, 甚至在节目中出现插科打诨、 节奏紊乱、 断句错误的现象, “哼哼哈哈” “这个那个”“其实吧但是吧” 这些不规整甚至废话连篇的语言大段地充斥于新闻节目中显然是欠妥的.

四、 主持人如何把民生新闻 “说” 好

主持人张越总是能在看似不经意地的 “说”中, 自然陈述出她所要表达的主旨: 一次她在节目中介绍一位看厕所的大姐, 看摊儿的时候手边放了一个快要蔫了的黄瓜头, 这是为什么呢?大姐莞尔一笑, 黄瓜头擦脸呀, 主持人说这是最便宜的美容护肤方法, 即便干着看厕所的活, 一个女人也没有放弃爱美爱生活. 通篇的讲述自然流畅, 没有一句不相干的话, 让人感受到了她深厚的语言功力.

如何正确地 “说” 新闻, 做一名受观众认可的主持人呢?

(一) 不断加强政治思想素质

说新闻的功力和素养看似在嘴上, 实则在心中. 主持人在民生新闻的播报中之所以出现了这样、 那样的错误, 既有把关不严、 栏目一味求新求奇的原因, 更多的还是主持人思想的总开关没有拧牢, 甚至把自己的身份错误地划归为明星艺人而不是新闻工作者, 在工作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自认为老百姓喜欢 “看热闹” ,要想吸引观众, 就一定要足够地 “热闹” . 于是,“娱乐化” 、 “低俗化” 的表达方式在民生新闻的播报中屡见不鲜, 表达内容止于庸俗、 表面, 表达方式流于娱乐、 花哨的现象愈演愈烈.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要想把新闻“说” 好, 坚持党性原则至关重要. 要如总书记要求的那样: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舆论导向、 新闻志向、 工作取向, 做政治坚定、 引领时代、 业务精湛、 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

(二) 不断提高文化业务素质

播音泰斗夏青曾言: “说” 就是生活化的语言样式吗? “播” 就是呆板强调的代名词吗? 如果只有 “说” 才平易近人、 亲切自然, 那么日常生活中的 “训人” 、 “质问” 等语气是不是 “说” 呢? 无论何种方式表达, 规整性应该是播音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有稿主持时锦上添花, 无稿主持时出口成章. 所谓 “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 主持人的基本功绝不能丢, 平时要加强业务本领的积累:朗读、 阅读、 说话等口语练习不能放松. 另外, 随着新闻播报内容的不断增加及扩充, 对于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各种专业知识、 法律法规等都需要主持人不断地学习.

(三) 不断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

做一名主持人不能仅仅只满足于播音间、话筒前的一点工作, 还要不断地加强职业道德、文化理论的学习, 以及采编业务知识的深度扩展. “文生于情, 情生于身之所历. ” 经得起时间考验、 能沉淀下来的好作品, 不花费一番脚力、眼力、 脑力无从得来, 这是做新闻最质朴的方法论. 同样, 不经历一番锤炼与打磨的主持人, 自然也不会有好的播音主持作品出现.

脚下没有泥土, 作品怎有温度? 眼中没有实践, 语言怎有力度? 只有用双脚去丈量大地, 用双眼去观察时势, 用头脑去萃取精华, 新闻工作者才能通过一次次心灵之旅, 让新闻报道更有深度、 更加独到、 更富见识, 不负时代的期望.

(作者单位: 滁州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 姚少宝

民生新闻论文参考资料:

新闻战线杂志

新闻导刊

新闻总署期刊查询入口

新闻投稿网站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

民生问题论文

此文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民生新闻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民生新闻和民生新闻说好和主持人相关民生新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