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圆明园类论文如何写 跟0后男孩刘阳:追寻失落的圆明园方面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圆明园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4-02

《0后男孩刘阳: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本文是圆明园类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和追寻失落的圆明园和刘阳和男孩刘阳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文/杨梅

阴差阳错,与圆明园结缘

刘阳1981 年出生于北京,受当教师的父亲影响,从小就对老北京的历史有着浓厚兴趣.12 岁那年暑假,他刚结束了紧张的小升初毕业考试,准备好好放松一下.一天下午,刘阳本打算去离家不远的颐和园逛逛,结果一不留神坐错了公交车,阴差阳错地到了圆明园.“既来之,则安之,那就逛圆明园吧.”在此之前,他对圆明园的全部印象就是教科书上那张标志性的大水法的图片———一个拱门和几根孤零零的大理石石柱,一片断壁残垣的凄凉景象.

刘阳径直奔大水法而去,却只看到了一堆光秃秃的大石头.正在扫兴之际,无意中又走进了旁边的展览馆,展馆中介绍的圆明园先前的盛况让他震惊了:美轮美奂的中式园林、风格迥异的建筑造型、惊心动魄的历史,这些与想象中的圆明园简直不啻天渊之别.众所周知,圆明园被大火付之一炬是中国人的耻辱,但那恢弘的建筑和背后绵长的历史却鲜有人提及,而眼前呈现的辉煌场景让刘阳魂不守舍、叹为观止.他第一次感觉到圆明园在乾隆年间的地位毫不逊色于故宫.

刘阳兴致勃勃地逛了3 个多小时,直到工作人员催促他该净园下班了,他才意犹未尽地走出圆明园.在回去的路上,刘阳依然难抑兴奋之情,“如果说恭王府算得上半部清史,那么圆明园就是一整部清史.要是以后能到圆明园上班该多好啊,哪怕是不开工资也行!”从此,这个著名的昔日皇家园林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梦.

怀着对圆明园的浓厚兴趣,刘阳每个月都会骑着自行车,对照地图在实地转悠.光这还不够,如饥似渴的他开始从图书馆搜罗各种关于圆明园的资料,把父母给的零花钱也全都买了书,一头扎进了书海里.这类枯燥的历史书其他同学一点都不感兴趣,刘阳却读得津津有味.

很快手头这些书不够他“解渴”,为了购买学术性更强的专业书籍,他需要更多的钱,但又觉得父母含辛茹苦已属不易,懂事的他开始到麦当劳餐厅打工.那一年,他15 岁.在接下来的5 年中,他几乎走遍了北京的麦当劳餐厅.为了每小时3.5 元的报酬,他做过前台服务生、大厅清洁工、帮工、打杂.彼时,关于圆明园的书不多,也不贵,刘阳一个月有400多元的打工收入,足够支付买书费用.打工虽然辛苦而忙碌,能买到自己心仪的书却让刘阳乐此不疲.

惊鸿一瞥,与石鱼的邂逅传奇

刘阳看书非常用心,书中提到的任何蛛丝马迹他都不会轻易放过.有时书中会提到某些散落文物的去处,他就按图索骥走街串巷,四处寻访.中山公园的兰亭八柱及兰亭碑、北京大学主楼前的石麒麟、颐和园门口的龙云石成了他经常拜访的“朋友”.

随着研究的深入,按图索骥很快就不过瘾了,刘阳的“寻宝”方式越来越像一个学者的研究,他开始挖掘各种细枝末节的零散信息,然后分析、判断、实地调查.比如,书里有句话提到某个军阀曾经从圆明园运石头回老家盖房子,他就往下查,这个军阀老家在哪儿,房子在哪儿,然后买张就过去实地查证.还有一次看到一个老干部写“达园宾馆”的纪念文章,写到宾馆的历史时提到院内有一只原来放在圆明园大宫门外的前湖碑,于是刘阳顾不上吃饭,就赶紧跑去寻找、确认前湖碑,为它拍照.“当我看到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等候我多年的老友,我轻轻地抚摸它,眼泪就止不住流下来.”但更多的圆明园文物都零散分布在北京的一些私宅内,去参观时常吃闭门羹.为了一睹真容,刘阳有时要跑三五回才能幸运地进去看上一眼.

2001 年,刘阳从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因为家里没有负担,他没有着急出去工作,而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圆明园散落文物的研究上.除了“逛”北京的胡同儿,他寻访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国内其他城市,有时他会买一张夕发朝至的去保定、沈阳、南京、苏州等地寻访,有时他要到香港、台湾呆上好几天,有时候还要漂洋过海到纽约、巴黎、挪威等地寻访.

2004 年,经知名学者推荐,刘阳进入圆明园遗址公园管理处工作.虽然当时月薪只有一千多元,但刘阳还是觉得非常幸运:能和圆明园朝夕相处,所得到的快乐不是金钱能计算的,何况在研究上,还能有更多的便利!但他很快发现,包括圆明园在内,国内几乎没有专门研究圆明园历史的学术机构.

2006 年春天,刘阳偶然经过西单横二条大秤钩胡同的一个四合院.凑巧的是,平日里大门紧闭的大宅院那天却敞开着,刘阳不经意地一瞥,与门内的一对石鱼打了个照面.可他当时只觉得它是个老物件儿,直到年底,他在整理资料时看到一个法国传教士上世纪20 年代拍摄的两张老照片,照片里是圆明园大水法,上面似曾相识的石鱼让他想起了春天里的“惊鸿一瞥”:“大脑袋,有点像胖头鱼,尾巴是翻卷过来的.独特的造型跟四合院里的石鱼完全神似,有没有可能就是同一对呢?”带着疑问,刘阳以圆明园管理处工作人员的身份又一次去了大秤钩胡同,经过反复观察、对比,查阅了更多资料,最终确认这对石鱼就是老照片中的石鱼.这个发现让他震惊不已,要知道,此前有关圆明园流散文物的记载中,从未出现过这对石鱼.他马上向领导汇报这个重大发现.经圆明园和院子的产权归属单位协商, 石鱼在2007 年回到了圆明园,成为圆明园展览馆的馆镇之宝.

孤独前行,将追寻进行到底

石鱼的回归让刘阳意识到老照片作为史料的重要性,他一口气把此前零零散散翻阅过的圆明园老照片整理了一遍.他还经常从亚马逊、淘宝、孔夫子等电子商务网站上淘到许多重要而又罕见的圆明园史料.

对于流失海外、无史可查的文物,刘阳不得不拿出自己的积蓄,利用每年的10 天年假赴海外寻访.流失在海外的圆明园文物中以法国最多,占了圆明园流失在全球文物的75%以上.为此,刘阳跟妻子商量,将结婚时的蜜月之旅选在了法国巴黎.“结果一到巴黎,他就直奔博物馆、图书馆,这哪是他陪我度蜜月,分明是我陪他考古.”说起蜜月之旅,妻子依旧“耿耿于怀”,嗔怪刘阳娶的是圆明园,但毕业于北大考古专业的她说起丈夫对圆明园的痴迷和责任感时,脸上流露的却是理解与自豪.刘阳微薄的工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他收集老照片和四处寻访的花销,为此,他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到各类学校讲课、给游客做户外讲解、给相关的杂志写文章、出书赚取稿费来填补巨大的花销.

到目前为止,刘阳已出版了《谁收藏了圆明园》《五朝皇帝与圆明园》《万园之园》.刘阳的书里每件文物都有历史照片、最新照片以及详细的文物流散过程,内容之详实令人动容,引起了收藏界学者的广泛关注.

全球收藏圆明园文物的主要博物馆,刘阳已经走了一圈,他打算今年下半年启动第二轮国外寻访,从第一轮有目标的寻访变为难度更大的“地毯式搜索”.

从与圆明园结缘,踏上寻访散落的文物之路至今已20 多年,刘阳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守护和寻访的路上孤军奋战的将军,他一直不理解的是,在这个领域为何几乎无人和他竞争.一些出现在他视野里的研究同行大都是因课题经费而来,鲜有人有兴趣做系统持续的研究,更别提实地调查了,但他从不轻言放弃.他说:“圆明园曾经是一幅华丽至极的画卷,如今已被历史沧桑撕碎.我想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寻回那幅美丽的画卷.我要努力攒钱,继续流散文物寻觅之路.”

(编辑 郑儒凤zrf911@sina.com)

圆明园论文参考资料:

圆明园论文

本文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经典圆明园专业范文可作为追寻失落的圆明园和刘阳和男孩刘阳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圆明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