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历史教学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跟试析地方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武汉抗战为例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历史教学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08

《试析地方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武汉抗战为例》

本文是关于历史教学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中学历史教学和抗战和地方史资源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 武汉市钢花中学李丽娜

武汉市第十七中学许文涛

地方史是指在某个特定区域的历史记录.地方史是历史细节所在.布罗代尔说,这就是“历史”,历史就在这无数细节中暗自运行.这就是说没有细节,就没有历史.所以我们要关注地方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地方史资源包括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既有物质,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表现为博物馆,名人故居,历史建筑等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为反映该地精神生活的民俗文化,宗族制度,思想观念等.地方史资源蕴含的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对于长期生活在该地的学生具有无可比拟的亲切感.我们应善于搜集,积累地方史的资料,发掘地方史资源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单一的依靠教材来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是有限的.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些地方史资源,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也能提升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感.

笔者所在的武汉,拥有三千五百年建城历史.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与商业重镇,地方史资源不可谓不丰富:这里有被无数诗人讴歌过的黄鹤楼、晴川阁、高山流水的古琴台、纪念武昌首义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国民政府旧址、满载近代历史的汉口老租界、武昌昙华林、国立武汉大学……如何结合教材,合理筛选相应的地方史资源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以抗战为例,武汉有丰富的课程标准实践教学资源.主要分为这么几类:其一,展示抗战英雄的各种纪念碑、烈士陵园、路名等,如解放公园内的苏联空军烈士墓,陈怀民路等.其二,展现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纪念馆、标志物,如新四军军部旧址、铜人像等.其三,反映抗战事件的展馆,如中山舰博物馆、受降堂等.以上关于抗战的地方史资源,是对教材内容的生动补充,武汉市近年来一直着力于地方史资源在历史课堂上的开发与利用,以此为契机,我们青山区历史课题组以武汉抗战为主题, 结合本地相关的地方史资源进行了课堂教学的一系列尝试.

一、地方史资源运用于导入,可以激趣

导入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 与课堂教学的质量密切相关.无数事实证明,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导入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时的注意力和主动性.

在常规课《宁为战时鬼,不做亡国奴》的开头,我让学生做了一份关于武汉市抗战路名的问卷调查表(共计263份).

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如下:

对身边历史有所注意的同学有112 人,占42.5%.愿意关注地方史的同学为157 人,占59.6%.有可能关注的同学为79 人,占30%,没兴趣关注的仅为27 人,占10.4%.

以调查问卷导入,引导学生跳出课本,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去感受抗战.使得远在千里之外发生的学生原本觉得很遥远的那场全面抗战爆发标志的卢沟桥事变, 因为武汉的一个地名,让他们觉得那场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他们长大的这座城市.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因为,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对于其亲近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地方史资源在课程标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不但在情感上拉近了学生与书本知识的距离,还将教学从教室拓展到事件的发生地,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顺势将学生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兴趣转移到整个教材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来, 帮助学生完成从书本到现实的跨越.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 方可得益.”要实现历史课程目标,改变历史课堂沉闷的状况,就必须让学生爱学、乐学;要开阔学生视野,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应该找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切入点,而地方史就为我们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可能.身边的地方史资源是我们的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文化根基.

二、将地方史资源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是对教学的有益补充与丰富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没有时间专门来讲地方史,所以要融地方史教学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以丰富历史教学资源,补充教材的不足.下面以我们青山区第十六中柏泽辰老师的一节关于抗日战争的展示课片段为例, 来分析如何将地方史资源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

在学习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四大会战时, 柏老师首先通过两段材料组织学生探究讨论抗战初期日军的战略意图及中国方面的应对策略.材料见下:

七七事变前,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在其主持的大连侵华会议上, 狂妄的叫嚣: 三个月内就可解决中国.因此,日本政府在短短十多个月内,集中了二十八个师团的兵力……企图一举打垮中国军队的主力, 消除中国军队的抵抗,达到侵占中国的目的.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的介绍》

“战后蒋纬国著文称,抗战初期时乃父顾虑日军立即沿平汉路南下, 所以一面在北方给敌侧后威胁以分散其兵力, 一面将本军主力集中于华东地区强迫对方将主攻方向由南北轴心改为东西轴心”.

———黄仁宇著《从大历史的角度读日记》

通过探究学习和讨论,学生明白了抗战初期,日军制定了由北向南,沿津浦,平汉线进攻的战略,中国军队为了抵御日军进攻,组织了太原和徐州会战,而中国军队的战略意图是要将日军主攻方向由南北轴心改为东西轴心,从而有利于中方战略防御,使日军后勤不力,陷于长江丘陵水稻地区, 发挥大城市, 要塞区有利于防守的作用.中方主动发起了淞沪会战.而武汉会战则是中日大战略层面的决战(南北轴心和东西轴心的汇合点)和四大会战的, 在这种中日大战略背景下看抗战初期的四大会战,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正如著名学者赵亚夫在《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中所说:学生看到了历史知识背后的价值,这比单纯地记住知识更有意义.

其次,在学习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后,柏老师播放了展示武汉会战的微视频.其内容包括:

①纸片轰炸

1938 年5 月19 日,汉口机场,中国空军出动两架飞机远征日本本土,投下100 多万份传单,对日本长崎进行了纸片轰炸, 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轰炸袭击,也是世界航空作战史上绝无仅有的" 纸片轰炸".

②武汉大空战

1938 年4 月29 日,是日本天皇生日,这天日本空军出动轰炸机、驱逐机39 架偷袭武汉,来为天皇祝寿.中国空军英勇还击,共击落日机21 架,被日机击落12 架,牺牲飞行员5 人,其中年仅22 岁的中国空军飞行员陈怀民击落1 架日机后,在被敌包围,飞机多处受伤情况下,仍向敌机猛冲过去,与敌人同归于尽.

③万家岭大捷

1938 年武汉会战中, 薛岳将军指挥中国军队在万家岭一带围歼日军第106 师团大部,取得了一场辉煌胜利.此役中中国士兵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的精神震惊了世界,而日军整整一个师团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在日本陆军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代名将叶挺如此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永垂不朽.

④武汉会战的意义

中国军队在整个武汉大会战期间, 虽未能保住武汉地区,但实现了预定的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目的.彻底粉碎了日寇企图把蒋政府降为地方政府的阴谋,奠定了持久抗战的基础.日本“发动攻略汉口之战,使其成为战争一决雌雄的最大机会”企图再度落空,武汉会战期间,日军共伤亡14 万余人,从此不得不陷入“持久抗战”的泥沼里不能自拔,直至战败投降.

柏老师在这节课上合理利用地方史资源, 将武汉会战与课标要求、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机融合,既进行了历史价值观,爱国爱乡的教育,又从细节入手,讲清了为什么武汉会战是整个抗日战争的转折点.真正是将地方史资源融入教学的一次精彩示范, 很好地诠释了一线教师该怎样合理利用地方史资源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三、活动课上利用地方史资源, 科学学习历史的同时,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我们来看看,青山区钢城六中的钱晓燕老师2015 年的一节活动课《一个人和一个船队的抗战》, 大背景是1938 年秋, 武汉失守, 爱国实业家卢作孚集中船只和人员,昼夜兼程抢运,不顾日机狂轰滥炸,经过40 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为持久战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钱老师利用武汉丰富的地方史资源, 在课余时间组织部分学生探访位于汉口的卢作孚先生在武汉的住址及民生公司旧址,录下探访视频,配以现场解说,在活动课上展示,让学生了解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先辈们拼了命要保护的,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家园,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感情.

同年, 笔者利用班会课的时间, 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展开了一场以《武汉抗战》为主题的活动课的教学.课前,笔者在班级 群中上传了有关武汉抗战的微视频和学习任务单,并且上传了一张武汉抗战遗址分布地图,之后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制作关于武汉抗战的手抄报①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走访遗址,自主考察身边的历史(路名,遗址,博物馆,纪念馆……),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和考证历史的能力,从而明白历史是一门“求真”的学科.②学生通过对武汉抗战路名的了解(比如陈怀民路的来历),抗战遗址的访问(如中山舰博物馆, 武汉抗战英雄纪念碑),认识到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是无数抗战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爱家乡是爱祖国的一个起点,爱国的情感是从爱家乡开始并得以升华的.

鉴于武汉丰富的抗战资源,为了便于学生开展活动,笔者先把资源分类:武汉抗战的遗址,武汉抗战的路名,武汉抗战英雄人物,让学生分组去查找资料,引导他们从遗迹遗址中发掘有效的与主题相关的历史资源, 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成果以小报的形式展现,并挑选优秀作品做成展板在校园,以及周围社区内展览.课堂上展示成果之余,探讨他们自己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帮助他们去总结,去认识,去正确看待战争.学生收集,整理,行走,调查的过程,让他们觉得历史就在身边,强化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有助于养成他们多途径获取知识(实地走访,社会调查,收集实物)的方法,形成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亲眼见到,与历史对话,与抗战英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话,让他们在事实面前去感知与体验,形成自己的判断,真正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与必要的丰富!

四、利用地方史资源,切不可喧宾夺主

提倡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 并不是意味着可以将教科书束之高阁, 相反, 教科书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地方史资源尽管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活泼我们的历史课堂,但不能舍本逐末.以武汉市某老师的一节《宁为战时鬼,不做亡国奴》的研讨课为例,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光武汉会战就讲了三十分钟, 尽管里面用了丰富的地方史资源,但作为一节常规课,弱化了课标要求,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利用地方史资源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确定了课程的主要内容,我们要有效发挥地方史资源的对教材的补充作用, 让地方史中的人物、地名、事件等进入我们的课堂;同时,要注意所有的地方历史都是教科书的补充, 我们在使用地方史资源时不能喧宾夺主,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资源进行精心的筛选和合理的运用.这项工作,也是我们武汉市近年来一直在做的, 我们青山区在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总结这方面经验,希望能走得更远!

总之,不管我们来自哪个地方,身边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地方史资源,它们让历史变得亲切,可以触摸,令学生愿意去了解,不管是在常规课上运用于导入,或是将地方史资源融合到课堂教学中, 还是在活动课上帮助学生认识身边的历史, 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去开发和利用地方史资源,一定会在教与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郑占怡

历史教学论文参考资料:

历史教学杂志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期刊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期刊

本文评论,该文是关于对写作中学历史教学和抗战和地方史资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历史教学本科毕业论文历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