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广场舞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广场舞的污名和正名以合肥市TM社区广场舞为例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广场舞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05

《广场舞的污名和正名以合肥市TM社区广场舞为例》

本文是广场舞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污名和社区广场和正名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中国大妈”的广场舞火遍全国,媒体对其褒贬不一,当广场舞群体与普通群众发生冲突时,大肆宣扬和恶名冠之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对其污名化之嫌.通过对合肥市TM社区广场舞团队的追踪调查,发现广场舞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和普通群众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污名化确实存在.由广场舞引发的问题也暴露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缺陷.此外,广场舞受到热捧不仅因其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对于增强中老年两代代际联系、推动现代型性别意识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广场舞;污名化;性别意识;代际联系

近几年来,广场舞发展迅猛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全国各地,城市乡村,遍地开花,并跳出国门,出现在巴黎、在纽约等诸多开放广场上,这一行动受到了中外媒体的热烈关注,被誉为“中国大妈”炒房、买黄金之后的又一重要活动,褒贬不一,一跃成为热点问题,且持续升温.广场舞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新的标志,成为“中国大妈”群体的一个代表性行为,这是一个社会性行为,是该群体在现实条件下为满足自身健身、社交等需求所作出的选择.有学者估算,中国大约有1000万左右的“中国大妈”[1],仅跳广场舞的人数更远不止此,然而广场舞音乐声过大,占用公共道路等问题也遭到了一些民众的反感,出现诸如“泼粪事件”[2]、“藏獒咬人”[3]、“射击”[4]等过激抵抗行为,媒体舆论对于广场舞的评价并不友善,以污名冠之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媒体用“广场舞已成祸国之竞技?”一标题[5],将广场舞贬得一无是处.在实际生活中广场舞是否真像媒体报道的那样招人厌恶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究其根源,探究广场舞如此受“中国大妈”热捧的原因.

1问题描述

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就有学者研究广场舞活动,主要是对广场舞的舞蹈形式本身进行介绍[6],自2013年广场舞在全国推广,其高分贝产生噪音导致全国各地出现多起恶意抵抗事件后,大量的学者开始关注广场舞这一社会热点现象.从内容来看,国内现有的对广场舞的研究主要分为四类:一)从体育学视角,探究广场舞这种舞蹈形式自身特点,并且引申出广场舞对其主要参与群体——中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状况产生的正面影响.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广场舞对于提高中老年妇女幸福感有正面影响[7],对于预防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降低跌到风险有积极作用[8].二)从管理学、法学角度,从广场舞大热的事实澄清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缺乏的现状[9-10],提出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角色与职能的缺位[11].呼吁从立法、司法、社会三个层面实现居民健身权利和安居生活之间的平衡[12],明确权利的边界性,共创和谐的健身活动[13].三)从社会学、人类学视角,注重广场舞主要参与群体——女性的社会需求,探究广场舞对社会、社区、个人的价值,并从该点出发,提出广场舞受舆论非议的内在原因.米莉在代群视角下,将参与广场舞的女性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群体女性参与广场舞的异同点,指出她们均在广场舞中进行个人意义世界的建设[14],张兆曙认为,频出的恶意抵抗事件是公众“绝望心理下的愤怒选择”而广场舞扰民的本质是生活于群体时代的中老年女性与现实个体时代碰撞产生的“群体性兴奋”.王芊霓则是认为广场舞的正能量和负形象是女性形象变迁与适应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交替所产生的焦虑和危机的现实反映.四)将广场舞的纳入政治领域,强调广场舞在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国内近几年对于广场舞的研究基本理清了广场舞对于参加群体个人,及对社会的多方面作用,并对广场舞因噪音、占用公共场所等造成的社会矛盾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指出埋藏在广场舞群体与公众矛盾背后的是公共休闲场所不足、医疗卫生事业不完善等现实社会问题,提出要解决这些矛盾,健康引导广场舞发展需要依靠社会、民众政府三方共同努力.目前学术界对于广场舞的研究大多处在理论层面,实地案例的研究尚在少数,很多研究的结论建立在媒体报道或其评论之上,这种二手资料研究的方法并无不妥,但如果能补充一手的实地调查资料则能支持或者对现有的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在以上思路下,笔者于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在合肥市TM社区对一只广场舞团队进行长期的追踪调查,探究广场舞运作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广场舞对于参与者和周边群众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以验证媒体对于广场舞的“污名化”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的问题.

2研究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案例选自对合肥市TM社区广场舞团队进行的为期近一年的追踪调查,探究广场舞团队的组织变迁,内部与外部矛盾,作用和产生的影响等.将与广场舞团队4位核心成员3位普通成员,1位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及不同年龄段的5位周边住户的深度访谈资料作为文本信息,探讨广场舞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污名化”现象.表1为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所调查的TM社区是处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建社区,调查的广场舞团队是一只完全由小区内部住户组成的团队,已成立两年半,人数在15人至50人不等.组成人员中以外地农村搬迁到子女家帮忙带孩子的50岁到70岁中老年妇女为主.由于需要帮忙带的孩子都是在本小区内上幼儿园,随着孩子的成长,每到了孩子要上小学的年龄,该广场舞成员人数就会发生变动.总体来说,该团队成员同质性强,且流动性大.

3广场舞中的矛盾冲突与解决

3.1内部的暗斗

大多数广场舞的边界性不强,新成员的加入条件基本为零,这也就导致广场舞对齐成员没有明确的要求,可以是来自四面八方,性格各异.事实情况之下,每个广场舞团队的稳定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基本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准则,在发展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内部分裂的情况.发生内部分裂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临时成员或“刺头”成员与整体团队的抗争.

每个广场舞团队都有自己特定的舞曲排序和动作,同样的音乐不同的广场舞团队可以是不同的跳法.广场舞普遍和零门槛的特点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轻松的找到一个广场舞团队并加入进来,也正因如此,可能对一个定型的广场舞队伍产生影响.

TM社区的大刘阿姨证实了这种情况,“上次有一个走亲戚的人过来往我们这一站,虽然我们跳的是同一只音乐,但是舞步不一样,她还站在前面,一跳就把我们节奏带乱了.而且本身你是一个生人,别人觉得好奇她就想看看你,你动作不一样,就把她们带乱了.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就会排挤她,两个人都往她跟前挤,不愿意让她在这跳,或者是起哄,她觉得不好意思就走了.”此外,“刺头”成员也会对成型的广场舞团队的稳定产生负面的影响,根据TM社区广场舞成员解释,“刺头”成员是指自我意识较强,争强好胜,不合群的成员.赵阿姨指出,“有一个女的素质偏低,经常去指点别人这跳的不好那里跳的不好,但是她自己跳错了就不会说.你说平时谁说这个事情啊,跳的差不多不就行了嘛,但是她就是要说,有时候还喜欢挤别人的位子,长得又胖,站在前面把我们全挡住了.”面对这种“刺头”成员,赵阿姨和大多数广场舞成员一样,觉得因每个人素质不同,总有一些不在乎别人感受的成员扰乱大家兴致.争抢前排的位置是广场舞成员内部可能出现的矛盾之一,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前排的站位更接近领队,看得清动作,特别当广场舞人员众多的时候,前排的成员无形中获得了一种自豪感.

在一个广场舞内部,当“刺头”成员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并形成小团体的时候,该广场舞内部便可能出现分裂的情况,TM社区的广场舞团队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广场舞加入的零门槛性,让成员可以在就近的几种广场舞团队中自由选择,根据调查发现,“刺头”成员比起一般成员更喜欢在几个不同的广场舞团队中不停更换,当“刺头”成员与原团队的关系过于紧张时,“刺头”成员会提出自己可以教授新的广场舞内容,希望感兴趣的成员能跟随他来到新的团队,从而发生团队的内部分裂.TM社区小刘阿姨说到“我们这边的流程是先跳舞,后做操,他们隔壁小区是打杆子,那几个‘刺头’跑到那边打杆子回来就把我们人拉走了好多,说是说不喜欢跳舞,其实我们关系本身就处的不好.”这里的“跳舞”、“做操”、“打杆子”是TM社区及附近社区广场舞的不同环节,不同的团队舞蹈由不同环节组成,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内部发生分裂是因团队内部成员需求发生了变化,分裂出新的团队并非是对团队发展的阻碍.

几乎每个舞蹈团队中都存在“刺头”成员或是遇到临时成员,这种角色一般都会遭到大家的排挤,但是由于需要保持团队日后的活动,多数成员基本保持表面的和平,尽量采取相互容忍的态度.

3.2外部的明争

3.2.1跳舞跳坏了关系?

“泼粪事件”、“藏獒咬人”、“射击”等事件表明,广场舞似乎是良好邻里关系的杀手,“广场舞大妈”们和普通民众关系不佳被看成常态.噪音扰民是广场舞破坏邻里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张兆曙认为,“广场舞的音效特征、表达性需求和‘大场面’组织形式是广场舞扰民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家噪音标准规定:居民区环境噪声白天不得超过55分贝,夜间不得超过45分贝.《合肥市城市管理条例》规定有音乐伴奏活动的,应当控制活动时段和音量,不得影响居民生活,违反者,机关应当依法查处.在实际调查中,TM社区广场舞现场测得分贝在70到90之间,最近一栋住宅楼测得分贝在55到75之间.按照规章条例来说,广场舞确实造成了噪音污染.

噪音是否给住户和广场舞团队之间带来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呢?离TM社区广场舞团队活动场所最近的是一家浴场,面对噪音问题,浴场人员表示“跳舞的都是小区里面的人,不是乱七八糟的人,所以相互之间也能理解,毕竟自己的客源也有不少是来自于小区.”经营性场所不和广场舞团队发生冲突考虑了自己经济效益,住户和广场舞团队之间并没有利益关系,是否频繁发生争执呢?在采访了不同性别、年龄段的周边住户之后发现,一般民众对于广场舞大体是持支持态度的.一位20多岁的年轻母亲表示,“广场舞时间也不长,这个时候通常刚吃完饭没事,况且谁家都有老人,能够理解.”,一位40多岁的男性表示“自己妻子也在参与,这个对人的确有好处,也不是太吵,相互理解吧.”相互理解、换位思考是在实地调查中反馈最多的态度,广场舞团队也表示曾经受到过附近居民让降低声音的反馈,他们都照做了.作为以社区为依托的广场舞团队,成员来自社区中的各个家庭,保持和平、相互理解是他们的处世之道.媒体报道中的恶意抵抗行为是个案而非常态,广场舞是中老年在休闲体育资源不足时的自我排解,过于夸大广场舞的噪音扰民情况是一种“污名化”的表现.同时,在广场舞今后的发展中从技术上将分贝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也是应行之举.

3.2.2跳舞跳散了家庭?

关于广场舞的负面报道,除噪音扰民之外还有不少指责中老年妇女痴迷跳舞,乱搞男女关系等花边新闻,这类现象的出现到底是跳舞的中老年妇女“不守妇道”还是媒体扰乱视听夸大其词呢?对于一般的广场舞参与者家庭来说,跳舞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是一种锻炼身体消磨时间的工具,对广场舞报这种态度的参与者,家庭的态度都是支持的.TM社区的严阿姨说:“家里孩子支持自己跳舞,吃完饭了还说,妈妈你别刷碗了,去跳舞吧.”这种状态下家庭和跳舞的妇女之间没有冲突.

对于广场舞的领队或是核心成员来说,当她们在广场舞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经常抛头露面时,就可能会受到来自家庭的反对.TM社区的小刘阿姨,在市舞蹈队跳了十几年的舞,在社区的舞蹈队也是担任领队,在成就感和个人价值实现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对于舞蹈的热爱改变了她对生活时间的分配,有时候顾不上吃晚饭,有时候顾不上家里的家务.相比较之下,退休在家的丈夫没有了原本工作中风光满面的状态,一面是退休后仍然有事情可做,喜爱跳舞的妻子,一面是自己从来不做的家务和空荡荡的家庭.强烈的落差之下,小刘阿姨面对着丈夫提出离婚的危机.对此,小刘阿姨表示,就算是要求离婚,自己也不会放弃跳舞.

面对这样的情况,小刘阿姨自白道,“现在的离婚率这么高,人都成熟了,经济也能独立,以前都是家里介绍的,也不一定都相互喜欢,离婚也就离婚了.对于舞蹈这个自己目前真正喜欢的东西很难放弃,精神寄托也在上面.有些男同志太过分了,什么家务都不做,只想着女的回来之后伺候着吃饭,家务卫生一点都不做,现在看我在外面搞得好了就不开心了,觉得顾不上自己.”

来自家庭中的责难折射出男女社会性别变迁下发生的冲突.传统的退休女性角色被认为是安静的,以家庭为重的,男性角色则一以贯之的保持说一不二的权威地位.广场舞的出现,让女性角色从传统的家务琐事中解放出来,从家庭这一单一的交往范围扩大到社会这一丰富的层面中,扩大交际圈子是这种转变最直接的表现,赵阿姨证实了这种变化,“要说交际圈子,现在反而我比我家老头要大了,他退休了天天在家,我倒是认识了很多新姐妹.”王芊霓、米莉等人认为女性在公共场所的扭动是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女性通过广场舞展现自我价值,建立交际圈子对传统男性权威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家庭关系破坏自然不是大众最期望发生的现象,但这些在维持传统家庭权威结构和追求自我价值之间做出选择的广场舞女性是女性角色社会变迁的现实表现.所以,有些晚年散了的家庭关系并不是广场舞的错,是该家庭本身权力关系不符合历史趋势.如将罪名加在广场舞身上,便是一种“污名化”的表现.

4广场舞的效果多样

对于在现有文献中已被指出的广场舞满足了中老年女性强身健体、满足交际等需求,增强幸福感,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等作用不再赘述.

4.1代际联系

广场舞的最主要参与群体是被称作“中国大妈”的中老年妇女,广场舞能够满足其健身、社交等多方面需求.广场舞也并仅为该群体服务,在跳与不跳的选择中,广场舞也起到了中老年和年轻一代之间的代际联系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家庭成员关系,二是减轻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压力.

TM社区广场舞团队中半以上的成员是从老家搬迁到子女家帮忙带孩子的.空巢老人搬迁到子女家组成主干家庭结构的模式在当前非常常见,家庭中的三代人相互支持,形成了一个健康的循环,赡养和培育问题同时得到解决.但父母辈搬迁到孩子家中,新的环境带来的语言、生活方式等诸多的不适应,随之而来的婆媳矛盾、两代人之间冲突都影响到家庭的生活质量.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很多成员表明自己主动迈开步子加入广场舞的推荐人是自己的儿媳或是女儿.TM社区的陈阿姨说到:“我跳舞还是因为我儿媳妇介绍,每次我们从那过我又不好意思去,有一天我们一起出去,她拉着一个住我家附近的跳舞的人说,带我婆婆一起跳吧,她一个人在家好寂寞.”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赵阿姨身上,回想到最初加入的方式,她说:“决定来跳舞还是取决于女儿,我家住在五楼,三楼住着一个跳舞的,当时我们三个(指她、儿子、儿媳)下楼买西瓜,看到那个三楼的阿姨,我女儿说:‘阿姨,我把我妈交给你啦,你带着她跳舞啊,她迈不出这一步.’我这才决定正式加入这个团队,当时好害羞啊,从小到大都没跳过舞,哪好意思呢.”找到自己热情所在的中老年女性对于新的生活方式更易接受,也加快了从“儿子女儿家”到“自己家”归属感变化速度,建立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子,结交新的“姐妹”让老一辈在晚年幸福感加强,健康的家庭成员关系由此稳固.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中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口逐渐老龄化、社保制度滞后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在现有状态下保障老龄化人口的健康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广场舞被认为是老龄人口在社保体制滞后下的自我救赎,是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关系失衡的表现.TM社区广场舞团队成员中有超过半数的独生子女家庭,青年一代赡养压力增强表现在中老年一代为增强自身体质的要求格外强烈.张阿姨说到:“跳舞比较锻炼身体,现在小孩就一个,他们压力都挺大,又是老又是小,老人身体好了对他们来说也是减轻一份负担.”这种观点在团队中其他一些成员那里得到了验证,她们表示,相比较上了年纪的男性,女性更易出现一些身体状况,锻炼身体最主要的是为了自身的健康,同时也是他们支持子女保持稳定生活的一种方式.

4.2性别意识变迁

中国有“家本位”的传统,男性女性很少在个人层面展开讨论,“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角色规范,让女性的活动场域更倾向于被认为是在家庭,广场舞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开放的广场之上,这和传统观念发生了冲突,不适应感随之而来.TM社区广场舞团队的一些成员印证了这一现象,唐阿姨说:“以前老公不支持,觉得广场舞是一种很混乱的关系,过往好多男男女女讲不清.”上文提及的小刘阿姨因跳舞其丈夫提出离婚的例子也能说明这一现象.佟新根据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发现我国的男女性别观念整体处于传统与现代的过渡状态,女性的性别观念趋向于现代,并且年轻人持现代型性别观念比例更高,男性的性别观念趋向于传统型,并且各年龄之间高度一致.女性性别观念从传统性向现代型变迁速度快于男性,原本由女性承办的家务劳动因夫妻双方退休逐渐平均分配,丈夫在经济上的绝对优势消失,中老年女性在退休后的家庭地位较年轻时有所提升.广场舞增强了中老年女性的交际圈子,在加快中老年女性性别意识观念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广场舞和下棋、打牌、舞剑等一样是休闲方式的一种.王小波认为,在现今社会下,大部分城市之中年轻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来回奔波,女性的休闲时间在其家庭和工作的角色冲突挤压之下变得微乎其微.大致来说,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多的休闲机会,女性相比较男性更注重休闲活动中的社会关系.这种休闲分配上的差异,亨德森和拜尔勒斯基解释为女性家务工作不直接创造财富所产生的愧疚感制约了其参与休闲的机会.退休或是进入退休年龄段之后,女性每天最主要的任务为处理家务,除此之外的休闲时间增多,赵阿姨说:“年轻的时候忙干活,恨不得当两个人用,以前家里也穷一点,挣钱好难,很少有时间玩,现在退休了反而自己的时间多起来了,还开心一点.”小刘阿姨说到自己一天的时间表是“早晨五点起床,做早饭,买菜,洗衣服,打扫卫生,做中饭,下午有点自己的时间,上个网,做家务,做饭,晚上跳个广场舞,基本天天如此.”如同小刘阿姨一样,虽然休闲时间增多,但广场舞是团队中很多成员唯一的休闲方式,在跳舞时相互倾诉生活中的不快或是谈些家长里短成为她们最朴素的休闲,被很成员誉为每天的“精神寄托”,参与广场舞让长期束缚于家务中的女性展现出自己作为个体的存在.

5结论与讨论

广场舞遍地开花越办越火是目前的一个不可更改的趋势,媒体声音之下褒贬不一的广场舞是否有被污名化的嫌疑?生活中参与广场舞的群体是否和普通大众间存在断裂,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广场又有什么魅力吸引着“中国大妈”风雨无阻?从对TM社区广场舞的追踪调查中可以看出,现实中的广场舞和群众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噪音、占地等问题的背后更多暴露出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休闲领域不足、医疗保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媒体口下妖魔化的广场舞大妈也并不尖酸刻薄,她们都是来自于普通群众家庭,跳舞和不跳舞的双方能够做到换位思考,保持和谐.广场舞的火热,不仅仅是满足中老年妇女锻炼身体的需求,它对于中老年搬迁到一个新的社区归属感的建立、促进家庭和谐关系、促进现代型性别意识发展,缓解独生子女政策下赡养压力等都有积极作用.

广场舞的诸多问题,究其根源是人群和人群之间的问题,从代际划分来看,每个年龄段的人群有着不一样的需求,当需求发生冲突是便会引起矛盾,广场舞问题便是年轻一代和老年一代的冲突,然而每一代人之间并非是断裂的,结合和传承才能保证社会文明的发展,广场舞暴露出社会的问题是需要在政府引导下进行自我修补,如果将矛头指向广场舞本身便显得舍本逐末.同时,女性在广场舞中的主体地位如此突出也是现代型意识形态转变的一个表现,我们很难想象在20年30年前会出现如此大型及普遍的女性在公共场所跳舞现象.再如果,出现广场舞下棋、广场辩论等传统的男性而非女性为主的全国普遍活动时,媒体舆论的态度又将如何?当然,此为后话,有待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宫春子,赵燕. 数说“中国大妈”[J]. 中国统计,2015(9):51-52.

[2] 安徽商报.老太难忍广场舞噪音泼粪.[2014-11-25][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xfly/2014-11-25/content_12775811.html.

[3] 北京晨报.男子嫌小区广场舞声音过大鸣放藏獒赶人.[EB/OL][2013-10-11].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0/11/c_117673529.htm.

[4] 朱怕撞.男子开射广场舞 噪音扰民活该被射?.[EB/OL].[2016-03-12].http://mil.qianzhan.com/detail/160312-de27ae82.html.

[5] 杨华.广场舞已成祸国之竞技?.[EB/OL].[2015-09-23].http://sports.takungpao.com/topic/byd/2015-09/1423701.html.

[6] 王有才. 聚焦:大型广场舞[J]. 宁夏画报,1999(3):20-21.

[7] 张晓莉. 广场舞锻炼与中老年妇女幸福感相关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6):35-39.

[8] 刘建宇,向家俊,魏星临,胡彩凤,吴成亮,张孟雁. 广场舞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血清雌激素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 中国体育科技,2014,5(2):78-82.

[9] 袁继芳,陈建国. 从广场舞扰民看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缺失[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9):34-38.

[10] 梁勤超,,石振国. "广场舞扰民"的深层原因及其治理[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26-31+111.

[11] 杨成,寿在勇.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缺位与补位——以广场舞为例[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2):29-35.

[12] 于秋芬. 社区体育运动开展中权利冲突分析--以广场舞纠纷为视角[J].体育与科学,2014,35(2):83-87.

[13] 尤杰.广场舞纠纷的依法治理[J].商业经济,2014,17(2):126-127.

[14]米莉. 认同、归属与愉悦:代群视野下广场舞女性的自我调适与主体建构[J].妇女研究论丛,2016(2):62-70+79.

广场舞论文参考资料:

英语广场期刊

英语广场杂志

此文总结,该文是关于广场舞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污名和社区广场和正名相关广场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