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教育发展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职业教育动力的系统性分析:自组织透视逻辑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育发展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4-16

《职业教育动力的系统性分析:自组织透视逻辑》

本文是关于教育发展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跟自组织和职业教育和逻辑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摘 要:职业教育系统沿自组织逻辑发展,是实现职业教育持久有序发展的理想路径.而职业教育自组织系统的生成必须依托于系统内生动力的推动,故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系统分析合法登场并理应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的当务之急.基于系统科学和自组织理论,以内涵框架解读探寻生成机理,以动力源挖掘探究源动力,以动力要素解析架构动力系统模型,实现自组织逻辑对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系统的理性透视和分析.

关键词:自组织;职业教育;动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7)12-0058-06

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质上是实现职业教育系统内的有序协同和联合行动.没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自发性驱动力将无法实现职业教育系统内成员们的有序联动,由此,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系统性探究理应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的重头戏.

一、分析界定: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内涵

(一)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概念框架

动力概念最早出现在物理学上,指能够使机械运转做功的各种作用力量.之后被引入社会学等学科,代表推动某系统前进和发展的力量.动力作为一种作用力,由作用点、作用方向和大小三个指标构成.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作为推动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系统的驱动力时,其作用点落脚于职业教育的各种活动中,因活动并非自发存在,而是主体活动的结果,据此,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是作用在主体共同体成员上推动其行为的力量,其作用的效果表现为主体共同体成员的联动行为.

动力作为引导事物主动变化的原因,具有可控性和选择性的双重属性.动力的可控性体现在动力作用主体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决定动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向,这是主体能动性能力的表现;动力的选择性体现在动力作用主体为实现目标会选择最能推动目标实现的目标影响因素作为动力.[1]可见,动力的可控制性和选择性两大基本属性推动着主体共同体成员们为完成共同目标而联合行动.又因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过程是遵循自组织规律的演化发展过程,作为自组织其内部“非线性相互作用下的竞争与协同是演化的动力”[2],所以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目标生成之后,目标能够实现的关键是系统能够生成自组织动力.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可界定为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所有主体共同体成员们(或称所有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和参与者)为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在各项相关活动中将各自的内在驱动力经过选择和控制朝着能够推动各方联合行动的方向调整,从而形成可以驾驭和驱动所有共同体成员们联合行动的职业教育发展系统内在驱动合力.

(二)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生成机理

利益是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及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主体的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归根到底都是源于对利益的追逐.无论是竞争还是协同都是主体实现自身利益的外在行动表现.职业教育参与者各自对利益追逐的本质决定了他们之间的竞争,与此同时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又形成紧密协作的主体共同体.

由此可推,职业教育发展自组织动力生成机理为:职业教育系统内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在竞争与协同的作用下,围绕职业教育系统目标的实现,动力生成要素自发地生成了具有可控制性和选择性的动力;前述利益相关者源于各自对利益的追逐而形成主体共同体的稳定系统结构,系统动力生成的作用价值在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但由于价值取向的差异、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和利益分配的失衡等原因,主体子系统之间冲突在所难免,基于矛盾消解的需要,系统必须及时破除原有结构的束缚,寻找新的替代结构,此时动力将迅速生成并起到“推陈出新”的作用,推动系统向有更高一级的有序化系统结构前进.

二、溯源探究: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源头

(一)物质层面:利益驱动

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就人的自然属性而言,人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有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基本需要,所以物质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人类首先需要物质财富满足生存、繁衍和维系家庭的需要,同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随着人需求层次的提升,对物质财富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物质需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正是人类对物质需要永不停息的渴望,人类社会才具有向前发展的动力.作为社会构成的主体人,是社会一切活动的行动者和创造者,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的原始动力来自于其物质需要.职业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主体共同体成员能够自发地、主动地去完成职业教育的一切活动,最根本的动力源自物质层面的利益驱动.没有物质层面的利益驱动,让所有职业教育的参与者们在职业教育发展各项活动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二)精神层面:认可需求

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愿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并乐意发挥其创造力和才智,源自于两个重要事项:一是物质层面的利益驱动,即职业教育的发展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实质性的物质利益是他们首要关心的问题.二是获得社会的认可,既他们希望能够通过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活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赢得社会成员的赞许和认同,使他们获得了成就感的体验.如对政府而言,政府只有获得社会认可,方可获得民众支持从而避免公众信任危机,减少政府各项改革的阻力;对企业而言,通过获得社会认可,赢得良好发展口碑和市场信誉,企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对教师而言,只有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并获得社会舆论对职业教育教师身份的赞誉和职业的尊重,他们才能充分地将自身的智力和才华贡献于职业教育发展事业中来.

三、要素解析: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源动力

(一)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源动力模型架构

在职业教育主体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行为主体,学校是决策主体,企业是支持主体,政府是服务主体,彼此间的协同形成了职业教育主体共同体.据此逻辑,假设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源动力包括教师的自组织力、学生的自组织力、学校的决策力、企业的支持力和政府的服务力.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就是在职业教育自组织系统的动态发展中以主体共同体自组织目标为引领,由上述五大源动力朝着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方向进行聚合而成,由此可建构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与源动力的关系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模型中,横坐标表示时间t(time),纵坐标表示自组织目标A(aim),斜线表示自组织发展方向,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生成和发展过程,圆体表示职业教育系统,F 表示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的动力,f 表示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的阻力,则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的动力与源动力的函数关系式为:F等于f(Fg,Fc,Ft,Fs,Fe,α,t).其中,Fg— 政府(government)的服务力;Fc— 职业院校(college)决策力;Ft— 教师(teacher)的自组织力;Fs— 学生(student)的自组织力;Fe—企业(enterprise)的支持力;α—影响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的斜面角度(即角度的大小,反映了自组织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

(二)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源动力模型解析

为了清晰阐述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源动力与自组织动力的关系,首先作出如下假设:假设一,每个源动力的大小相等,即Fa等于Fc等于Ft等于Fs等于Fe;假设二,自组织动力F>0;假设三,每个源动力并非完全有效地作用于自组织动力上,只有沿着自组织动力方向上分力才是有效的源动力.基于上述假设,可进一步寻找有效的源动力(如图2 所示).

由图2 可知,源动力Fg、Fc、Ft、Fs、Fe 只有与自组织发展方向一致的分力才是构成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有效分力,可将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公式表示为:F等于 Fg1+Fc1+Ft1+Fs1+Fe1-f,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是职业教育主体成员们各自动力有效分力之合力与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阻力博弈抗衡的结果.故强化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提高合力,即如何采取措施促使职业教育主体成员的有效动力变大,进而实现合力增强;二是降低阻力,即如何实施有效策略消解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进程中的阻力成分,减少有效动力的“负担”.

第二,职业教育主体成员动力的源动力与自组织发展方向F 的角度表示源动力的有效方向,反映了主体成员的自组织意识,角度越小自组织意识越强,则沿着自组织发展方向的有效分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可见,职业教育主体成员是否认可且坚定职业教育发展的自组织逻辑,并内化为内在的自组织意识,将成为影响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重要隐形要素.

第三,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阻力作为影响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负能量”不容忽视,它是职业教育主体成员各自阻力的合力,即每个职业教育主体成员致力于职业教育事业的能量中都携带“正负”两种成份,其中“负能量”是相对于职业教育主体共同体的成熟度而言的,主体共同体的成熟度高,则主体共同体的凝聚力强,单个成员自组织发展的阻力就小,反之阻力就大.基于此,建设成熟、稳固的职业教育主体共同体是消解职业自组织发展阻力的有效路径.

第四,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各主体成员有效分力(源动力)的大小,二是职业教育各主体成员源动力的方向即自组织意识的强弱(即自组织意识越强,角度越小,则有效分力越大);三是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过程中发展阻力的大小.

四、系统透视: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系统结构

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的动力结构是指构成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系统要素(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方式.系统学审视,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亦是一个整体系统,呈现出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系统结构模型(如图3 所示).

(一)政府动力系统

国家或政府的推动是非常活跃和直接的因素.[3]在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的进程中,政府扮演服务者的角色,实现了“控制性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因此,政府的动力主要指政府服务力.政府服务力由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共同驱动形成.政府服务力的物质动力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服务力的精神动力来源于社会政治的诉求.由此,政府动力系统可用公式表示为:政府服务力等于经济社会发展力+政治诉求力.提高政府服务力应从两条路径切入:一是坚定不移地走发展经济社会之路,并将经济社会的发展红利更多地向职业教育倾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物质后盾,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来;二是坚定不移地走公共治理之路,不仅要强化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意识,还要制度化、法制化地赋予他们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公共治理权力,且确保在操作层面能将相关权力有效落实.

(二)企业动力系统

在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的进程中,企业扮演的角色是支持者.同理,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动力由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共同驱动形成.企业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有两大目的:一是能够在参与和支持中享受到实惠,成为校企合作的直接受益者,即物质动力;二是履行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即精神动力.

物质动力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希望能够在新产品的开发、技术改造、人员培训和科技咨询等方面得到职业院校的支持,即学校科技服务力;二是企业希望能够获得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的优惠政策,即政府补贴力.[4]精神动力体现于企业渴望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实现自我超越,突出对企业价值的垂涎,希望能够在社会贡献中寻找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即企业的价值实现力.由此,企业动力系统可用公式表示为:企业支持力等于学校科技服务力+政府补贴力+企业价值实现力.

由企业动力系统公式推之,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参与者,企业支持力是构成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重要力量,提高企业支持力应从三条路径切入:一是提升职业院校的科技服务力,充分利用、整合学校的软、硬资源和高知识教师群体的智力资源,让学校成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实力助推者;二是提高政府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补贴力,采取多元化措施来消除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成本顾虑,确保无论大小企业在企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能通过合理、匹配的政府补贴获取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三是突显企业的价值实现力,即社会各方包括政府、学校、网络、媒体等应努力营造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舆论氛围,及时追踪、宣传、报道、赞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各项活动,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获得公开、及时、常态化的认可.

(三)学校动力系统

在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的进程中,学校的角色是决策者.决策力专指能够做出正确决定和选择的能力,即通过分析、比较,在若干种可供选择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西方决策理论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一个决策力强的职业院校领导对内能够科学决策职业教育的各项运行工作,对外能够妥善处理与职业教育的相关的各项交流和合作事宜.可见,学校的决策力本质上就是校领导的决策力.

职业院校领导决策力的物质动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院校领导通过智慧的决策,能够优化重组职业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并能够整合校内外资源,弥补校内职业教育资源的不足,从校内校外双向渠道努力营造职业教育情境,即职业教育情境的创设力;二是职业院校领导做出职业教育各项决策的宗旨归根结底是为全校师生谋利益,努力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即师生利益的创造力.

职业院校领导决策力的精神动力体现在“期望力和批判力”[5]两个方面:期望力取决于职业院校领导个人的教养和能力,一旦职业院校领导有了对职业教育进行决策的期望,该期望会转变成一种对决策行动和理想目标的追求,领导素养不同,期望力有差异,进而影响决策力;批判力是指职业院校领导在做出具体决策之前,会对自己的设想进行评价和批判,对决策结果进行预测评估,此过程是领导者个人经验与环境协调的过程,个人经验越丰富,批判力越强,反之越弱.由此,学校动力系统可用公式表示为:学校决策力等于情境创设力+利益创造力+期望力+批判力.

由学校动力系统公式推之,学校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核心在场者,学校决策力是构成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核心因子,优化学校决策力应从三条路径着手:一是以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和现实需求为主线,通过整合、合作、共建等多种渠道创设职业教育的职业化教学情境;二是以教师和学生的根本利益诉求为基点,通过制度、管理、模式等多层面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关照师生群体的现实利益;三是以提升职业院校领导的领导素养为重点,引入创新改革意识、创新改革行动、创新改革成果、创新改革评价等多项指标衡量职业院校领导的领导力.

(四)教师动力系统

在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的进程中,教师的角色是职业教育教学环节的自组织者.教师自组织力是指教师能够自觉地、有序地投入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外显出工作积极性高、责任心强、学习动机强等良好状态,内隐了教师的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教师自组织力的物质动力表现为能够使教师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获取诸多晋升、培训等间接福利待遇机会所形成的职业吸引力.教师自组织力的精神动力表现为由学生尊重、领导认可和社会认可所形成的职业教育教师相对于其他职业的职业竞争力.由此,教师动力系统可用公式表示为:教师自组织力等于职业吸引力+职业竞争力.

由教师动力系统公式推之,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直接活动者,教师自组织力是构成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关键因子,生成教师自组织力应从两条路径切入:一是就教师职业吸引力而言,以教师不良工作状态为线索捕捉并正视各种症结,及时诊断,“对症下药”治疗,吸引教师能够热情投入直至教师群体展现最佳的工作状态;二是就教师职业竞争力而言,通过规范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健全职业教育教师职业晋升机制,提高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准入门槛等具体措施的落地来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形象和职业地位.

(五)学生动力系统

在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的进程中,学生属于职业教育学习环节的自组织者.布鲁纳指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完成认知结构,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即自组织),不可能获得完成学习的过程,因而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自组织过程.学生自组织力是指学生自组织学习能力,即学生基于教师的指导,在职业教育软硬件设施的情境支持下,能够主动地、有序地积极完成职业教育的各项学习任务,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学生自组织力的物质动力表现为学生通过职业教育的自组织学习,能够顺利获得为拥有平等就业机会、广阔发展空间、公平工作报酬所需要的职业力、创造力和发展力.学生自组织力的精神动力表现为由企业给予技能型人才的尊重,社会赐予技能型人才的认可、公众赋予技能型人才的认同所形成的技能型人才影响力和技能型人才竞争力.由此,学生动力系统可用公式表示为:学生自组织力等于职业力+创造力+发展力+影响力+竞争力.

由学生动力系统公式推之,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活动者,同教师自组织力一样,学生自组织力也是构成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动力的关键因子,生成学生自组织力重在“四个关照”:一是职业教育课程实施应关照职业体验,在职业体验中感受课程的价值,使其愿意参与学习形成与真实工作情境对接的职业能力;二是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应关照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让学生“学中造,造中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主创造的成就感;三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关照学生终身职业发展,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任何时期、任何阶段的学习或培训需求,让学生职业生涯在沉淀中摆脱“孤独”,使其选择某一职业后将其视为一生事业的可能性更大;四是社会群体和舆论应关照技能型人才的价值,从福利待遇、人才认定、媒体传播等多维层面充分肯定、承认和展示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影响和竞争优势.

(六)职业教育自组织的阻力系统

Lawrence .P. R(1954)最早提出“组织变革阻力”这一概念,他认为组织变革阻力就是使组织脱离理想发展状态的力量,并指出“习惯、经济因素和安全感”[6]是阻力产生的原因.Stephen. P. Robbins(1996)指出组织变革阻力的六大原因“结构惯性、有限的变革点、群体惯性、对专业知识的威胁、对已有的权利关系的威胁和对已有的资源分配的威胁”[7].据此,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的阻力是指职业教育系统自组织发展过程中,系统内部的部分主体成员因原有利益关系的暂时破坏、原有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惯性而对自组织进程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对自组织动力对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的导向、凝聚和推动等正向作用而言,自组织阻力对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产生的却是离散、分裂和阻滞等负向作用,由此,自组织阻力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阻力(物质层面的阻力是客观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正向关,无法短期改变,可暂不将其纳入阻力范畴),包括分散力、猜疑力、离心力和排斥力,公式表达为:职业教育自组织发展阻力等于分散力+猜疑力+离心力+排斥力.

分散力使主体成员不能围绕系统目标凝聚团体的力量,无法有效协调集体行动;猜疑力是因主体利益分配不均或原有利益分配模式的改变而彼此产生的不信任感;离心力则指主体因彼此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出现主体成员行动偏离或脱离组织原有目标的现象;排斥力是主体成员因受观念惯性、思维惯性、行为惯性的影响而对新观念、新行为模式等变革要素的排斥.

教育发展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结束语:此文是一篇适合自组织和职业教育和逻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教育发展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教育发展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