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塘约村脱贫记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与塘约村脱贫记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塘约村脱贫记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06

《塘约村脱贫记》

本文是塘约村脱贫记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脱贫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一个依靠传统农业勉强度日的贫困村,一场大雨把农户冲得一贫如洗,一穷到底.然而“穷则思变”让塘约村发生了变化.

贵州是中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仅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全省减贫人口就达到656万.尽管如此,全省仍有372.2万贫困人口亟待走出困境.地方政府计划2017年减贫100万人以上.如何让如此庞大的人口彻底摆脱贫困?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了贵州省安顺市和六盘水市的贫困村实地采访.穷则思变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曾经是一个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人民币,村集体经济不足4万元的国家级二类贫困村,村里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勉强度日.

塘约村村民张福友家里兄弟3人,守着几亩地过日子.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却难以养活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大家子人.1998年,34岁的张福友被迫离开塘约村外出务工.

10余年间,张福友在浙江一带打工,都是做些零碎的体力活,勉强维持生计.2010年,46岁的张福友实在干不动太多的体力活,再加上漂泊10余年思家心切,他回到了塘约村. 村子还是那个老样子,天依旧很蓝,村里有些土地流转给别人在种,有些已经撂荒.通往田间的道路年久失修,长满了荒草.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老人和孩子,是一座各副其实的“空壳村”. 2014年6月3日,塘约村又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田淹了,路也毁了.张福友回忆说,面对被洪水洗劫的家乡,村民感到的只有绝望. 一个依靠传统农业勉强度日的贫困村,一场大雨把农户冲得一贫如洗,一穷到底.然而“穷则思变”让塘约村发生了变化.抱团发展 村支书左文学是一个喜欢传统文化和阅读经典名著的文化人,在村子陷入一片废墟的当口,他敏锐地意识到,眼下最重要的事,是要把村民重新组织起来,靠集体的力量抱团发展.

2014年6月8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塘约村下辖的十个自然村寨的村民代表,集中到塘约村本部开大会.左文学向大家介绍了为什么要办合作社,以及要办怎样的合作社. 左文学说:“把土地集中后就能统一规划,组建农业生产、养殖、建筑、运输、加工等专业队,将来发展成专业公司.妇女也要组织起来,男女都可以在各专业队上班,按月领取工资.村民入股到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权,可以按每亩一年的约定领取资产性底线收入,年底还能分红.” 左文学还强调,加入合作社不是行政命令,农户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前提是必须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户自愿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也就是用土地入股到合作社. 让左文学没有想到的是,在大灾大难面前,村民恢复生产发展的心如此迫切,参会代表86人,全票通过.塘约村合作社就这样成立了o

张福友说,自己家里有3亩多地都交给了村合作社集体管理,相当于用土地入股,年底可以取得一定的分红.现在,他和妻子就在村子里打工,合作社各项建设急需人手,他帮工一天的收入是150元.妻子做些不繁重的体力劳动,每天也有80元的收入,这样一年下来,初步估算全家有6万元左右的收入.

“这可比出门打工好多了´家里老人能照顾的上,夫妻两人也不用两地分居了´收益也有保障.”今儿不庀,张福友在广场上一边晒太阳,一边跟记者说. 谈到土地入股,基础是土地确权流转.然而这可是一项艰巨、细致的工作,要对村民承包的土地重新丈量、登记存档、张榜公示、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最后由政府颁给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简称“土地确权”. 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把村集体经济的土地包产到户到每个农户手里耕种.这一办法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土地生产率.然而,随着30多年的发展,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单家独户的劳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要了.塘约村就是通过把承包下去的零散地块重新集中,使全村得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规模化发展.七权同确

在塘约村,更为可贵的是实施了“七权同确”,就是对全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村集体财产权进行精准确权,也推动了农村产权改革.

塘约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6.4%,山林确权后,2000多亩林地正在逐步开发林下养鸡,计划养殖200万羽生态鸡.从前大集体时搞的小水利工程确权后,合作社正在筹建完全无污染的山泉水厂将主要安排妇女就业.合作社还在建设集中圈养的现代养猪场,配建大型化粪池,水胆一体化系统解决有机肥的问题,并配套了600亩蔬菜基地. 经过近3年的发展,合作社社员覆盖了全村约90%的农户,“七权同确”后集中全村土地4200多亩,适合发展规模种植.目前,塘约村有羊肚菌基地100余亩,蓬藕种植100余亩,蔬菜种植基地300余亩.其收益部分由合作社、村集体、村民按照3:3:4进行利润分成.

2016年,山东省寿光市龙耀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对口帮扶塘约村,为村里无偿提供了700万元的帮扶资金,并以470万元作为技术入股塘约村的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这个占地300多亩的农业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据悉,新建成的育苗中心区、高科技展示区、采摘体验区和示范种植高产区,每年可产生近600万元的经济效益.把村民调动起来 合作社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以前靠传统农业为生,如今合作社不仅有农业生产团队搞种植业和养植业,还有运输公司、建筑公司以及水务管理公司等等.村民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愿望,选择参加哪个专业生产队或者加入哪个公司.专业队由大家选举队长,报村委认定.全村四个农业生产种植组80多人,领导人称班长,四个种植组季节性用工如采摘时可用到300多人.农业队的主力军是妇女,人数占到八成.一个妇女在水田劳作一天100元报酬,作旱地一天80元.一个月四个休息日,最低月工资也要2000多元. 45岁的罗光辉被选为种地班长.他重视精耕细作,还把工厂里的标准化生产运用到农地里.在他的带领下,一亩地产出辣椒七八千斤,一斤辣椒卖一块二,就达到万元了o之后还能种一季小白菜,一亩收获三四千元. 每个班组都有年固定产值,以保障团队支付基本工资.罗光辉的年薪是5万,完不成预定产值扣年薪;超过部分30%归他本人,70%归合作社,用于年终全社分红,其中40%归农户,30%归合作社,20%提留公积金,还有10%用于村委会办公支出. 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以前包产到户时,全村撂荒地多达30%,合作社成立~年多,以妇女为主力的农业团队就把撂荒地全种上了,其中种植了精品水果1250亩,浅水蓬藕150亩,绿化苗木612亩,还建成400亩用农家肥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专供城里的学校食堂.农民再不用挑着担子去市场卖菜,与买家一毛五分地讨价还价了o 合作社组建的建筑队,主工每天工资300元,副工120-150元.现在建筑下面有12个队,共286人,涉及水泥工、粉刷工、石匠、水电安装和室内装潢等,妇女近百人.

运输队有40多人,六成以上是打工回来的.土地流转后,合作社出面担保给农民贷款,没车的可以用贷款买大货车或中型车.现在运输队有四五十辆车,开大型车每月收入3万元左右,开中型车也有1万多元,没出车的日子还可以做别的工.

随着塘约村的村民以土地入股,以技艺创业,从农民变成了股东.村合作社为当地的贫困户、返乡农民工等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据统计,近两年来,塘约村外出务工人员从860人减少到了50多人.

记者走在塘约村红色的小楼间,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塘约书屋、京东电商点和金融服务中心是让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没想到这个中国西南的小村子里,不仅有爱好读书的村民,也有积极利用全国电商平台架起与外界沟通的析梁的村民.

随着塘约村农民的闲置土地资源被盘活,农民真正成为村集体经济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村合作社的发展建设中.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6年的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000元提高到202145元,全村在2016年就实现了脱贫,让村民分享到了改革的红利,实现了从二类贫困村到“小康示范村”的华丽嬗变. 在贵州,像塘约村这样村民集体致富的例子还有很多,发展的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这也成为全国扶贫攻坚过程中贵州的独特经验,在2016年底,被写入文件,鼓励在全国推广,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实力.

这些举措不仅盘活了闲置多年的撂荒土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还让外出务工的农民重返家园,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开辟了从贫困到逐步小康的道路.

塘约村脱贫记论文参考资料:

李约瑟难题论文

一村一名大学生毕业论文

此文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经典塘约村脱贫记专业范文可作为脱贫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塘约村脱贫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