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摭谈选课走班的实施与推进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摭谈选课走班的实施和推进类论文范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摭谈选课走班的实施与推进范文 类别:开题报告 2024-03-20

《摭谈选课走班的实施和推进》

本文是关于摭谈选课走班的实施与推进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和摭谈选课走班和推进和实施方面论文范本。

姚杰,王卫华

(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226100)

摘 要:随着“走班制”优势的逐步凸显,“选课走班”这一名词也走进了小学一线教育者的视线.具体实施环节,需观照科学指导,凸显适切性原则;聚焦课程设置,体现个性化原则;强化有效评价,讲求“双时”原则.真正做到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入手,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学有所好.

关键词:选课走班科学指导课程设置有效评价

自高中课程改革以来,“走班制”成了热门话题.“走班制”的初衷是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入手,大力改变原有的班级体制,以求得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学有所好.随着“走班制”优势的逐步凸显,“选课走班”这一名词也走进了小学一线教育者的视线.究竟如何在小学推进“选课走班”,小学的课该如何“选”,班该如何“走”,成为每一位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在科学指导、课程设置、有效评价方面做了相应的探索.

一、观照科学指导:凸显适切性原则

“走班制”改革从根本上说是对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充分尊重,给了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充足的条件,让他们在选课时能更多地从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入手.

高中生和小学生最大的差别在于年龄,高中生在十七八岁这样一个年龄阶段,随着自我认知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能够逐渐明确基本的人生目标,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从而在选课时能更多地扬长避短,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课程.小学生则年龄跨度较大,小则七八岁,大则十二三岁,其自我认知能力尚处于较低甚至懵懂阶段,在选择课程的时候自然缺少目的性,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一时喜好,甚至是对教师的喜

恶来选课.

以笔者所教的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例,曾经接触过多个类似的案例.

【案例1】

一个8岁的男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因为喜欢所在班的班主任老师,便在选课时选了班主任所教的课程《三字经》.但实际上,

这个男生天性好动,平时也喜欢足球一类的运动,而班主任所教的《三字经》,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座位上进行小古文诵读,可想而知,这个男生在教室里是多么坐立不安.果不其然,才上了两节课,他便鼓足勇气提出请求,想要另改课程.

【案例2】

一位家长在帮助孩子选课时,认为孩子的写字能力有待提高,便要求其选择硬笔书法课程进行“补短”,而该班的体育教师则认为该学生在足球方面有天赋,且对足球课程也很感兴趣,于是希望其参加足球课程以“扬长”.两种不同的建议,让这名学生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而且,家长和教师各执一词,甚至产生了误会,更让学生茫然.

由上面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小学生因为认知局限,选课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从性和盲目性.如何帮助他们有效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呢?笔者认为,凸显适切性,进行科学指导很有必要.具体来说,需要遵循以下三点:

其一,重视学生意愿.之所以在小学阶段引入“选课走班”,就是基于对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充分尊重,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才是第一要旨.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有所建树,但为了这一“希望”而让学生付出的努力却常常被扭曲.教师和家长总是不自觉地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建议孩子这样选或那样挑.实际上,这样的“选”不是学生自主的“选”,而是教师和家长带有“强迫性”的选.案例2中的教师和家长,其用心是好的,但短板就在于过于重视自己的意愿,而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意愿.其实,他们不妨倾听一下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己选择,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己选的课,效果往往更好.

其二,提供适当引导.上文已经说过,因为认知的局限性,小学生选课时往往带有盲从性和盲目性,案例1中的男生因为向师性选择不适合自己性格和兴趣的课,导致中途“退学”,就是典型.此时,教师有必要在选课前对相应的课程以及推进方式作大致分析,为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点、优劣做出综合的判断和选择.这里所说的适时引导与案例2中教师和家长各执一词的“引导”是有本质区别的.这里的“引导”是建议教师和家长仅仅提供建议,帮助学生提升判断能力,最终的选定权还在学生手里.而案例2中的教师和家长,则是帮学生下结论.

其三,做好家长工作.对于家长来说,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压力,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时刻保持竞争力,于是总想通过“选课走班”补孩子的“短板”,如孩子写作不好,家长就想着帮孩子报与作文搭边的课程;孩子数学差点,家长便全然不顾孩子对数学的厌恶,削尖了脑袋让孩子往与数学沾边的班里钻……这样的“选课”,与补课无异,于学生无益.对此,教师还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建议他们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天性选课.像案例2中,与其让孩子为难,倒不如将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自己作选择.他愿意静下心来练写字,就让他去练字;他愿意在操场上自由驰骋,就让他去奔跑.如此,孩子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聚焦课程设置:体现个性化原则

“选课走班”的理念就在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基于此,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提供最大化、最多元的选择.但课程设置的最大化、最多元并不是人人开设课程,以求百花齐放.因为,在看似百花齐放的背后,隐藏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笔者对很多学校的“选课走班”进行观察后发现,有的学校要求教师这学期开设折纸课程,可到了下学期,觉得折纸课程准备过于烦琐,便改为诗歌诵读.而这个诗歌朗诵课程的开设,又是不同学段对同一课程内容的相互借用,如将六年级的“古文欣赏”稍作改动,便变成了“美文诵读”

,在四年级流行开去……于是,我们又看到,学生这个学期兴致勃勃地学折纸,下个学期又意气风发地改练起了武术,再下个学期,又饶有兴趣地做起了科学小实验;五年级的学生在选择了“古文欣赏”后却发现所学内容与四年级的“美文诵读”一模一样,于是兴致大减,转而学习其他

课程……这样博而不精、学而不专的“选课走班”,对学生的成长效果甚微.

小学学习生涯长达6年,与高中的3年相比有更大的时间跨度.在这6年中,课程的设置应在保证多元化的前提下,保持课程的持续性和阶梯性.

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有效尝试.

(一)课程由教师参与开发和实施

基于人员的稳定性及阶梯性是保证课程持续性和阶梯性的前提条件,我们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和有效协调下,组建了多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的课程开发都由本校一到两名业务精英作为核心成员领衔推进,同时以点带面配以多名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骨干教师.不同层次的业务水平及不同的年龄段合理搭配,有力保证了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持续性.由这些工作室研发的“选课走班”课程,涵盖了文学、科技、体育、音乐、舞蹈等多个层面,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二)固定人员承担固定的课程

小学6年,这样长的跨度,需要教师在保证课程多元化的前提下,更多地考虑课程设置的持续性和阶梯性;要有意识地整合类似的课程,将有相似特长的教师组织到一起,形成专项课程研究团体,形成持续性、递进式的课程体例.由此,在“选课走班”课程研发过程中,校领导要求每个工作室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围绕核心课程进行有重点、多层面的研发;鼓励工作室成员围绕某个核心课程,分别承担不同学段的课程教学任务,以保证课程的持续性和阶梯性.

李老师的工作室根据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以“创意”为核心,相继在低年级开发了“童谣创意写作”课程,在中年级开发了“童话创意写作”课程,在高年级开发了“校园小说创意写作”课程,由工作室的成员承担不同学段的课程,进行针对性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

顾老师的工作室则以“趣味”为核心,在一年级开设了“趣味数字”,在二年级开设了“趣味七巧板”,在三、四年级开设了“生活中的趣味数学”,在高年级开设了“建筑中的趣味图形课程”,由工作室的成员分别进行细化研究和教学,教学内容多样,教学方式灵活,吸引了很多学生.

秦老师的工作室以“动手动脑”为核心,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开设了相关的系列课程.如在低年级开设较简单的“纸飞机”课程,用一张

A4纸折一折,扔一扔,鼓励学生想办法让自己的飞机飞得更远一些,飞得更久一些.到了中年级,又在低年级的基础上开设“飞机模型制作”课程,利用半成品的组装模型教学生组装调试模型飞机,并相应渗透飞机的发展历史及飞行原理.进入高年级,开设“利用飞行原理制作飞机”课程,启发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飞行原理,利用身边的一些废品,如木片、塑料薄膜、橡皮筋等物品,自己动手制作飞机模型.

袁老师及其工作室的同仁紧紧围绕校本排球课程,相继开设了低年级“趣味排球入门”课程、中年级“排球健身操”课程及高年级“排球竞技”系列课程,为热爱排球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

上述四门课程涉及语文、数学、科技、体育等学科,都是系列课程.随着年级的递增,难度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又相互关联.如果一个学生在小学6年能将这样的兴趣坚持下去,他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肯定会令人惊叹,而这样的坚持,对学生一生的成长

也必将影响深远.

三、强化有效评价:讲求“双时”原则

“选课走班”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打破原来固定的班级团体,让学生的流动变得频繁,由“班”转向“人”.这一制度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缺点在于给教师的评价增加了难度.试想,上节课是这些学生,下节课又变成了那些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熟悉程度自然不及固定的班级团体,评价当然也变得困难.实践中笔者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学期的课上下来,教师叫不出几个选自己课的学生的名字,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往往对不上号.对此,教师经常是索性“闭眼打”

.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评价缺乏客观性、针对性,无疑是不负责

的,违背了“选课走班”的初衷.敷衍的评价无法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

笔者在实践中开设的低年级“纸飞机”课程,一开始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思索之后改变策略,及时调整,严格遵循“双时”原则.

(一)评价要及时

我们建议每学期选课的学生每次上课都坐在教室固定的座位上,并为他们制作座位表,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评价也由原来的期末评价改为课课评价,争取做到“课课清”“课课评”,把每次的评价记录在案,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二)评价可“短延时”

有的评价作了适当延时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以笔者教的低年级“纸飞机”课程为例,有些学生不能一下子制作到位,需反复练习巩固,如果立即作定性评价,很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倒不如稍作延时.这种情况下,笔者一般会鼓励学生课后另外

制作新的飞机,下节课带来,如果做得好可以修改原来的评价等第,做得不好也不会降低其评价.在这样的“短延时”评价之下,学生为了让自己的等第更高一些,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做得更努力、更用心,飞机制作也会越来越精致.

“选课走班”的探索之路注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方法总比问题多,大家群策群力,不断思索,不断改进,这条改革之路定会走得更为顺畅.

摭谈选课走班的实施与推进论文参考资料:

青马班结业论文

永远跟党走论文

论文实施方案

综上资料,这是一篇关于摭谈选课走班和推进和实施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摭谈选课走班的实施与推进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摭谈选课走班的实施与推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