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运营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基于剧院演出项目运营中票房收入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运营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28

《基于剧院演出项目运营中票房收入》

该文是关于运营论文参考文献范文跟票房收入和剧院和运营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近几年演出市场,随着“文化强国建设”国家战略地实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演出市场越来繁荣,演出类型越来越丰富.戏剧、音乐、舞蹈、儿童剧等各种类型的舞台演出,在全国各地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演出项目运营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票房,越来越引进各个演出团体、演出商的高度重视,甚至被认为演出项目运营成功与否的首要目标.然而作为演出终端的呈现环节——剧场是否也应该把票房收入作为演出项目运营的第一目标呢?笔者在此给出了自己观点与探讨.

关键词:演出市场;票房;票房收入

一、演出市场的整体票价状况及高票价的原因

中国演出市场的票价超高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少则200-300元一张、多则400-500元一张演出票价已属大众价位,而动辄1000-2000元一张价位的演出门票也并不少见.2015年国内剧场演出最为火爆的演出韦伯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在广州上演,最高票价达到1680元一张,最低票价也有280元一张.北京人民大会堂等演出场馆2013年平均票价为523元一张.国家大剧院多功能综合剧场演出票价体现了国有剧场的公益性质,平均票价为260元一张,即便是这样也高于百姓期望水平的4倍以上.据了解,在俄罗斯低收入人群的月均收入为1.5万卢布,普通演出票价则为100至150卢布,仅占其月收入的0.7%到1%.美国艺术演出的平均票价是45美元,比较贵的每张100美元左右,美国低收入人群月均收入3000美元左右,普通票价占月收入的1.5%,贵的占3%.相比较我国的演出票之高可谓世界演出业界之“翘首”.

国内演出市场的高票价是由上、中、下游演出市场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演出项目艺术生产成本高,创造周期长,从场地到剧本再到导演、演员,灯光、服装、道具一样都不能少.过程复杂而艰苦,这直接导致了艺术项目本身的演出成本偏高.一个演出项目投资几百万属于正常,稍大一些的制作项目投资上千万,几千万是常事;同时,剧团现在都在走市场化,要生存就要考虑一定的盈利,无形中增加了演出项目的基础成本.这些形成了演出项目的上游生产成本.其次,演出院团创作出了演出项目,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这些演出项目不能够直接到达各地的剧场演出,而必须通过演出商在中间做大量的组织、策划、宣传、包装等工作然后再进入各地的演出场地演出.演出商付出的人力、物力、资金、甚至还要承担一定的演出风险,这些都转化为了演出项目的成本.这部分是演出项目的中游(或是叫做流通环节)成本.最后,到了演出环节也就是剧场.剧场的场租、水电、设备使用都需要巨大的成本支撑.以广州大剧院为例:每场(天)200000元的场租,1800个座位,就相当于每个观众要为场租付出110元.如果剧场自己引进安排的演出项目还要对项目进行整体宣传、营销、推广、售票等大量的终端客户服务工作.这些因素构成了演出的下游(也可称为终端呈现)成本.

以上是从演出项目生产到剧场演出呈现整个产业链角度,对演出市场票价超高做出地综合分析.当然票价高也与某些演出团体、演出商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编创成本浮华、各种赠票繁多等多种非理性原因相关.

二、作为演出终端呈现者——剧场(演出场地)在演出中所扮演的角色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票价超高,从某种层面上来讲,高票价已成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拦路虎.这不是正常的演出市场,而是功利文化商业化的一种体现,对文化本身是一种摧残.因高票价而文化产品失去了它应有的观众群体;文化产品提供者也因为采取单一的企业市场行为而逃脱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

随着中国经济超高速发展的势头渐渐放缓,超高热的文化消费是否也因该要冷静下来,理性地降一降温?是否也要冷静地分析一下,这样高的演出票价真正符合老百姓对文化消费承受能力的?这样的高价位文化消费是否能持续发展下去?作为演出终端呈现者的剧场应该对以上问题有自己的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

诚然,一个剧院的票价是与演出项目的成本直接挂钩,剧院作为演出产业链中最末端的一个环节,由于不具有生产功能,无法控制演出项目的成本,单一的剧院经营模式(非院团模式)更是如此.由此看来,由于采购环节的高成本而导致的高票价似乎又不是剧院之过.问题是,剧院即使不断给观众解释:“不是我想高票价,而是上游环节成本太高.”难道观众就能理解并拿出钱来欣然买票吗?最多是博得一份同情,不买的还是不买.那么剧场在实际运营中应该如何操作呢?

(一)坚持公益性、非盈利性为自己的基本运营原则

剧场本身一定要坚持自己公益性、非盈利性的角色本质不变.各地政府建设剧院的目的就是响应政府文化政策号召、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建剧场就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全国、乃至全世界高水平的舞台表演艺术,让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丰富,让群众的文化素质得到熏陶,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为创造更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化本身就是服务人的精神与心灵,而非利用文化赚钱.剧场的这种文化需求提供者的身份是其本质,必须放在首位坚持.

(二)坚持正确的文化市场导向,引进真正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高水平演出项目

以笔者所在的中山市为例,推广高雅艺术,繁荣演出市场、确保优质服务——这是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的质量方针.此方针的提出正是得益于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坚持公益性、非盈利的运营基本原则.在这样方针指引下,引进演出的标准一目了然.首先,演出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每场演出的品质能够得到群众认可,才能是真正服务于群众,同时也提升自身在群众中的文化影响力,努力把自身打造成地方甚至全国文化名牌.其次,繁荣的演出市场,不是单一形式、单一水平的演出市场.它在具有丰富演出内容的同时,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群众文化需求,在保证演出艺术质量的前提下,引进不同艺术层次的演出项目,从而真正地做到服务更广泛群众的文化需求,让剧场成为人人都可以进来的艺术殿堂.

(三)制定符合本地经济水平与文化消费水平的合理票价

在前两点都具备的前提之下,如何制定符合本地经济水平与文化消费水平的合理票价,是剧场在运营中最重要的工作.再好的演出项目、艺术水平高的表演艺术,观众买不起门票,没人能进剧场,一切都会成空.

剧场盖好了,有的地方政府官员就问经营者,什么时候能收回建设成本.来自财政指标任务的压力,也会导致剧场的经营者缺乏长远的策划经营理念,千方百计引进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项目.偶尔引进一些成本较高、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演出项目,票价也高得吓人,完全脱离当地群众收入和消费水平.引进演出项目以期获得盈利,而忽略文化消费主体,更忽略了艺术性和项目本身给城市和市民带来的艺术教育示范、普及和影响的功能.最终导致既无法取得经济上的效益,也没有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更为严重的是分化了观众群体,使观看文艺演出成了少数精英的专利,而更为广大的普通工薪因为高票价被拒之门外,文化权利得不到保障.

(四)在保证政府财政稳定支持下,努力打造多种资金来源的良性循环剧场运营模式

演出项目的成本是硬性的,短时间内无法有比较大的减低空间;票价又要以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为导向制定,而不是以成本或是盈利为导向制定的,那么在剧院运营当中这个巨大的资金缺口应该如果的弥补呢?在国外剧院演出的一些数据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美国百老汇一位剧院总监曾在接受采访时道破“天机”,他说:“全球90%的表演艺术都是赔钱的,歌剧、芭蕾舞、交响乐、音乐剧概莫能外.他们一方面靠票房,一方面是靠政府、基金会、企业赞助支持.为什么支持?因为这样的艺术形式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文化修养.”他还提到,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全年收入中,票房占比不到10%.西方发达国家的不仅体现在票价的亲民,更是通过票来获得了一个稳定的观众群体,同时获得的是对艺术家的大尊重,也就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其实,在我国近几年国家在应对演出市场票价超高问题也在不断探索.国家门对国有艺术院团进行演出项目场次补贴、设立“国家艺术基金”对每年的优秀演出项目进行扶持补贴…..这些都是从演出项目创作生产的源头进行补偿,以期减轻票价高的成本压力.北京市政府举办“首都剧院联盟低票价”补贴活动是直接对剧场进行补贴,目的是从终端剧场场租降低的角度缓解票价高的现状.

以上都说明票价高不是群众,也不是政府所期望的,政府对文化的发展有着主导作用和主要责任.作为地方性剧院同样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同时根据自身特点从以下方面打造自己的良性运营模式:

1.争取或保证地方政府可持续的财政资策支持,为长远发展做好有力的前提保证.

2.引进更多更好的演出项目,结合本地文化需求采取低票价策略,稳中有升的扩大本地文化消费群体的市场总量.

3.创造性建立有效机制,努力争取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争取企业对剧场演出文化事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文化消费,丰富资金来源,以便有更大的资金保证引进更多优秀演出项目.

4.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加强自身造血机制,利用自身资源开发或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发演出文化衍生产品及服务.在丰富剧场文化服务内容的同时,增加剧场演出以外收入来源.

5.与当地相关组织、单位、媒体加强联系与合作努力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做城市文化传播的排头兵.

三、结语

笔者所在的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每年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其中有60余场是商业演出或票价100元以下的公益票价演出.商业演出绝大多数项目不是单一按成本大小定价,而是把当地群众消费能力放在首位.总票房小于总成本定价情况变成了一种常态,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艺术之门”、“星期二艺术沙龙”、“梦想舞台”等都成了群众喜爱和追捧的公益文化项目.

由于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是中山市文化广电下属的事业单位,在不断市场化的当下,坚持以公共文化服务为根本的宗旨根本没变.虽然现有的体制从一定程度上对中心多种经营构成了障碍,比如:分成票房的合作演出项目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演出周边衍生产品活动等具体运作形式,由于受到财政收支两条线的制约而无法实现.但中心开办十年来,无论从演出项目的内容数量、销售率、上座率到观众的结构、人数、分布,再到中山观众群体文化消费意愿、市场培育等等都在逐年递增和发展.观众的素质几乎得到了世界各地的演出团体、艺术家的交口称赞,在广东省业界多次受到嘉奖.总体大方向上走在一条科学的、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这也是从一开始就坚持公益为本,文化惠民为导向的运营理念所收获的成果.如果片面强调市场、与群众逐利,失去的将是市场和群众.

最后,我想引用林肯中心总裁雷诺利维2011年访问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后的讲话:“艺术机构之间不需要去互相攀比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和票房收入,而应该去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公众接近艺术,接受艺术的熏陶,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硬件和软件让我们所在的社区和这座城市更为强大.”

运营论文参考资料: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

资本运营论文

本文总结,这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票房收入和剧院和运营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运营本科毕业论文运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