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工匠精神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与职业教育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培育路径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工匠精神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4-11

《职业教育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培育路径》

本文是工匠精神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与职业教育视域和工匠精神和内涵有关论文范例。

摘 要:“工匠精神”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工匠”的摇篮,肩负着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使命.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是什么?职业教育如何培育这种精神?在这方面,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工匠精神;黄炎培;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7)11-0009-04

一、“工匠精神”的提出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到“工匠精神”,并且明确提出要“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工匠精神”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那么,“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是什么?职业教育该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追溯我国职业教育的起点,必然要提到黄炎培.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和主义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他毕生致力于改革传统教育,推行与生产劳动和其他职业活动联系更加紧密的职业教育模式,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先河,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时至今天,在中国产业升级和制造业转型的条件下,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今“工匠精神”的培养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

“工匠精神”一词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原指手工业者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并使之趋于完美的精神.当今,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工匠精神已发生了时代性的转换.从手工业拓展到各行各业,从“工匠”引申到一般性的劳动者.在新的背景条件下,从不同层面、不同身份、不同角度来理解工匠精神,可能略有不同,但其所包含的基本内核是一致的、共通的.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一)技艺层面

首先需要我们理性认识的是,工匠精神并不是单纯地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它暗含着一种技艺观,不以精湛的技艺为前提工匠精神是空洞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仅要求对产品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还蕴含着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技术技能.所以,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要始终以专业技术的高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的追求,并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进行系统的阐述引导,还要通过具体的实训教学培育工匠精神所需的技术技能[1].

(二)精神层面

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根基.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会认可职业所包含的价值,才会对工作认真负责;“敬业”是“爱岗”的升华,是将自身所从事的工作提升到一个高度,对职业有一种肃然起敬之心,饱含着无限的和浓厚的情感.

2.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是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这一精神要求从业者淡泊名利,拒绝短期的诱惑和利益;要隔绝外界纷扰,凭借执着与专注从平凡中脱颖而出,用奉献和坚持打造出惊人的产品.

3.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关键.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对工艺品质有着不懈的追求,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地完成好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次组装.

4.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是工匠精神的灵魂.产品或服务在具有自身价值的同时,还应拥有更多的社会价值,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服务社会,奉献他人.

所以,工匠精神的内涵既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同时也包括职业技术技能,二者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三、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遵循人的个性发展——工匠精神养成之根本

尽管很多外部原因都制约着工匠精神的形成,如“短、平、快”的企业经营模式,根深蒂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职业认知,以及工匠的社会地位、认可度和待遇不高等,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从职业教育内部来看,存在着很多制约工匠精神形成的因素.因此,我们要从内部出发,来塑造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形成的根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遵循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目标和自身具体条件,实现劳动力资源与市场的最佳配置,让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做到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有所突破和创新,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所以,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才是养成工匠精神的根本.例如,在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中,就将“谋个性之发展”放在首位.在1918年5月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一周年之际,他提出了职业教育的“三要旨”:“职业教育之旨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2]”后来,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黄炎培又将“谋个性之发展”放在第一位.

在职业教育目的中,黄炎培将“谋个性之发展”置于其他三者之前,是针对当时中国教育扼杀学生个性而提出的.中国既往的教育,学校以教师为本位、为中心,根本未从儿童的个性与特长入手,只在文字、书本上用功,积习成性,最后结果只能是“功课虽及格,然人愈呆滞、愈笨拙”[3].在他看来,“人们大都有天赋的个性与特长,而兴趣做他的先导,一经启发着,很可能尽量的发挥出来”[4].所以,黄炎培主张职业教育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按照职业的不同性质与人的性格、兴趣和天赋的不同确定谁适宜做什么,谁不适合做什么,做到事得其人.“但男女子不同之职业,其设科必各审所宜,心细的宜于学机器工,迟钝的宜于农等等”[2].而职业教育恰恰能够使人的这种天赋与才能得到培养和施展,使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求工作效能的增进与工作者天性、天才的认识与浚发,进而与其工作适合”[4].

为发展学生个性,黄炎培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陶冶、职业指导以及职业心理培育.借鉴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学生个性.

1.重视职业陶冶

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职业陶冶在小学阶段就开始的.“范土成器谓之陶,铸金成器谓之冶.以此方法,施之教育,使儿童于不知不觉中,养成为己治生、为群服务之兴趣与习惯,所谓职业陶冶是也”[5].黄炎培认为,职业陶冶的场所不能仅局限于职业学校,应融入各级教育之中,从小学阶段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陶冶,“职业陶冶则非仅职业学校所有事,而一般小学校所有事也”[5].

当下,我们的小学教育过分注重以升学为目标,极少涉及职业方面的熏陶.上海的“星期八小镇”,是一个为4~15岁孩子体验不同职业的商业项目,医生、记者、飞行员、主持人、美容师,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进行职业熏陶,从而培养孩子对职业的兴趣.然而,“星期八小镇”毕竟是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娱乐性场所,缺乏普遍性和系统性,并没有在学校教育中普及.因此,我们要将职业教育贯穿到各级教育当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和陶冶,体验职业生活,观察儿童的职业兴趣,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和培训,必然会形成对职业的热爱、专注和坚持.

2.完善职业测评系统

调查显示,很多毕业生在专业选择上都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所以,避免志愿填报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十分重要.黄炎培十分注重职业教育的科学化,早在1921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就参照德国的仪器制成七种职业心理测验器,在招生时使用,开职业测验之先河.中华职业教育社更是集职业陶冶、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补习教育于一体的系统而科学的职业教育阵地.

在进行专业选择的时候,要利用科学和社会学技艺,充分发挥这些测量工具的作用,运用科学合理的测评工具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等进行相关测试.如赫尔曼全脑优势测试(HBDI),就是在学生选择专业之前,通过该工具测试学生的思维模式、职业倾向、性格特征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为学生选择一个相对合适的专业,做到职业与人格相匹配.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工匠精神养成的必要条件.

3.学校落实和加强职业指导

当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但大都拘泥于形式,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更偏向于就业指导.通过就业指导,使学生能够认清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个性特点,并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当前的就业状况,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同时通过一些实用性技巧的传授与训练,如怎样收集职业信息、如何写好求职信和履历表、如何参加面试、交谈的技巧以及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及其调试等等,进而做出科学的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6].

有效的职业指导对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正如黄炎培所说,职业指导简直就是职业教育新的先决问题.“苟社会分工制度一日不废,而人类天生才性一日不齐,职业指导虽永远存在可也”[3].就业指导应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还要渗透于平时所学的课程之中,在师资上尽量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企业单位人员来传授经验.

(二)职业教育转向“乐业”教育

到了20世纪20年代,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的目的做了进一步的概括与升华,提出了一条贯穿职业教育始终的宗旨,即“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有业”即有一正当职业,可以通过自身工作获得更好的生活.“乐业”的概念则更加丰富,即热爱敬重自己的职业,认可职业的价值,并持之以恒,开拓创新.当下,“无业”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做到使有业者能够“乐业”却是迫在眉睫.通过乐业教育,学习者可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并将外在感知变成自身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价值观,以此来指导行为.如果职业教育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准备从业者认识到自身未来工作的价值,就实现了从“职业教育”向“乐业教育”的转变.在承认自身工作价值的基础上,职业工作者便会将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体现于情感之中,从而缔造工匠精神.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向乐业教育的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乐业”教育应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重新审视职业道德教育

当下,一些职业院校为了追求高就业率,重技能而轻素质,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文化熏陶,办教育急功近利,这些做法阻碍了个体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当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和进步.

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训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仅教育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没有自动的习惯和共同生活的修养.这种教育,顶好的结果,不过造成一种改良的艺徒,决不能成为善良的公民.[7]”他还明确地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概括为“敬业乐群”.在黄炎培主持下,中华职业学校制定和完善了职业道德教育标准,把“敬业乐群”具体化,首先制定了各个专业共同的标准,还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各自的教育标准.

今天的职业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要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和加强人文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术和创业就业能力.[8]”学校要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总目标,针对不同的专业,再将总目标具体化.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内容和形式要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能照搬照抄,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特殊性;另外,在形式上,由于职业教育年限较短,技能实训任务较重,应当注意职业素质教育的课时和比例,将以工匠精神为主的素质教育渗透于课程教学或技能实训中;同时,还要注重校园和实训基地的软硬件文化建设.

[1]王晓漪.“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J].职教论坛,2016(32):14-17.

[2]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二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254.

[3]余子侠.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黄炎培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3.

[4]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54.

[5]黄炎培.小学职业陶冶[J].教育与职业,1989(9):12.

[6]闻友信.择业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5-26.

(责任编辑:杨在良)

工匠精神论文参考资料:

抗战精神论文

精神科护理论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论中国精神的论文

中国精神论文2000字

大学精神论文

汇总,上述文章是关于对写作职业教育视域和工匠精神和内涵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工匠精神本科毕业论文工匠精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