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装饰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跟黔西北白苗服饰装饰纹样述略有关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装饰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3

《黔西北白苗服饰装饰纹样述略》

本文是装饰有关论文范文素材和白苗和述略和纹样类论文范文。

摘 要:本文主要从图案的分布、题材分类、色彩表现、制作方法和历史演变五个方面入手,对黔西北地区白苗服饰图案的田野考察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为深入研究本民族服饰文化历史提供较为详实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白苗;服饰图案;题材;色彩;蜡染;演变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黔西北白苗服饰图案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ZC144]

黔西北白苗支系自称AbHmongb,族内他称Hmongb abnzhil(蒙阿直),按头饰他称“木梳苗”,其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川黔滇方言白苗土语区.今天在毕节市内主要分布在大方县竹园、响水、双山、文阁、猫场等乡镇,织金县龙场、自强、大平等乡(镇),赫章县毛姑,纳雍县署仲河两岸的猪场、龙场、寨乐、化作、水箐等地及七星关中部、西南部1.女子盛装服饰除赫章毛姑,头部皆戴45-60厘米长的弯月形大型木梳,且混合假发盘与木梳,两角外露,形如牛角,上身着立领对襟无扣宽袖衣,两片衣襟在胸前左右交叉作腰带系于后腰间,外披彩色吊花披肩,下着蜡染百褶裙,已婚女子接青色裙角.该支系服装型制原始;装饰纹样分布固定、造型抽象、结构严谨、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古朴,具有浓厚的遗风(如图1).

一、服装结构及装饰纹样在服饰上的分布

白苗支系服装结构较为原始,女子上装用两幅宽约7寸的自织麻布(现为棉布)按上至肩部下至脚踝的长度剪下,沿纵向把两幅布缝合至后颈处,搭过双肩,前两片不缝合,自然分开即为前襟,在腋下,用一块宽约2寸长约3寸的方形布块将前后襟链接,这样便形成袖笼,袖子为直通形,袖口宽大约7寸.青年男生的衣服皆不接袖子,故此部分为一根长约2寸的布带简单链接.衣身缝制完毕后即缝制衣领,因为没有任何曲线剪裁的后背两幅布跨过肩时,会在后领窝处形成一个分叉,这样直接接上领子肯定极不合身,所以便在后颈处插一倒立的等腰三角形,高约2寸,底边长约3寸,再把宽约2寸长约1尺2寸的长方形领子缝制其上.据老人讲,以前还有缝制三层领子的,现已不见.最后一步在肩部接上花背,但是袖笼部位不缝合,能看见里层衣袖.正因为整个服装皆由规矩的方形简单加工缝制,所以其服装不分男女老幼、体型胖瘦都可穿着,且皆需束腰才能合身,不具备合体化这一特征.

装饰纹样主要分布在上装的衣领、肩背、衣袖的中下段,蜡染花裙的第三段及服装的配饰披肩和婴儿背扇上.因为历史和地理原因,该支系的居住状态一直处于比较封闭的大杂居和小聚居的状态,所以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各地区的纹饰分布、组合构成及表现手法又各具特色,例如由拼布制作而成的铧口花,赫章县毛姑一带的白苗支系广泛分布于衣袖、肩背、围腰、腰带和背扇上,而其他地区只装饰于肩部、衣袖和背扇,且肩背部的装饰仅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作的蜡染盛装上出现过,现已不再制作.大方、毕节、织金一带常常用虎眼花和米花来装饰衣袖的中上段,而纳雍地区白苗服装衣袖的中上段却常常装饰护城迷宫和鸡眼花纹饰.赫章县毛姑地区的白苗支系服装衣袖花纹结构为三段,而其他地区则为两段.从表现手法上来看,毕节、大方一带白苗较少使用织布机织花,一般为手工挑花和拼布;而织金龙场镇白苗以蜡染花为主;纳雍的白苗支系则在用蜡染、挑花和织花制作而成的底纹上,又装饰具有浮雕效果的多层贴布绣.

二、装饰纹样的题材种类

装饰纹样的题材种类主要有三类:纪事花纹、农耕信息花纹和自然世界中的动植物纹饰.

白苗支系的纪事花纹一般都与祖先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主要有羊角花droud gob yangx、江河花、星宿花、城池花nafshangb buas mit shangb和火镰花droud zhif deul等(如图2、图3).羊角花为左右对称的螺旋形曲线组成,形如羊角,据纳雍县文化局的王景全老师介绍, 此纹饰是悬羊击鼓战术的反映,是用来纪念在高超的战术中帮助部族顺利逃脱的羊的;江河纹饰主要分布在蜡染花裙的第三段,为连续环绕群体一周的彩色的贴布绣,在调研的过程中,甚至有人能指认哪条是黑水河,哪条是清水江,哪条是黄水河,他们解释说,在衣服上绣此图案是为了教诲后人,要牢记自己的发祥地,并有大量的古歌印证.星宿花主要记载苗族祖先迁徙的途中靠星星辨别方向的史实,它为九个小十字组成的大十字形或者四个小菱形围绕一个正方形组成的十字形.城池花是用来纪念苗族先民们所建造的繁华城市和街道的,古歌这样唱到:“蒙博娄拓地开荒,在滔滔黄河岸边,开拓了丘丘良田,蒙尤娄辟地开疆,在滚滚浑水河畔,开垦了垄垄沃土,蒙博娄建起了城池,太阳出来城头金光闪闪,蒙尤娄筑起了城郭,月亮出来城里月光朗朗.城头金碧辉煌,城尾银光灿烂.蒙博娄繁衍在城中,儿女象沙石一样众多……”2火镰花则记录了苗族祖先掌握火镰取火的重大事件,其图案由四个大写的“T”字环绕一个方形组成,方形代表火石,“T”形符号表示火镰.纪念早年农耕信息花纹主要有nchaib choud(刺粗)稗籽纹、ghouk kik(姑坑)铧口花、droud ghux螺蛳纹以及lob jex lob cod(啰金啰粗)荞与小米花,lax deb田园花、田块花lax at等(如图3).苗族也是一个热爱生活、有着独特宗教信仰的民族,他们把自然界的动植物纹饰鸡冠花Droud ghaib ruas(丢哽刷)、羊奶花、鸡眼花muasghaib(吗哽)、虎眼花muas zhod(吗钟)、蕨菜花和鸡脚花droud ghaib deuk(丢哽都)等也绣在了自己的衣服上(如图3),这些图案皆以自然界实实在在的生物变形而来,除造型抽象美观外,还有着较为深刻的寓意.例如,鸡和虎的纹饰就代表着苗家人的宗教信仰,因为鸡在苗家人的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是被作为圣物来看待的,在此支系的婚丧嫁娶中均离不开鸡,一对新人的婚姻成功与否,必须要靠看鸡卦,且鸡卦极为复杂,仅仅一个鸡头要看六个标志性的符号;老人去世后,下葬时一定要有一只公鸡来引路,否则逝者的灵魂回不了东方故土.该支系人大都敬畏虎,传说他们早年居住的地方,虎豹凶猛.她们都在衣服、裙子上绘制形象如虎的图案,这种图案可以避虎威胁.穿白色衣服的苗族蜡染,常以虎眼为图,这是她们崇拜虎的原因.3在衣服上绣制蕨菜花,是为了纪念在艰难迁徙的过程中,,是漫山遍野的野生蕨菜拯救了过他们的性命这一历史事实的.

三、装饰纹样的造型特点及其色彩表现

1.抽象的造型

黔西北白苗支系服饰图案的造型为极为抽象的几何形纹饰,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便知,一个大小约两毫米的简洁菱形即为鸡眼;几条回形纹折线便是护城迷宫;一个个极小极小的点点被称为毛稗籽和小米;一条宽约七毫米环绕裙体一周的细长贴布,苗家人称为大河水.因此,如果不问制作衣服的能工巧匠们,你绝对难以猜测的出它们的称谓.这些抽象的图案,处于服装图案发展史的早期,有着较为古老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2.严谨的组织构成形式

在白苗服饰的装饰纹样里,极少出现单独的纹饰,这些几何形纹样常常按一定的组织构成形式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连续排列形成二方连续纹样,或者为适合正方、三角等图案外形的要求而做变形的适合纹样,无论何种图案,皆有着朴素、严谨的组织构成形式,或散点式、直立式的排列,或对称式、离心式的变形.例如在裙子上装饰的虎眼花和鸡眼花,常常由数个虎眼或鸡眼向左右两个方向做散点式排列而成.花背上的装饰图案,为护城迷宫组成的二方连续纹饰,中间方形部分常常由田块螺蛳花组合而成的对称式方形适合纹样来填充,在领窝部分,又常常挑绣或蜡染三角形的适合纹样.所以,构成形式的严谨性和强烈的适形性是该支系装饰图案的一大特色.

3.艳丽的色彩表现

白苗服饰的色彩应用基本上为原色,对比强烈、极为艳丽.在白底的绣布上,饰以青蓝色的挑花图案,在这青蓝色的主调上装点大红色的贴布,最后在贴布上绣绿色和的花纹,整体调子冷暖对比强烈,惹人喜爱,据老人讲,苗族的姑娘穿裙子时,不是穿在腰部,而是缠于大腿部位,走起路来如群蝶翻飞,主要是为了模仿翩翩起舞的蝴蝶,可见其色彩斑斓的程度.其实,这种亮丽简约的用色观念源于“五色论”,也就是我国民间传统美术的高纯度的乡土学配色.这些配色技巧,不受色彩学上所谓的固有色、条件色等条条框框的限定,也不受色彩的构成规律的制约,它全凭白苗女性的主观感受,用手中的彩色丝线,再通过自己的审美观在绣片上大胆用色,才能呈现山这么奇特、古朴、神秘而强烈的色彩的魅力.

四、装饰纹样的制作方法

白苗支系服饰纹样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1.蜡染

白苗支系蜡染的工具主要有苗家自制的蓝靛、蜡刀(常为大中小三把)、蜡碗、蜡块(由石蜡、蜂蜡或蜡渣按一定比例配置)、火炉和布料等.苗家人一般在夏秋农忙季节里抽出空闲时间来画蜡,因为这时天气气温较高,蜡液不会很快凝固,比较好操作.该支系制作蓝靛的主要原料是蓼蓝,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立春后开始育苗,苗株高约10厘米即可栽种,约五月间成熟收割.把靛叶和茎一起浸泡在水池里约一周左右,进行过滤,然后在过滤的靛水里缓缓注入约五分之一比例的石灰水,使蓝靛慢慢变得浓稠,呈豆腐状,再加入适量的碱,最后将黄鱼菜、马蜂老壳等数味中药研成细末,放入沉淀的靛水中搅拌,既成蓝色染靛.在染布时,把制作的蓝靛用水按一定的比例搅拌稀释,待容器中染水呈青、绿、后,即可将蜡画物品放入容器内染色,染色时,需将双手握住蜡画在染水中左右均匀摆动,方可着色均匀.但是,染色时水温和时间的把握没有固定的数据可以参考,染色的好坏全凭染者之经验来决定.染好的布料在晾干后需在煮锅里沸水脱蜡,而后所画的蜡花便在出锅的一瞬间自形显现出来,真是妙不可言.

2.挑绣

白苗支系的挑绣手法主要有十字挑花和堆布绣.挑花常用于披肩、花背和衣袖花纹的第一段.也称数纱绣,此技艺的特点是不在绣布上画出图案,而是凭借记忆与想象根据布料的经纬线入针数纱挑花.十字挑花法就是根据布料上的经纬线结构,运针挑出呈“X”状或者“/”状构图的基本单位,花就是以这个“X”或“/”为基本单位组成复杂的图案.贴布绣常用于白苗女装袖片部分,主要为单层贴布绣.首先将布剪成长条状,把布条反面朝外用绗缝的方法将布条的一边缝在绣布上,再用滚鞋口的方法将布条的另一边也固定在绣布上,反复如此,形成所需要的几何形状,再用彩色棉线在所固定的彩色布条上用挑出所需要的图案,此种手法做出的绣品层次丰富,五彩斑斓.

五、装饰纹样的发展变化

近些年,随着服装创作的主体青年女性进城务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服饰图案开始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复杂走向简洁,由手工走向机械,昔日古朴之风已不多见.例如江河纹饰,传统花裙上只有三条,但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现已多达六七条;再如,该支系的母体花之一鸡眼花,原来为左右连续的同心菱形,而现在机器印染出来的为一条长长的横线上垂直绘制着数根小竖线,已完全失真.除此之外,由于年轻女性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手工制作传统服装上,导致复杂的图案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例如蜡染花裙上的蕨菜花、荞与豆子花现已不多见,即使有,蕨菜花也被简化为一个大十字形上面装饰十多片对生的小叶子,早没有了先前的古朴与厚重.

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和毕节市所辖地区高速公路的全面开通真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尽情享受着便利出行的同时,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被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承受着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目前,在交通便利的毕节市郊区的苗寨,这些珍贵的民族服饰和技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已在渐渐地走出人民的视野,濒临消失,让人痛心.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相对偏远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是社会各界即将面临和深刻思考的问题.

装饰论文参考资料:

装饰杂志

本文结束语,本文论述了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白苗和述略和纹样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装饰本科毕业论文装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