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中国文化方面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应略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国文化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31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应略》

该文是中国文化方面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与失语和应对策略和文化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025)

[摘 要]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哑巴英语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经典文化有非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渗透中国文化必须有具体策略.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哑巴英语; 中国文化失语; 中国文化英译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7)04-0160-07

doi:10.3969/j.issn.1672-8610.2017.04.025

曾几何时,人们一度嘲笑那些书面英语洋洋洒洒,英语语言测试成绩高居榜首而口语表达能力欠缺的英语学习者为“哑巴”,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哑巴英语”.然而,在纠正这种英语教学的痼疾,强调英语教学的“应用性”与“实用性”的过程中,却诞生了一种新型的“哑巴英语”———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个术语最初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2000)提出来的,是指那些有着较高英语水平造诣的中国青年才俊,在与西方人进行交际时,无法使用恰当的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感到明显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克服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交际文化教学的弊端,英语教学领域中大大增加了文化教学的比重.然而,在我国英语教学的各个层级,所增加的文化均为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的另外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从丛2000)因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不仅仅指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体,也是指目前我们英语教学各个层级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一、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现状及原因分析自从从丛教授提出“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之后,许多学者和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清华大学的张为民、朱红梅(2002)针对本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译能力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中国文化所占比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集美大学的刘世文(2003)主要调查了本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译能力;四川的邓文英、敖凡(2005)调查了四川省内十所高校的五十位英语专业教师的对英语专业设置中中国文化英译课程的态度和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译能力方法进行了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的宋伊雯、肖龙福(2009)围绕着大学生和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英语表达能力和态度进行调查.所有这些调查研究充分表明,在校大学生,不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高校英语教师虽然意识到中国文化英译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课堂上的实践力度和强度都远远不能克服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虽然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一术语的提出还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然而,这一现象的存在却由来已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历史渊源

中国自战争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但是由于中国在政治上的弱小地位,与西方进行文化交流时,一味地屈从于强势语言,对自己的文化缺乏信心,其必然结果就是以输入西方文化为主流,即以西学东渐为主,中学西传较少,基本上处于被忽视状态.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一百五十多年,现在仍然受其影响.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偏颇

随着交际教学法的诞生,人们意识到语言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种语言知识,也是培养用目的语的交际技能.交际教学法强调了语言能力之外的交际能力,也就是说,要想很好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就必须了解和吸收目的语的文化知识.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大量地引入原汁原味的英语输入材料,英语教材和实际课堂教学都是以介绍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为主,以增强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了解,更好地使用英语.这种做法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大家可以观察到,目前的在校大学生或者大学毕业生,对英语国家的影视作品、风土人情、饮食习惯、餐桌礼仪、节日庆祝、宗教信仰等如数家珍,甚至自己的言行举止、日常生活都完全“西方化”了.然而,跨文化交流本身就是双向的交流而不是“一边倒”式的学习和吸收,双向的交流意味着吸纳和传播两种职能缺一不可.我们的英语学习者通过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学习了地道的英语之后,同时承当着利用英语向外国朋友介绍、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三)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材中缺少中国文化元素

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只有在更高要求中才提到了中译英的翻译能力,“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这个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虽然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主要还是指了解西方文化的能力,而对于中国文化的译介能力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教材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材料与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直接载体.根据教学要求,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虽然种类繁多,内容各异,但是为了凸显教材的工具性,大多数教材都采用西方报纸、杂志、文学作品中的原汁原味的真实材料,虽然零星地见到一些反映中国文化的内容,非常零散,缺乏系统性.相对来说,对于西方文化的介绍则有完善的体系,无论在内容、篇幅还是深度上都大大优越于对中国文化的介绍.这也是西方文化能够广泛传播,为中国学习者所熟知的原因,这种厚此薄彼的趋势也是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之一.

(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由于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介绍十分匮乏,有些教师会实时增加一些中国文化的介绍,但是这种介绍,娱乐性大于知识性和技能传授,其目的主要是活跃课堂气氛.由于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中国文化的介绍没有纳入课程期末考核内容,学生毕业也没有相应的要求,因此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此外,在以前的国内各级英语测试中,从高考、四六级考试、职称考试等,几乎很难见到中国文化的踪影,各种考试题型,包括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写作、翻译、口语等,都是如此.这样就很难发挥考试的反拨效应,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重视.这种状况直到2013年12月份才有所改变,此次的四、六级考试中,增加中国文化的段落翻译,这才引起了学生的重视.

(五)学习者自身因素

学习者的自身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知识掌握不够,另一方面是利用英语作为中介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非常淡漠.虽然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不是每位大学生都谙熟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根据山东师范大学肖龙福等(2010)的研究,参与中国文化知识问卷调查的山东省一些高校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及英语教师,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掌握状况不是很令人满意.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无知无疑会影响英语表达.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功利性很强,他们认为未来能够轻轻松松赚大钱的专业学生人数爆满,录取分数线连年攀升,而相对清贫的专业无人问津.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学校毕业所要求的必修课程和学分不敢忽视,而对那些具有前瞻性,能够提高自身修养和跨文化交际素质,学校又没有明确要求的课程则不够重视.很多大学生缺乏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不能预测到未来的职业生涯都会不同程度地参与跨文化交际,因此没有意识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经典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的词汇与语法的机械操练与掌握,而是学习一种与人沟通交流的技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能够谙熟对方语言与文化,无疑会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但是这只是跨文化交际的开端,为了增强交流的双向性,参与者需要运用对方的语言来解释自己的文化,让对方熟悉了解自己的文化,形成双重文化共享,才能实现吸纳和传播并重,产生真正的跨文化交际.

(一)时代的需求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作为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形象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使世界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解中国,要使世界共享中国五千多年璀璨的历史文化,那么利用英语这个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来对外宣扬中国文化,有助于建立我国文化大国的地位,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问题是语言问题,只有将中国的经典文化恰当地翻译成最广大受众所能够理解接受的语言,才有可能实施这一宏伟国家战略计划.而译介、传承和宣扬中国文化不仅仅是某些专门组织机构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承当的光荣责任和必备素质.利用英语译介中国文化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每一位英语学习者都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国成为文化大国就指日可待了.

(二)跨文化复合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今的在校大学生都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也是未来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参与者.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跨文化交际,如何避免由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交际失败,在交际过程中保持文化自信和民族平等意识,

求同存异,促使交际有效、顺利进行,是未来“地球村”村民的必备素质.大学阶段是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时期.除了一些专业为传播类、语言文化类的学生以外,大学英语是大部分大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课程.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致力于吸收西方文化,那么下一个阶段的重中之重则当是利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建立我国文化大国的地位做努力.

(三)有助于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对彼此文化的不了解而导致交际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幅员广阔,而且,现如今交通、通讯非常发达,跨国学术和互访活动日益频繁,但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西方人对我们中国人民以及我们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社会状况等,了解非常肤浅,见识非常鄙陋,结论通常十分武断.如果仅仅依靠西方人对中国的所见所闻来宣扬中国文化,难免有失偏颇.因此,每一位中国人都必须承担宣传中国文化的责任,尤其是未来祖国的栋梁———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他们是未来国家的主人,跨文化交际的主力军,尽早培养他们宣扬中国文化的意识,提高他们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在与西方人进行交际时,彰显出来自古文化大国学者所具备的独特文化素养和文化人格,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宣扬中国文化,树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大国形象,让世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策略经过多年的西学东渐,中学西传已经蓄势待发,关键是大学英语教学如何顺应这一趋势,顺势而为,推波助澜.

(一)教学大纲、教材编写等方面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2016年教育部最新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在前言中明确指出“英语作为全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这是跨文化双向交流的内涵,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增强国家语言实力.在教学性质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同时将跨文化交际课程纳入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和内容.这份指南的颁布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明确指出利用英语有效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希望各高校根据这份文件,落实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并且制定具体的措施.而且,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应该以这份文件为指南,将中国文化有步骤、系统地渗透到每堂课的英语教学当中.

提高教学质量,教材和教师是关键因素.

目前诸多高校正在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材料大多选自英美出版物,涉及中国文化的素材相对太少.而且市场上有些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译版读物又不太符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水平.针对这一现状,增加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的含量是最为切实有效的途径.让学生既有机会接触地道的英语材料,又了解咱们所熟悉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方法,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兼顾中西方文化,接受多种文化的碰撞和洗礼,提高鉴赏甄别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逐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实,现在国内有很多知名的英语杂志、报纸,有着丰富的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英语材料可供选择.

(二)加大大学英语教师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技巧方面的培训

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由于高校英语教师都经过专业的知识培养,英语功底扎实,只是教学观念需要扭转,改变以往以输入西方文化为主的做法,恰当地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但是对于如何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有步骤、系统地增添中国文化的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记忆理解能力,甚至开设关于中国文化英译方面的专题报告和课程,则需要参加适当的培训.加强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以及英译技巧,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有效地、适当地将中国文化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各类教材中所有输入材料基本上来自英语国家的报纸、杂志和读物这种现象,可以适当增加中国文化相关内容,以多种形式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由于现在国内许多出版发行机构都有专门的英文版报纸、杂志,甚至各大报纸都有英文版或者中英双语版,以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完全可以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输入材料或补充内容.而且这些材料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在学习语言与文化的同时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学生要养成阅读中国出版的英文报纸、杂志的良好习惯.另外,就语言的输入形式而言,各种有声或者无声的关于中国文化的材料可以作为阅读或者听力材料,可以有机融入大学英语的教材、课堂补充材料或者测试当中.对于输出形式,目前,在四六级考试当中增加了关于中国文化的段落翻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中国文化的主要呈现方式也是以翻译为主.实际上,中国文化的英语介绍可以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在写作和口语中可以介绍中国文化相关内容.因此,如果改变以前的教学输入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摒弃忽略中国文化英文材料的一贯做法,适当增加中国文化的输入材料,那么学生在进行说、写、译等输出时将会水到渠成,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等输出能力会得到相应提高.

(四)开设中国文化英译课程

除了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增加中国文化内容以外,建议有些高校可以为那些学有余力而且感兴趣的同学,或者是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学生,开设中国文化英译课程,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机会,增强他们的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这也符合2016年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精神,将大学英语分为教学目标,并且设定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除了基础目标以外,中国文化英译课程可以成为学生实现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必修课程,进一步提升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中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沟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在英语测试和评估系统中加大中国文化的比例

教学评估和测试系统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获得教学反馈、改进教学管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对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落实中国文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测试和评估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现阶段大学英语各级测试和评估体系中必须全面落实中国文化的考察内容与形式,才能充分利用测试和评估的积极反拨作用,促进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虽然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中已增加了中国文化的段落翻译,但是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测试内容和形式上还需进一步加大中国文化的比例,同时其他各级英语测试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效果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只有通过适当地教育,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各种活动,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育,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了解学习宣传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对自身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未来职业的发展、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所起重要作用.

四、结 语

众多研究都清楚地表明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那些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也感同身受,大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亟需提高.幸运的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新的时代需要现代的大学生们在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的同时也要有效传播中华文化.在今后的国际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可以适当增加中国文化的知识传播与介绍,让世界了解中国.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应树立彬彬有礼、不亢不卑的中国人形象.当然,正如清华大学崔刚教授(2009)所指出的那样,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增加中国文化知识要遵循平衡适度的原则.平衡适度原则是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要适量,与西方文化介绍比例要协调,不能本末倒置,否则过犹不及,毕竟大学英语的主要目标是综合技能的培养.另外,平衡适度原则还指中国文化输入时的方法和难易度的问题.由于本文所指的对象主要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并非是语言翻译专业,也不是文化传播专业,因此,在中国文化输入时,既不能讲解高深的翻译理论,也不能系统地讲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更不能把中西文化差异当成一门学科来学习,因此只能有所挑选,讲究策略,深入浅出.毕竟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是交际,宣传,而不是深入研究.目前,关于是否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已经层出不穷,但是关于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哪些策略效果显著还需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2]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

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

[3]刘世文.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

[4]邓文英,敖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4).

[5]宋伊雯,肖龙福.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调查[J].中国外语,2009(11).

[6]王钏力.浅析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J].教学与管理,2010(10).

[7]肖龙福,肖笛,李岚,宋伊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崔刚.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渗透[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10]郭佳.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意识培养——— 一份基于使用《阅读中国》进行教学改革的报告[J].外语学刊,2011(3).

中国文化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中国文化论文

该文结束语,上文是关于经典中国文化专业范文可作为失语和应对策略和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国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