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舞蹈创作方面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和论舞蹈创作中的亮点营造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舞蹈创作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2-05

《论舞蹈创作中的亮点营造》

本文是舞蹈创作方面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亮点和舞蹈和创作类论文范文检索。

摘 要:舞蹈编导往往把“亮点”作为创作追求的至高境界,什么是“亮点”以及如何营造“亮点”,前人可循的经验乏陈.运用逐层剖析的研究方法,在全面、准确、深刻地揭示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亮点”营造思路.

关键词:舞蹈创作;亮点;营造方式

营造“亮点”,是舞蹈编导避免创作流于平庸的重要手段.在舞蹈编创的范畴内,“亮点”被某些学者界定为动静对比的产物,其正确性毋庸置疑,但笔者以为仅仅如此尚不够全面,舞蹈创作因其复杂性而使“亮点”具有多重涵义,其营造方式自然而然地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

一、作为“视觉焦点”的“亮点”营造

“亮点”一词无论怎样界定,都不能脱离其“显著”之本质,惟有“显著”才能成为视觉中心引人注目,所以笔者以为“亮点”的第一层意义应是作为“视觉焦点”(或称“视觉显著点”)的存在,其营造方式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一)对比

在韩国流行演唱团体的舞蹈编排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为了使某一成员在繁琐的舞蹈动作及复杂的走位中脱颖而出,而将其与周围的成员形成或高低、或前后、或动静等鲜明对比.这种通过对比揭示焦点的方式,在我国的舞蹈创作中比比皆是.

2010央视春晚舞蹈《荷塘莲语》,即是以独群对比关系凸显焦点的作品.舞蹈开始部分,用布满舞台的群舞演员比喻静谧荷塘,低空、暗调、冷色、缓速、小幅运动,这些皆只为突出舞台以亮色暖调打造的表演区域,使观众聚焦于此区域的独舞演员,感受其用灵动的肢体所表现出的“莲”之低吟浅唱.中段快板部分,通过队形调度使独舞与群舞分离,形成疏密对比,位于舞台前区显著位置的独舞演员再次成为焦点.尾段部分,两个舞群聚合,但聚合中群舞演员又以花瓣形式层层包裹,突出独舞演员“莲房”之中心位置,共同表意莲之盛放.

(二)重复

有研究表明,记忆的深浅不仅与刺激的强度有关,也与重复的次数直接相关,在一定条件下重复的次数越多,记忆就越深刻.由此可以推断,在舞蹈创作中运用重复可以加深观众的印象,使一而再再而三的有意为之成为视觉焦点.

一重纱幕隐约透出一对相拥旋转的男女,一圈、一圈、再一圈,没有变化只是重复直至舞蹈结束.这样后现代主义的编舞方式,成就了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牛邝婷的实验舞作《梦中的婚礼》.其编创的好坏不予评论,仅就这个作品根植于笔者头脑久久不能抹去的事实而言,的确有其可取之处,它以不丰富带出了表演当中仅有的极致让人印象深刻,而这样的效果全应归功于重复的魅力所在.

(三)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特性的某一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方式.在舞蹈创作中,它既可运用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内心情感的揭示,也可服务于视觉焦点的营造.

《万泉河水清又清》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一首配歌,作品一经问世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根据该歌曲创作的舞蹈层出不穷,多以斗笠为道具载歌载舞,表现军民团结一家亲.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难以逾越的经典以及创作上的思维定势,第六届央视舞蹈大赛参赛作品《万泉河水》的创新与亮点,便成了赛前众人的期待.编导沿用了大部分的元素,只在道具上做文章,运用夸张手法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斗笠,变换成象形的大型舞台装置,时而容纳二十多名演员于“笠”下起舞,时而承载独舞演员“笠”上舞动,形成视觉奇观使观者为之震撼.

运用夸张营造舞蹈视觉焦点的手法,除了上述的扩大夸张,还包括缩小夸张.谈及缩小夸张笔者首先想到舞蹈《网住两条鱼》,这是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爱情篇的上乘之作,编导将热恋的情愫浓缩到演员的四肢,以四肢的触碰和缠绕设计表现如鱼儿般浪漫缠绵的爱情.相比于常规礼赞爱情主题的舞蹈,这个作品以限制肢体表现范围的夸张方式,营造出非同一般的审美视角,引人注目.扩大夸张与缩小夸张,两者的方向截然不同,但营造方式却如出一辙,都是以超越常规的言说方式,获得编导自身所期待的视觉焦点脱颖而出、形成华彩的艺术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夸张并不等于浮夸,更不是失真,而是为了把事物的本质通过夸张更好地体现出来.

著名舞蹈理论家于平在其所著的《舞蹈文化与审美》-书中,沿用了贡布里希“视觉显著点”的观点,从视觉心理构成角度来审视舞蹈,认为舞蹈审美视觉显著点的营造,同样源于延续的间断——不管是结构密度上的间断、成分排列方向上的间断还是其他无数种引人注目的间断.笔者在此基础上,对其营造方式予以进一步的探索,提出对比、重复、夸张等能为编导直接运用且行之有效的方式,从舞蹈编创角度赋予“视觉显著点”概念新的生命力.

二、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亮点”营造

“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理论,借助其概念放置到本文的特定研究中,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营造“视觉焦点”的方式,是谓“形式”;第二层是这些方式所蕴含的“意和情趣”,谓之“意味”.

前文提及的舞作《梦中的婚礼》,在北京舞蹈学院上演时观众对其褒贬不一,持反对声音的人主要认为,舞蹈机械的重复是一种噱头,只见华而不实的形式却看不到形式背后的意味.可见,盲目追寻视觉焦点,忽略其形式背后的意味,最终只能使创作沦为视觉狂欢后的枯燥乏味.

在“有意味的形式”的“亮点”营造方面,堪称殿堂级教科书的是北京舞蹈学院编舞家王玫的作品《天鹅湖记》,作品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形式”的言说力量:舞剧二场——练功,匍匐前进练习就是一种不着痕迹的夸张,这种夸张只有接受过残酷训练的舞蹈人才能够深有体会,这一夸张形式隐喻了为比赛而训练的训练是凌驾在舞者身心之上的.舞剧三场——比赛,三人“大腿舞”借助道具将夸张推到了极致,看似诙谐幽默,在惹得观者噗呲一笑及阵阵掌声之后,留予观者心间更多的是对舞者当下生存状态的沉重思考.

“意味”的生成可以借助某些技巧,赋予“视觉焦点”以深意,从而给欣赏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一)讽刺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舞蹈编创中的讽刺也是如此,将“无价值的”披上“华丽的外衣”,再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撕破”给人看.这种黑色幽默比直接批判更发人深省,更让人铭肌镂骨.

云门舞集史诗舞作《家族合唱》中,以“刷牙”动机发展而成的舞段让笔者至今过目不忘.与大多数观众一样,笔者先是被训导式命令下夸张扭曲的“刷牙”憨态所逗乐,为接受惩罚的犯错者忍俊不禁,捧腹至舞段终极,看到如囚犯般唯命是从一遍一遍不断开口闭口的人们,笔者猛然醒悟这“华丽的外衣”之下隐藏着难以言说之痛.舞作编导林怀民借上述方式,将矛头直指台湾历史的黑盒子,抨击了“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悲情岁月给民众带来的身心上的创伤.

(二)象征

象征简单而言,是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的艺术创作手法.其恰当地使用于舞蹈创作,可以促使视觉焦点“意味”的有效生成,从而营造有品质的“亮点”.

在舞蹈《壮族大歌》中,编导为体现不懈追寻新生活之艰辛,为“母亲”的角色设计了一个前臂支撑、头顶大地、躬身立腰、蹬地而行的动作,而当这个动作重复于“儿子”的角色,其“艰辛”之表意向“传承”之意味升华,即表意“艰辛”的同一动作在两个角色之间先后重复,以象征壮民族世世代代进取精神的传承,这一颇具内涵的点睛之笔自然成为舞作的亮点,使人回味绵长.

三、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亮点”营造

某些时候我们设计了“视觉焦点”,并赋予其“意和情趣”使其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却仍然无法摆脱创作的平庸.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视觉焦点”和“有意味的形式”之上,“亮点”还有着金字塔尖般深层意义的存在,笔者谓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点火仪式,采用水火相容的方式让世人惊叹,这一逆向思维是对“水火不容”生活常识的颠覆,源于澳大利亚的文化、生存状态中西方人和土著人的“水火相容”,于情、于理而又出人意料,堪称优质“亮点”之典范.

在优秀的舞蹈作品中亦不乏优质“亮点”,以盲人舞蹈《去看春天》为例:该作品的演员为视障人群,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以及队形的配合上本就存在高难度,更何况还要表现出“看”之主题,更是常规思维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编导跳脱常规让演员手摸春天、耳听春天、鼻嗅春天,借助通感将“看”之主题升华为一种内心的感受.表达出这一特殊群体乐观向上的精神世界.正如编导自己所言,“这个作品演出以来令世界震惊”,笔者以为其惊人之处在于选材上“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信念,造就了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

需要注意的是,“情理之中”较之“意料之外”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实际创作中我们往往为了博得观众的眼前一亮,而任意超越“情理”的范围,使“意料之外”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丧失其价值所在.因此,“亮点”的营造不仅仅是“意料之外”,更应是“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

四、结语

不甘于平庸的舞蹈创作,都与“亮点”营造的命题息息相关,对于编导而言要想切实可行的构建“亮点”,首先要对“亮点”有一个清楚完整的认识,倘若停留于狭隘片面的界定上,最终导致营造方式的局限,惟有对“亮点”进行层层剖析并深入内核,才能拓宽思路获得丰富多样的营造手段.

舞蹈创作论文参考资料:

体育舞蹈论文

舞蹈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舞蹈毕业论文

关于舞蹈的论文

音乐创作杂志

舞蹈毕业论文题目

上文点评,此文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亮点和舞蹈和创作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舞蹈创作本科毕业论文舞蹈创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