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基层类论文怎么撰写 与高校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状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基层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2-02

《高校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状》

本文是基层类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和毕业生和就业和鼓励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学扩招之潮不光涌向本科、硕士层面,甚至到了博士层面,这对于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无疑是一大冲击.一方面,许多高校毕业生还没有确立正确的就业观,他们不愿意在农村基层或偏远的基层地区工作,从而导致待业毕业生在大城市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是基层单位的保障体制不健全,很多单位招聘信息中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工作的性质、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等信息都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不同.缩小城市与农村基层就业供求关系的差距,健全基层工作的保障体制,规范农村基层单位的各项制度,转变高校毕业生的传统观念,推动高校对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引导,增加政府对基层单位的支持,发挥农村基层单位的优势,促进高校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减轻社会负担,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新农村建设及社会稳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参与其中,因此进行此项课题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引导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

一、面向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现状

根据教育部关于201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最新统计,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为820万人,比去年多了25万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有400万左右,其数量达到历年新高.相对于去年来说,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职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呈下降趋势,再加上往届待业的毕业生,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失业群体,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1.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

1.1对基层工作不适应

高校毕业生的在基层工作,会面对很多生活上的不适应,这些毕业生的学校大多在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的城市里,在休闲、购物、饮食、交通、娱乐方面都非常方便,有很大选择余地.在基层工作之后,各种生活中的条件都不容易实现.会带来出行不方便,饮食过于单一,娱乐配套设施不完备,有些生活用品不容易购到且品种单一,与地方的风俗习惯格格不入等问题.

1.2工作状态不佳

有一部分高职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力不是很强,很难有效的完成本职工作,更不用说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在基层工作中没有给自己定一个正确的目标,缺乏工作动力.很多高职毕业生基层工作的目的是想把基层工作当作一个工作转换平台,不能够踏踏实实在基层工作,没有用心的服务基层的态度.导致基层工作单位不好招人,毕业生下基层的积极性也受挫.

1.3与同事领导关系不融洽

有些高职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总觉得在自身学历方面比低学历的同事与领导有很大的优势.不能够与这些同事和领导处好关系,也不能适应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基层单位中留下的一些惯例,将使这些刚离开学校的高职毕业生不能适应.不同的工作理念,会使基层的同事和领导在与新毕业的高职生之间不断的产生矛盾,造成不和谐同事关系.

2.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自身定位现状分析

2.1 高校毕业生对自身定位不准确

高职毕业生对工作期望值比较高,以致于他们在找工作时总感觉摆在眼前的工作有点大材小用.不是想着先找个工作,遇到合适的再选择,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再自行创业,而是凭空想象.有些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没有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工作岗位的需要,工作的首先就是东南沿海及和经济发达省内大城市,具有长期良好福利和良好效益的大型单位.但他们的能力价值却远远低于工作场所预期的价值,并不能满足雇主的就业要求.从发放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很多高职毕业生会选择工资待遇好有保障的工作单位,选择外部配套设施齐全的毕业生也大有人在,而选择服务社会和贡献社会的毕业生却寥寥无几,多数毕业生将找到一份自己完全适合自己的工作定为自已的就业目标,从另一方面也看出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缺少一种敢拼敢闯的创业精神.

2.2高职毕业生过分关注自由,经常换工作

现在离校的高职毕业生大部分是90后,受自我意识膨胀和个性张扬的社会影响,让这些高职毕业生想走一条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他们希望将自己个性、风采展现出来,摆脱各种社会、学校、家庭的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详细明确的规划.理想与现实脱节,没有对自身价值的评估,人生观也跟随社会大流.有的毕业生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总是羡慕别人的工作.在对2017届、2018届毕业生就业的后续调查中,少数毕业生实际上在一个月内换了三次工作,以致于他们以后没有工作.就业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当今社会,市场高度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而是向各方面发展的多重型人才,有部分高职毕业生的能力有限,不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主要表现在: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有一部分高职毕业生不能够发现自已的劣势和优势,不能充分的将自己的特长、爱好、才能发挥出来.

二、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定位不准

高职院校在国家这些年职教政策的支持下,办学实力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生源上都得了保证.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自身的定位上都出现了一些偏差,有些比较老牌的大专院校,将本科的教育模式拿来使用,使教师在教学时偏重于理论教学,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和高职教育的特点.而新升格高职院校,又将中专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拿来使用,偏重于动手,而缺少理论上的教育.这两种定位都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也很难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优势不是很明显,培养的学生没有独特性,就业竞争力不强.教学过程所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有些学校还在讲一些社会上已经淘汰了好多年的技术.在实践教学方面,不能有效保证实践课程的完成,有些学校只注重购买实验设备,不注意维护,设备坏了上报几年,领导硬是不管不问,耽误了几届学生的实习,更不用说学到技术.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不是很明确,在动手实践方面,不如中专生,理论上不如本科生.

3.高职院校关于面向基层工作的政策和就为引导教育力度不够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政策,使我国高等院校的培养规模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满足了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需要.但是,社会在发展,市场经济也在日新月异的前进.高等院校未能与企业之缺乏有效的合作,也将导致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从而激化人才培养和就业需要之间的矛盾.我们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在学校帮助学生介绍招聘渠道、面试技巧、就业政策等.很多学校学校在面向基层就业指导工作上采用的方式太单调,不能正确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这直接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就业的误区.没有从内心改变学生对基层就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基层就业的各种劣势没有在高职毕业生的心中得到根本改观.

三、基层对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1.国家对基层就业政策支持的可持续性力度不够

近些年,国家在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扶持政策上下了很大的力度,以后的就业和学习深造方面也给予了很多优惠,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方面,毕业生的劳动保障方面,如人事合同的签订,各种生活补助的及时发放等.另一方面,已经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想实现自已的一些理想,受地方工作环境的影响不能落实,有些对毕业生有帮助的创业政策在基层得不到落实,都将对未就业的毕业生在选择基层就业时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许多高职毕业生为了能找份工作,先就业,就选择了到基层就业,当发现有更合适自已的工作之后,他们会义无反顾地离开基层单位.

2.基层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和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维持了基层单位的运转,高职毕业生来到基层之后,为基层的良好和持续发展带来了大批的技能型人才,他们带来的技术可以帮助基层单位改善当地的产业结构,并帮助当地的群众致富.但是基层政府和单位没有使毕业生安心工作的保障机制,使毕业生感觉自已就是一个过客一样,没有归属的感觉.高职毕业生到基层的企业工作时,会发现这些企业因为离城市太远,监管部门不能及时有效的对其监督,他们没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工作时可以随意加班,增加上班时间,有时为了赶时间,所有员工的劳动量会增大,薪资标准按照当的最低的标准来发放,而且管理者凌驾于企业的规章制度之上还控制着员工的收入,员工在维权时面临很大的困难.有些企业建在比农村还要偏远的地方,接打电话有时还没有信号、娱乐设施几乎没有.基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限的,不可能保证支付“三险一金”,更不用说“五险一金”了.毕业生在与企业签合同时,也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条款.这些毕业生的切实利益因为地方财政现实状况及企业制度的不完善,最后变成毕业生自已掏腰包为自已购买各种保障.

四、建立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工作的保障措施

1.建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保障机制和保障体系

面对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这批高校毕业生,给我们的印象是不愿受苦的一代,有自己性格的一代,缺少劳动、生活、社会等方面锻炼,在面对基层就业这种选择时,往往不会成为他们的首选,受社会环境影响,让他们面对农村或落后地区就业环境从心理上有一种抵触.这些毕业生即使选择了去基层就业,有相当一部分也是把这份工作作为一个跳板,不会长久的扎根基层,为基层服务.对此,基层单位应向基层政府反映,建议基层政府健全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在劳动合同、户籍问题、社会保险缴纳、组织关系、人事关系的交接方面,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问题上要对基层就业毕业生优先解决,保证这些毕业生能够安心的在基层工作.基层政府要建立对企业用工情况的监察机制,对基层用人单位加强监督,防止这些单位在招聘、用人的过程中克扣拖欠员工工资、不缴纳员工基本社会保险、不签定公平合理的劳动合同等情况的发生.据调查,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最关心的是住房安置、医疗、养老保险问题,如果基层工资和城市相差无几,还能解决这样几个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就能打消毕业生心理上的顾虑,使其安心到基层就业.

2.建立完善的高校基层就业教育引导机制

从基层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调整设置与基层匹配的学科专业,为基层工作培养合适的人才,有效地解决基层技术人才的缺乏的现状.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引导毕业生认真规划自已的职业生涯,将基层工作的国家战略意义传播给高校毕业生,基层的也可以成为毕业生们成就事业的新天地.学校可将已在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作为正面案例来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在校生对基层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深入的了解.同事,利用有效的学校媒介,比如,广播、展板,校园报纸等方式,将基层就业的国家政策进行全面详细的宣传,让所有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正确的、详细的了解下基层就业的意义.高职院校可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基层单位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或离校之前先到基层单位实习或见习工作,正确认识基层的工作前景和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还可在高职学生入校时将就业指导课程引课堂,贯穿大学三年.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又了解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态势,产业结构的现状、就业制度,使毕业生了解到最新就业的压力和机会.高职院校的就业单位要建立一个关于面向基层就业的服务平台,每周固定个时间方便学生咨询.高职院校在基层就业方面应当给予毕业生鼓励和支持,体现在学校对参加基层就业毕业生优惠政策的落实.让高职毕业生认识到在基层的就业过程中,可磨练自已的个的意志,发挥自已的特长,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和梦想.

3.教育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端正就业心态

高职院校应采取措施,在学生进入学校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和择业观,调整他们的心态,认识到当前最新的就业形势.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要将这种就业创业理念贯穿于学生的三年学习生涯中,实施健全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灌输最新就业、创业理念,对学生的就业、创业观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就业、创业理念的养成,使学生在校在校期间便可进行创业实践,就业技能的锻炼.让刚入校的的新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识,学校指定督导部门定期的对就业、创业教育成果进行考核.高职院校可以在就业指导教育中加入心理辅导课程,将国家关于就业的政策及到基层服务的优惠政策对毕业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增强毕业生为国家、为基层服务的意识,让这些毕业生了解到通过基层就业的可以带来坚强的意志,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优势,可改变人在当今社会中的各种陋习和功利性,打开高职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新局面.

4.要准确、有效地获取基层单位的需求信息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各种经济的出现,也带来了许多新兴的产业经济,公司企业的种类越来越多,性质也多样化.这使得高职毕业生找工作得过程和招聘过程并不完全匹配.若想让高职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就业,同时基层单位又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就要靠高职院校和基层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一些措施来实现.首先基层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规范企业的招聘信息,了解招聘信息上的各项内容是否属实,有关公司规模、性质、福利、地点和工作内容的信息逐一验证.高职院校应切实的到基层单位进行考察,参考基层政府的相关部门提供的材料,核实招聘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证高职毕业生的技术与基层单位的需要进行准确有效的对接,为高职毕业生和基层单位建立一个准确、有效地信息需求平台.为了更好的为高职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造条件,高职院校必须与基层政府和单位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学校要经常到各个地方的基层搜集整理基层单位招聘信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相关的招聘信息,让基层单位知道学校有他们需要的各种高技能人才,更好为高职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及基层单位招到合适的有和用的人才做好服务工作.

五、总结

总之,如果要推动高校毕业生积极面对基层就业,高等院校和相关政府部门要多方面、多方位的关心和支持.政府是提供政策机制和凝聚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四方面力量的保证,,以确保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工作中有新的发展、打开新的、良好的局面.只有形成这样的保障机制,才能真正有效的解决高职毕业生在基层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的信心,提高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曾雅丽,鲍金勇.毕业生基层就业障碍性因素与对策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

[2] 艾丽娟,山世泰. 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 党政干部学刊,2011.

[3] 代飞.高职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4] 韩海浪. 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

[5] 屈顺利,唐秋颖. 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状研究[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

[6]李从国.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难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经纬,2008.1

[7]李 倩,宝艳红.高职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辽宁高职学报,2010.9

基层论文参考资料:

基层建设杂志

基层建设杂志社

基层建设期刊

部队基层管理论文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汇总,这篇文章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毕业生和就业和鼓励方面的基层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基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