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经济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与经济思想在知青岁月里实践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经济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12

《经济思想在知青岁月里实践》

本文是经济论文范文资料与知青岁月和探索实践和习近平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读过《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的人,无不为在艰苦岁月里克服困难、坚定理想信念、奋发向上的精神所感动.进一步仔细品读会发现,在知青岁月里闪现着经济思想探索实践的轨迹.

恩格斯曾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每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1]经济思想的形成与他当年知青岁月那段经历是分不开的.2004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在接受电视台专访时说:“插队本身是一个标志界定的一个阶段……那么在之后我们如果说有什么真知灼见,如果说我们是走向成熟、获得成功,如果说我们谙熟民情或者说贴近实际,那么都是感觉源于此、获于此.”[2]这段话表明,七年知青岁月是价值观形成、思想成熟、了解民情的重要阶段.从知青岁月里可以追寻到总书记治国理政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起点.

一、知青岁月是经济思想理论产生的原点

(一)经济思想的社会根源

经济思想根植于中国大地,对中国社会的谙熟是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七年知青插队生活是了解中国国情的第一步.“到梁家河后,在生活或劳动中与老乡接触,越来越多地了解到当时农村的落后与老乡生活的艰苦,对他们很同情,激发出为他们做实事的志愿”[3]25.回忆时常说,在梁家河农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实际.从北京到陕北农村巨大的社会反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么久了农村依然贫穷落后的疑问,农民辛苦劳作却过着食不果腹日子的现实,引发青年深深的思索,如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改革,不开放,中国真是没有出路.当时我们国家的很多政策,很多做法就不符合实际”[3]398.七年农村生活的经历为经济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养料.正是了解了实际,了解了群众最需要什么,才从实际出发,产生符合国情的经济思想.以后无论从正定县还是到宁德地区、从地方到,在长期深入研究思考的基础上,形成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经济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变的重大判断都是总书记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准确把握,这些经济思想都源于知青岁月里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社会实际的真实掌握.

(二)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

总书记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 ”[3]59经济思想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知青岁月里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原著.当年与同一窑洞的雷平生介绍说: “看了关于《资本论》不同版本沿革的知识,推崇郭大力、王亚南版本.”[4]44当年非常熟悉的曹谷溪说,通读了三遍《资本论》,写了厚厚十八本读书笔记.通过当年亲历者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名著的学习,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是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独立思考是形成经济思想的条件.知青通过钻研、讨论、思考等方式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深入的探索,逐渐形成自己有见解的经济思想观点.雷平生回忆说:“就一个观点找相关参考书籍比较,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跟别人讨论.”[4]41青年正是运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道,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经济思想.这也许仅仅属于经济思想启蒙阶段,但为他今后成熟、系统的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社会生产实践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青年时期打下的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源泉.无论是新发展理念还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无论是坚持效率第一质量优先思想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等等,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辉.正是源于知青岁月的深入学习和独立思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经济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二、知青岁月是经济思想实践探索的起点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20岁那年,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这成为锻炼成长、以实践验证经济思想的第一个舞台,是经济思想实践探索的起点.

说,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当知青时曾说:“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4]81这说明他当时就认识到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真理要靠实践检验的重要性.就是通过当时农村生产实践活动,实现了他对经济思想理论的实践探索.当记者采访梁家河大队前任支书梁玉明时问:“当时那么年轻,又是一名外来的知青,为什么大家推举他来当大队党支部书记?”梁玉明回答:“因为年轻、公道正派、头脑灵活、又肯干,大家相信他肯定能把我们村里的工作做好.”[4]171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可以认为梁玉明所说的“头脑灵活”,主要是指的经济头脑灵活,能把大队里的生产搞上去、改善人民的生活.通过梁家河大队这样一个小的经济社会单元,进行其经济思想理论的探索实践.和社员一道通过打井、打坝、开铁业社、办缝纫社等经济手段,发展生产,改变家乡的面貌.透过现象看本质,所做的这些看似平常普通的实事,却反映出其运用经济思想理论日渐娴熟.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运用

通过对开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进行经济学分析,可以看出其中蕴含经济分工理论思想.

从经济理论上分析,在梁家河单一农业生产结构的基础上,开办铁业社,这是马克思所说的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按产业结构理论上划分,这是第二产业;开办代销店、缝纫社属于商业服务业,这是第三产业.这样梁家河大队生产力布局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农业,形成一二三产业都具备的初步格局.这也许仅仅是产业结构理论应用的雏形,可能不标准、不成熟,但这是青年在梁家河现实生产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符合产业发展理论的做法.

对产生社会分工的原因,马克思曾有精辟论述:“在家庭内部,随后在氏族内部,由于性别和年龄的差别,也就是在纯生理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自然的分工.”开缝纫社,把妇女从不擅长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行擅长的缝缝补补也可以赚到工分;男人也从不擅长的缝纫领域退出来专心从事擅长的农业生产.开代销店节省了劳动力因路途遥远外出买东西耽误的时间,增加了劳动时间.

经济学理论认为,分工能使劳动生产率提高.恩格斯认为,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生产的不断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增长,提高了人的劳动力的价值.”[5]梁家河大队通过分工使强壮劳力从以前每天最高赚到10个工分,增长到每天赚12个工分,并且保持赚取最高工分的天数增多;缝纫社妇女和代销店售货员不用种地生产,也可以通过专业岗位赚工分.大家各自发挥自身特长,劳动生产率和收益都得到显著提高.

从当时梁家河农业的生产情况看,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减少农业劳动力提高生产率;二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即积累人力资本来提高生产率;三是通过分工和交换来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率.在这三个途径中,减少劳动力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只有通过农业生产经营的分工和交换才来得比较现实.在当时农民增收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加大农业生产的分工和交换来增加社会财富和农民收入不失为一条好途径.青年正是巧妙地运用经济思想探索出一条适合梁家河发展的路子,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对梁家河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实践探索,为今后农业经济发展思想提供了宝贵经验.在任正定县委书记时,在谈到农村经济发展时说:“农业经济应当是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过去堵资本主义的路,自己把自己限制死了,本来包罗万象的大农业,一度搞成了单一种植的小农业”,“从发展趋势看,乡村工业和商业将在农村经济孕育中发展起来.”[6]正是通过梁家河大队的生产实践,已经形成成熟的农业发展经济思想.

(二)循环经济思想的体现

对于为什么要发展沼气,2004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在接受电视台专访时说过一段话:“首先是我做了大队支部书记以后,一直想找一点推动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有一天我翻到《人民日报》,当时头版有一条消息就是四川省很多地方实行了沼气化,我很兴奋,我觉得沼气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青年把发展沼气作为梁家河大队的经济切入点,用今天的话来说,修沼气池也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当时烧柴少,连草都很少,有“烧鞋煮面”[4]325的故事.修沼气池既解决燃料、照明问题,同时也减少了村民上山砍柴、拔草,为修复生态起了关键作用.沼气池还有效处理农村粪便,解决了环境卫生问题,沼气池里清出来的肥料,转化成种庄稼的农家肥,形成绿色循环.在农村发展沼气蕴含循环经济思想,这体现了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的早期探索.

(三)增加生产要素供给思想

为什么要带领大家打淤坝地?分析当年梁家河大队基本情况得知,陕北山多地少,梁家河村由于山壑地形的缘故,粮食生产受到诸多限制.要想实现粮食增产,必须修建坝田和梯田来增加土地种植面积.按照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在劳动、土地、资本等基本生产要素中,劳动、生产技术等要素无法短时间内提高,能做到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增加土地种植面积供给.马克思认为,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首先要考虑土地等自然条件,曾指出:“如果把不同的人的天然特性和他们的生产技能上的区别撇开不谈,那么劳动生产力主要应当取决于:劳动的自然条件,如土地的肥沃程度、矿山的丰富程度……”[7]青年明白这个道理,梁家河发展农业生产力必须利用当地自然条件.打淤坝地就是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开垦土地的有效措施.既可以增加土地面积,又使旱田变水浇地,提高了粮食产出率.为此,带领梁家河百姓共打了五块淤坝地,增加了生产要素中土地的供给,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收.这既反映了抓住了解决粮食增产问题的关键,也充分证明了在实践中对经济理论的熟练运用.

(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思想

按照农业经济理论分类,传统农业种植业主要由粮食作物种植与经济作物种植两大类构成.广义的经济作物包含烟叶、蔬菜、瓜果等.当时的梁家河农业种植单一的粮食作物,缺少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从农科院要来蔬菜种子、从四川学种烤烟技术,在梁家河种植蔬菜、烟叶,改善当地百姓生活.种蔬菜、种烤烟既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也满足当地需求增加供给,烤烟技术提高了烟叶的经济附加值,满足需求,这恰恰与总书记针对我国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的思想相一致.可见,当年知青敏锐地注意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问题,并做出探索性的实践.

(五)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现代化农业思想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马克思指出: “劳动生产率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的技艺,而且也取决于他的工具的完善程度.”[8]青年在梁家河开办磨坊、用摩托车换手扶拖拉机等机械农机具,节省了人力、畜力.马克思认为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除了取决于自然条件,还取决于人们对机器等生产方法改良,即“科学驱使自然力为人类服务”[7]的能力和水平.农业机械化作为一种现代化生产手段,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因素.青年在梁家河推动运用手扶拖拉机、磨面机等农业机械就是农业现代化思想的早期探索.

(六)精准扶贫思想

精准识别扶持对象,是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青年刚当上梁家河村支书的时候,村里接到上级分派下来的一批救济粮.大家谁都说自己家困难,谁都想多分一些粮食.说:“咱们现在就到各家各户去看,究竟谁有多少粮食,都看得清清楚楚.谁该多分,谁该少分,不就一目了然了吗?”[4]195青年带领大家逐户调查,谁家粮食少就给谁家,做到扶持对象精准.这件事既反映做事公道,也体现了青年所具有的精准扶贫思想.这与总书记2015年11月在扶贫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扶贫先识贫的精准扶贫思想一脉相承.

(七)乡村振兴思想

从当年开办铁业社、代销店中可以看出,在当时农村自然经济条件下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按照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生产的农具自用属于产品,产品剩余用于出售就变为商品,从铁业社农具卖到邻村行为是商品经济行为.农民可以用鸡蛋、工分到代销店换取商品,也属于经济交换行为.当时的陕西农村处于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状态,梁家河大队发展商品经济在那个年代是非常超前的.从自然经济状态发展到商品经济阶段,是经济社会的进步.用鸡蛋、工分作为非货币等价物交换商品,反映了熟练运用经济学理论并创造性地发挥,彰显了青年发展乡村经济先进的思想理念.无论是在赵家河搞社教还是在梁家河大队任党支部书记,发展农业生产、开铁业社、办代销店,修路、修梯田、打井搞基础建设,都是为了振兴乡村,为了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这可以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早期探索.

三、知青岁月是经济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出发点

(一)在实践中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5年2月13日,已是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的再次来到梁家河.他在回忆知青岁月时说道:“我的人走了,但我把我心留在了这里.从那个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机会我要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经济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从那个时候”就决定“为老百姓办好事”,恰恰体现了在知青岁月里确立了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初心.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是的第一个“官衔”.后来,从政经历遍及村、县、市(地)、省(直辖市)直至总书记,始终不忘“为百姓办好事”的初心.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这些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和深情告白,其源头都可以追溯到他的七年知青岁月.

梁家河村民回忆说,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青年曾经把郑板桥的一首诗改动过几个字,表示他的体会,诗中说:“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七年知青岁月,青年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梁家河老乡们甘苦与共,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就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既鲜明宣示了他带领中国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也彰显了经济思想中“发展为了谁”的核心问题.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在探索中践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据当年亲历者回忆,的才华初显,不是在他插队落户的梁家河,而是在他搞社教的赵家河.青年到赵家河搞社教,不是抓阶级斗争搞批斗会,而是抓生产,搞经济,和群众一起修筑大土坝,建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亲历者回忆道:“他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带着大家多打粮食,让大家都有粮食吃,还能多交公粮,给国家做贡献.”[3]360这些都反映了抓住了当时中国农村的最现实问题即经济发展问题.“我们到陕北一看,主要矛盾肯定不是阶级斗争,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太落后,不能满足老百姓生存和生活的需求”[3]398.青年用实际行动践行我党后来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以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确立的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经济战略,都源于当年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的准确把握和积极探索.

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成熟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是相统一的.正是通过知青岁月的锤炼,在经济实践中不断探索,为后来形成系统、成熟的经济思想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知青岁月也是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起点.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3.

[2]忆延安插队:它教了我做什么[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214/c1024-265 67133.html.

[3]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的七年知情岁月[M].北京:党校出版社,2017.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2.

[6].知之深 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4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40.

[8]编译局.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95.

[责任编辑:李永亮]

经济论文参考资料:

生态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工程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金融经济杂志社

上文总结:上文是关于知青岁月和探索实践和习近平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经济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经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