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话语权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品德课堂:教师话语权的失落和重建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话语权范文 类别:论文格式 2024-02-03

《品德课堂:教师话语权的失落和重建》

该文是关于话语权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与话语权和教师话语权和品德课堂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摘 要:审视当前的品德课教学,还存在目中无“人”,个体性话语权遗失;情感缺失,个体性话语权价值缩水;无效提问,个体性话语权意义失落等情况.重建教师话语权,需要立足“人”,回归儿童立场;观照“境”,重建“你—我”关系;聚焦“情”,深化教师话语权;把握“评”,拓展教师话语权.

关键词:教师话语权失落重建

所谓话语权,就是话语的权力.按照韦布的“权威”理论,教师话语权主要包括制度性话语权和个体性话语权.制度性话语权指教师从国家制度与社会文化中获得的、传达教育社会历史使命的权力,是一种责任话语权,也是受限的话语权.个体性话语权则指教师作为社会个体,在个人知识与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同构或异构后获得的表达课程的个人话语权力.相对于制度话语权,个人话语权是一种较为自由且常用的话语权.这种权力反映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参与者.本文主要阐释教师个体性话语权的失落与重建.

一、现状审视:教师话语权的失落

(一)目中无“人”,个体性话语权遗失

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们共同的家》一课,让学生把书翻到相应的内容,把课文读一遍,然后出示图1,要求学生完成填空题.学生做完题目后,教师组织讨论.

这是颇具典型意义的小学品德课教学片段.从填空题的内容上看,全是知识类的题目,没有一条是关乎学生人本发展的,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许多教师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功利地教,学生则压抑地学.不能说教师没有思想,但当面对学生要分、家长要分、领导要分的现实时,他们只能做无奈的选择.当教师向现实妥协,目中无“人”,只能按照制度、世俗的要求去教书、去说话时,个体性话语权便遗失了.

(二)情感缺失,个体性话语权价值缩水

心理学认为,人的品德形成要经历知、情、意、行四个过程,情感在这四者中具有催化剂的作用.同样是“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的平常问候,有情感地说和机械地说,从声音的物理属性讲差距不大,但给人的感觉差异却很大.杨启亮教授要求教师“学会用20种不同的语气,对不同的学生讲同一句话”,就凸显了师生交流中情感的重要性.

当下,进入信息社会,教师工作负担重、节奏快、密度大,和学生的谈心、交流越来越少,师生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甚至代沟不断加深、加宽.如果对话缺少情感的参与,知识的传授与人的精神建构之间应有的联系也便会逐渐失去.当对话变成一种应付、一种摆设,话语本身也就丧失了育人的功能和价值.

(三)无效提问,个体性话语权意义失落

有教师执教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合理饮食》一课时,与学生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同学们,今天早上你们吃了什么呢?

生我吃了稀饭、馒头和咸菜.

生我喝了豆浆,吃了油条,还有一个鸡蛋.

生我在门口吃了浙江小笼包子.

生我和爸爸吃了荷包蛋、牛奶,还吃了点水果.

师你认为谁吃的早饭最好?

生×××,因为他吃得多.

生×××,因为他喝了豆浆,豆浆有营养.

……

对话的核心应立足有效问题.有效问题就是能推进对话,持续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上述对话中,教师提的两个问题都是“伪问题”,不但没有将学生的思考引到“合理饮食”这一主题上来,还让他们的思考出现了偏差.其实,学生的回答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教师却以“谁吃的早饭最好”发问,致使学生认为吃得多或是喝了豆浆就是好的早餐.另外,也有许多教师对师生对话的理解仍停留在越多越好的层面,有时甚至会为了对话而对话,却忽视了对话的深层目的.殊不知,含金量不高的问答、讨论或游离于主题的畅所欲言,并无法促生双向理解,而会让师生对话转变为“知识的传授”或无意义的言说,这无疑丧失了对话的意义,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就是丢失了话语权.

二、理性反思:教师话语权的重建

品德课教学中,师生对话是面向全体、具有交互性的.教师话语权的重建应立足学生话语权的建立,服务于学生;应带着对学生的爱,搁置成见,持续引导学生;应融入合理评价,允许学生说错话,积极分享彼此.

(一)立足“人”,回归儿童立场

真正的对话关系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精神上相遇的关系,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交互的“登山伙伴”关系.因此,教师话语权的重建应立足“人”,回到儿童立场;应适度“闲置”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不要按照成人的规范约束学生的话语及行为举止;要放弃自上而下对学生的控制,将“我”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师生间的对话关系由原来的决定和被决定的垂直关系变换成互依关系(如图1),实现教师话语权的回归.

执教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为你高兴与你分担》一课时,在问题辨析、拓展深化环节,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出示情境:四(1)班的王山同学在法律知识竞赛中夺得了冠军.同学甲说:“我这次没有得到名次,同学们一定会看不起我,真丢人!”同学乙说:“哼,这有什么了不起!他跑步没有我快.”同学丙说:“王山真棒!他为我们班争了光.”同学丁说:“我懂得比他多呐,只是没报名罢了”……)

师你认为这些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生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骆驼个子高,羊长得矮.骆驼对羊说:“我能吃到头顶的树叶.”于是他一抬头就咬下了好几片树叶,而羊跳了半天也没够着.羊不甘示弱:“我能从小门里钻进去,你行吗?”说完,他就轻松钻了进去,骆驼却怎么也过不去.这个故事说明人各有长短,不要总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而应该像同学丙那样,勇于为别人的精彩鼓掌.

生我同意你的说法.我也记得一件事.2001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大运会开幕式上,法国运动员高高举起了一条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祝贺北京申奥成功”.虽然巴黎申奥败给了北京,但法国人仍然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他们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法国人的这一举措启发我们,为对手喝彩,是真正的大度.而且,多学别人的长处,自己的长处也会越来越多.

……

师刚敢于几位同学的理解,尤其是×××和×××两位同学的故事与事件分享,相信一定会对大家有所启发.老师也向这两位同学学习.用黄健翔的一句话来为上面的案例做注解:“如果我们失败,请为对手喝彩.”说得多好!为你高兴,为你分担,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做?

……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选取了能够代表学生普遍看法的案例进行引导,引发了热烈讨论.其间,教师只是做适度的巡视引导,并没有对学生的讨论做过多干预,让学生自己从故事里寻找答案.这样的对话,在观照“人”的过程中重建了教师独具价值的话语权.

(二)观照“境”,重建“你—我”关系

巴赫金提出“复调”的对话原则,即对话应当是“多声部”的“全面对话”,就像一部多声部的交响乐,有两条或者以上的主旋律融合在一起,形成对立的和谐.在和谐的氛围中对话,重建“你—我”关系,有助于教师话语权的重建.而这需要教师带着学生进入特定的“境”,在这个“境”中,教师是“被称作学生的教师”,学生是“被称作教师的学生”.

执教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危险无处不在,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的知识之后,笔者与学生展开如下对话——

师(出示花园小区图片)这是晶都小镇花园小区,现在我们都是花园小区2号楼的居民,分别住在不同的楼层.这天中午午饭后,大家都在休息,突然——(播放视频)原来是家住三楼的居民把烟头随手扔进了纸篓里,烟头残留的火引燃了纸篓里的纸,又引燃了沙发.大家看,目前火势还不算大,如果我们是三楼的居民,该怎么办?大家分小组商量一下,再来演一演.

(学生分组讨论,分配角色,练习表演.)

生我们会先让孩子从家里逃生.

生我们三楼的居民会齐心协力灭火.

师你怎么灭火?

生用灭火器.

生自家接水,用水浇.

生把被子浸湿压到火上.

……

师虽然大家尽力灭火,可惜火还是越烧越大,整个房间都着起火来!不一会儿,楼道里就烟雾弥漫,这可怎么办呢?

(学生分组练习表演.)

生实在灭不了火,大家要赶紧撤离.

生还要用各种方法引起别人注意,如喊叫、敲打物品等促使楼内人员警觉,赶紧逃离现场.

师哦,你的呼救声把整栋大楼的居民都惊醒了,大家纷纷打开家门,想朝楼下撤.可楼道里烟雾弥漫,还时不时有火苗窜出来.这时怎么下楼才最安全?怎么做才能不被烟呛着?怎样才能防止被烧伤呢?

生要用湿毛巾捂着口鼻走.

生大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有序通行.

生要先让孩子、老人、妇女先行.

生家里有防火毯的要赶紧披起来.

生有防火面具的要赶紧戴起来.

生此时可不能忘记拨打119报火警.

师嗯,这的确很重要.那该如何拨打火警电话?

(指名学生拨打119报火警,教师引导讲明火灾发生情况、地点和.)

师还知道其他紧急求助电话的号码吗?

生110是报警电话.

生120是急救电话.

生122是交通报警电话.

师我们也必须记住父母和老师的电话.

……

以上教学中,师生一起经历拟真的火灾现场逃生情境,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动脑又动手,既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又提升了对话的实效性.在这样的对话情境中,教师亦师亦友,既立足学生的自主发现,又巧妙地引发安全知识的适时拓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境”中掌握灭火、自救、逃生、拨打求助电话等方法,让整个对话多线整合,充满张力.教师话语权得到了彰显.

(三)聚焦“情”,深化教师话语权

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触及学生心灵的对话,在对话题的深度体悟中,在持续的情感深化中寻找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触发点,进行顺势引导,深化教师话语权.

教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我学会了打电话看电视》一课,为了让学生掌握接听电话的礼仪,领会打电话过程中的情感传递,笔者根据日常生活中“打电话”的场景,提供了“爸爸妈妈不在家,小妹妹突然发烧了,你打电话求助”“打电话约小伙伴一起去参观水晶博物馆”“看见楼下有一群人正在吵架、打架,打电话报警”“奶奶跳广场舞的朋友打电话来找奶奶,你接电话并把电话交给奶奶”“给老师打电话请教问题”等案例,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人,用不用的语气,融入不同的情感打电话.因为这些案例学生都很熟悉,因此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以“奶奶跳广场舞的朋友打电话来找奶奶,你接电话并把电话交给奶奶”为例,教师扮演奶奶和打电话的人,与学生展开如下对话——

生(不耐烦)奶奶,找你的!

师奶奶这会儿在洗菜,走不开,你帮我问下有什么事.对了,跟人家李奶奶讲话,要有礼貌.

生李奶奶,你找我奶奶有什么事吗?

师哦,我想告诉她,我今天有事,不能陪她一起去跳广场舞啦……

生(打断对方说话)知道啦,就这事呀!

师孩子,奶奶话还没讲完呐!听人家讲话的时候要耐心把话听完,可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哦!还有件事,今晚的活动提前半小时,让你奶奶别忘了!

生哦,知道了,李奶奶再见!(挂电话)奶奶,李奶奶说她今晚不和你一起去跳广场舞了.

师好的,没别的了吗?

生哦,还有,你要提前半小时到场.

师瞧你这孩子!接电话,一定要记得把对方所讲的事情记清楚,并明确、简洁地转告给要转达的人.不能让奶奶问一件你说一件啊!

生好的,奶奶!这下我记住打电话的注意事项了.

打电话其实也是一种情感交流,在情感传递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接听技巧,加深了对日常生活礼仪的理解,使对话适时、有效,而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间接性引导也使教师话语权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与深化.

(四)把握“评”,拓展教师话语权

课堂教学对话中,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的绝对优劣性评价,更应杜绝对学生话语进行简单粗暴的评价.适切有理、有度有情的评价,能够拓展教师话语权.

教学校本教材三年级下册《做安全的小卫士》一课,结合实际,笔者以班里的一位学生前些天因为课间调皮,活动不慎,从爬梯上摔下来的事例与学生展开对话——

师下面我们围绕“在活动中不注意安全,会产生什么后果”进行讨论.有请××同学.(因调皮摔伤的学生很难为情地上台.教师搂着他的肩膀让他放松)老师也有过受伤的经历.首先老师代表同学们向你表示慰问.请同学们也对××同学说一些安慰的话.

生前几天因为不小心从爬梯上摔下来,你的头都摔破了,手臂也流血了,现在好多了吧!

生你下次可要注意安全啊.

生今后可不能再调皮了,我看你做的动作太大了,让人害怕.

师是啊,××受伤了还能坚持来上课,确实是好样的!下面我们听听××怎么说?

生自己活动不注意安全,最终吃苦的还是自己.今后我一定要注意安全,大家也要注意,不要像我这样吃苦头.

师知错就改还不算迟,这也是好样的.(竖大拇指以示表扬)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做到的,也相信我们全班同学都能做安全的小卫士.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做评价时,关注特殊学生(当事人)的感受,也注意引导其他学生通过正面评价得出正确的结论,尽量减少评价对学生造成伤害,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品德教学中理性审视教师的话语权失落,并立足学情和实际,重建教师话语权,对于推进品德课教学方式的改变等大有裨益.对于这个课题,我们还需要做更为深入的探索.

话语权论文参考资料:

汇总:本文论述了关于话语权和教师话语权和品德课堂方面的话语权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话语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