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精准扶贫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普惠金融助力金融精准扶贫路径探究基于对佳木斯市连片贫困县农村金融情况调研分析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精准扶贫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03

《普惠金融助力金融精准扶贫路径探究基于对佳木斯市连片贫困县农村金融情况调研分析》

该文是精准扶贫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和普惠和助力和扶贫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以“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为着力点,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普惠金融助力金融精准扶贫势在必行.本文笔者基于对佳木斯市连片贫困分县农村金融发展情况的实地调研,了解国家级贫困县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总结当前国家级贫困县金融服务情况以及在普惠金融推广过程中存在哪些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普惠金融助力金融精准扶贫路径.

关键词:金融精准扶贫;普惠金融;路径探究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3.048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3—0176—04

一、普惠金融助力金融精准扶贫意义阐述

普惠金融是指以可以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近年来,党、国务院和高度重视发展和推进普惠金融,从“普惠金融”被写入“十三五”规划到2016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 ~ 2020年)》,再到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的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发展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力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今后推进村级金融改革的重点.

普惠金融在贫困农村地区的实施和推广与党高度重视的“金融精准扶贫”理念不谋而合,普惠金融通过为有金融需求的贫困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而“金融精准扶贫”的目标就是通过金融扶贫制度的完善,在贫困农村普及各项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经济,让农民平等享受现代化发展成果.二者致力于实现的行为目标高度契合,因此,“金融精准扶贫”成为了未来普惠金融在贫困农村地区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2017 年是金融助推扶贫脱贫攻坚战年,自年初以来,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支持金融精准扶贫,尽管成效显著,但不可否认,在连片贫困县区农村金融贫困顽疾仍然存在,因此,以普惠金融为着力点推进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佳木斯市连片贫困县农村金融贫困现状分析

为深入研究相关课题,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学院组成调研团队,于2017 年6 月2 日至4 日前往佳木斯市桦川、桦南、汤原三个国家级贫困县,抽取当地479 名农户作为样本开展调研,通过对479名农户关于农户自然情况、金融服务可获得情况、金融服务使用情况、金融知识普查及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当地金融发展及金融消费者在金融认知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困”,金融之贫通过直观数据显而易见.

(一)“金融之贫”体现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弱势上”

一是贫困县贫困事实明显.通过对受访者家庭情况数据分析,国家级贫困县,农户家庭贫困的事实显而易见,而通过数据简单分析该地区农户以传统务农为主、大多数家中存在至少一个需要被赡养的60 岁老人、选择外出打工的家庭成员也仍然是本地务工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农户陷入贫困,但接近一半比例的贫困户已经建档立卡,在当地相关部门已经作为贫困对象备案.二是经济收入较低,金融消费需求低端化.通过对当地农户自然情况的调查数据分析,该地区农户一般拥有唯一住房,部分家庭拥有小型农业机械设备,主要靠“地”吃饭和政府补贴救济,收入渠道单一,但支出渠道却很多元,除了农业支出外,教育、医疗和养老也给农户造成了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仅靠单一性土地收入和有限的政府补贴导致该地区三分之二农户有负债,这也直接导致农户手中闲置的很少,大多数没有固定存款,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户金融消费需求就会处于金融服务链条的最低端,连生活都艰难又何谈更高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受教育程度低,金融知识匮乏.样本多数集中在学历偏低的中老年健康男性,家中以男为主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较少,学历普遍偏低,这是当前中国农村存在的共性问题,这也反映出,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是导致农村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较差的现实因素,金融教育接受度较低、金融产品排斥、金融服务使用率不高等系列“农村金融贫困”问题一直存在并且制约普惠金融教育和推广,偏远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受限导致金融知识普教育跟不上,许多农民对于现代金融服务还很陌生,有资金需求宁可放在家里,也不知道可以寻找银行选择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投资服务.四是心理承受力脆弱.作为经济弱势群体,他们对经济的承受力也自然偏低,对于需要承担潜在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他们不愿也不敢参与.经济水平受限的他们没有承担风险的资本,这也是新型金融服务排斥的根本原因.

(二)“金融之贫”体现在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是硬件设施不健全.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目前乡镇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基本能做到金融网点全覆盖,但是在村级网点分布调查中,7 个村中只有2 个村有金融网点,其他村村民只能选择离本村最近的乡镇金融网点办理业务.而这个距离最近要2 公里,最远甚至5 公里,偏远地区村民难以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同时金融机构种类较为单一,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处于垄断地位.二是软件设施跟不上.金融教育不到位,在被调查的479 名受访者中,463 名没有参加过金融教育的培训,而参加过培训的仅有16 人.未来6 月内有关于金融知识的培训受访者是否会参加的调查,有三分之二被调查者选择根据时间安排来决定是否参加或者不会去参加金融知识培训,由于宣传教育普及能达到的范围仍然停留在乡镇及交通较为便利的村落,而偏远贫困地区的金融知识普及和教育度并不高而导致当前农村两类现象明显,一个是偏远贫困农村金融培训很少,另一个就是就算有培训,村民的参与热情也并不高.

(三)“金融之贫”体现在现在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

一是知识普及不到位.通过调查就可以发现在479 个样本数据中开通了信用卡服务功能的也仅有8 人,知道如何查询征信记录的农户仅有53 户,了解征信记录知识的农户也是甚少,许多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就是因为信用的问题,贷款无法申请成功.这反映出当前中国农村特别是贫困村,新型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是一个盲区,这种对金融信用的无知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很多有融资和贷款需求的农户的信贷.二是信用数据库不完善.部分农村居民和小微企业的征信配合度并不高,信用征集难,特别是在比较贫困的村落,由于信息技术的落后导致信用信息的共享度较低.三是评价方法不科学.信用评价体系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征信体系门槛过高,许多农民在贷款时根本达不到标准.

(四)“金融之贫”体现在中小企业、农户融资难,融资贵

融资难、融资贵之所以成为改善当代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顽疾,除了征信体系不完善外,信贷方面得困境也是重要原因.一是信贷审批手续繁琐.在479 名受访者对于金融机构改善方面的需求程度调查中,选择简化手续、降低费用分别有256、214 人,所占比例位列第一二,这足以说明农户对于简化金融服务特别是信贷审批相关手续的强烈需求.二是贷款利息过高.在有关贷款审批周期和利率的数据统计分析后,农户平均贷款审批时长约为25 天,获得贷款的年利率平均为3.98%,但有些贷款的年利率高达13%,除正利率外,还会有一些额外的费用,农户普遍感觉负担较重,这就严重挫伤了有贷款需求农户的积极性.三是担保和抵押存在困难.农户可用于贷款抵押的抵押物缺乏,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混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用于担保的不确定性很大,而农户的外源融资结构单一,高度依赖于农村信和民间借贷,但担保和抵押的困难导致他们无法成功申请贷款.

(五)“金融之贫”体现在数字金融发展薄弱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许多贫困村的现状就是大多数农户不会也根本不想使用网上银行办理金融业务,由于经济落后,观念比较传统保守,特别是与“钱”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很多农户更是小心谨慎,对网上银行这种新型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许多农户持怀疑和观望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与网上银行不同的是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率并不低,而除了通话拍照这种保守的功能,农户对微信使用的普及率之高很出乎调查者意料,这也表明可以通过手机服务功能,例如:微信平台挖掘适合农户并且农户也能接受的金融服务功能.

三、普惠金融精准助力贫困农村地区金融发展路径探究

针对上述金融困境,精准发力,在经济新常态下大背景下,围绕农村金融消费主体,从金融服务、金融教育、金融融资、金融创新、金融政策五个方面入手,构建“五位一体”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从根本上农村金融之困.

(一)发“金融服务”精准之力,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贫困地区支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加大村级POS 机、ATM等电子器具设备的投放,早日实现电子支付设备村级全覆盖.在推动像结算账户、支付工具应用的基础上,鼓励探索“互联网+”下的电子支付,为农户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省时省力的金融服务.二是完善和拓宽基础服务.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普惠金融服务供给.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连片贫困县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合理规划布局金融网点,加快推进村级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的进程,在金融网点无法到达的连片贫困农村地区多发展像桦川县创业乡丰年村农村金融服务站这样的金融服务代理机构,并从存取款这样的基本业务逐步尝试推出像财理产品、保险产品等综合金融服务.三是逐步打破农村金融机构垄断格局.降低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应鼓励多种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改变农户对像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这样处于垄断地位的单一金融机构服务的过度依赖,逐步改善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种类有限、竞争不充分的现状.

(二)发“金融教育”精准之力,培养高素质金融消费群体

深入开展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宣传.一是普及农村普惠金融教育.加大普惠金融的宣传力度,加强普惠金融推广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切实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识宣传培训力度.二是拓宽宣传教育渠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背景下微信等新媒体相结合的宣传平台多渠道、分层次为创业农民、青年学生等普及金融基础知识.三是培育低收入群体金融风险意识.强化金融风险教育,促进农户强化金融风险防控意识,引导农户从金融保守和排斥中走出来,学会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和选择合适的金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逐步探索建立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担负起受理、处理金融消费纠纷的主要责任,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障护航.

(三)发“金融融资”精准之力,建立绿色征信体系

一是建立信用档案信息化.建立多层次的农民信用档案平台,健全农户的信用档案,实现微小企业和农户家庭等多维度信用数据可用,通过互联网平台,准确记录并共享农户的资金借贷、还款状况等信息.二是抵押担灵活化.拓宽抵质押物范围,逐步推广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重点改革——“两权”抵押贷款,不断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拓宽“三农”融资渠道.像佳木斯市桦川县对扶贫金融贷款的审核就做到遵循严格与灵活相结合的方式,对合作社本身无抵押物,社员有积极性的可以考虑用社员的土地使用证作为抵押,进行贷款;三是信贷产品创新化.像中行佳木斯中支在佳木斯市部分贫困县推出的系列扶贫贷款,以扶贫机制创新带动信贷产品创新,形成了“扶贫再贷款+产业脱贫”新模式,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四是征信宣传教育全面化.利用金融机构网点实地宣传和电视、网站、媒体等媒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征信知识宣传教育渠道,以普惠金融教育宣传契机,大力宣传征信知识,努力形成学习征信知识、学会诚信的氛围.

(四)发“金融创新”精准之力,搭建“互联网+”普惠金融平台

一是利用互联网拓宽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在贫困农村地区提供便利存贷款、支付结算、信用中介平台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解决信贷盲、融资难问题.通过线上提供贷款咨询服务,向贷款农户解答贷款政策、程序和金融机构的具体贷款要求,并及时反馈贷款结果以及贷款计算,提高农户贷款的成功率,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借贷平台融资便捷、对象广泛的特点来为小微企业和农户等低收入群体缓解融资难问题.三是搭建“互联网+”征信体系平台.健全网络征信和信用评价体系,通过互联网建立普惠金融目标群体信用信息数据库,不断完善各类金融主体的信用信息,探索线上信用激励机制,针对信用评分较高的农户增加抵押担保的信用,并优先办理扶贫贷款、小额贷款等业务,利用线上信用信息共享的便利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地区抵押担保融资难问题.

(五)发“金融政策”精准之力,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监管制度.不断强化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监管职能,同时,进一步健全金融监管差异化机制,对涉及普惠金融的机构和业务在适度监管的基础上给予其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针对存在成长与发展空间的民间融资机构,要监管与引导两手抓,以鼓励发展为根本,让监管为发展服务,使其规范经营、健康发展,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有益补充.二是建立风险防控制度.在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同时要保证金融安全,使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在法律框架内实现商业可持续性.各金融从业机构要以防范风险为前提开展相关金融业务,要在充分考虑农村居民金融素养、风险承受能力、终端技术条件配套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建立相关制度,如针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出台相应《征信管理条例》,完善《担保法》等等.

三是完善政策帮扶制度.结合连片贫困地区发展普惠金融实际,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信贷政策,运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体现支持力度.强化政府配套支持引导作用.强化财政税收作用,对于进驻贫困地区的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给予税收扶持优惠政策.

精准扶贫论文参考资料:

精益生产论文

此文点评:这是一篇关于对写作普惠和助力和扶贫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精准扶贫本科毕业论文精准扶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