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空间分析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和重庆两路口宋庆龄旧居建筑空间分析方面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空间分析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20

《重庆两路口宋庆龄旧居建筑空间分析》

本文是关于空间分析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宋庆龄和旧居和路口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抗战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西迁至重庆.重庆作为当时的“陪都”,众多名人汇聚于此、居住于此,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名人旧居.现存于渝中区两路口的宋庆龄旧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从外部空间、总体布局、平面功能组织、室内空间等方面对其建筑空间进行详细分析,希望从中探寻重庆抗战时期名人旧居建筑的特点.

【关键词】重庆抗战时期;名人旧居;建筑空间

重庆宋庆龄旧居位于两路口新村5 号.宋庆龄女士于1942 年由 “范庄”迁寓于此,直到1945 年11 月返回上海,在此居住了近4 年.旧居既是宋庆龄女士的居所,同时也是保卫中国同盟的办公地点,见证了宋庆龄女士致力于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的一段历史.

旧居占地面积756 平方米,建筑面积665平方米,包括主体建筑、辅助用房、门房、车库、防空洞几个部分.主体建筑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建筑体量为方圆结合,造型简洁,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旧居目前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

1.闹中取静的建筑外部空间

宋庆龄旧居所在两路口片区,1929 年重庆设市后就成为当时城市重点建设的地段,是新建公馆别墅的重要区域之一.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征收该区域了大量公馆别墅,进行改建或者翻新后,提供给当时的各界社会名流居住,成为保存到现在的名人旧居.宋庆龄旧居就是其中之一.

旧居位于一小块坡地上,坐西朝东,毗邻中山三路,交通便捷.基地进深42.3 米,面宽17.8 米,比较狭长.建筑虽身处闹市,但周边绿树环绕,小环境清幽宁静(图1).

2.强调防御性的总体布局

抗战时期时局动荡,加之日军对重庆的持续轰炸,抗战时期名人旧居的功能组织体现出很强的防御性.在满足生活起居的同时,名人旧居大多修建有地道、防空洞,打造完备的警卫系统.

宋庆龄旧居的主体建筑、防空洞、门房、车库、辅助用房等几个部分在有限的空间内组织合理、主次分明(图2).主楼为三层,其他功能房间均为一层,建筑组合成前后两个院落,前院是对外的公共区域,后院则是组织生活和后勤功能.位于后院的防空洞1942 年春由委员长侍从室负责加建的.防空洞内水电设施齐全,洞顶是厚度达1.5 米的钢筋混凝土拱券,混凝土洞顶上又覆盖泥土,起到隐蔽的作用.

3.自由的平面组织

旧居的主体建筑为三层,室内空间组织是围绕楼梯和门厅展开的.建筑一层是半地下室,建筑二层是保卫中国同盟的办公地,布置有警卫室、办公室、会客厅和电话室,地面标高高于庭院2.17米,与旧居西侧大台阶相连,从负一层室内楼梯也可到达;建筑三层是宋庆龄女士生活的区域,卧室、办公室、盥洗间等房间都围绕楼梯布置.建筑空间布局紧凑,平面形态自由灵活、方圆并置,根据使用需求合理划分房间大小,可见现代建筑功能划分的特征(图3).外廊和阳台的设置增强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也成为立面造型的重要元素.

4.清新柔和的室内空间

宋庆龄旧居的室内空间环境清新柔和,非常好的体现了宋庆龄女士对生活品味的追求.地面、门窗和家具是深棕色,配以浅色窗帘和白色墙壁,显得亲切而大气,与宋庆龄女士的气质非常契合.

室内的装饰线脚(如木质踢脚线、门窗套线等)通过色彩和宽窄的变化,丰富了墙面的层次感.室内木楼梯构造精巧,楼梯栏杆与踏步富于韵律感,扶手从一楼到三楼连续贯通,扶手在楼层平台处做弧形处理,代表了当时很高的建造技艺,为室内空间营造起到重要作用(图4).

小结:

重庆抗战时期名人旧居作为抗日战争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体现了当时重庆建筑的特征,代表了重庆战时居住建筑的最高水平,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在建筑空间、功能组织、建筑造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建筑学研究价值.希望以宋庆龄旧居为契机,能有更多人的去了解、去关注重庆抗战时期的名人旧居建筑,使其在现代城市中更好的讲述历史、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宋庆龄旧居的历史沿革[J]. 红岩春秋,2008.03.

[2] 陆元鼎,中国民居建筑[M].

[3] 重庆市档案馆,国民党重庆陪都时各军事机关名册.

[4] 杨宇振,本质与形式——简评《承传与交融——探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本质与形式》及其他[J]. 华中建筑,2006/09.

空间分析论文参考资料:

归纳总结,这篇文章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宋庆龄和旧居和路口方面的空间分析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空间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