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塞缪尔约翰逊方面有关论文范例 与塞缪尔约翰逊:高耸入云,大浪滔天有关论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塞缪尔约翰逊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4-16

《塞缪尔约翰逊:高耸入云,大浪滔天》

本文是塞缪尔约翰逊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与约翰逊和塞缪尔约翰逊和高耸入云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1767 年,58 岁的约翰逊回到家乡利奇菲尔德.多方打听之后,他找到了以前奶妈的住处.小时候,他经常来这儿的果园摘果子吃.如今物是人非,奶妈已经不在了,她的儿子坐在门口,面前摊放着大开本的《圣经》——那是奶妈去世之前买给他的,他视力和听觉都严重受损,一辈子干不了什么事,只能读这种大字号的《圣经》以宽慰心灵.

看到这一幕,约翰逊备受触动.因为喝了同一个人的奶水,约翰逊染上了同样的病,而且更聋更瞎.同样的起点,最后他却成了文坛领袖,18 世纪下半叶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约翰逊时代.在命运展开的两幅画面前,他或许松了一口气,觉得老天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在这之后,无尽的悲哀滚滚而来

命 运

约翰逊刚出生时非常安静,之所以安静是因为他快死了.助产士忙活了好一阵才让他缓过气来.他的父母晚婚晚育:迈克尔和萨拉结婚时,一个49 岁,一个37 岁,等到约翰逊出生时又过去了3 年.考虑到萨拉的身体状况,为了让孩子喝到更健康的奶水,迈克尔决定让同村的一个妇女哺乳他.于是,病毒传进了孩子的身体,引起了淋巴结结核.当孩子从奶妈家抱回来时,他脖子肿大,眼睛发炎,已经不成人样了.他的姨妈说,要是她在街上碰到一个这样的孩子,是绝对不会想领养他的.

为了给孩子治病,萨拉和迈克尔想尽了各种办法,比如当时流行的放血疗法,在两个月大的约翰逊的胳膊上切开一道小口,让伤口溃烂;再比如摸治——萨拉带着3 岁的约翰逊去伦敦接受安妮女王的触摸,当时人们普遍相信王室有治疗结核病的神力.然而最终,小约翰逊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身体状况:左眼几乎全瞎,右眼视力受损,左耳全聋,同时结核在脸上留下了瘢痕,后来的手术又在面部下方和脖子上留下更多的疤痕.

不难理解,聋瞎和丑陋必然很早地影响了约翰逊的心理状态.比别人不幸的他大概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懂嫉妒的人.他不断撰写文章探讨这一话题,一生挣扎着压抑自己的嫉妒心理.而且,心理的敏感造就了极端的独立,他从不愿被区别对待.约翰逊4 岁时进入安· 奥利弗夫人开的家庭学校.有一次迈克尔忘记去学校接他了,他决定自己走回家去.走到一道阴沟前时,他不得不跪下来趴着观察沟的深浅.奥利弗夫人怕他被车撞到,在后面悄悄跟着,他发现后极为恼火.

从小到大,约翰逊一直是好学生,小伙伴们如此崇拜他,甚至每天抬着他去上学.迈克尔是开书店的,约翰逊在20 岁之前就几乎成了“活人中读书最多的人”.但约翰逊家境贫寒,没钱上大学,上完初级学校后在家待了两年.直到19 岁时,萨拉的一个表姐去世,给萨拉留下了40 英镑的遗产,约翰逊才得以去牛津大学读书.

在牛津,由于自觉比老师强,约翰逊经常逃课:导师问他去哪儿了,他说他在草坪上溜达;导师说每翘一次课要扣两分钱,他说这儿的课不值一分钱.在牛津,他喜欢穿学士袍,因为可以盖住破衣服,但又破又大的鞋子却盖不住脚趾头,因而所过之处总是引起同学们的一阵窃窃私语.后来他就索性不外出,呆在宿舍里看书.有同学同情他,放了一双新鞋在他门口,他捡起来凑到跟前,看清楚那是什么东西之后,气愤地扔掉了.

这段求学时光给我们留下了关于约翰逊神经质的描述:他的宿舍正对着院长的窗户,据院长回忆,约翰逊经常在宿舍里自言自语.人在独处时偶尔蹦出一两个词很正常,约翰逊却像在开研讨会似的长篇大论,大声说他如何“打算去很多别的国家学习,我要去法国和意大利,我要去帕多瓦”等等.他其实从小就有这一习惯,发小回忆说:“我们喜欢在田野中散步,约翰逊一边走路一边忙着跟自己说话,顾不上理我们.”

他在牛津呆了一年多,因为无钱以继,只得退学.

心 境

《约翰福音》9:4 :“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约翰逊在牛津时将后半句视为自己的座右铭,后来还把它刻在了手表的背部.他似乎在颇有先见地提醒自己:当还在牛津时,趁着心情平静,应当抓紧时间读书;等到精神垮塌,可就什么事都干不成了.

20 岁的约翰逊铩羽而归,回到了家乡.接下来,他度过了人生中最痛苦的5 年.这段时光使约翰逊性格定型,并决定了他一生创作的主题.

自然,他感到老天不公.当年入牛津面试时,老师惊讶地称颂他是“最有资格进牛津学习的人”.就因为没钱,他也是最没有资格继续上大学的人;而那些平庸的公子哥都在牛津花天酒地,顺手拿个学位,然后从事律师或者牧师行业.这就是《传道书》9:11的生动体现:“在日光之下,跑得快的未必得奖,勇士未必战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精明的未必致富,博学的未必得人赏识,因为时机和际遇左右众人.”

我们不可能知道约翰逊精神崩溃的全部原因,但我们知道他崩溃得十分彻底.家里人都在忙着赚钱糊口,他却什么事都干不了,20 多岁还在家里啃老,父母的心情可想而知,但又不敢说什么.他们必定意识到了儿子的不正常.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出现了伴随一生的强迫症状:走路必须摸邮筒,如果漏掉一个就返回去“补摸”;每经过一个石柱,他都要举起手来,如果忘记举,就回去“补举”;数自己的步数,并且确保进门时哪只脚先迈过门槛;用脚趾头或脚后跟不断地在地上画三角形和别的形状;发出“咕咕”的鸡叫声和“噗噗”的呼气声.他有很多奇怪的习惯,比如绝不在星期天使用铅笔;吃苹果特别小心,害怕被毒死;手会做出一些剧烈的动作,面部表情也跟打闪似的抽搐.

“大脑蚕食自己”是约翰逊非常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心病比身病更能让人停摆,他后来回忆说他“感到如此疲惫和精神涣散,都读不出镇上大钟的时间”.约翰逊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父亲病重起不了身,求儿子帮忙照看一下集市上的书摊,他拒绝了.50 年后,他回到家乡,顶着大雨和路人的讥笑,在原先父亲摆摊的地方站了很长一段时间.

他试着当教师,但没有学校愿意雇用他.第一,他没有学位;第二,他有各种各样的古怪行为,这对学生们的胆量和模仿欲是个挑战;第三,他脾气暴躁,经常顶撞上司.

内心的危机最好通过外化得到治疗,婚姻在此起到了救赎作用.1735 年,26 岁的约翰逊和45 岁寡居的伊丽莎白· 波特结婚了,他叫她“泰蒂”.

约翰逊有一双湛蓝的眼睛,但身体的其余部分就不那么吸引人了.他的继女回忆说:年轻时的约翰逊又高又瘦,“硕大的骨架其丑无比”,坚硬的头发直立着,脸上的疤痕很深很扎眼,而且还有各种抽搐和奇怪的手势.但泰蒂“如此着迷于他的谈话,完全忽视了这些缺点”,说“这是我一生中见过最有智慧的人”.泰蒂风韵犹存,知书达理,不介意约翰逊的丑陋和他那些古怪的小动作.为了嫁给约翰逊,泰蒂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两个儿子甚至跟她断绝了关系.而约翰逊的勇气也不容小觑,毕竟是近20 岁的年龄差距.

因为没有学校录用,他干脆用妻子的一小笔财产,自己办起了学校.但报名的人极少,最多不超过八个学生——毕竟当地有正规学校,而且老师也都是“正常人”.

学生们不太尊敬他.调皮的加里克经常透过钥匙孔向老师的卧室偷看,为我们留下了婚姻的一瞥:约翰逊挑灯夜书,撰稿以补贴家用,泰蒂在床上唠叨.为了敷衍妻子,他念诵正在写的诗句给她听.他如此沉迷于写作,把毯子当成自己的衬衣下摆,不断往裤裆里塞.被冻醒的泰蒂不得不和他就毯子展开拔河比赛

崛 起

一年之后学校破产,28 岁的约翰逊带着20 岁的“学生”加里克去伦敦谋生活.两个人合租了一匹马,第一个人骑一段路之后,把马拴在路边,等第二个人赶来,再由他骑.穷苦之状,可见一斑.到伦敦后约翰逊以文谋生,加里克在彷徨一阵之后成了演员.约翰逊在蛴螬街挣扎了25 年才得以糊口,而加里克在4 年之后就飞黄腾达,成为当时的男明星,工资是老师的好几倍,而且很快当上了剧院经理.可以理解,约翰逊一有机会就贬低演员这一行业,像他在《萨维奇传》中所说的:“不管威尔克斯先生的演技如何,他却是个品德高尚的人,而品德在世间罕有,在演员中就更少见.”他经常在聊天时让学业不精的加里克下不了台;但另一方面,他不许任何人说加里克不好——只许他自己说.后来加里克去世时,约翰逊在墓前痛哭流涕.

蛴螬街,街如其名,聚集了一帮像蛴螬一样在黑暗中做苦工的文人.约翰逊就是属于其中的一个蛴螬.他报道议会辩论,给杂志撰稿,干各种各样的苦差事.在杂志社办公时,由于衣服破烂,来了客人他不得不躲到屏风后面.

稍稍安顿下来之后,他就把泰蒂接来伦敦.约翰逊对泰蒂抱有愧疚,他办学花掉了泰蒂的大半积蓄,也没能提供她原先期望的生活.所以约翰逊对妻子百依百顺,赚到的钱基本悉数上交.另一方面,泰蒂越来越排斥夫妻生活,约翰逊不舍得花钱另租房间,到了晚上便和朋友萨维奇一起在伦敦街头漫步,直到走累了,夏天躺在草垛上,冬天便躺在玻璃厂的灰烬上取暖入睡.正是在这段时间他患了失眠,往往是凌晨四点睡下,中午12 点醒来.

对泰蒂而言,移居伦敦是个错误的决定.伦敦空气不好,她又没有熟人,孤独烦闷的她染上了酗酒的毛病,喝醉了就躺在床上读爱情小说;而且夫妻之间年龄的差距日渐显现,她面部浮肿,越来越胖.因为自卑,也怕约翰逊的同事说闲话,她往脸上涂上厚厚的胭脂,像韶华不再的老美人那样扭捏作态.酒精、酊以及心里的痛楚缩短了她的生命,未能见到丈夫的成功,就在五年后去世了.自此,约翰逊以孤家寡人自称,亲自缝补衣服,甚至学着织毛线,这个像熊一样的人有一手好针线活儿.

虽然成功姗姗来迟,但约翰逊的作品自始至终都是经典,而且写作数量也是世间罕有.我们可以将约翰逊的写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一些未署名的作品,包括诗作《伦敦》《萨维奇传》和大量议会报道;第二阶段是让他声名远播的名作《人类的虚幻》,散文集《漫步者》《英语大辞典》,小说《拉塞勒斯》等;第三阶段是他在50 岁之后编辑的《莎士比亚戏剧集》以及所撰《苏格兰西部诸岛纪游》和《英国诗人传》.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在这点上他是叔本华的先驱.在约翰逊看来:有的人追求财富(商人)和地位(政治家),有的人鄙视财富和地位但追求名誉(作家、艺术家),但这都是虚空.像《人类的虚幻》中所描写的:旧时伟人的肖像从墙上摘下,扔到厨房里烟熏火烤或者被廉价拍卖,墙上换成了新一代伟人的画像.

真正给约翰逊带来最大声誉的是:他以一人之力、花9 年时间编著了第一部真正的英语词典.它不仅是一本语言学和文学著作,也是个人主义胜利的丰碑.约翰逊的效率是他学识广博和坚韧毅力的证明.对比之下:意大利院士们合作20 年写出第一部意大利语词典,法兰西学院中40 个院士花了55 年才完成第一部法语词典,我们现在通用的《牛津大词典》是超过1200 个学者花了70 年才编纂完成的.更何况约翰逊编写词典期间还创作了《漫游者》和《人类的虚幻》.

约翰逊成了文学界的大熊星座,人们如此崇拜他,甚至偷偷剪下他家的笤帚悉心珍藏.但即使到了50 岁的年龄、有了这么多成就,他还是穷困潦倒,差点被投进债务监狱.直到53岁时,国王给了他一笔300 英镑的年金,他才摆脱了贫困.约翰逊担心这是政府给的“ 封口费”,害怕以后不得不赞美国王,官员向他保证“这笔钱是对你已有成就的奖励,与你以后做什么无关”,他才放心接受.

虚 空

为了躲避抑郁的侵袭,约翰逊求诸社交.他是最懂聊天艺术的人.成语是他的敌人,陈词滥调是他绝对避免的东西.约翰逊对什么都有一套观点,即使是最平凡的话题,他也要以最新奇的方式表达.他是英语文学中被引用次数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人,《牛津名言词典》有22 页是属于约翰逊的.

除了像“一个人厌倦了伦敦,那他就厌倦了生活”“爱国主义是懦夫最后的避难所”“没有哪个人愿意写作,除非是为了钱”等耳熟能详的话,还有一些引人发笑(虽然可能政治不正确)的名言,比如“一个会布道的妇女就像一只用后腿走路的狗,它走得不怎么样,但它会走,这就足够惊人了”.

在争论中他必须赢,朋友们这样描述他在辩论时的争强好胜:“就算他第一没打死你,也会紧接着用托把你砸昏.”鲍斯维尔记录说,当钱伯斯先生在一次辩论中占上风时,约翰逊回答:“亲爱的钱伯斯,你说得对,你说得对,你怎么高兴就怎么说.”但语气像是在跟小孩子说话.约翰逊在一个命题上决不让步,即:人生是痛苦的.曾有一个朋友当着他的面说人可以活得很幸福,然后指着他大姨子说她就很快乐,并且要她证明,大姨子傻笑着说自己很幸福.约翰逊发火说:“你大姨子又丑又穷又笨,还一身病,要是她真的很幸福,那就证明以往对人性的研究全部都是错的.”

《英语大字典》让他功成名就,但也剥夺了他外在的压力和动力,让处于知天命之年的他陷入人生中的第二次精神危机.正如朋友所描述的:“这个可怜的家伙在聚餐时会快速站起身来,不给任何人心理准备,突然在椅子后面跪下来,背诵主祷文,然后重新在桌边坐下来.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种古怪的行为,大概每天晚上五六次.这不是宗教虚伪,这是疯狂.”1766 年6 月,约翰逊在见到一个神父之后,突然在他面前跪下来,向上帝哀求不要夺走他的理智.同行的亨利· 赛雷尔情不自禁地用一只手捂住他的嘴.他如此害怕自己会失去理智做出疯狂的事情,甚至用上了一副脚镣,请求赛雷尔的妻子把他禁锢起来.

亨利· 赛雷尔是约翰逊在55 岁时结识的酿酒富商,他的妻子赫斯特是文艺爱好者,喜欢在家中举行沙龙,能请到约翰逊这个大熊星座让她十分自豪.之后的18年是约翰逊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赛雷尔夫妇虽比他小,但待他却像孩子一样,吃饭、旅游都叫上他,后来他直接搬进赛雷尔家中住了.约翰逊有很多不适合家庭生活的习惯,比如烛光不够亮时把蜡烛倒过来,把蜡油滴在地毯上;他不太换衣服,而且穿得像个叫花子.这些习惯在赛雷尔家要么得到宽容,要么得到改正.由于他视力不好,看书时必须靠近蜡烛,经常把假发烧焦.在屡教不改的情况下,赛雷尔让佣人在卧室门口持一顶新的假发等待,一出门就让他换上体面的假发.

赫斯特用心照顾约翰逊,她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约翰逊的作息不规律使他成为一个难缠的客人.由于害怕失眠和随之而来的忧郁,他经常彻夜不睡,赫斯特作为女主人,不得不顶着睡意给他冲茶和陪他聊天.当然,这里面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不管怎样,约翰逊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了最后一部巨著《英国诗人传》,这是唯一让他感到轻松快乐的写作,通过这部作品,他开创了将传记与文学批评结合的传统,被冠以“文学传记之父”的称号.

上天喜欢让一个人全方位地体验生活:历史第一次发生在他身上,第二次发生在他眼里.约翰逊72 岁时,亨利· 赛雷尔去世.赫斯特爱上了自家的音乐教师加布里埃尔· 皮沙,并准备嫁给他.她的儿女以及约翰逊都表示反对,整个伦敦报界也对她的韵事议论纷纷.赫斯特为了自己的幸福,跟孩子和约翰逊都断绝了来往.

这些年约翰逊过分依赖赛雷尔夫妇,和其他朋友的联系不那么紧密了.他想起自己年轻时组建的第一个俱乐部,想把成员们聚集起来,结果只能找到四个人.多年不见,大家都衰老得很厉害.约翰逊本来准备彻夜畅聊,但晚上10 点的时候,众人已准备离席了,约翰逊提议再待会儿,见大家有点不情愿,他只能叹了口气,回家一个人忍受漫漫长夜和抑郁症的折磨.

知道自己来日无多,约翰逊开始销毁生平资料,遭难的有部分日记和写给母亲的书信等.火光伴随着热泪,断断续续燃烧了一个星期.

74 岁,中风、支气管炎、肺气肿、充血性心力衰竭、睾丸肉样肿、痛风各种疾病一拥而上.受水肿的影响,约翰逊的身体鼓得有两个人那么大.因为喘不动气,他只能坐在椅子上睡,即使这样也只能断断续续地睡.

鲍斯维尔在《约翰逊传》中记录:当医生宣布已经回天乏术时,约翰逊表示不再吃药或服用止疼、催眠的,他“要头脑清醒地去拜见上帝”,并且“自有过一次情绪激动之后,去世以前都表现得非常平静”.但事实比这复杂得多.即使去世那天,他还在挣扎.医生给他把脉时,他嘲笑这种“无痛”的做法,并坚持让医生对睾丸进行穿刺.医生予以拒绝,但最终同意在他腿上放血来治疗水肿.医生担心会引起坏疽,所以只切开一个小口,约翰逊大喊:“切深点!切深点!我承担后果!如果能多活一年,这条腿我不要也行.”

陪床的朋友在约翰逊的坚持下递给他一把刀子.看到他的胳膊在被子下面动了一下,朋友赶紧掀开被子来看,发现约翰逊腿上全是血——约翰逊仍然坚信通过放血可以治疗水肿.朋友把刀子取走后,约翰逊又用藏在床上的剪刀在两个腿肚子上各扎了一下,血流如注.

基督教讲究“安详和乐的死亡”,要求信徒们平静地接受命运,给活着的人做个榜样.约翰逊却拒绝“温顺地走进夜晚”.这是对死亡的过分恐惧,还是他斗争意志的顽强?他曾经说过:“我可以被击溃,但绝不投降.”

病中的约翰逊仍旧被怪癖困扰.他临终前对画家雷诺兹提的三个请求就是:原谅他欠的30 英镑,念《圣经》给他听,不要在星期天使用铅笔!

1784 年12 月13 日,75 岁的约翰逊去世,最后的一句话是用拉丁语说的“我这个将死之人”,让人想起古罗马角斗士在表演前向皇帝的致礼:“凯撒万岁,将死之人向你致敬.”

约翰逊的伟大至少有三个层面:第一,社会层面,他的一生是从一无所有到扬名立万的励志故事;第二,哲学层面,他的作品启发我们,幸福只能瞬间实现、即刻消失,决不能成为人追求的理想,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忙碌;而不管我们在人世间获得了怎样的成功,到头来终是虚空;第三,心理层面,他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却保持着理智与清醒,并在弗洛伊德之前就认识和开始谈论心理的复杂性.人控制不了内心,正像他控制不了命运一样——这是人生真正的悲剧根源所在,也是约翰逊的人格和作品在现代人看来格外亲切的原因.

很多人在平静的生活表面之下往往隐藏着深重的焦虑感.而在约翰逊那里,不管他多么成功和伟大,都未能获得片刻真正的安宁——那些抽搐、手势和奇怪的仪式就是他内心痛苦挣扎的明证.如果说普通人的内心是潮涨潮落的湖水,那么约翰逊的内心世界则是大浪滔天.

塞缪尔约翰逊论文参考资料:

李约瑟难题论文

点评:本文论述了适合不知如何写约翰逊和塞缪尔约翰逊和高耸入云方面的塞缪尔约翰逊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塞缪尔约翰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