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人才培养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跟强化双高人才培养助力地方经济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人才培养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4-15

《强化双高人才培养助力地方经济》

本文是人才培养方面有关论文范本和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和双高有关论文范例。

□ 王子南

【摘

要】五金刀剪是阳江市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但其发展遭遇到了诸多问题的困扰,尤其是“双高”人才的欠缺.“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作为“双高”人才培养的试验田,积极实施德国“双元制”本土化模式,探索“双高”人才培养的规律,以期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五金刀剪;“双高”人才;“双元制”;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7-0131-03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使命.高职院校应围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来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的毕业生,以实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近十多年来,高职院校通过创新办学模式和坚持产教融合,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为本土唯一一所全日制高校.2009年,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后,确立了“立足地方,以区域发展需要的专业为主体;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实操型人才;建设为区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并举,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而近年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命,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围绕素质与技能并重的“双高”人才的培养规律,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进行了一些大胆有益的尝试,为本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范本.

一、现状与困境:欠缺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是制约阳江五金刀剪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五金刀剪产业是阳江市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先后被国家和广东省认定为中国刀剪产业基地和广东省火炬计划五金刀剪特色产业基地,也是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之一.目前,阳江市拥有五金刀剪企业1500多家,占全国总数一半以上,刀剪产量占全国的70%,出口量占全国的85%,在全球已确立重要生产基地的地位.

经过多年发展,阳江五金刀剪已形成了从钢材轧制、刀剪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用机械制造及其零件加工、热处理和物流配送等的完整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共同发展的生产格局.2015年,阳江市五金刀剪的总产值538.03亿元,同比增长6.80%,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6.90%.这充分表明,五金刀剪产业已成为阳江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占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阳江五金刀剪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发展过程中遇到产业集群内过度竞争、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竞争优势丧失等问题的困扰.而其中,技术创新不足是制约五金刀剪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充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五金刀剪核心技术,技术相对落后;二是缺乏高素质人才,企业管理、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较缺乏,员工学历层次较低,制约了企业的研发能力.

二、创新与对策:“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是“双高”人才培养的试验田

2013年6月24日,粤德职业教育合作交流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和德国工商大会代表共同签订了《粤德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粤德职业教育合作进入崭新的阶段,双方合作从民间向全面拓展,合作方式从零散无序朝着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和落实粤德职业教育合作,根据珠海、阳江两市政府共同签订的《共建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合作协议书》,珠海对口帮扶阳江指挥部联合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设“粤德合作阳江职业教育与培训基地”.

该基地坐落于阳东区的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内,基地建设由珠海对口帮扶阳江指挥部统筹规划,聘请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张振中总经理为总顾问,基地以高端谋划、高端设计、高端运营为建设构想,以科学规划、高效培训、创造职教新未来为建设思路,主要建设项目包括“一楼”(培训中心大楼)和“五个培训区”(基础培训区、工业机械工教学区、模具综合区、数控综合区和机电综合区),总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旨在通过产业园区内的教学与培训相结合,实践探索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双高”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双高”人才的需求,助力区域经济的发展.2015年9月,基地完成主要项目的建设,正式命名为“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并逐步安排学生入驻基地,接受高水平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是 “双高”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贴近地方社会需求,为“双高”人才培养提供现实支撑

2013年11月,珠海市与阳江市共同签订了《共建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合作协议书》,全力开展各项帮扶建设工作,“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是其中的重点建设项目.《粤德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签订后,珠海市承担了粤德合作的主要工作.短短两年时间,主要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并逐步投入使用,体现了两地政府对项目建设的支持和对粤德职业教育“双元制”本土化“双高”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

按照规划,“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在以后还将为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内外众多的五金刀剪企业员工提供岗前技能训练和中高级技能提升培训服务,为阳江地区五金刀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撑.

2. “双元基础,三地互动”教学培训模式,为“双高”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

德国“双元制”本土化模式,其教学培训的主要方式可以归纳为“双元基础,三地互动”教学培训模式(图1).

“双元基础,三地互动”教学培训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职业院校、园区培训中心和产业企业的职能.在园区所开设的数控、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三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上,明确提出要通过引进德国“双元制”工业机械工的培训标准和大纲,实行“工学交替”的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双高”人才.课程计划突出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的安排,其平均比例占总课时量的67%.具体教学时间安排的难点在于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的协调,“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对“双元制”班采取轮换教学方式来解决(表1).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由学院教师负责和管理,在培训中心则由培训师完全按照企业化进行管理.

2015年10月,德国工商总会正式授权“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成为阳江AHK(德国工商行会职业资格证书)合作考点.在“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参加三年“双元制”项目培训的学生,期中考试和毕业考试均由AHK上海办事处组织进行,考试合格,正式获得德国工商行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德式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3. “双元制”本土化模式,为“双高”人才培养提供制度支撑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代名词,其成功之处在于通过企业和职业学校“双元”间的和谐互动来共同完成职业教育,为德国源源不断持续培养了大量高质量技术人才.“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建设的初衷就是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本土化.因此,在“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的建设中,重点是建设高标准的园区培训中心,以替代国内职业院校的实训车间.使之成为跨企业、跨专业的综合技能培训中心,有效地替代企业技术培训角色,着力培训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提高职业行动能力.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本土化模式中,职业院校则主要专注于承担相关理论教学工作,园区培训中心替代了院校中的实训车间或企业的功能.其结构模式如下(图2,P133):

4. 园区企业化管理模式,为“双高”人才培养的智力支撑

“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投入运作以来,按照基地培训规划,基地仅对工业机械、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技术等四个与五金刀剪产业密切关联专业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2015年9月,学院首批机械设计制造和数控技术两个专业共248名学生入驻中心;2016年9月,机械设计制造、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制造等三个专业133名新生也入驻中心,严格按照德国“双元制”培训模式进行为期三年的专业教育与培养.

“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建成后,设立了管理委员会,聘请国内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丰富的权威专家为总经理,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企业化运营模式.

2016年9月,“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进行了法人登记,并申请了独立机构账号,制定了财务、绩效考核、学员培训、培训师聘用等相关管理规定.“双元制”学生进入园区后,完全按照企业的模式进行教学及培训管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均按生产实际要求量身,有效提高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园区文化建设也注重注入五金刀剪行(企)业文化.

三、成绩与展望:“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为本土五金刀剪产业提供发展新方向

继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后,阳江市《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进一步做强五金刀剪产业”,“以保持阳江刀剪行业在全国的龙头地位”,要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岗位职业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鼓励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平台,联合培养符合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等多种渠道,以“增强本土人才培养力度”,为做强五金刀剪产业提供智力支撑.

而“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是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中进行本土化应用的研究,也是探索如何在企业、职业院校和实训场所三者平衡中培养“双高”技能型人才.更主要的是,“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瞄准了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做到专业开设与产业规划的无缝对接,着力解决产业发展遭遇到的“双高”技能人才欠缺的瓶颈问题,以期实现五金刀剪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因而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和支持.其中,2016年3月,“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首次申报的高职类公共实训建设项目《粤德合作阳江先进制造公共实训中心》得到了广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专家组的认可,并获得30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 《关于促进五金刀剪产业发展上水平的实施意见》(阳府[2016]8号)2016年2月26日.

[3] 吴教育,乔龙阳.产业园区“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4):1-6.

[4] 刘益青.高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职业人培养路径探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5]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编辑:王春兰)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归纳上述,上文是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和双高相关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