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文化英文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中国传统文化英文授课模式探析方面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英文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9

《中国传统文化英文授课模式探析》

本文是有关文化英文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授课和英文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张知博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高校专业英语教学长期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学生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不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概念.因此,有必要面向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为其日后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祖国文化传播做准备.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英文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问题.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中国传统文化英文授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8-0014-02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张知博(1980—),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西方美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4—2017年黑龙江社科研究规划项目“马丁?布伯对话美学思想研究”(14C053)的阶段性成果.

高校专业英语教学长期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多数学生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不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概念.美国语言学家Claire Kransch 指出:“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必须把文化放在与本民族文化的对比中进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切入包含着对目的语以及母语的再认识”.[1]可见,重目的语而轻母语文化,不利于外语学习,也不利于跨文化交流,还会伤害民族自信心.鉴于此,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从2012年起面向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以“内容为依托”的中国传统文化英文授课课程.

一、教学目标

课程通过学习中国人传统的智慧与信仰,创造与交流,美学与艺术,以及民情与风俗使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提高文化素质与民族自信心,为日后从事跨文化商务沟通积累文化知识,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祖国文化传播.课程还涉及以下能力的培养:

1.外语学习能力:课程属于以中国文化内容为依托的英语语言习得性学习,因此,课程既要求理解中国文化相关内容,又要求熟悉中国文化相关英文表达.此外,学生还要掌握语言学习策略知识、学术语言表达技能以及语言学习评价知识.

2. 跨文化交流能力:21世纪是跨文化交流全球化的时代[2].跨文化交流是双向交流,只有在对双方文化的掌握上,才能真正达到平等交流.本课程就是期待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并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交流,进而扩大国际视野.

3. 高端思维能力:课程不限于语言表述和知识认知,还要求结合所学分析文化现象并思考文化问题.这要求一种批判性的高端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欠缺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表现突出.文秋芳教授曾于2009年11月针对11所高校14个文科专业超过2000名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展开过思辨能力的实证调查.实验结果显示,“大学3年期间,英语专业学生思维水平有小幅量变,但未呈现质变的阶段性特征.其他文科类大学生不仅进步幅度大,而且呈现质变的关键期在二到三年级之间”[3].原因在于英语学习多是碎片化的积累,学生缺乏整体思维.本课程就是期望抓住思维质变的关键期来培养学生的高端思维能力.

4. 审美鉴赏能力:英语课程的教学不应该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是一种人文教育,其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美学意识的培养[4].中国的传统文化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是世界四大文明唯一未曾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是全世界人民公有的文化宝藏[5].这也蕴含着审美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可从感性角度体验人生,使自己感受到一个有意味的、有情趣的人生,对人生产生无限爱恋,无限喜悦,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并且在此基础上得到作为人的全面发展[6].

二、教学内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限课时内无法面面俱到,也不能深入探讨.因此,课程突出通识性意义,选取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点和最能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部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并增长见识进而促进思考.课程的内容要集精炼性、代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

授课内容可分两大部分,一部分介绍中国传统的主观文化(孔子思想、老子思想、《周易》思想、孙子兵法、禅宗思想和生态哲学),另一部分介绍中国传统的客观文化(饮食、饮茶、服饰、建筑、园林、民俗、节日、艺术、京剧、中医、文字和文学).两部分彼此渗透互为反映.授课采用以“内容为依托”的形式分专题进行,每周探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专题.

三、授课模式

课程按照“赏-读-习-论-写”五步来开展教学.第一阶段通过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阶段通过阅读来扩展学生的视野;第三阶段通过习题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第四阶段通过课后讨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第五阶段通过写作来促进学生的反思.

“赏析”属于课前引导,类似于课前热身讨论.由于“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一大缺陷‘中国文化失语’,即 :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概念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生的通病”[7],学生难对主题进行有效讨论.而教师如给出中国文化主题相应的视频短片,既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使其快速进入情境,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而且,当今社会的一大趋势是“各式引起视觉刺激的图像通过影视和互联网等媒介空前地渗透到整个社会文化,参与大众的文化生活”[8],我们的学生是视觉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一代 ,更熟悉也更易于接受图像给予他们的信息,也更为自然地融入其中.

“阅读”属于主干学习,类似于课上精读学习,选择适宜的文章.这不仅要求内容包含所学主题的精华,还要求语言包含所学主题的词汇.这种基于“内容”的学习兼顾了语言扩展和知识储备.旨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交际法教学对我国语言教学界影响颇大,但“尽管有许多可取之处,却受到其自身及我国外语教学环境的种种限制,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许多教师运用交际法组织教学活动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9].其中一个弊端就是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变弱,而这一阶段的“阅读”就旨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其文本阅读能力.

“复习”属于学习检测,类似于课后练习.这部分属于学生自主检测,不涉及学生间互评和教师评价.这种检测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从所学知识层面设计问题,可通过判断、选择和填空等来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的掌握;另一方面从所学语言层面设计问题,可通过词语释义、选词填空和英汉互译等来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英文表述的掌握.文化学习始于兴趣,但不该止于兴趣,必须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才能在日后跨文化商务沟通中有效应用.

“讨论”属于学习反馈,类似于课堂讨论.这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仅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需要于前一次课留下下一次课的讨论话题,并将学生随机分组,给学习充足的自主性,让他们课下查找资料并制作PPT,于下一课课上演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组必须随机,如分组固定,组内个别学生会产生惰性;(2)组内学生分工平均,可按学生具体表现打分并计入总成绩;(3)无法监控课下讨论,可要求学生根据组别提交组内讨论记录.这个阶段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主动性,而且教学相长,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得到及时反馈,进一步提高教学.

“写作”属于学习反思,类似于深入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高端思维能力.它需要以前几个阶段的学习为基础,探讨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主题的深层次问题,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考.教师可留几个思考问题供学生参考,学生也可以自拟问题,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透彻理解主题的基础上做深入思考,并将其所思所想用流畅英文加以表述,这是对上阶段“讨论”结果的系统化呈现.写作可设最低字数(如500字),上限不控制,且教师要尽量保护学生写作的创造性,鼓励其打破常年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表述心中真实所想内容.写作初期可能存在很多问题,如语法混乱,结构不清,逻辑混乱,论点不明,论证含糊,可让学生自评后再进行学生间互评,最后教师点评,这样学生的写作逐渐地会有很大提高,可以写得更多,写得更准,表达更自如,开始感受用英语畅快表述自身的快乐,不仅可以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为平时考核,占50% ,包括:课堂提问、随堂测试、课堂讨论、课后翻译和课后写作.终结性评价为期末闭卷考试,占50% ,包括:填空、搭配、判断、翻译和写作.

笔试中,考核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识记能力(占5%),指对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的辨认,表现为回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概括等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领会能力(10%),指对观念的初步理解,表现为能够转换、解释、区分、推断等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现象分析能力(15%),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对其中问题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整合能力(20%),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事件评价能力(20%),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文化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文化问题)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处理一些文化实务问题的能力(占30%),指运用恰当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表现为论证、澄清、举例说明、解答现象等.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看重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拨作用,更加强调学生在文化教学中的自身成长,也尊重并守护每个学生的发展价值.

参考文献:

[1]彭晓燕.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11).

[2]陈岩.文化理解能力—21世纪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4).

[3]文秋芳,王海妹.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5).

[4]张知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美学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

[5]王文伟.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探索与交流,2004,(30).

[6]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06.

[7]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8]汤黎, 李跃平.从视觉文化时代的图文关系论文学的未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

[9]周碧文.交际英语教学法的若干思考[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12).

文化英文论文参考资料: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英文论文格式模板

企业文化的论文

英文论文致谢

该文总结:此文是适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授课和英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文化英文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化英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