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历史教学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例谈文学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历史教学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5

《例谈文学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该文是有关历史教学论文写作资料范文与文学作品和例谈文学作品和高中历史教学类论文范文资料。

文学作品来自于人们的生活,包含着时代的烙印,反映特定的历史背景.《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要让学生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进行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文学和历史相互交融,历史教学和文学作品联系密切,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文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史料.所以,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引用恰当的文学作品,将文学和历史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学习历史,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借助文学作品,感知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教材中对很多历史背景的介绍都非常简单,但历史背景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没有历史背景就无法让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表象.高中生对于歌曲是十分喜欢的,一些歌曲的歌词具有很强的文学性,特别是一些反映历史事件的歌词,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可以将一些具有文学性的歌词引入进来,帮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时,可以利用歌曲《松花江上》的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导入新课,并将这首歌曲播放给学生听,让课堂充满悲怆愤怒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国难的悲伤,进而产生对侵略者的愤怒,对国家的热爱.学生内心有了相应情感之后,教师提问:“发生九一八事件之后,东三省迅速被侵占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地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学习知识,探索答案,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发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以上案例中,学生通过辨析了解历史真相,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有了这样的铺垫后,学生就能对这一课的重点探究内容进行初步感知,从而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文学作品,感知历史事件

通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非常高效.历史事件概况是历史表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在开始环节可以将文学作品引入进来,让学生借助文学作品来初步感知历史事件,从而形成丰富的历史表象.

例如,在学习《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的爆发》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相关历史事件的概况,引入了诗词《七律·长征》.学生在小学时便学过该诗,他们对该诗非常熟悉,这一首诗中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现出了红军长征时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让学生感受到了当时社会形势的险峻和红军生活的艰苦.在引入这首诗后,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朗读,并让学生说一说这几句诗的意思;然后,引入“红军长征”的学习内容,有了这一首诗的铺垫,学生就能从大体上对“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艰辛进行感知,进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以上案例将《七律·长征》引入到历史教学中,通过该诗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红军长征的概况.这文史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促使了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借助文学作品,揭示历史本质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探究历史本质.在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本质时,要让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学作品从某种程度来讲是人的一种观念形态,作者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自己头脑中的想法,读者借助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要合理地引入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来了解当时社会的本质,如此一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就更加深刻.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可以将鲁迅的文学作品《药》引入进来,通过它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这篇文章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用烈士的血做人血馒头来当成治病的“药”,以及借助茶客的讨论,反映出人民群众不理解革命的意义,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深刻地反映了出来,即辛亥革命缺少群众基础.

《药》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文学作品,通过《药》来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当时社会的本质,了解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历史知识更加具体化.

四、借助文学作品,深化历史总结

课堂总结是用简练的语言总结归纳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文学名著中的语言一般都非常精炼,引用名著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课堂总结,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增加历史学科的美感.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以后,教师可以利用《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让他们在课后对“英雄”“历史”“人民”三者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引导下对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梳理,并且对《三国鼎立》中的相关历史知识点进行“网络化”构建,形成了系统化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利用《三国演义》开篇词引导学生对“三国鼎立”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总结是十分有效的,这样的总结具有一定的深度,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历史辩证法,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借助文学作品,优化历史结课

结课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也非常重要.利用文学作品进行结课,能够很好地使课堂的思想层次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从而让他们的历史学习有深度.

例如,在《美苏争锋》一课教学结束时,教师利用“一山难容二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句谚语进行结课,学生在这句谚语的辅助下就很容易明白美国和苏联就像是两只猛虎,在争夺世界霸主的过程中,苏联被拖得疲惫不堪.这样,通过这句谚语就把这一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生动地总结,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更加清晰明了,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为接下来学生将要学习的苏联解体的相关内容进行铺垫.

这样的结课形式具有一定的广度的.这样的结课形式没有把课堂教学上成“句号”,而是上成了“省略号”,达到了承上启下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继续学习后续历史知识的热情.

总而言之,文学和历史紧密相连,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学作品来讲解历史知识,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历史学科的艺术气息和人文性,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对历史进行了解,同时对历史的真实性进行感悟.历史教学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成果表示尊重和理解,让学生拥有广阔的视野、包容的胸怀,学习人类的优秀文化,提高人文素养.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文学来提高自己的智慧,通过历史来领悟生命的意义.

见习编辑/李梦迪

历史教学论文参考资料:

历史教学杂志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期刊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期刊

回顾述说:该文是一篇关于文学作品和例谈文学作品和高中历史教学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历史教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历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