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自动化专业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自动化专业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8

《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该文是自动化专业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与电气自动化和工学结合和培养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课 题:本文系浙江省“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浙教高教〔2014〕110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编号jg2015253)和湖州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工学结合是指通过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将教学过程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和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发达国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最典型的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德国.德国把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与传统的“学徒式”职业培训方式相结合,形成了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独特的教育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大力推行“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将职业要求与教育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韩国政府规定国内的企业应该完成员工的职业教育,凡职工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都要完成员工的在职培训工作.国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有力地说明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学体制的改革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概念.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明确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近年来,教育部已经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全国接近两千所普通高等院校,即将转向职业教育模式的有600多所,其中转型的本科院校数量约占转型高校总数的一半.这表明,我国以职业教育体系为抓手,对中高等教育结构和体系实施战略性调整.因此,工学结合作为一种培养模式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国内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工交替”产学合作模式、“项目化”合作教育模式、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2+1”合作教育模式、以企业为主的办学模式等.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的几个要素

1.找到对口合作企业,明确工学结合的结合点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通常企业希望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快速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然而,对于大部分工科专业尤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真正成熟通常需要两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通过在对口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设备调试等方式,学生可以快速地提高实践水平,缩短企业的培养、培训时间.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找到规模大、技术先进及有影响力、对人才培养有合作意向的企业进行合作.

2.打造电气自动化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

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及教育理念,对于深化高等教育及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提高教学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多数学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都是高校毕业的博士生,理论水平很高,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很不利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有些课程实践性很强,需要理论和实训结合起来才能进行,如工厂配电技术.因此,有必要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让他们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和生产,从而使具备实际专业技能,成为“理论+技能” 型的高水平教师.同时聘任企业技术骨干经过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后担任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适用企业岗位的需求.

3.构建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首要目标,需要体现生产企业和人才培养单位共同参与、课堂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生产实践环节为培养计划的整体组成部分并占有一定的比例、学生作为准企业员工参与相应的生产实践活动等特点.在课程体系制定时,应以生产实践的过程性知识和经验为主,同时辅以适当难度的理论知识;把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加以整合,重点把握实践知识的构建.与新的电气设备及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相比,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已显得相对落后.要使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满足企业实践的要求,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无疑是最为适用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开发必须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以过硬的专业实践水平为目标.所以,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突出课程体系的时效性、前沿性及应用性,专业理论课程的内容设置要精炼,理论课时不宜过多.

4.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及课程整合

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些本科院校则采用“3+1”培养模式.由于实习时间为1年,导致每学期有多门专业理论课程, 对学生来说内容过多、难度太大,导致学习效果有限.必须要下大力气对课程进行整合.以职业实践为基本手段、以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根本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一个重要的培养环节.另外,需要组织学科专家、企业专家及高校教师对工学结合的教材进行开发.

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在毕业实习期间,对口企业对于学生的管理制度要健全

一方面,由于学生还未走出校门,社会经验还很欠缺,很难及时从学生的身份转换成员工的角色,心态不能及时地调整,缺少对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能力;另一方面,企业的部分基层管理人员担心具有学历优势的学生日后取代自己,因此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排斥心理,进而不配合学生的实习工作,甚至出一些难题.多数企业都是根据订单而安排生产计划的,因此企业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这给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岗位调换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节省开支,企业普遍支付给学生很低的报酬,而期望实习学生像普通职工一样能够完成一定的工作量.较大的工作量及较低的劳动报酬不可避免地在学生心中产生落差进而影响了整体的实习效果.并且在企业环境中工作,在安全方面总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安全方面的保障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对于企业来说都是相当大的责任.如何解决学生在离学校较远的企业实习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等费用,也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进行合理协商、妥善处理.这些都给学生的顶岗实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

2.工作岗位和学习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是基于目前学习的专业,充分把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结合在一起,而很多情况下部分学生入学就读的专业不是自己填报的专业,对自己的专业的内涵和前景缺乏了解,甚至很排斥,以至于毕业后不打算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就业后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学的专业没有多大关系.这些情况下,工学结合所强调的注重实践的培养模式所产生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毕竟工作岗位和学习专业不对口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对于这些学生就应该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3.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问题

深入推进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必须进行面向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开发.而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课程开发涉及课程很多,课程开发人员涉及高校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等人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架构把这些人员统一起来,也难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以便开发出具有实用性、高水平的面向工学结合的教材.工学结合涉及的实践场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轧钢企业所需的自动化人才需要掌握电气传动、基础自动化、供配电技术等领域的知识;而发电厂则偏重于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工学结合的教材难以对广泛的行业均适用;部分企业生产任务繁忙,难以抽出力量参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施,缺乏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三、小结

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能为企业提供短时间内可以独当一面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而企业则可以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实现人才培养单位和人才需要单位的互惠共赢.学生通过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巩固和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更深层次的认识,为学生的就业理念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定的实习报酬,减轻家庭负担,提升了学生的家庭主体意识和自身价值感,产生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互赢的局面.由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工学结合的质量控制体系,使得制定的培养目标能很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 邢贵宁.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徐媛媛.发达国家“工学结合”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北职教,2008(5).

[4] 龙德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

[5] 张小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作者单位:王燕锋、李祖欣,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王培良,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自动化专业论文参考资料:

自动化专业概论论文

自动化专业论文

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

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专业论文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总结:该文是一篇适合电气自动化和工学结合和培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自动化专业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