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国际金融学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金融学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以大连财经学院为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国际金融学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1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金融学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以大连财经学院为例》

本文是国际金融学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国际金融学和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2014年,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未来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所谓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这是对既往高等教育理念的一次创新和突破,也是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过渡到大众阶段的内在需求.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也对国际金融学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研究型高校的国际金融学的课程教学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如强调国际金融理论的姜波克、杨长江( 2000)认为,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如何同时实现的一门独立学科;而王爱俭( 2005)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金融学不仅要有理论研究,还应该包含国际金融实务部分的内容.本文尝试探索新形势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日标的国际金融学课程改革的路径.

一、应用型高校的定位

按照我国日前大学的分类来看,研究型大学的日标定位旨在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以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为己任,专注理论教学;高职类院校则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侧重实践操作;而新转型的应用型高校则应是介于这二者之间,一方面要通过完整的学科体系教学建立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将所学的理论活学活用指导实践,不拘泥于理论和书本.

二、国际金融课程特点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间的经贸往来促进了国际金融业务的发展,而伴随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迅速展开,人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独立于国际贸易学的国际货币金融问题,从而产生了相应的国际金融理论,进而形成了国际金融学科.就现有的教材体系来看,国际金融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不同货币之间的静态和动态关系所引发的各微观主体之间的交往和联系;二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的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之间的相瓦关系.从研究内容上来看,一部分主要介绍国际金融理论,涵盖六个理论支柱,即国际收支理论、国际储备理论、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理论、货币一体化理论和国际金融危机理论;另一部分则涉及国际金融实务——外汇交易、国际融资.由此看来国际金融课程本身就是理论实践兼而有之,因此,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日标的前提下,就要着力探讨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实际问题的操作和解决能力.

三、大连财经学院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偏重理论

尽管国际金融课程本身既有理论部分又有实务部分,但是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还是理论占比重较大,日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教材理论部分均占70%以上.这样的教材体系明显不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这就要授课教师在实际授课内容和教学计划安排上重新把握调整.

2.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课堂直授仍然是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虽然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实践能力,但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须构建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因此理论是国际金融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具有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传统的、以教师单方面灌输为主的教学手段很难引起学生对于理论内容的学习兴趣,甚至会有畏难情绪,教学效果一般.另一方面对于实务性内容,由于符合“应用型”的特征,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此也表现出比较多的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以外汇交易为例,这样的实务也仅仅是通过案例和计算题来完成讲授,“应用型”所需要的实践、操作都难以体现.

3.教学班级规模较大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实践、操作,这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比如国际收支的案例分析、对外贸易中汇率风险管理的方案设计一般会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提交课程报告.但是由于日前授课班级人数设置在90人左右,班型较大,在课堂上组织讨论的效果受限.即使安排课后的讨论形成小组报告然后在课堂做统一的演示,大部分学生都会“搭便车”而不主动进行学习和演示,只有少数学生得到锻炼.

四、国际金融学课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设计

1.课程内容的设计

课程内容的设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合理的课程编排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突出以应用为中心、以能力为主旨.首先,在教材选择上,建议选择应用型本科院校编写的适用性、针对性强的教材,而放弃传统的国际金融权威教材,此类教材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尤其偏重国际金融领域宏观经济层面,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难免存在曲高和寡的问题.其次,教材本身要保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将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掌握在3:7,以此突出“应用”的核心原则.

2.教学方式的设计

首先,运用案例教学法使理论内容实际化,引导学生用理论来说明或理解现实的经济问题.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呈现很多热点问题,如全球经济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危机等,这都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材料.这些案例与实事紧密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理论无用”的想法,同时又能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使理论学习不再枯燥晦涩.以“国际收支”章节为例,在介绍完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可运用PPT做案例导人展示我国某年度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让学生对表中的主要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另外除了这种静态分析之外,可以并列出连续年度的数据进行动态的比较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其次,运用实验教学使实务内容操作化,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大连财经学院现已建成金融模拟实验室,像外汇交易这部分内容就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课堂教学讲授基本知识并辅以计算题练习加深理解;另一部分通过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实验室可以链接外汇、期货等金融市场实时行情和资讯评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判断同步进行模拟交易,以此帮助学生熟悉外汇交易的程序和规则.为了更好地体验交易过程,模拟交易课程可以设置4个课时.前两个课时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熟悉外汇交易的流程;根据行情和信息做出判断进行交易.后两个课时可以考虑安排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后,让学生完成交易,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中间间隔就需要安排学生在课下自行跟踪交易情况,适时做出调整.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金融交易大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3.培养模式的设计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利于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实践.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实际上很多实践性的知识仍然存在纸上谈兵的问题,要让理论落实到实践,可以考虑借助企业的力量.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都开展了“校企合作”,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给落到实处.一方面联合企业,实现人员双向互动.让教师走出去,走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避免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作经验的弊端;同时把金融企业有实战经验的人员引进到校园做教授,通过讲座、授课的方式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会同合作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到实际工作中锻炼提升应用能力.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务性知识兼备的课程,而应用型人才培养也要求国际金融学的课程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做出调整,必须从原来的单纯课堂理论授课的形式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变.我们可以调整课程内容向实务倾斜,采用实验室等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学校+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创新,为日益发展的金融市场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波克,杨长江.论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67 -76.

[2]王爱俭.关于优化国际金融学科体系的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 (1):51 - 53.

(责任编辑:郭丽春刘茜)

国际金融学论文参考资料: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国际物流论文

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国际会计论文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国际眼科杂志

归纳总结,该文是一篇适合国际金融学和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国际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国际金融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