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课堂提问方面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和生本理念下课堂提问的原则分析从一次调查说起方面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课堂提问范文 类别:mba论文 2024-04-21

《生本理念下课堂提问的原则分析从一次调查说起》

本文是课堂提问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理念和课堂提问和调查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摘 要: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以生为本.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常见的师生双边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落实生本理念.为落实生本理念,课堂提问要做到: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设计真实自然的生活问题;设计语言简洁、导向明确的问题;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留足思考、探索的时间;进行适时、适度的点评.

关键词:生本理念课堂提问调查原则

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以生为本,促使学生充分、深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品格的过程.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常见的师生双边活动.提问得当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控学生的注意,进而强化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思维.

应该说,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生本理念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在课堂提问中有没有落实呢?应怎样落实呢?

一、关于课堂提问的一次调查

为了了解课堂提问落实“生本理念”的情况,我们从9个方面设计问卷,对某省重点中学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的183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798份,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

除了第2、3、4三个问题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的统计数据有较大的不同之外,其余的问题没有明显的差别.统计数据显示:至少23%的学生不明白教师提问的意图;至少12%的学生弄不清教师所提的问题;至少27%的学生不能充分思考问题;至少26%的学生不能听清其他同学的回答;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记下课堂上的提问,更多的学生课后不能继续思考;至少28%的学生反映,教师不注重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至少75%的学生反映,教师不能很好地提示答案或分解问题;一半以上的学生反映,教师不注重给出激励性的回答评价,而大多数学生内心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

由此可见,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落实生本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注意明确提问导向,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甚至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深入的个体思考);(2)抢时间赶进度,提出问题后等待的时间过短,不安排学生应有的思考时间,导致师生思维不能同步;(3)重结论轻过程,学生回答后不作强调说明和具体分析(只讲对错),“顾此失彼”现象严重(甚至有意用个别学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4)忽视为学生回答搭建“脚手架”,忽视对复杂问题或疑难问题进行必要分解,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导致学生无从下手,找不到入口;(5)忽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不能正确地激励、引导学生,甚至有意无意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分析

为促进课堂提问落实生本理念,我们认为课堂提问必须遵循生动性、生活性、简洁性、针对性、层次性、主体性和激励性原则.具体就是: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常见、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认知冲突,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例如,教学“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利用教室内的黑板、房梁、课桌甚至师生的身体(所在的直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总结直线间的位置关系.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相比于直接提问(凭空想象),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理解更加透彻.

(二)设计真实自然的生活问题

问题情境无论多么生动有趣,都有可能比较刻意,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价值,提升数学素养.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设计真实自然的生活问题.

例如,教学“不等关系”时,笔者围绕南京学生每天都要乘坐的地铁展开,从选乘地铁、南京地铁轨道线网、票价、乘客携带的物品重量规定到乘坐地铁的费用支出(例1)、地铁站自动售卖机饮料的出售(例2),再到地铁列车的制造(例3),渗透不等关系,从感受不等、表示不等、应用不等、提炼不等、感悟不等、回味不等直到作业布置中的再见不等和证明不等.此外,不仅课堂提问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而且教学例习题都是改动教材例习题的背景而来的,因此始终给人以真实感.

(三)设计语言简洁、导向明确的问题

语言简洁、导向明确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较快地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地发现、掌握知识、方法.我们认为,良好的语言不是太琐碎的日常语言或太专业的学术语言,而是与学生水平相符的数学语言;正确的导向不是告诉学生“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沿着适当的方向去探求、去发现,去认识、去掌握.

例如,教学题目“函数y=loga(x+3)-1(a>0,a≠1)的图像恒过定点A,若点A在直线mx+ny+1=0上,其中mn>0,则1/m+2/n的最小值是”时,为了引导学生明确题意,找到思路,可以设计如下简洁的小问题:(1)看到函数y=loga(x+3)-1(a>0,a≠1)的图像,你能想到什么?(2)函数y=logax的图像恒过定点吗?(3)函数y=loga(x+3)-1(a>0,a≠1)的图像恒过定点吗?(4)由点A(-2,-1)在直线mx+ny+1=0上,能得到什么?这里,问题1可能还是会让学生想到很多东西,从而不知所措,但是问题2、3、4会以不断明确的导向让学生豁然开朗,明白本题就是“已知2m+n=1,mn>0,要求1/m+2/n的最小值”的问题.

(四)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

学生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对于同一问题有着各自的认识层次与思维方向.课堂教学中,如果面向“学优生”,提出难度过大的问题,就会导致有些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如果面向“后进生”,提出内容过于浅显、回答过于机械的问题,比如“是不是”“对不对”这类是非判断问题,就会导致“课堂气氛貌似活跃,思维含量其实较低”的现象.因此,课堂提问应该基于学生的整体性和问题的开阔性两方面,尊重学生的差异,尽量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紧扣教学内容,立足学情,设计一系列有开放性和梯度性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不同的视角表述,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与进步.

例如,教学“函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问题串”,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处:(1)在初中阶段,我们是如何对函数概念进行认识的?(2)观察教材中的几个情境,看看是否明确了函数关系.(3)应该如何借助集合视角对函数概念加以理解,并借助集合语言对上述三个问题情境的共性特点加以表述?(4)又该怎样借助集合观点对函数概念加以表述?(5)对于一个函数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由此,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也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函数概念,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严密性.

(五)留足思考、探索的时间

统计数据表明,很多教师提问后等待时间不超过1秒,就会指定学生回答;如果学生1秒钟之内不能回答,就会自己给出答案或指定其他学生回答.这样的提问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没有真正以生为本促进互动,导致学生不但无法体验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还会形成对教师提问的麻木以及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提出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后,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问题,回忆相关信息,组织答案.延长等待时间,能够降低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概率,得到更多可能的答案;还能够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在乎你,这个问题很重要”,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一般来说,普通问题等待时间可以控制在3~5秒,较难问题等待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至5~8秒.

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时,预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可以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聆听学生的课堂反馈,或直接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课堂提问思考时间的看法,从而把握课堂提问的节奏和时机.这样有耐心、有机智地提问,才能做到与学生思维同步,实现“教不越位,学要到位”的目标.

(六)进行适时、适度的点评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既要对其中闪现的智慧进行肯定、赞赏,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也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补充,使学生获得鞭策,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对相应的知识和方法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就是说,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一味地表扬,也要明确地指正.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更加耀眼,表扬也只有在指正的参照下才更有张力.只有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评价.总之,评价是一门学问,表扬更是一门艺术.其中,时机的捕捉、尺度的把握最为重要.

例如,一次教学“随机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时,笔者让一位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随机事件,他立即答道:“老师,您让我回答问题这个事件就是一个随机事件.”这个回答不落俗套,使得班级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于是,笔者又让这位学生再举一个不可能事件的例子,他眨了眨眼,说道:“老师,您的问题我回答不出来是一个不可能事件.”这个回答更加巧妙.于是,笔者带头鼓掌,赞扬他的回答自信、机智、幽默、风趣、准确、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这样建立了.

课堂提问论文参考资料:

高效课堂论文

父母课堂杂志

课堂内外杂志社

新课堂杂志

课堂内外杂志

父母课堂杂志订阅

归纳上文,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理念和课堂提问和调查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课堂提问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课堂提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