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心理咨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和价值中立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不可能性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心理咨询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5

《价值中立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不可能性》

该文是心理咨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高校心理咨询和不可能性和中立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1.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学院,河南郑州450002;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价值中立”是人本主义取向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人本主义咨询理论倡导不评价、不指导、不干涉的价值中立原则.但在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中存在局限性.本文试从心理咨询的性质、心理治疗的作用机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以及高校的教育目的等方面来说明:“价值干预”是高校心理咨询的可行性选择,应该努力寻求科学的“价值分析”原则.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价值中立;价值干预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7-0090-03

“价值中立”是罗杰斯首创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一条重要咨询原则,其思想得到了心理咨询界的普遍认同,但是否严格执行“价值中立”,却困扰着很多咨询工作者.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大力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发挥的助人功能日益显著,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拥有健全人格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高校心理咨询对象———学生的特殊性,高校心理咨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干预,严格执行价值中立是不可能实现的.

价值中立原则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来访者中心疗法”.该疗法认为,人本质上是好的,人有向好的、强的、完善的方向发展的强大潜力;人性本“善”,如果表现出了“恶”的部分,那也是个体出于防御的结果.如果解除了对个体的各种限制和压抑,人可以依赖自己,自主自立;人性知道价值,也有能力发现和选择价值.只要给来访者提供适宜的情境和人文关怀,就能使来访者激活自身的积极力量,调动自身潜能,产生自我理解和自我导向的积极行为,最终达到自我协调状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都相信,人是“一种独特的有机体和一直成长中的存在”,有能力设计、改变和完成自我的生命历程,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体验到“极乐”的“高峰体验”.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实现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1].

一、“价值中立”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不可能性

(一)从心理咨询的性质来看,“价值中立”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

心理咨询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是咨询师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声音等信息和来访者就咨询问题进行交流,一起工作,共同解决来访者的心理困惑.

诊断阶段.咨询师从访谈一开始就不自觉地从来访者的动作、声调、表情等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对来访者做出某种估计,甚至主观猜测他们的兴趣爱好、处境和经历等.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是难以自控的必然倾向.也就是说,刺激物经感官形成感觉材料,再经过图式和人格结构的折射后,主动赋予感觉材料具体意义,这种意义就是认知.而在主观加工阶段,价值判断、思维模式、经验教训和防御机制等资源会参与其中,共同作用.所以,在诊断阶段,咨询师会对访谈资料进行解释、归纳、验证和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做出判断,最终确定咨询方案.

咨询阶段.咨询师在和来访者互动过程中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做一个纯粹的录音机和播放机,再回放给来访者,供来访者自由探索,依赖自己寻求到自救良方,咨询师在于来访者互动过程中会对自身综合素质进行不自觉、不可控的展示.正如Corey等所言,“即使你认识到把你自己的价值观加于当事人不合适或者不合道德,你仍然会以某些微妙的方式影响他们赞同你的看法.”因此,即使经过再好的训练和修养的咨询师,也不可能“悬置”自己的价值观,他会在访谈中用表情、眼神、声调、姿势以及对话题的选择有意无意地向来访者传递自己的价值倾向,当然,来访者也会通过咨询师的外在反应本能地捕捉到咨询师赞同什么、不赞同什么.

不符合“真诚”的咨询技能.“真诚”是指咨询师在和来访者的互动过程中要做到表里如一,不伪装,不防御,以“真实的我”出现,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的鲜活、生动和亲近.如果咨询师有意识地放弃自我价值倾向,他在访谈中的做作和隐藏会被来访者敏锐地捕捉到,而产生被欺骗的感觉,不利于建立好的咨访关系,直接影响咨询效果的质量.

综上所述,完全的价值中立只是一种理想,不符合科学,是不可能做到的.

(二)从心理治疗的作用机制来看,价值干预是必要的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通过学习和强化固定下来的.如果行为出现了障碍,可以采用“赏罚法”,即设置一些特殊的情景和程序,通过施加奖励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或者通过惩罚消除某种行为.而对障碍行为的性质认定是需要咨询师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的.同样,设置矫正程序,也是咨询师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来最终确定.所以,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就认为,在咨询和治疗中幻想没有价值影响或完全保持价值中立是不切实际的[3].

当事人中心治疗理论认为,当事人致病的原因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故意迎合外在,违心地或者未经消化地吸收了大量来自环境和社会的不适合自己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过度压抑本性而最终无法承受.比如,在生命初期,孩子为了讨父母欢心,会牺牲自我意志,做父母心中的好孩子.为了得到他想要的,他不断地向周围环境妥协,委屈自己甚至违心地自觉遵从周围环境的价值观.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大家想要的生活,活着别人希望的模样,慢慢地,温水煮青蛙般地失去了自我.基于此成因,治疗方案要具有针对性,即减少外在价值评判关注,转向自我价值评判依赖.当事人中心治疗的核心———从治疗的作用机制来讲———就是改变当事人原来的价值体系,以及自我评价的方式[4].

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埃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即所谓的理念、信念和思想.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事件的可能性预期.而这些不合理信念是在早年形成的,且大多是价值观.所以,咨询师在使用理性疗法的时候,需要启用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对来访者的思想信念进行检视和挑选,并帮助其学习使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最终达到困惑的消除.

所以,江光荣认为以上三种心理治疗方法的共同作用机制之一,都是改变当事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4].

(三)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来看,他们需要价值引导

大学生,是正在接受大学教育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特殊青年群体,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承续青年期,步入成年期的过渡性阶段,即艾里克森所说的“延缓偿付期”.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要求大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自我,学习并实践各种角色,形成多种本领以备将来的社会责任,并在自我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关于“我是谁”的成熟自我概念,最终确定自我同一性.这个“自我同一性”会成为大学生未来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和航向标.也就是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从过去经验中获得的一种综合成就.这一阶段的危机如果处理得好,就会建立积极的同一性,大学生的人格就会得到健全发展.如果危机处理的不好,大学生就会陷入混乱和迷茫,很容易选择消极的同一性,破坏规则,认同学校和社会不容的行为和角色,严重者会走向社会的对立面.

在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中,人际交往问题,学习动力不足,情感与恋爱,就业问题,对未来的迷茫等困扰着很多学生.这些困惑源于大学生没有完成自我同一性,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达到自我价值确认,而是受外在价值评判的影响较大,从众性较强,把普世价值观或别人的价值取向作为自己的价值参照.没有自己清晰明确的价值观体系,大学生就无法定位自己,不知道自己生命中追求的是什么,也就无法处理好各种人、事、物的关系;没有自己清晰明确的价值观体系,就不能发展出是与非,好与坏,美与丑的分析判断能力.而来求助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往往是混乱无序甚至错误的,咨询师需要且有必要对其价值观进行梳理和引导,帮助其重建与个体环境相和谐的价值观.

(四)从心理咨询的功能来看,“价值引导”符合高校的教育目的

教育部、卫生部和共青团多次联合发文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其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其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其处理好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惑和困难,并培养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就是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而心理咨询是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而文中多次出现的“帮助”一词很明显地要求心理咨询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马建青曾两次对高校心理咨询员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占心理咨询首位(91.8%)的是在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而自我又不能调节的人.这样的一个调查结果明确地告诉我们高校心理咨询的重点应以发展性心理咨询为主.而发展性心理咨询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的影响,不仅仅表现为提供了一种途径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态度[5].

二、“价值中立”在高校心理咨询运用中的变通性

(一)“价值中立”是一种咨询态度

摄入性谈话初期,价值中立应体现为一种态度,即咨询师对来访者持有完全接纳的态度.不管来访者的长相美丑、身材高低、穿戴好坏等你喜不喜欢,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区别对待.这种态度可以让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会放下防御,打开心扉,允许咨询师适度进入自己的心灵世界.这样的自我开放可以帮助咨询师收集到更多更详尽也更真实的一手资料.

(二)“价值中立”是对来访者人格的完整接纳和尊重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来访者人格的形成和他的“曾经”息息相关.如果站在来访者的角度,追溯他的成长经历,那他当下的状态和问题的形成就是必然的[6].而来访者,人格或多或少都存在些问题,比如价值观混乱、认知错误,甚至人性险恶.即使这样,咨询师也不能批评指责甚至歧视,而应尊重、理解并适时共情,只有这样,来访者才愿意和咨询师一起努力,对自己进行深度探索.如果不能接纳和尊重来访者,咨询效果就无从谈起.

(三)“价值中立”是帮助、引导,而不是指导、干预、灌输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尔将青年期比喻为人生航程中“疾风怒涛”般动荡不安的时期.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滞后使大学生充满着很多矛盾性,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就需要咨询师给予适度引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增强其辨别真伪的能力,处理好性意识和性生理的觉醒和需求,学会管理情绪等.当然,这些价值的引导是需要建立在来访者自愿接收的基础上.如果他没有准备好或者不认同老师的观点,作为咨询师,不能强制指导、干预和灌输.否则,带有强迫性质的价值灌输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对来访者造成伤害,阻碍来访者的发展和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应该努力寻求科学的“价值分析”原则,即在咨询中保持变通性的“价值中立”的态度,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将咨询者认为正确的观点强加给来访者,而应该和来访者一起探索,在获得来访者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干预”,抓住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进行积极价值引导,帮助他们最终成长为社会适应良好,人格健全,能为自己人生负责的人.

心理咨询论文参考资料:

心理咨询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小学生心理论文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心理杂志

大学心理论文

上文总结: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高校心理咨询和不可能性和中立方面的心理咨询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心理咨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