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时代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与微时代人的孤岛式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时代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3-28

《微时代人的孤岛式》

本文是关于时代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孤岛和微时代人和生存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微媒体影响下,现代人的“孤岛”式生存正在变成现实.朋友圈的点赞数越来越多,亲友间的交谈却越来越少;网络分享越来越流行,现实交往却越来越少;走向封闭的心理使得现代人日益演变为一座座孤零零的信息传受塔,形同“孤岛”.

1 微时代下人的“孤岛”式生存状态

在人人都有微博,人人都刷朋友圈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也日益打上了“微媒体”的烙印.“微”是一种生活态度,亦是一种生活状态,对现代人而言,真可谓无“微”不欢.

1)微世界中的宠儿.覆盖面日广和速度不断提升的无线传输技术,为用户随时随地的“微”体验提供着技术支撑,造就了大批微世界中的宠儿.人们利用微媒体构建了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独立世界.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添加自己的“朋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他们在是否邀约和接受邀约方面有绝对的主动权,全凭个人喜好,纵横捭阖.人们的个人形象在微媒体中得到重塑.在微世界中,个人的人品、形象不是由他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决定,而是由他的表现决定,而分享就是一种最直接、最常见的表现方式.在朋友圈中,一个乐于分享,并积极点赞的人,必然是朋友圈中人气高的人,也是受人欢迎的人.个人价值在微媒体中得到实现.在这里,现实世界的阻隔变得微弱,人们可以充分地晒出自己,展现价值:可以参与微公益,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尽一份社会责任;可以推介自己的店铺、商品,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微世界中,无论哪种社会身份的人都可以找到自身的价值,人人都是其宠儿.

2)现实中的交流障碍症候群.微媒体中的虚拟交往,看似敞开怀抱,实则走向封闭.这种由技术引发的病态心理,是源于对身体不在场的虚拟交往的迷恋,本质上就是网瘾.网瘾是主体自我确认片面偏向于虚拟生存而最终脱离现实生存的结果[1],那么在移动互联时代,这种虚拟化生存表现得更加明显而真切.每个人都是自成一体的信息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网络世界,或者说每个人在网络世界中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对虚拟世界的陶醉,造成他们在心理上对现实世界的脱节,使得他们愈加回避现实人际交往,逐渐沦为了现实中的交流障碍症候群:不参加任何群体集会,很少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亲友、伴侣之间的言语沟通也十分有限;在朋友圈侃侃而谈,微博上出口成章的人,在现实中却变得木讷不善言辞;微博上一呼百应的意见领袖,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却显得形单影只.这种在现实人际中的交流障碍,必然引发内心的挫败感,从而更加回避现实人际,“孤岛”式生存状态加剧.

2 微时代下人“孤岛”式生存的原因

微时代人“孤岛”式生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网络技术导致个人成为结点.在每一个人都能够自由接入互联网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以互联网中的一个结点而存在.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担当什么角色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是这个网络世界得以运转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这是由网络世界的普遍关联性决定的.六度空间理论在网络的虚拟空间具有了更加宽泛的含义,浩瀚而充满不确定性的网络世界中,要认识一个人也许要通过6 个以上的人.但在互联网空间认知他人的机会更大,也更容易.各个朋友圈的相互重叠和交叉,带来了人们认知关系的重叠和交叉,移动互联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最广泛的联结.平凡人在这种广泛的连接中,重新找到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遗失已久的存在感.移动互联和微媒体赋予用户的自由选择权,使他们能够自主构建自己的网络人际圈,并在那里体验自己的存在价值.对于整个互联网络来说,单个用户只是其中的一个不起眼的结点,但他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结点.

2)媒体赋权强化自我意识.微媒体赋予用户完全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从而强化其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强化则进一步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心绪,从而导致交往中的貌合神离.要不要关注某一个人,要不要加某一个人为好友,要不要同意某一个人的好友邀约,全凭用户自己的决断.这样凭借自己个人意志而构建的人际网络,不仅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而且也是对个人影响和作用的凸显.从这个角度说,微媒体赋予了人的自我意识,重新定位了人自身的价值,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可替代.自我认知,自我肯定,正是微时代个人的普遍心绪.微时启了人们自我认知、自我肯定的新纪元.也许,人们从来没有这样用心地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打算过.

3 微时代下人“孤岛”式生存的不良影响

微时代下的“孤岛”生存的现实.对于向来以群体生存著称,注重群体情感的人类社会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讽刺,移动互联技术以及微媒体应用的始作俑者正是痴迷技术,渴望进步的人类本身.

1)虚拟世界沉迷与依赖.微媒体一次又一次一次刷新了其利用率(见表1),它给予人们的不仅是一种虚拟化的人际交往方式,更造就了人们的个人化的媒介生存状态,形成虚拟世界沉迷的整体图景.

表1

越来越越多的时间和精力交付于微媒体的虚拟世界,乃至沉迷其中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日渐变得无暇或无力开展更多其他活动,造成整个精神世界的日趋贫乏和单向度.

2)现实人际交往的落寞.事实上,现实生存决定虚拟生存,现实生存是虚拟生存的基础,虚拟生存依赖于现实生存[2].人类研发移动互联技术的本意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最广泛、最便捷的联结,是冲着方便性而去的,但微媒体的广泛应用却将人际交往异化,从而导致现实人际交往的落寞.流连于微媒体朋友圈引发了人们人际交流的虚拟化.人们不再热衷于现实的面对面交流,转而习惯在朋友圈中“点赞”问候.对朋友的了解越来越多,朋友却变得越来越不真实,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对微世界朋友圈朋友的最好诠释.借助朋友圈维系的人际关系,看似紧密,实则松散不堪一击,陌生化的虚拟交往,也陌生化了现实的人际关系.现实中人们的实质往日渐减少,在微信、微博面前,打电话都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微媒体应用的普及使用,带给人们的不是社会关系的紧密扭结,而是社会关系的解构,或者说是一种解体.朋友圈中众多的点赞数,无论如何也不能抵消人们现实人际的落寞情怀.正是对微世界的迷恋,使人们无力应付现实人际,逃避现实人际.更为严重的是,一旦离开了网络,许多人变得焦躁不安,产生了深切的孤独感[3].

4 微时代下人“孤岛”式生存的调适

微媒体人的“孤岛”式生存,不仅有技术方面的原因,更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原因.人们对虚拟世界的依恋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虚拟世界软约束性的肯定,这种肯定往往造成他们对现实社会评价的忽视,导致他们对现实人际的逐渐疏离[1],并最终走向一种自我封闭的孤僻境地.因此,应对现代人的这种“孤岛”式生存,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他们的孤僻心理,从心理上让他们回归现实的群居生活,家人的陪伴、朋友的理解能够让他们重拾现实人际交往的信心.在动之以情的同时,也要晓之以理,让人们了解虚拟世界的本质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现实才是根本,舍本求末的做法是错误的.虚拟社交只能是现实人际的补充,或者说是维系现实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人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

时代论文参考资料:

开放时代杂志

时代杂志封面

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

时代周刊杂志

美和时代杂志

时代教育杂志

此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孤岛和微时代人和生存方面的时代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时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