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思想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论柳?的家训思想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思想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3-28

《论柳?的家训思想》

本文是关于思想开题报告范文跟家训和家训思想和思想方面论文怎么写。

闫续瑞 朱 敏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21116)

摘 要:柳玭的《柳氏家训》与《诫子孙》是唐代家训名篇,他深感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世家大族易于倾覆的社会现实,为了保持柳氏家族的家风与社会地位,总结父辈的家训经验并结合当世正反实例,从正家、修身、治学、为官等方面劝诫子孙勤谨自持,传承柳氏家族的门第家风.柳玭的家训思想十分丰富,不仅继承了前代家训的进步思想观念,还对封建社会名门望族教育子孙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对于提高今天的家庭道德建设亦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柳玭;家训;思想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唐时期士大夫家训思想研究”(12YJCZH239).

关于家训的概念学界多有论述,霍松林先生在《中国家训经典·序》中指出:“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通常称为‘家训’.”而我国的家训的发展历史亦十分久远.早在殷商以前就出现了口头家训,如相传托名黄帝所作的家训《金人铭》;至先秦时期出现了可靠的家训文献,如《尚书》、《论语》中就记载了周公及孔子的家训思想;汉魏六朝时期家训逐渐发展成型,出现了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这样的代表性作品;至隋唐时期家训已经发展成熟,出现了李世民的《帝范》以及大量的家训文章及诗歌作品,其中柳玭的《柳氏家训》与《诫子孙》为家训名篇柳玭,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公元9世纪,是唐朝名臣柳公绰之孙,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之侄孙,仆射柳仲郢之第四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据《旧唐书》卷一六五《柳玭传》记载,“玭应两经举,释褐秘书正字.又书判拔萃,高湜辟为度支推官.逾年,拜右补缺.湜出镇泽潞,奏为节度副使.入为殿中侍御史.李蔚镇襄阳,辟为掌书记.湜再镇泽潞,复为副使.入为刑部员外.”1即柳玭以明经科、书判拔萃科入仕,后历任多个官职.据《新唐书》卷一六三《柳玭传》记载,“文德元年,以吏部侍郎修国史,拜御史大夫.”“直清有父风,昭宗欲倚以相,中官谮玭烦碎,乃止.坐事贬泸州刺史,卒.”2由此可知柳玭官至御史大夫,昭宗时曾拟任他为宰相,但为宦官中伤作罢.后因事被贬为泸州刺史,卒.

实际上,柳氏家族自柳公绰起即为官宦世家,且以家法严谨著称于世.《旧唐书》卷一六五中,对于柳氏家法评价甚高:“初,公绰理家甚严,子弟克禀诫训,言家法者世称柳氏云.”3《资治通鉴》卷二五九,昭宗景福二年三月,也提到:“柳氏自公绰以来,世以孝悌礼法为士大夫所宗”.4柳氏家风之严谨可见一斑.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加剧,世家大族为了永保其既得利益与社会地位,日益重视门第家教之风并严格训诫子孙.这一点在欧阳修的《新唐书》卷七十一上《宰相世系表》小序中也能得到佐证:“唐为国久,传世多,而诸臣亦各修其家法,务以门族相高.其材子贤孙不殒其世德,或父子相继居相位,或累数世而屡显,或终唐之世不绝……其所以盛衰者,虽由功德薄厚,亦在其子孙.”5由此可见,这种“各修其家法”的行为既有利于“其材子贤孙不殒其世德”,亦能确保其名门望族维系其地位与利益.

唐朝这种“修其家法”并使“材子贤孙不殒其世德”的行为,其中不能不包括制定家训来教家训子.在这样的多重背景下,柳玭既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亦受当时家训发展潮流的影响,因此他在前代家训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总结父辈的家训经验并结合当世的正反实例,从正家、修身、治学、为官等多方面对子孙提出要求,希望后辈子弟砥砺勤奋、修身养德,传承柳氏优良门风.

柳玭的家训作品散见于新、旧唐书的《柳玭传》中,但此二书记载的文字颇不相同.另外,据传柳玭曾著有《续贞陵遗事》一书,主要记载其祖父柳公绰的朝野事迹,并叙述柳氏门风及柳氏先人所持立身行事,以诚其子弟.但学者认为此书已亡佚,然而南宋刘清之的《戒子通录》卷二几乎全录此书内容,名为《柳氏序训》(或名《柳氏叙训》)6.相比较而言,这几个版本的记载虽都有出入之处,但其中重合的部分与今天我们所说的《柳氏家训》及《诫子孙》的内容是一致的.而《柳氏序训》中所记载的柳玭先人治家教子的一些事迹也能够在新、旧唐书的《柳公绰传》、《柳仲郢传》及《柳公权传》等篇章当中看到.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柳玭家训主要指《柳玭家训》及《诫子孙》两篇文章的内容.

柳氏家族自柳公绰起就十分重视教导子孙,柳玭自幼受惠于祖父柳公绰的家教,年轻时就步入仕途,昭宗时还曾拟任他为宰相,官至御史大夫.在当时,柳氏家族不仅地位显赫,且以家教严谨而闻名,因此柳玭也极重视对子孙的教育,希望家族能够后继有人.柳玭综合柳氏家族数世以来严格训诫子女的家规家法,并佐以当世名门望族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实例,这些内容都反映在柳氏家训中.柳氏的家训思想十分丰富,包含正家、修身、治学、为官等多方面内容,柳玭希望通过家训教育,使子孙后代能够避骄奢、戒淫佚、修道德、树家风.

一、正家之道

在我国古代的家训作品中,有许多作品涉及齐家之道,主要是提倡睦亲、友邻等家庭内部和谐的方法.而在柳玭家训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正家之道”,是特指名门望族如何能够永保家业、匡正家风之法.在《柳氏家训》的开头部分,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夫门第高者,可畏不可恃”的总论点,即名门望族,只能心存戒惧而不可依势自傲.之所以要心存戒惧是因为“一事有坠先训,则罪大于他人.虽生可以苟取名位,死何以见祖先于地下?”即不遵从祖先训诫,即使生前苟且取得名誉地位,死后也没有颜面去见祖先.之所以不能依势自傲,是因为“门高则自骄,族盛则人之所嫉.实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即门第高的人本来就容易招来别人的嫉恨,人们未必相信这些名门望族的人有真实的才能,倒是名门子弟一旦犯些小错误,人们就会争相指责.柳玭在这里所说的“门第高者”大概是以官宦世家的柳氏家族为原型,这也是柳玭从自己家族的现实地位出发,柳氏家族在当时算得上是官宦世家,柳玭希望柳氏子孙虽身居高位,但要时刻心存敬畏,牢记祖先的教导,切不可依势自大.因此,名门子弟更应当勤恳修身、坚定治学,来获得别人的信服.即“所以承世胄者,修己不得不恳,为学不得不坚.”柳玭还以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无能无善”之人想得到他人的肯定,就好像“农夫卤莽种之而怨天泽之不润”.

名门子弟尤其要“可畏不可恃”,柳玭在这一点上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据《柳氏序训》记载:“孝公房舅谓余弟兄曰‘尔家虽非鼎甲,然中外名德冠冕之盛,亦可谓华腴右族.’玭自闻此言,刻骨畏惧.”当柳玭闻说别人夸赞其家族显赫时,并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更加畏惧谨慎起来.因此,不管是为了家族的荣誉还是为了个人的发展,高门子弟都应当谨慎克己,加强道德文化修养,切忌张扬自大,做辱没祖先的事,如此才能让世人信服,才是名门望族的正家之道.

二、修身思想

在历代的家训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导子孙加强道德修养.如刘备就在《遗诏敕后主》中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国古代的文人理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其中是将修身是置于首位的,修身是其他方面的基础,由此可见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柳玭在其家训中亦强调修身养德的重要性,这其中包含柳氏先人对修身的要求,如“予幼闻先训,讲论家法.立身以孝悌为基,以恭默为本,以畏怯为务,以勤俭为法,以结交为末事,以弃义为凶人.肥家以忍顺,保友以俭敬.百行备,疑身之未周;三缄密,虑言之或失.广记如不及,求名如傥来.去吝与骄,庶几减过.”这里是柳玭幼年听从先人训诫时记下来的柳氏家法中的一部分,包含修身的各个方面,柳氏先人既要求子孙要孝顺父母兄长,又要恭敬少言、小心谨慎、勤劳节俭,不能做违背仁义道德的事.对于朋友要诚实恭敬,还需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言语是否有过失,对待名利也应淡然处之,不应急功近利、戚戚于富贵.这些在柳玭的祖父柳公绰、父亲柳仲郢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据《旧唐书·柳公绰转》记载:“公绰天资仁孝,初丁母崔夫人之丧,三年不沐浴.事继亲薛氏三十年,姻亲不知公绰费薛氏所生.”7可见柳公绰十分孝顺母亲.柳玭的父亲柳仲郢也非常勤俭守礼,据《旧唐书·柳仲郢传》记载:“仲郢以礼法自持,私居未尝不拱手,内斋未尝不束带.三为大镇,厩无名马,衣不熏香.”8受其家风影响,柳玭也是一个恪守仁义道德之人.据《旧唐书·柳玭传》记载:“湜为乱将所逐,贬高要尉,玭三上疏申理.湜见疏本叹曰‘我自辨析,亦不及此.’”9

关于如何修身,柳玭在《诫子孙》文当中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在文中举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夫行道之人,德行文学为根株,正直刚毅为柯业.有根无叶,或可俟时;有叶无根,膏雨所不能活也.至于孝慈、友悌、忠信、笃行,乃食之醯酱,可一日无哉?”在这里,柳玭将德行比作植物的根茎,把正直刚毅比作植物的枝叶,有根无叶植物尚能存活几日,有叶无根即使下雨浇水也不能存活,可见德行才是个人修身的根本.至于孝慈、友悌、忠信、笃行等美好品质,就好酒和肉酱一样,更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诫子孙》文中列举的崔氏家族以忠信为本训诫子孙,裴氏家族以信义为先的门风,都是以德行为家教的成功事例.

三、为官思想

自隋朝开科举以后,中小地主阶层的读书人入仕为官的机会逐渐多,在政治上先后涌现出许多有所作为的布衣卿相.同时,由于科举制全面推行,唐朝的官僚政治制度日益稳固,出现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局面.大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读书人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后,他们考虑的不是给子孙留下丰厚的家产,而是传授给子孙读书做官的本领,即《神童诗》中所谓的“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柳氏家族作为当时的官宦大家,为了使其家族后继有人,也期待子孙后代通过科举入仕,世代为官,光宗耀祖.因此,柳玭在《柳氏家训》中也提到了如何为官.柳玭主张做官要正直廉洁,守法养民,切不可枉法、心胸狭窄:“莅官则洁己省事,而后可以言守法,守法而后可以言养人.直不近祸,廉不沽名.廪禄虽微,不可易黎甿之膏血;榎楚虽用,不可恣褊狭之胸襟.”柳玭还列举了当世某些家门的子孙“惟好犯上,更无他能”,致使其家门衰落,与他们祖先“正直、耿介特立,不畏强御”的风范无法相提并论.因此柳玭说假如他们的祖先没有什么名声的话,当子孙毁坏他们名誉时就能够“但有暗劣,莫知所宗.”充满了讽刺意味,这一点正与文章开头作者提出的名门望族更当谨小慎微是相呼应的.这也正是作者在《诫子孙》中所说的:“夫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莫不由子孙率奢傲以覆坠之.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因此,名门子弟不管是在修身、为官等方面,更应谨记先辈的训诫,立身行事更当谨小慎微,为官处事更应廉洁守法.

四、治学思想

随着科举制度在唐朝日益稳固,苦读诗书考取科举成为大批读书人的目标,读书治学不仅仅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的途径,更成为了读书人步入仕途、参与政治的必经之路,在唐朝甚至一度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仕宦之家对子弟的读书治学更加重视.如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在《符读书城南》、《示儿》的家训诗中劝导其子弟用功读书,以期考取科举走上仕途之路;杜甫的《又示宗武》、《宗武生日》以及杜牧的《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等也是鼓励其子弟刻苦读书、传承家学传统的家训诗歌.而柳氏家族在唐朝累世为官,且柳玭在《诫子孙》中自称“余家本以学识礼法称于士林”,故而劝诫其子弟苦读诗书、勤于治学也成为柳玭家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柳氏家训》中,柳玭将读书之人分为三等:“夫中人以下,修辞力学者,则躁进患失,思展其用;审命知退者,则业荒文芜,亦不足採.惟上智则研其虑,博其闻,坚其习,精其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苟异于斯,岂为君子?”即中等以下的人,他们苦读诗书、勉力而行,但急躁地进取而害怕失去一展宏图的机会;那些相信命运、知难而退的人,一般是荒废学业无可取之处之人;只有“上智”之人,他们会磨炼其思维,扩大其见闻,坚守其习性,精进其学业,为世所用时就出来做官,不为世所用时便隐居而退.只有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君子.通过这段话,柳玭通过对比得出只有那些砥砺进取、勤于治学的“上智”之人才是君子,言外之意是要求柳氏子弟要以成为君子为目标,而不是做“中人以下”或“审命知退”者.这种勤于治学的家风自柳公绰起就已然存在,据《柳氏序训》记载:“烛至,(柳公绰)则命子弟一人执经史,躬读一过讫,乃讲议居官治家之法,或论文听琴,至人定钟,然后归寝,诸子复昏定于中门之北.凡二十余年,未尝一日变易.”柳氏子弟自柳公绰起多能够在年轻时科举及第步入仕途,不能不得益于与这种二十几年如一日的严谨治学之风.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柳玭家训中还列举了“坏名灾己、辱先丧家”的五大过失,希望其子弟“深宜志之”.即柳氏子弟若触犯了其中一条,不仅会败坏自己的名声,还会辱没祖先毁败家庭,要求子孙深刻铭记.这五大过失分别是:“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淡泊,苟利于己,不恤人言.”即贪图享乐,自私利己,毫不顾及别人的谴责.“其二,不知儒术,不悦古道,懵前经而不耻,论当世而解颐,身既寡知,恶人有学.”即不懂儒家之道,不知经史古道,自己没什么学问,还憎恶学有所成之人.“其三,胜己者厌之,佞己者悦之,惟乐戏谭,莫思古道.闻人之善嫉之,闻人之恶扬之.浸渍颇僻,销刓德义,簪裾徒在,厮养何殊!”即亲小人而远君子,隐人善而扬人恶,即使身份显贵,也和下贱的役人没什么不同.“其四,崇好慢游,耽嗜麯蘗,以衔杯为高致,以勤事为流俗,习之易荒,觉已难悔.”即以沉溺于酒色浪荡为情趣,以勤于本职事业为庸俗,等到享乐过度之时,才感到追悔莫及.“其五,急于名宦,暱近权要,一资半级,虽或得之,众怒群猜,鲜有存者.”即急于为官,亲近权势,即使得到了一官半职,也会因群情激愤而丧失地位.这五个方面在柳玭看来比得了痈疮还要厉害,因为生病可以医治,而犯了这五大过失,即使神医再世也难以治愈.因此柳玭在《诫子孙》文中列举反例来警醒其子孙后代,王相涯、李相国泌与阳道州等人皆不能忠孝勤俭以持家,接连遭祸.因此,柳玭嗟叹:“夫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莫不由子孙率奢傲以覆坠之.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以实际事例来提醒子孙一定要谨小慎微,以忠孝勤俭正其家风,稍有不慎便会覆坠其家族事业,上述五过更宜深戒之.

柳玭家训继承了我国传统家训的思想观念.纵观柳玭家训全文,其修身、为官、治学等方面的思想基本上沿袭了我国传统家训的道德伦理观念,即以德行修身为先,为官宜清正廉洁,治学应刻苦勤奋,符合我国传统儒家的道德规范.另外,柳玭家训的字里行间浸透着柳玭深沉的忧患意识.晚唐时期社会政治暗流涌动,唐王朝逐渐式微,从新、旧唐书的《柳公绰转》、《柳仲郢传》及《柳玭传》当中,时常见到各地叛乱割据、黄巢起义的片段,当时的社会情况可见一斑,且名门望族的衰败在当时的社会屡见不鲜.柳玭为了传承柳氏家族的累世荣誉,不得不全面而严厉地训诫子孙,以期子弟后代能够修身养德、读书入仕、清廉为官,光大柳氏家风.正如他在《柳氏序训》中提及的那样:“丧乱以来,门祚衰微,清风素范,有不绝如缕之虑.当礼乐崩坏之际,荷祖先名教之训,弟兄两人,年将中寿,基构之重,属于后生.”可见柳玭已深感到当时的社会危机,因此将传承门第家风之事托付给子孙后代.柳氏的家训思想不仅对于名门望族的子弟成长具有教育意义,对于维护世家大族的长久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也有借鉴作用.传统家训本就是古代家长智慧的结晶和教育方法的荟萃,合理地吸收古代家教经验对于提高我们现代社会的家庭道德建设和民族文化道德修养有重要意义.柳玭家训中的修身以忠孝节俭为务、治学以勤奋砥砺为先、为官以清廉正直为本等思想,即使放到我们今天的社会依然适用,如果现代家庭教育中也能够有意识地向子女传授这些传统家训的精华,不仅能够促进家庭的和谐,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民族文明建设.

注释:

1.(后晋)刘桒:《旧唐书·柳玭传》卷一百六十五,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308页.

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柳玭传》卷一百六十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026页.

3.(后晋)刘桒:《旧唐书·柳玭传》卷一百六十五,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310页.

4.(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五九,昭宗景福二年三月,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版,第1997页.

5.(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卷七十一上序,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79页.

6.车吉心:《中华野史2唐朝卷》,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696页.

7.(后晋)刘桒:《旧唐书·柳公绰传》卷一百六十五,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304页.

8.(后晋)刘桒:《旧唐书·柳仲郢传》卷一百六十五,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307页.

9.(后晋)刘桒:《旧唐书·柳玭传》卷一百六十五,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308页.

参考文献:

[1](后晋)刘桒:《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3](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版.

[4]闫续瑞:《汉唐之际帝王、士大夫家训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5]王人恩:《《古代家训精华》,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赵振:《中国历代家训文献叙录》,济南,齐鲁书社,2014年版.

[7]朱明勋:《中国家训史论稿》,成都,巴蜀书社,2008年版.

作者简介:

闫续瑞(1972- ),女,江苏省沛县人,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

朱敏(1992- ),女,江苏省徐州市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硕士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思想论文参考资料:

军事思想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小结:此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家训和家训思想和思想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思想本科毕业论文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