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教育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跟教育言论不能图一时之快等3则类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育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2-10

《教育言论不能图一时之快等3则》

该文是关于教育相关论文范文素材和时之快和教育和言论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言论不能只图一时之快

任何观念和知识如果不经审视与批判,就有可能被其误导.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教育者,因为个人禀赋及其占有的教育资源等因素,对教育问题往往会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这些判断可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撑,但也不排除是来自直觉的,甚而存在直觉的成分会超过实际的情形,或者因为某种被遮蔽的事实,超出了已有的认知.但因为情感因素的主导,其表达就有可能违背教育常理.

我们所面对的许多教育言论貌似正确,但在具体理解和运用它的时候,还是要多方面权衡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入他人言辞的陷阱.

一些专家谈论教育往往以一种真理在握的口吻,逞一时之快,比如“阅读是语文的生命”“这才是最好的语文”“课程为王”“内容为王”“某某教育代表了中国教育”等.当专家们发表这些言论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想一想,世上果真有“最好”吗?阅读果真是语文的生命吗?以“课程为王”为例,我的一位朋友的说法似乎更在理——“教育本身而言,变革重心在学生、教师和课程之间移动,课程为王是个错误判断”.

离开了人的生长谈教育,再美丽高大都是虚妄的.

任何人在发表教育言论的时候一定要审慎,一方面不为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不迷信教条,不迷信权威;另一方面也要不迷信自己,不固守已有的认知和思考.一个观点的确立要在不断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尽可能通过同行审议,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往往只是自己的.从听者与读者的角度而言,就须透过这些言辞的表面现象思考与分析,探究其背后被遮蔽的东西,形成自己的认知,而不是盲目地被那些貌似很有道理的言辞所牵制.

批判性思维强调自我审视、自我舍弃.

无论何人都存在思维的缺陷,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言说者需要做的是自我审视、自我舍弃,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思维缺陷.对言说者而言,是为了避免误导听者,更要避免一味地指责他人.对听者与读者而言,需要强调的是不要一味地跟风与盲从.

教育专家出来为教育发声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只图一时之快.提出一个观点时,至少要考虑是否有违法律法规,是否符合教育伦理和社会伦理.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言论的专业性,我们发表言论时还是应该审慎一点、专业一点.

(《中国教育报》2016 年9 月30 日凌宗伟/文)

什么样的基础教育能适应未来

什么样的基础教育才能使孩子具备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这是世界各国教育部门当前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知识的传授改变为能力培养.芬兰原本就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体系,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用新的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纲要,这一着眼于未来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改革理念和实践,对于全球基础教育发展无疑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基础教育要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适应未来发展的人必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的内涵包括有自主性、社会性和工具性三个方面.自主性,即能够自主发展,包括培养和发展身体、心理、学习等方面的素养.社会性包括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社会与国家等之间的关系.工具性也就是文化知识素养,包括掌握应用人类智慧文明的各种成果.其中文化素养是个体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必要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前世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学生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芬兰的基础教育改革,加强人文学科、推崇主题教学、构建自主评价体系以及提倡校园文化等,无不是从促进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入手.

“必备品格”主要是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未来成长为具有社会适应力和道德责任感的国民.基础教育正是学生开始感知、认识世界的时期,也是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人文学科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是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学科是守望人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学科,是守望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学科.缺乏人文学科的滋养,只拥有科学知识,培养出的人就会成为“工具人”,而不是“社会人”.青少年应该学一点哲学,因为哲学给予人的是开阔的眼光、自由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而这些品质正是基础教育应该着重培养的内容.语文同样,语文能力是一个人与社会交流的基本能力,高效摄取外部信息、准确分析、理解信息,向外部进行自我表达,这是一个人终生成长的能力.

如果说培养“必备品格”是基础教育的基本属性,那么培养“关键能力”则有鲜明的时代属性.能力培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并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

传统社会中,一个学生如果能够精深地掌握一门知识或者技术,就可以成为行业的精英人才,也足以应对社会需求,但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很可能一个小小的技术发明就足以使一个行业的传统从业人员失业.这就要求教育从知识传授根本性地改变为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学生不是仅仅掌握知识,而是具备迅速掌握一种知识的能力,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迅速适应并调整出自己的应对能力.这种适应能力就是学习能力,面对新东西,能够知道如何去学习并且学会.

与学习能力同样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也可以理解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现代学科体系分工越来越细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学生既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芬兰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主题教学”就是基于这一培养目的.突破课程间的学科界限,强调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互动,鼓励跨学科学习.同时,这种“主题教学”也能够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方式主动查找获取知识,而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本,这是基础教育基于时代变化的又一个特点.建构跨学科能力是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必须从整体性出发,只有在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使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真正地让学生去体验,在体验中完成能力的培养.

(《光明日报》2016 年9 月18 日李玉兰/文)

阅读蒙台梭利,看见儿童世界的风景

在教育史上,蒙台梭利是第一位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教育家.此前,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等开创了自然教育的传统,提出尊重儿童的个性.福禄贝尔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且提出了“让我们与儿童一起生活”的重要主张.但是,是蒙台梭利天才地发现了儿童具有完全不同于其生理胚胎的“心理胚胎”和身心发展的“敏感期”,提出教育必须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的生命力量,必须“让我们的儿童自己生活”.她发明的一系列训练儿童感觉系统的教具,至今仍然在许多幼儿园使用.她关于自由与纪律的理论,关于教师与父母角色的论述,也充满睿智与机敏.

在阅读蒙台梭利著作的过程中,我提炼了她的一部分重要思想,如“教育是实现世界重建的最好办法”“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是0 至6 岁”“成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必须创造一个童年的世界”“儿童必须自己塑造自己”“生命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趋于完美”“与儿童最亲近的人最可能对其造成危害”“小心翼翼地呵护儿童纯真敏感的心灵”“抓住儿童珍贵的专注时刻”“阅读与书写是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等,我把蒙台梭利这十个观点的相关文字整理成为一本小书《蒙台梭利教育箴言》,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读蒙台梭利著作,最震撼我的是这样一句话:“儿童是成人之父.”从一般意义上而言,儿童是父母之子,但蒙台梭利这里讲的儿童并不是指纯粹肉体上的儿童.儿童的伟大在于用一双没有遭受污染的眼睛在看这个世界,在于用一个没有任何功利的大脑在思考这个世界.所以作为成年人,我们经常应该在精神上重新回到童年,应该向儿童学习,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蒙台梭利提出,母亲的十月怀胎固然辛苦,但是孩子的辛苦不亚于母亲.她甚至认为,孩子面对的一个他完全陌生的世界,面临着“更艰辛、更复杂、更困难”的任务,因为孩子们正在进行的是一项最伟大的劳动——创造人的工作.所以,父母教育的关键,是不要完全把孩子当做一无是处的孩子,而是要充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创造性.

蒙台梭利在她的著作中一再批评成人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总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的误解越积越多”.有些教育家主张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其实,根本不用蹲下身子,因为在本质上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只需要我们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和孩子交往、学着以孩子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蒙台梭利认为,我们其实是一个成人中心的社会,儿童世界也是根据成人世界的样子建设的.其实,这样的世界对于孩子是非常恐怖的.蒙台梭利说,儿童在我们的社会,其实也有一样的感觉.另外一个方面,儿童有一个玩具的世界,但这个世界与巨人世界一样也不适合他.世界就是这样“和孩子开了一个玩笑”,因为“没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可愚弄的对象为社会所接受”.所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让他们感觉到是自己世界的主人,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蒙台梭利特别希望按照每个生命自身的节奏和规律去教育.她认为,每个生命都是有节律的,每个生命都会按照自己的逻辑去展开,就像每朵花都会按照自己的季节去绽放一样.所以尊重生命自己的节律和它的逻辑,按照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让孩子像一个发现者、探险者一样去发现世界之美、创造新的美好,不要把他们还不需要的东西强塞给他们,我们要做的只是等待、呵护、尊重.

蒙台梭利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特别强调要“发现和解放儿童”,主张应该让儿童生活在一个不受拘束的环境中,让儿童自由自在地成长.她说,儿童是热情的观察者,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逃不过他那好奇的眼睛.但是,儿童还不能够适应快速的节奏,所以,父母应该放弃成人的节奏而用儿童能够理解、观察、模仿的节奏去行动.

“注意力”也是蒙台梭利教育学的一个关键词.她认为,注意力是打开儿童精神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她曾经说过:“心理生命的构成始于注意力这种独特的心理现象”.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兴趣呢?蒙台梭利反对那些坚持认为“儿童应该对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给予注意”的观点,而主张尊重儿童自己的注意,并且建立未知领域与已知东西之间的联系,实现兴趣与注意的迁移.

与注意力密切相关的是意志.长时间地关注一个事物或者研究一个问题,无疑是需要意志的力量的.意志也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无论是发动一个行为或者是抑制一个行为,都与人的意志力有关.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意志的生命就是行动的生命”,意志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坚持.按照蒙台梭利的观点,“坚持,不断地坚持,全力以赴地坚持”,是心灵自由发展的前提,也是所有名垂千古的人的特征,而这种坚持的力量却经常被父母和成人摧毁.

蒙台梭利强调教育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等待.她说:“……如果想象的创造姗姗来迟,那说明孩子的智力还未成熟.此时我们不应勉强孩子去进行想象的创造,否则就等于给孩子戴上一副假胡子,实际上孩子要到20 岁才能长出真正的胡子.”的确,“欲速则不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关注敏感期,在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候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一方面也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够操之过急.否则,就等于“给孩子戴上一副假胡子”,终究不属于孩子.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她认为,就其工作的重要性而言,教师的工作丝毫不逊于科学家.她写道:“一个教师胜过其他科学家,因为科学家永远只能停留在他们所研究的物体的外部:电能、化学能、微生物的生命、星球等所有的东西都与科学家本身相距很远.但学校教师的研究对象是人自身……他所研究的是整个人生,而不是部分人生.”这是教师的困难之处,也是教师职业的神圣之处.走进,才会理解;走进,才会尊敬.我在许多场合说过,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虽然蒙台梭利已经走进了儿童的世界,发现并解读了这个世界的部分瑰丽风景,但是,这只是冰山一角.让我们沿着她的足迹,继续努力走进儿童的世界吧.

(《中国教育报》2016 年9 月5 日朱永新/文)

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此文总结,此文是关于对写作时之快和教育和言论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