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形象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与论《安魂曲》中母亲形象的三重意味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形象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15

《论《安魂曲》中母亲形象的三重意味》

该文是关于形象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和《安魂曲》和母亲形象和意味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李京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安魂曲》是俄罗斯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作品,哭子是其中重要的主题.诗中的母亲形象一层层深入,从个体的母亲到俄罗斯的母亲,再上升到宗教层面的母亲.从而使母亲形象从个人狭窄的范围扩大到普遍意义.在诗中,女诗人同时辛辣地讽刺了当局,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原了“大清洗”运动时期的历史片断.

关键词:安魂曲;母亲形象;个体;群体;全人类

作者简介:李京(1992-),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109-01

《安魂曲》是俄罗斯诗人阿赫玛托娃的作品.这首长诗写于1935到1940年间,由十四组小诗组成.是女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苏联诗歌史上的杰作.长诗的一个重要主题即哭子.

《安魂曲》是在“大清洗”期间写下来的.“大清洗”运动发生于苏联斯大林执政期间,时间跨度大概从1934年到1938年.这一时期政治审查无处不在,可谓是人人自危.阿赫玛托娃唯一的儿子列夫?古米廖夫在这个时期曾两度被捕,战争期间被送往前线,战后又第三次入狱.这次运动虽然极为残暴,但迫于当时的形势,很少有人发声.女诗人的反抗显得尤为可贵.

阿赫玛托娃曾将《安魂曲》读给索尔仁尼琴听.索尔仁尼琴说诗中只表现了一个母亲的不幸.阿赫玛托娃反驳道:“难道通过一个人的命运,不能反映百万人的命运吗?”的确,诗中的母亲形象不限于阿赫玛托娃自己的形象,而是在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宗教层面都有所体现,并且逐层深化.在层层深化的过程中又揭露了三十年代当局的暴行.

一、个体层面的母亲

阿赫玛托娃在代序中交代了背景“在叶若夫恐怖的痛苦岁月里,我在列宁格勒监狱的队伍中度过了十七个月.”[1]

诗人在第一节描写儿子被捕:

“黎明时他们把你给押去/我像出殡般紧随其后/孩子躲在黑房子里痛哭/蜡烛在神龛之前淌流/你的唇像小圣象般漠然/额际淌着死的汗……”[2]

痛哭的孩子、蜡烛淌泪、淌汗的儿子构成了一组相似性的形象.一个为儿子痛哭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为了儿子能够被释放,诗人宁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我呼喊了十七个月/召唤你回家来/我曾跪倒在刽子手面前/你是我的儿子和骇怕.”[3]

在个体的层面可以看到作为母亲无法抑制的悲痛和祈求儿子平安的无私情怀.

二、群体层面的母亲

阿赫玛托娃经历的是千千万万的俄罗斯母亲所经历的,作为一个诗人她勇敢地用笔记录下了所有母亲的悲戚之声,记录下了极端政治对人民的迫害.

她不仅是为了自己说话,还为了同样遭遇的母亲说话.

诗中很多诗句的主语用的不是“我”而是“我们”.例如:“死亡之星在我们头顶高悬”

“我们像弓箭手的妻子一般”[4]

当主语从“我”换成“我们”的时候就从小我上升到一种大我.

“我不是在为自个儿来祈祷/而是为和我一块的人家.”[5]母亲为自己的儿子、丈夫哀号,俄罗斯的人民在颤抖,俄罗斯也在颤抖.女诗人化为了俄罗斯的母亲,她痛心于发生在俄罗斯身上的灾难,在诗中对当局展开了严厉的控诉.

“我们像弓箭手的妻子一般/在克里姆林的塔楼下哀号.”[6]

历史上沙皇费多尔死后因无子嗣,在继承人问题有过斗争.一派想要立费多尔的弟弟伊万为帝,一派欲立彼得.立彼得为帝时,拥护伊万的贵族发动了兵兵变.彼得逃走后调来重兵镇压,参加兵变的士兵大多被处死和流放.兵的妻子和父母在克里姆林宫前痛哭.

阿赫玛托娃直接将斯大林比喻为残暴的彼得大帝.政权的更迭,只能白白地让士兵当替罪羊.

诗中还写道:

“但牢门被严严实实地关扄/门后是一片苦役犯的幽冥”[7]

这次诗人将斯大林类比为残暴的尼古拉一世.1825年俄罗斯进步青年为了结束沙皇的专制统治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但这次起义失败了.尼古拉一世趁机登上王位并建立了恐怖统治.十二月党人惨遭杀害.同情十二月党人的普希金写下《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安慰受苦难的人.

“爱情和友谊会通过阴暗的牢门,

来到你们身旁.”

在群体的层面,诗歌意义已经从母亲的悲痛上升到人民的悲痛.诗中母亲形象从单一的个体母亲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母亲.

三、宗教:圣母玛利亚

阿赫玛托娃借用了《圣经》中圣母玛利亚为耶稣受难而哭泣的典故使自己的诗歌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

即钉在十字架上

“天使把伟大的时辰齐声歌唱/熊熊的烈火把天空烧成灰土./我对父亲说:‘为何把我撇在一旁!’/又向母亲说:‘噢,勿为我而哀哭……’”[8]

第一节“蜡烛在神龛之前淌流/你的唇像小圣象般漠然.”[9]圣象不仅是自己的儿子,也是受难的耶稣.淌泪的蜡烛是心痛的母亲,也是圣母玛利亚.

母亲的悲痛是全人类的,也是超过全人类的.在宗教层面上,诗歌从个人的苦难上升到普遍意义的哀伤.普天下的母亲都在为着她们苦难的儿子而悲痛.

《安魂曲》的内涵一层层升华,从自我悲痛上升到俄罗斯的母亲之痛,再到全人类的母亲的悲痛.所有的母亲都会为自己苦难的儿女哭泣,同时也指责了造成使人民流离失所的当权者.阿赫玛托娃勇敢地写下了现实的诗篇.

注释:

[1]阿赫玛托娃诗文集,第276页.

[2]同上,第278页.

[3]同上,第280页.

[4]阿赫玛托娃诗文集,第278页.

[5]同上,第284页.

[6]同上,第278页.

[7]同上,第277页.

[8]阿赫玛托娃诗文集,第283页.

[9]同上,278页.

参考文献:

[1]阿赫玛托娃,马海甸译,阿赫玛托娃诗文集[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12.

[2]任光宣主编,俄罗斯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M].2006.

[3]安岩,俄罗斯诗歌《安魂曲》创作手法研究[J].芒种,2014.

[4]辛守魁, 阮可之,伟大诗人的惊人勇气— 初读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形象论文参考资料:

人物形象论文

人物形象分析论文提纲

综上所述,此文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安魂曲》和母亲形象和意味方面的形象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形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