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中西文化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跟从中西文化的差异视角看我国小提琴乐曲创作中的民族化表现手法方面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西文化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09

《从中西文化的差异视角看我国小提琴乐曲创作中的民族化表现手法》

本文是中西文化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中西文化和表现手法和民族化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孙 裴 (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 750000)

摘 要:小提琴音乐作为外来艺术形式,演奏技术、个性特点、演奏技巧等以西方音乐和声、风格与调式为基础.传入中国后,小提琴作曲家坚持追求乐曲创作的民族化,融合中西文化,以本土音乐为基础,创作出一些表现民族化风格的艺术作品.从中西文化的差异视角,分成和声、旋律、演奏技法、音乐结构四个方面,研究我国小提琴乐曲创作中的民族化表现手法,提升对我国小提琴乐曲创作的认知水平.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中国;小提琴乐曲创作;民族化;表现手法

小提琴音乐虽是外来的艺术形式,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小提琴音乐作曲家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音调素材以及民族和声语言等,融入到小提琴乐曲创作中,坚持追求小提琴乐曲创作的民族化,使小提琴乐曲创作中融入了中国元素.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视角来研究我国小提琴乐曲创作中的民族化表现手法,对提升小提琴乐曲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小提琴乐曲创作家的民族化情节

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留学过程中学习小提琴,在他们之中,既有音乐家刘天华、聂耳,也有科学家李四光等,这些人有深厚的古代文化传统的功底,在学习与传播小提琴艺术的过程中,自觉关注小提琴乐曲的中国民族化问题.从李四光创作的第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开始,小提琴乐曲创作中开始融入了中国元素[1].特别是大批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小提琴乐曲创作开始注入新的血液,焕发新生机.马思聪的《第一回旋曲》、冼星海的《d小调提琴奏鸣曲》的乐曲创作就是在吸取西方乐曲创作技法,结合中国民族风格的创作技法,创作的作品.后来,陈刚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将西方创作技法与我国民族元素加以融合,成为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小提琴作曲家更是将西方现代乐曲创作技法与我国的文化理念、戏曲元素加以融合,比如夏良的《幻想曲》、瞿小松的《山之女》等作品,开创小提琴乐曲创作的中西文化合璧典范.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下我国小提琴乐曲创作的民族化表现手法

(一)借鉴民族音乐语言和文化传统,造就多样的旋律素材

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居住环境、审美、语言等存在差异性,所以,出现了多彩的旋律素材.多样的旋律题材是音乐风格的表现者,成为一个民族音乐艺术的标志.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风格多样的民族音乐语言和文化传统,为小提琴乐曲创作家提供了艺术的源泉.

1.直接引用民族音乐曲调

在进行小提琴乐曲创作的过程中,广泛从民族音乐形态的领域内汲取素材,使用民族音乐曲调当成乐曲主题予以展开.在音乐素材引用时,有时选取部分曲调,有时选取乐句,有时则全部选用音乐素材,这些对民族音乐素材的处理方式,表明作曲家是从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上的创作理念.例如,根据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改编的《沂蒙山之歌》,是将整首民歌乐曲作为主题,获得生动的音乐形象.

2.引入特性音列和民族调式

我国小提琴乐曲创作中,提炼民间音乐的特性音列与民族调式作为旋律写作的基础,这一表现手法侧重对民间音调的内涵的挖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比如小提琴曲《鹿回头传奇》将黎族民歌的大三度和大二度结合成音列,形成D宫调系统内的窄声韵旋律基调,贯穿整只曲子中,实现丰富主题旋律民族色彩的目标,获得民族精神与音乐神韵的气质.

3.借鉴民间音乐表现手法

民间音乐在经过长期的传承与创新后,旋律展开方式具有特定的规律,比如合头换尾、加花变奏、螺丝结顶等,形成瑰丽多彩、优美蜿蜒的民族旋律.比如小提琴曲《咱们的领袖》,采用加花变奏的手法,在保持原来的旋律与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扩充或压缩节拍的方式,进行润色、装饰,使音乐主题更加富有意蕴.

(二)民族化和声的全方位运用,产生民族化风格与创作思维

和声是将声部纵向结合与立体架构,选择和声、运用和声将会影响到作品内容反映的深度、艺术表现力.我国小提琴作曲家一直在努力探寻民族化和声,这也成为民族化重要表现手法.

1.植入色彩性和声

因为我国的乐曲调式、西方乐曲调式存在差异,使得调式的各音级关系不一样,西方音乐的大小调功能化和声关系与我国民族弱功能性五声性调式传统之间的矛盾.为有效调节该矛盾,我国小提琴音乐作曲家通过二度叠置和弦、四度叠置和弦、附加音和弦等方式,来削减西方大小调和声系统的功能性,实现西方音乐大小调和我国民族旋律相适应的目标.比如陈钢的小提琴曲《王昭君》就打破了和声三度叠置结构,采用色彩性和声的方法,获得了成功.

2.探寻和声组合

我国民族乐器的节奏、音响、音色等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国小提琴作曲家为了探寻多样化的音响的形态,为此深入挖掘民族乐器的纵向和声结合、音色组合等方面的规律,使用和声组合来模仿音响,丰富小提琴乐曲创作的色调音源.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有黄辅棠的《满江红》、张延龄的《春到江南》等.

3.运用线性和声法

线性和声法是以横向线性逐渐放开的审美心理特点为参照,将原来逻辑化运动的声部线条当成和声结构的发力点,注重从乐系内去探寻线性音乐的表现形态,深入探索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本质.为了凸显我国民族音乐的线性思维的特色,在西方大小调功能系统内禁用的平行和声比如二度、七度等,被我国小提琴作曲家广泛使用,特别是多声乐组织体内的应用,将和声功能削弱,加强线性表现和乐曲的民族风格.线性和声法的代表作,如杜鸣心的《新疆组曲》.

4.使用五声纵合化和声

“五声纵合化和声”是把横向的五声性旋律材料,进行综合组合后形成的和弦形态的方法.“五声纵合化和声”法并不是依靠固定音程关系,但受制于五声调式旋律元素的束缚,所以与三度叠置等结构形式的和声音响差别大,使得横向五声律和纵向和声形态结合在一起,旋律音调内涵更为丰富,能形成一致的民族风格.使用五声纵合化和声的代表作品,如马思聪的《双小提琴协作曲》.

(三)融入民族审美意识与结构思维,推进结构创作的民族化步伐

西方音乐突出理性思维,关注统一的音乐结构,而我国的音乐结构则强调即兴、中和之美,这也充分反映了我国传统的审美理念和思维方式.在小提琴乐曲创作中,融入民族的结构思维、审美意识,使音乐创作更好体现民族化.

1.变通西方三部曲式样的结构

我国小提琴作曲家在对三部性结构使用的过程中,保留西方曲式结构并融入我国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与结构原则.有些小提琴乐曲将对称原则融入到西方三部性结构内,也有的小提琴乐曲采用变奏原则的曲体.总的来讲,在进行音乐创作中,针对曲式结构的一部分或是次级结构的作用进行改变,特别是在表现我国题材和音乐内容创作的过程中,获得合适的艺术载体.代表性的作品,如张豪夫的《第三玄乐四重奏》.

2.结构布局坚持“渐变”原则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结构布局呈现的是“中和”之美,受到“中和”之美的浸润,民族传统音乐并不特别强调突变性对比,而是采用渐变的方式加以对比,强调自然、有序、柔和的变化.在小提琴乐曲创作的过程中,作曲家将“渐变”原则融入到作品的功能布局内,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来追求音乐的民族化风格.代表性的作品,如周龙的《摇篮曲》.

(四)本土民族文化与小提琴语言的有机结合,打造民族特色的演奏技法

我国民族音乐是采用多元化的因素和多彩的润腔手法,成为表现审美思维和艺术神韵的有效手段.为了突出我国的民族意蕴,区别与西方器乐艺术,深刻表达民族的审美认同与思想情感,在小提琴乐曲创作中,从民族音乐中汲取营养,充分借用本土民族化表达方式,和小提琴的音乐语言相融合,创造鲜明的能展现民族特色的小提琴演奏技法.

1.借鉴民族器乐音色和技法

我国的民族乐器不仅外貌多样,并且演奏技法也很繁多,在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后,形成各自民族的特色的乐器类别.民族乐器的形态多样、演奏技法多样、音色相对丰富,这为我国小提琴乐曲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比如陈钢的《小刀红巾舞》在起初的散板“叫场”中,就采用小提琴快速的“六连音快弓”来模拟唢呐的“快速吐音”音响.

2.模拟单音带腔

我国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单音带腔.音腔体现的是单音过程微颤,是为了表达具体的意图,在运行过程中进行“润腔”处理.在进行小提琴音乐创作中,作曲家模拟民族音乐的单音过程中的音腔化流动,采用揉指、滑音等技法,出现音色、音高等方面的细微变化,进而打造“以腔传情”的民族音乐神韵.比如谭盾的《风雅颂》就是模拟了古琴左手单按音移动按点的揉指法,采用小提琴的大幅度慢速持续长音揉指,使得音高出现音腔化微微颤动效果,富有表情的表演技法,达到单音带腔的效果.

3.找寻民族音律表达形式

我国民族音乐中有丰富的调式、音阶、旋法等,使得音律比较复杂.音阶内的各个音绝对音高具备变通性与灵活性,该灵活性的音高产生了特别的音乐风格.比如西安鼓乐中稍微高的清角音,有稍微低点的变宫音,被称为是“中立音程”.这种特殊音律是形成音乐民族风格和多元化的因素.在小提琴乐曲创作中,为了探寻纯正、古朴的音乐风格,小提琴作曲家开始对特殊音律表达方式进行深入探索.比如王家阳的《四季调》中包含中立性音律色彩,为整个小提琴乐曲增添了民族意蕴.

总之,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小提琴乐曲创作家的民族化情节,始终以音乐艺术中的审美心理与民族精神为基础,坚持民族化追求,对小提琴乐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从中西文化的差异的层面来看,我国小提琴乐曲创作中的民族化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借鉴民族音乐语言和文化传统,造就多样的旋律素材;民族化和声的全方位运用,产生民族化风格与创作思维;融入民族审美意识与结构思维,推进结构创作的民族化步伐;本土民族文化与小提琴语言的有机结合,打造民族特色的演奏技法等几方面,为西方器乐的中国化道路开辟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周临舒. 马思聪《思乡曲》创作中民族化的表现手法[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3).

[2]赵纯.解读李自立小提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思维[J].音乐研究,2003(4).

[3]陈洁.小提琴艺术民族化的探索之路——记小提琴教育家、作曲家张靖平教授[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4).

[4]陈习.20世纪中国小提琴音乐中的民族因素——关于风格类型、素材运用和反映生活等方面的研究[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1).

[5]武慧.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小提琴艺术理论研究综论[J]. 音乐学院学报,2010(1).

中西文化论文参考资料: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文化比较论文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此文点评: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写作中西文化和表现手法和民族化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中西文化本科毕业论文中西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