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视角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修辞视角下奥斯维辛旧闻对人性的解剖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视角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3-11

《修辞视角下奥斯维辛旧闻对人性的解剖》

本文是关于视角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跟奥斯维辛旧闻和修辞视角和解剖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林锦贤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标题就明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是一个充满悬念的否定句,看似一个悖论,实则暗藏修辞艺术.一方面否定奥斯维辛有“新闻”,一方面又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的“新闻”,并且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这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吗?这不得不令人好奇,没有新闻的“新闻”,究竟是什么样的“新闻”?其实罗森塔尔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普利策奖颁奖典礼中指出的“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更在于常常被人忽略的一点:罗森塔尔巧妙地将奥斯维辛的没有新闻的“新闻”修辞化地贯穿于文本,对人性进行无情的解剖.

一、殉难者对人性的拷问:参观视角的暗转

大多数人在阅读文本时都被迷惑了,认为参观主体是参观者,被参观对象是集中营.但在十二段,罗森塔尔就阐明了此时曾经的受害者其实是作为参观者,他们“成排地靠在墙上”,审视这个世界.从“成排”,我们看到数量的庞大,是数以千计被残害的人排列在这里共同对世界的拷问.而被参观对象其实是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在这里,他们的灵魂都要被解剖、被参观.他们恐惧、害怕、无助,因为他们看到了人性爆发出来的残忍和恐怖.他们被迫直视自己的灵魂,却感到恐惧和绝望.这种逆向的参观视角,在感觉上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对人的情感和思考具有极大的震撼.

二、诡语修辞潜藏的愤怒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因为死亡和残酷是这里永恒的话题.罗森塔尔没有直接说明为何没有新闻,而是故意违反常理、违反逻辑说话,以形成特殊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所谓的“诡语”.语篇中存在大量的诡语.例如:

阳光温暖,绿树婆娑,儿童嬉戏本是一个和谐、安宁的画面,放在平常的地方,并不奇怪,更不足以成为新闻.但在文章第一段,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新闻.罗森塔尔否定了布热金卡这种美好画面存在的合理性,将“安宁变成了可怕”,“平常变成了新闻”,两种看似对立的逻辑关系,在这里被重新进行修辞化包装.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变成一种违反常态的不合理现象布热金卡最令人害怕的,是一个安静美好的场景.“居然”两个字,不仅是一种意外,更是一种愤怒和指责.因为最可怕的,是美好背后人们对历史的遗忘,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在文章第二段也是如此,罗森塔尔认为阳光照耀,草木生长在不热金卡具有极大的不合理性,并且连续用了四个否定句,构成了强有力的抨击.这在话语上进入主观自我设定的层面,对现实中万物的本能构成了一种反向偏离,值得注意的是,“不该”不是不能,而是不应当有,万物的本能在这里统统都要被扼杀.为什么?纳粹在布热金卡的大屠杀,把一个原本和平安宁的地方变成了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四个否定句背后满含的是对纳粹的强烈指责和愤怒.罗森塔尔要让这段令人发指的历史永远摆在人们的面前.明明知道百花不可能永远凋谢,明明知道不可能永远没有阳光,罗森塔尔却连用了两个“永远”来表达愤怒,这是在主观自我设定层次故意偏离常理的一种偏离因为美好的事物都不能将这段黑暗的岁月抹去,用孙绍振教授的话来说叫“无理而妙”.

三、对比修辞背后的真相

在第八段中包含着一个明显的对比,一面是令人恐惧的毒气室和焚尸炉,另一面是废墟之上怒放的雏菊花.一种观点认为雏菊花象征着生命的重生.毒气室和焚尸炉毁灭了生命,而雏菊在废墟之上怒放重生,好比新的生命在重新焕发生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雏菊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有异曲同工之妙,象征人性的麻木.六朝的兴衰更替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柳树却毫不在意,依旧在十里长堤迎风生长,所以说它无情.如果从植物的生长习性来说,雏菊以“腐殖质”的土壤为养料,也就是说,雏菊是以那些腐化的尸体为自己生长的养料,足见其“无情”.以历史层面看,雏菊好比的纳粹,为了个人野心而任意屠杀.以现实层面看,雏菊的背后,隐藏的是无知,是对历史的忘却.

第十三段同样包含了一个对比,这是绝望与希望的对比,也是历史与现实的对比.男人和妇女显露出对生命的绝望,唯有可爱的姑娘温和地笑着,尽管现在等待她的只有死亡,但她依然微笑,依然憧憬,依然希望.十四年过去了,纳粹的身影早已不在,但这个小姑娘的微笑却永远留在这里,因为纳粹毁坏肉体,却无法剥夺精神.

四、参观顺序的巧妙设计:人权逐渐被剥夺、情感逐渐迸发

从毒气室到焚尸炉、从死囚牢房到绝育室,这未必真的是参观者的参观顺序,但这样的参观思路是按照人的生命权、生存权和生育权一个个被剥夺的顺序写的.随着参观顺序的不同,他们的情感表现如下表:

每一个地点的参观,参观者和文字受众的情感能量也不断升格,从茫然到恐惧万分,最终达到.如果没有前面情感的累积和上升,参观者被带到地下室的时候就不会崩溃,仅仅看了一眼,参观者却只能用恳求的目光对解说员说“够了”,说明集中营的恐怖已经超越了人的忍受能力上限.仅仅在“看”的时候就恐惧至此,但当时被带到集中营的人却不是看,而是被迫当作残忍的实验.更进一步来思考,罗森塔尔用表层的参观达到深层的对人性的解剖,用奥斯维辛永不过时的“旧”闻倒逼人们审视自己的灵魂.

五、零度之上情感的迸发:教育的沉思

从新闻的角度出发,写作通常力求将情感控制在“零度”范畴,不带主观意见地报道客观事实.但罗森塔尔却勇于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大胆表达情感的愤怒.奥斯维新看似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在标题、第六段、最后一段也反复强调“在这里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但平静的美好背后,却隐藏着最可怕的新闻人们对历史的遗忘.十四年前的旧闻,是人类永远鲜活的血的教训,它是无可取代的,具有永恒的新闻价值.

“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如果罗森塔尔从“零度写作”的范畴,不带感情地对奥斯维辛集中营进行客观报道,那么这篇新闻就不能成为好的新闻.奥斯维辛的新闻,是全人类永远都要忏悔、铭记的血泪史,如果没有首先从人性的角度来报道,就无法触动人深处的灵魂,就无法剖析人性.罗森塔尔首先把自己作为人类的一份子,所以他能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融入人的情感,一字一句地解剖人性的残忍和恐怖,控诉着纳粹分子的残暴,它冲击着人类对自我的审思和忏悔,这是人类的带血噙泪的教训,是奥斯维辛的“旧闻”永恒的教育意义.

[作者通联: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视角论文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上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奥斯维辛旧闻和修辞视角和解剖方面的视角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视角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