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课堂提问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课堂提问范文 类别:文献综述 2024-02-02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该文是关于课堂提问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和课堂提问和小学数学和技巧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摘 要】本文从预设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的创设展开论述,指出要提出精致的好问题应在知识迁移处发问,在关键认知处发问,在知识难点处发问,在无疑处发问,在困惑处发问以及在错误处发问,使问题成为点燃学生思维、激发课堂活力的金钥匙.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087-02

提出问题是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驱动式教学的常见载体.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关键是什么?笔者认为,它无疑是借助精致的好问题引导学生真学习,使学生乐于思考,主动探究,并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要想设计出精致化的问题,教师必须从问题产生的源头着手,一是预设性问题,二是生成性问题.预设性问题是指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数学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精心预设的问题,它要求能够有效渗透数学知识、激发小学生深度参与的意识;生成性问题与预设性问题是相对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哪一种问题,都要抓住要领,激发学生思考的,直击数学教学中的认知矛盾与冲突,这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一、预设性问题

预设性好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抓住其基本特征,首先要具有目的性与系统性;其次要贴近学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主动体验感悟,积极创造.

(一)在知识迁移处发问:融合新旧知识,搭建知识网络

一节数学课往往是以知识点为架构,这些知识点之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但是从数学知识网络体系来看,它们又是互相关联、密切相关、循序渐进的.教师只有立足于数学课程改革的高度,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点,在知识迁移处巧妙发问,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切入点,才能设计出好问题,进而在新旧知识融合中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认识几时几分,并且知道1时等于60分.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一般情况下,我们计算时间可以用几时几分来表示,但是在一些时间要求比较精细的环节或者领域(例如导弹发射、神州飞船对接等),仅仅用几时几分还不够,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时间单位呢?它们和小时、分钟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通过这样的发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并能帮助学生积极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时间单位知识认知体系.

(二)在关键认知处发问:激活数学思维,深入学科本质

任何一门知识的掌握都有一个认知的关键节点,把握住数学教学的关键节点,于关键认知处发问往往能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引导学生不断破除原始想法,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深入数学学科本质,建立严谨的命题观与概念认知观,不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二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概念认知的教学中,教材给轴对称图形下了这样的定义: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显然理解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于理解轴对称,理解轴对称的关键又在于理解对称的概念与对称轴.为此,笔者针对这一概念的关键词提出问题: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的名称很有意思,大家能不能结合轴对称概念定义解释为什么这样命名这一图形?学生很快抓住“直线”与“完全重合”这两处关键表述,真正把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而不是简单地识记.

(三)在知识难点处发问:放缓学习节奏,创造体悟机会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很多教育专家提出“慢教学”的理念,诚然教育是一门慢艺术,唯有放慢脚步学生才能慢慢体悟,才能获得更多体验的机会.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自问自答向精致化发问转变,于知识难点处发问,放慢教学节奏,借助精致化好问题,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给学生搭建广阔的学习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找问题答案,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在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认识时钟由12个大格、60个小格组成,为了帮助学生自主把握这一重点,教师不妨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于此处发问:假如你是一只误入时钟的蜘蛛,请你在时钟里慢慢爬行,看看时钟里有些什么?时钟的格子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在这一问题的启发下,学生用铅笔模仿蜘蛛在时钟里面慢慢爬行.模拟蜘蛛的学习活动无疑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从而在问题驱动下主动认识钟表,获得真切而生动的体验.

二、生成性问题

精心的预设凝聚着教师的心血与智慧,动态的生成更考量着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好的生成性问题有助于打造灵性数学课堂,使数学充满变数,在不可预期中灵活追问,将数学教学不断推向深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高度.

(一)于无疑处发问:挑起争辩,激活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这样抱怨:课堂明明是听懂了,为什么做练习时却做不好.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课堂问题没有思考透彻,貌似懂了,但实际上还存在没有完全理解的问题,而学生自身却没有意识到这点.教师如果能在学生看似无疑处发问,挑起学生的争辩,他们的数学学习思维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不少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但是对于分数的真正意义和内涵却认识不足.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笔者巧用以下问题挑起学生的争辩: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2”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这种说法正确吗?不少学生乍一看是正确的,他们纷纷叫喊着“正确”,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它们不是平均分,所以不正确.此时,笔者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大家分别说说自己的观点,然后得出小组答案.最终,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果.这样教学,通过在无疑处制造问题引发争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于困惑处发问:思路点拨,引领探究

不少数学问题具有多种解法,导致学生思考的角度与解题的策略会有所不同,面对不同的角度与策略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困惑,如果这些困惑得不到有效解决,学生的思维将受到抑制.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困惑处发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路点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在学习“多边形面积解法”这部分知识内容后,学生形成的思维往往是依据多边形面积公式解答,在遇到解决不规则多边形面积问题时,他们的思维受到阻碍,表现出很大的困惑.为此,笔者借助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公式引导学生思考:不规则多边形图形面积解答没有现成的公式,到底该如何解答这一类题目呢?大家还能不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规则性多边形公式的启发下,采用移、补、割、添等方法将不规则图形进行转换,再利用既有的公式进行解答,随着困惑的解开,学生的思维也豁然开朗.

(三)于错误处发问:思维困顿,深化认识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没有一点错误的.教师要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将错误巧妙地转化为教学资源,在错误处发问,使学生的思维遭遇困顿,进而在问题的引导下走出困惑,认识到错误,深化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形成清晰的思维.

在教学画三角形边上的高时,很多学生容易出错.为了强化学生对三角形高的认识,笔者巧借学生练习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进行展示,设计成一道道问题,让学生辨别哪些作图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在比较错误与正确的作图题时充分调动思维,深化了对三角形高的认识,进而在纠错过程中使认识更加透彻、明了.

总之,数学教学离不开问题,教师要基于学情,以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不断提升课堂提问艺术,精心做好预设,有意识地关注生成,使问题成为点燃学生思维、激发课堂活力的金钥匙.

(责编林剑)

课堂提问论文参考资料:

高效课堂论文

父母课堂杂志

课堂内外杂志社

新课堂杂志

课堂内外杂志

父母课堂杂志订阅

此文评论:该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课堂提问和小学数学和技巧方面的课堂提问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课堂提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