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跨文化交际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中西方酒文化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跨文化交际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02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中西方酒文化》

本文是有关跨文化交际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酒文化和跨文化交际和角度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曾丽贞

(莆田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摘 要:本文从美国知名学者、《跨文化传播》的作者之一萨默瓦归纳的跨文化交际的三个方面,即语言过程(包括语言及思维模式)、非语言过程(包括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和对于空间的使用)、观点(包括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组织)出发,对中西方酒文化进行一系列对比,从酒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作用以及人们在饮酒活动中的语言、行为和准则进行了研究.然后进一步探究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相关文化因素,诸如价值观、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国酒文化;西方酒文化;观念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26-03

收稿日期:2016-03-12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JA071683)

酒文化就是围绕着酒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技艺的、习俗的、心理的现象总和.由于历史背景、社会规范、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中西方的酒文化风格迥异[1].20世纪70年代,美国知名学者、《跨文化传播》的作者之一拉里A萨默瓦将跨文化交际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观点(包括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组织)、语言过程(包括语言及思维模式)、非语言过程(包括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和对于空间的使用).本文也将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解读中西方酒文化.

一、跨文化交际场合中酒的语言差异

(一)汉字“酒”与英语的对应词

酒,在中国被赋予了极其强烈的感彩.东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酒能让人至善至美,也能让人荒淫无度.鉴于此,酒便有了褒贬不同的称呼,如天禄、欢伯、福水、魔浆、祸泉等.在英语中,酒是指用谷物、蔬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因此,英语中表示酒的词语有许多.

(二)英汉语言中的表达方式

在中国历史传说、典故中,有许多都与酒文化有关.例如由饮酒直接引申出的汉语四字表达:“酒肉朋友”,翻译成英语“fair-weather friends”[2].再如“酒囊饭袋”,英语翻译为“good-for-nothing”.这些都是特有的表达.在汉文化中,饮酒也要注重“酒德”、“酒道”和“酒品”.酒道是关于酒和饮酒的道理,酒德指酒后的行为,酒品指饮酒的趣味和品德.对应到英语可以理解为“drinking manner”.再者是“酒礼”,汉语有“劝酒”和“敬酒”,这体现的是汉文化中特有的一种长幼和尊卑,英语中没有对应词.敬酒就是礼貌地劝其他人多喝,而罚酒也不是真罚,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劝酒.至于劝酒,这是中国人好客的表现[3].在英语中,罗马神话中的酒神Bacchus,常常指酗酒、狂欢等,如:a son of Bacchus酒神之子(即为酒鬼).英语谚语Bacchush as drowned more than Neptune,意为酒神淹死的比海神多,即美酒所造成的祸害胜过大海[4].有大量的谚语表明西方人对酒持有谨慎的态度,比如,“酒醉智昏”,“美酒一下肚,话匣关不住”,“酒使各类人相聚在一张桌子上”[5].

二、酒的非语言行为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感性直觉思维,因而中国人大多采用主观性思维模式,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感性层面的,以人的思想和感受为主,即“以人为本”[6].中国人认为,酒是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酒在喜庆时助兴,在悲愁时浇愁,神医华佗更用它作为麻醉剂为病人疗伤.再看饮酒地点,你能在酒馆里畅饮,也可在家中小酌,全凭各人选择.而对于装酒的器皿,也有讲究,大碗显豪爽,小盅显秀气,酒壶便于携带,酒缸储存方便.而杯盏质地则与人的身份地位、关系、情谊密切相关[7].

而西方人喝酒有其特有的规矩和套路,这与西方逻辑思维即“以物为本”的理性思维有关[8].他们注重品味不同酒的特性,发掘酒的性质和味道.西方人通常喜欢去酒馆饮酒,酒馆的服务生有一套特定的规范化的服务操作,示瓶、开瓶、溜杯、温烫、滗酒、斟酒,以及宴会上各种酒具的摆设,都有严格规定,程序十分复杂,与中国的茶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人为了充分享受美酒,在酒具的选择上颇下功夫,郁金香型高脚杯能让酒的香气汇聚在杯口、滗酒器能让酒充分舒展;喝红葡萄酒时用大一些的杯子,喝香槟时用瘦而高的杯子……这些无不体现西方人对酒的尊重[9].中国人在饮酒时非常注重长幼之分,而行酒令、划拳、做游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者更尽兴,这是中国酒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独特风景.西方人注重酒与不同食物的搭配,一般吃沙拉和冷盘时喝干白葡萄酒;吃海鲜类正菜时喝高度(12~14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禽类正菜时喝高度(12~14度)干红葡萄酒;吃甜点时喝甜酒或香槟酒.常常还会在正餐前喝开胃酒,餐后继续饮用威士忌、白兰地等蒸馏酒.一顿饭下来会喝上五六种酒[10].西方的饮酒礼仪意在酒之本身,饮用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来享受美酒.在饮酒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喝较淡的酒再喝浓郁的酒,先饮短年份的酒再饮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美酒[10].再者,西方人讲究人人平等,酒席上极少见到餐桌上互相敬酒,也不兴划拳猜数.只有在某些特定场合,大家才会一同举杯.

三、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关于酒的价值观差异

本文根据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Cultural Dimensions)来分析中西方饮酒的思维差异.霍夫斯塔德认为,各个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一个内在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文化维度,这里选取四个维度中的三个维度进行研究:个人主义(individuali)、集体主义(collectivi)、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刚性和柔性倾向(masculinity)[11].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一直是海外学者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借助这一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中西方饮酒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

(一)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提倡个人权利与自由,而集体主义则强调组织、个体之间的紧密联系[12].中国的饮酒文化显然是集体主义的,所谓“一人不喝酒”,这是中国人喝酒的一般规则(嗜酒成癖者除外).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际交往的客观需要,一般自己不喝酒.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讲究的是呼朋引伴、开怀畅饮,所以中国的酒是社会的酒,酒事即人事.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发展,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远比集体更重要,他们更关心自己,因此西方的酒文化更为侧重个人主义[12].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酒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突出酿酒师的作用.西方人喜欢细细品味不同酒的味道和温度,充分发掘各种酒的特性.二是即使有群聚而饮,也多为浅尝独酌.西方国家强调和自由,从不干涉和强迫别人,他们即使聚餐喝酒的时候也全凭自由自愿,想喝就喝,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全凭自觉.因此,欧美的很多酒吧重视酒道、调酒及酒的礼仪习俗.

(二)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关注的是不同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程度.高权力距离意味着该社会一般倾向于遵从层级制度体系,而低权力距离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机会的平等.中国深受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中国酒文化的权力距离大,“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礼”.西方在总体上是平等取向的,人际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因此其酒文化的权力距离较小.西方人对酒器的重视和研究,表现出他们对酒的尊重,甚至他们的饮酒礼仪和文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欣赏美味而制定的.他们讲究个人平等主义,更为率意随心,酒席上极少见到餐桌上互相敬酒,也不兴划拳行酒令的助兴之举.

(三)刚性与柔性倾向

从首选酒品上看,中国人饮酒的传统观念是“酒以烈为贵”,要么不喝酒,喝酒必喝白酒.从饮酒风格上看,西方饮酒在一个“品”字,中国人饮酒在一个“豪”字.中国的豪饮是一种人性的释放、友情的宣泄.从人际交往上看,中国的人际交往以男权为中心,主要是男人之间的“游戏”;而西方人推崇男女兼重,女士优先,反映在酒文化上,高头大马的西方却更强调温柔.在中国,酒区别于其他生活品的一个因素是它的政治性.古有饮酒结盟、越王勾践“箪醪劳师”、楚霸王项羽的鸿门宴,以及战国时“鲁酒薄而邯郸围”、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关羽温酒斩华雄、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还派生出有蒙汗酒、毒酒[8].中国是礼仪之邦,交际主张含蓄内敛,平时很多话不好讲,喝了酒之后就可以不受约束,不但可以讲,甚至可以骂,酒可以帮助中国人达到交际的目的.

西方人把酒当成艺术品一样珍视,细细斟酌,他们饮酒重视的是酒本身,饮酒时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要调动各种感官都来享受美酒.西方人喝酒是很频繁的,一日三餐离不开酒,甚至回家有“进门酒”,睡觉前有“睡前酒”.喝酒往往只为自己的情绪喝酒,并不理会别人的情绪,即或喝醉,也只为自己的情绪而醉.

(四)中西方交融中的新型酒文化

几年前禁酒令的颁布,到去年“醉驾入刑”的出台,不仅影响的是酒类行业的市场前景,也在改变中国传统的酒文化.酒桌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禁酒令与“醉驾入刑”的先后出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以前,在酒桌上,不喝个尽兴,不喝个烂醉如泥,就显得不够意思.然而,有了“醉驾入刑”,在很多场合上,当别人敬酒的时候,我们起码有了推辞的借口,也客观上促使传统酒桌文化发生改变,也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洗礼.此外,这也多少有西方文化影响的因素.由于白领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因此成为引领新潮流的人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认为,新式酒文化体现了对个人意愿的尊重,是一个文明国度的文明表现.但与此同时,他也指出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夏教授指出,新型饮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出于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心理.“酒后吐真言”,喝酒容易使人的心理防线松懈,流露出真性情.生活在现代都市的白领由于距离感增强,害怕自己的内心在不经意之间被别人窥视,因此拒绝过量饮酒,以防失态.在社会学上,这被称作“社会资本流失”.所谓“社会资本”,主要体现为友谊、情感、社区情谊等内容.“社会资本流失”是在经济起飞阶段的必然现象.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的生活因有酒而丰富多彩.“酒是与政治、经济、战争、女人、文学、艺术、谋杀、腐败、通货膨胀、计划生育等等都紧密联系的,酒与文化有关,而酒也有其自身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中怎能离开酒?”莫言在他的文章《酒与文化之类》中这样说[13].酒是一种客观事物,是一种文化.过去的比较研究倾向于探索物质层面的酒文化,多涉及古诗、古代政治、饮酒者的赌注游戏和酒礼[14].这帮助我们在分析和比较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酒中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人的行为是被思想控制的,不同的非语言行为源自于不同的思维形式,因此我们应用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来分析社会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以及这些价值是如何与行为相关联的.从四个方面(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指数、不确定性规避及刚性与柔性倾向)和跨文化场合的一些典型例子,分析东西方酒文化,有助于促进酒文化的发展,促进酒文化的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Larry A. Samova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65-66.

〔2〕饶清清.中西酒文化差异比较[J].商品与质量,2010,(SC):103-104.

〔3〕殷航.中西方酒文化比较[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2011.1-32.

〔4〕巩玉丽.酒仙气质与酒神精神——中西方酒文化比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42-45.

〔5〕许立娇.酒中看文化——试用文化的四个维度来比较中西饮酒文化的差异[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73-75.

〔6〕张志超.英汉酒文化的不对等性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09):33-35.

〔7〕刘云.中西方酒类广告语比较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43-45.

〔8〕杨婷.中西诗歌中的酒文化比较略谈[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04):40-42.

〔9〕杨乃济.中西酒文化比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04):69-68.

〔10〕GJ Hofstede.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M]. New Times Publish, 2005:74-78.

〔11〕Fritz Allhoff. A Symposium on Thinking and Drinking[M]. Blackwell Publishing House, 2008:23-24.

〔12〕Xu Ganrong. Grandiose Survey of Chinese Alcoholic Drinks and Beverages [M].Wisdom Publishing House, 2009:110-115.

〔13〕莫言.酒与文化之类[N].华夏酒报,1989,(4):45

〔14〕徐颖.从酒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差异[J].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1,(3):30-31.

(责任编辑 王文江)

跨文化交际论文参考资料: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跨文化交际论文

跨文化交际论文选题

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

跨文化论文题目

跨文化交流论文

此文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酒文化和跨文化交际和角度方面的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跨文化交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