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图书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跟学术图书筛选的范围和标准问题讨论以社会学图书为例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图书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30

《学术图书筛选的范围和标准问题讨论以社会学图书为例》

该文是有关图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和社会学图书和筛选和学术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学科分类与学术图书分类是两个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概念,由于受到来自国家、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价值关涉,常常使得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发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由于传媒、传播的作用而首先反映在书籍等文化产品中.基于此种考虑,对学术图书的筛选就要既考虑传统又关照现在.文章尝试从哲学社科类书籍中确定社会学图书的筛选范围.社会学图书的范围主要包括各分支学科的研究视域、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人类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社会学内容以及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社会工作等图书.筛选标准主要参考是否为该领域的研究对象、研究主题.附属参考标准为是否为该领域的研究理论、方法和学人.

关键词:社会;社会学;图书质量分析;筛选

随着哲学社会科学近一百多年的发展,学术共同体对自身的认证已经基本形成,区别于一般大众图书的作者,学术图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一般比较强,这首先就表现在学科与科学的规定上,学科是一种分类,这种分类基于某种独特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或者研究方法.与之相连的是科学,在古代,科学是“一种井井有条的思维工作”,是用“概念来认识、分析现实世界的过程”,到了近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一套严密的、规范的、强调实证科学的方法应运而生,从而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客观性.

另一方面,任何学术社团在世界范围内都并不是呈现一副独立发展的景像,因为学术首先并不能纯粹作为一种个人旨趣而存续,只有作为人类共有的一番社会事业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所以学术研究并非就没有“导向性”,正因为如此,来自国家、社会、文化等领域的诸多价值关涉就将学术边界的范围时而收缩,时而扩大,时而跨界,典型如经济学界的制度经济学派在社会学界的圈地运动.

正是因为这个缘由,学术图书所要确定的边界划分就必然不是一个常量的规定.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学术论文、学术论著所要经受的外部变化就比来自内部的考验更加深刻,因而也更加重要了.

近些年,在国家大力提倡促进文化软实力,建设话语体系的背景下,人们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学术话语传播的平台和以及平台传播的书籍本身.这时人们才越来越重视我们的学术图书质量乃至出版规范在对外传播的时候面临的种种问题和不足.所以从学术图书中做结构化的分析和测量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步.而这项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对学术书籍的确定和选择.

一、为何选择社会学图书

从纵向上看,不同的年代所流行的图书各不相同,50—70年代,由于独特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成果,马列主义和毛主义的相关著作作为顶层设计的一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流传.对马克思和毛主义著作的研读成为了那个年代的选择.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繁荣伴随着文化、哲学的繁荣一并出现了,在这一时期,文化、哲学类著作风靡一时,著名如李泽厚、刘小枫、徐友渔、甘阳等等.他们或冷静、或细腻、或深邃,急欲破开的思想裂土首先在文化、哲学层面表达出来了.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纲领逐步落实,经济学在国内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各类院校的经济学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类中外的经济学著作开始风行,这一时期,经济学及经济学家成为了学术界的代名词.21世纪后,随着市场经济的缺陷以及社会矛盾的出现,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愈发引人思考,围绕这一议题,“和谐社会”“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加强社会建设”等理念相继提出,社会学相关著作开始日益进入、媒体和大众的视野之中.

从横向对比来看,社会学是一门较注重调查研究和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对时下变化发展迅速的中国社会来讲,社会学的调查研究和理论解释显然有一种可行性、有效性、广泛性.它既不像政治学那样围绕权力的运作做研究,也不像法学那样围绕具体案例做司法解释以及不断地再解释(泛社会化的案例和解释在他们那里是不存在的),也不像文学那样描摹世间百态,除了发现问题还是停留在发现问题的阶段.

所以,选择社会学图书作分析既是这个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科内部的特点和规律使然,对社会学图书的质量分析乃至从中探索话语体系的建设工作,既有实际价值又有理论意义.

二、社会学图书的遴选范围

按照对社会的理解,“政府是一级,经济是一级,剩下的是社会”,那么社会学对社会的研究就与应用社会学的分支研究尽可能相像了,比如教育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劳动社会学、旅游社会学、组织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等等,所以在这个“社会”的大前提下,具体的问题就是做分门别类的专项研究了,进一步,从社会学角度去做组织、农村、文化等方向的研究时,不同领域间的界限问题就变成了同一界限内不同范围之间的问题.

首先,在研究这些范围内的问题中,流行着的各种教材(如《应用社会学》《社会学理论》等)为可预期的共识确定了最理想的途径,即何为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于是,从教材入手确定社会学人以及社会学理论、方法、主题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即使一些学者的研究目的不同、出发点不一样,但仍旧可以从社会学的共有研究成果中取得,这些共同成果往往形成了一个学科的传统.然后借着教材将一个学科的全貌较完整的展现出来.从教材出发可以确定的社会学理论、方法和研究主题部分主要如下.

理论部分主要以结构论、功能论、互构论、戏剧论、异化论、角色理论、风险社会论、和谐社会、组织理论、互动论等等相关的研究著作为筛选对象.

方法部分主要以参与观察、结构访谈、小组工作、实验法、拓展个案法、案例、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设计等等著作为筛选对象.

研究主题部分主要以社会不平等、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转型、社会冲突、社会制度、社会地位、社会调查、田野调查、质性分析等为筛选对象.

第二,在核心期刊的分类中,如南大核心CSSCI中属于社会学类别的期刊有《社会学研究》、《社会》、《青年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妇女研究论丛》,所以,社会、青年、人口、妇女研究四个面向被提出来了,于是围绕着四个面向的研究也应被考虑纳入社会学类图书中来.其次,在多年的刊物发行中,由社会学的编辑和评审专家选定的社会学论文所确定的期刊内容和研究主题进一步佐证与拓展了社会学的研究域,例如“农村体制改革、三农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与下岗分流、社区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社会建设、收入分配、产权制度、城镇化与城镇化过程的乡土记忆、社会分层与阶级结构变迁、农民工的市民化等”.

第三,社会学与专业背景.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对社会学图书的选择都要参考作者的专业背景,如果作者既研究社会学的内容,又是社会学专业领域的学者,那么就更容易确定社会学图书了,这之间是一个相互印证的关系.同样,当一位作者身兼多个不同专业领域的教授头衔时,就要参考其研究内容是否为社会学的范围.即使作者有社会学背景,但研究内容为其他专业领域,则不能选入社会学图书.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社会学.尽管马克思从未声称自己是位社会学家,但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确实包含着社会冲突、阶级对立、异化等社会学领域的相关议题,在国内外的教材中,也时常有名家将马克思纳入到社会学家的行列中,如国内周晓红的《西方社会学历史与经典》,刘易斯科赛(LewisA.Coser)《社会思想名家》,雷蒙阿隆(RaymondAron)《社会学主要思潮》等,但考虑到国内关于马克思研究的文献文本过多,加之国内3000多所党校和诸多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专职机构,使得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书籍的总量更大了,一旦将其全部纳入社会学图书中,就会使得社会学类图书的统计面临严重失真的情况,有鉴于此,笔者着重选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维度和视角,比如社会公正、社会冲突、异化等相关领域著作进入社会学图书的遴选范围,其他的诸如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哲学、伦理学以及关于经济学的著作和论述等则不纳入社会学图书范围之内,尽管国内有学者提出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倡议并产生了一些成果,但这一条思想路线的根由则常常要追溯到前苏联对社会学学科的划分和意识形态等诸多问题,难以立足于中国国情,故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这方面图书不在入选范围内.

第五,社会学与人类学、民族学.由于社会学与人类学一直同属兄弟学科,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几乎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从早年马林诺斯基(Malinowski)的文化功能论和拉德克里夫布朗(Radcliffe-Brown)的结构功能论以及更加早期的摩尔(LewisHenryMorgan)所研究的原始氏族群体,乃至对村落的民族志考察同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随着人类学研究从原始部落转向都市,“都市人类学”出现了,更加快了与社会学的整合.同时由于历史的关系,民族学和人类学常常交互使用或者合并在高校和科研系统的一个院系,人类学家即是社会学家,在西方如德国,民族学就是指人类学,在国内的院系设置中,如社科院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大学的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等,所以除去专门论述少数民族语言学、文学以及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著述外,大部分人类学与民族学的著作亦被考虑纳入社会学类图书.

第六,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一般来讲,社会工作虽属于社会学专业方向,但也与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类专业丝丝相关,特别考虑到政府在大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社会工作在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特色就更浓一些,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简政放权”使得“社会”作为第三方,所要突出的功能和意义愈发明显,况且社会工作的依托是社区,这个词语在1887年由滕尼斯(FerdinandTnnies)最早提出时,两个概念就已经是相通的,例如联系紧密的熟人社区可以分化转变为联系松散的陌生人社会,而陌生人的社会也可以发展为亲密的熟人社区,到了1933年费孝通等人将community翻译为社区在国内开始传播时,也依然沿袭了滕尼斯的传统—城市社区/社会.所以社会工作类的研究书籍也应在选入范围内.

第七,社会学与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从2007年开始,国家提出了“社会管理”的理念,至2011年又提出了“社会治理”概念,并提出在国内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智库,于是,围绕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以及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智库的研究越来越多,尽管从目前发表的著述来看,不少关于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的文章的作者并非社会学专业出身,但是毫无疑问,这些不同专业背景的作者的文章确实是研究社会的(即社会学的共同成果),乃是“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为社会学注入的新的时代内容”,此外,十八大的时候,请著名社会学家为政治局委员开讲社会管理、社会治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在的观念中,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是社会学的研究域,至少是与社会学有着莫大的关联.所以文章也将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的相关著作选入社会学图书中.

从上述若干方面的考虑对社会学著作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比较容易确定的书籍有:《农民工社会网络与观念行为变迁》《宗教社会学·第2辑》《熟人社会是如何可能的:乡土社会的人情与人情秩序》《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技术统治与审美自由:福柯与波德里亚思想研究》《城市社会学辑刊:2014》,有些书籍从研究内容以及作者介绍不太容易判断是否为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和学者,如关于《秩序与问题》《资本与技术》《经济政治与社会》《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从书籍内容上看,这些书籍既讨论社会学知识也讨论非社会学知识,界限不易把握,那么我们将依据篇幅及内容确定,超过一半的篇幅论述社会学的内容,那么我们将考虑选入,一半以下排除在外,因为这是在研究主题模糊或者内容不明确的情况下作出的较为适中的选择.

三、标准问题的简要探讨

所谓标准,并不是指筛选图书时的一个绝对值,而是一个或若干个需要考虑的核心要素,在对社会学图书的内容、范围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其实已经蕴涵着社会学图书筛选的标准,区别在于,现在这个标准需要进一步明晰化,形成一种框架或者结构以利于探讨和交流,从而也可以为其他的学术图书的筛选工作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

我们认为,对学术书籍的筛选和确定主要从研究内容开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研究对象、研究主题.其中,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是确定一个学科和专业的最重要标准.附属标准主要参考是否为该领域的理论、方法和该领域的学人.

研究对象处在金字塔的最顶端,比如社会学研究的青年群体,关于这一群体的研究又可以分为各个主题,比如青年受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青年群体的代际观念差异、青年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等等,然后是运用相关的理论解释和研究方法进行过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证实或者证伪理论假设.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适用的范围一般而言比较宽泛,比如问卷法、观察法、结构方程模型等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都在用,所以以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法或者工具去区分不同学科和专业书籍不符合实际,从金子塔的底部往上看,越有区分度的要件所占据的空间越少,也就是越容易区分,但却绝不能说由此一条就可以区分开不同的专业书籍,比如对“制度”的研究,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都在做,不能因着制度这一研究主题而直接将此选进社会学图书,这也是我们在确定图书的范围的时候一再强调的可以考虑选入而非确定选入,但最终对书籍的筛选的确认遵循的第一要义是复合判断的方法,是一个由外缘而不断转向内涵的过程.

研究理论部分一般比方法的应用稍窄一些,大多数学科如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传播学等等都有自己的理论标识,理论是一个学科的集体成果和自立的标志,所以从理论去判断、考察某些图书属于哪个专业领域其实比方法部分略微容易,且更有识别度,当然这一点并非绝对.

社会学人主要包括专业的社会学者和非专业的社会学研究人员,这一补充判断的原则位置靠下,因为不管专业与否、或者是社会学的新人、边缘人、圈内人都是不断浮动的,倘若以教育部XX学科委员或者中国XX学会的成员(国外同理)来确定社会学的学者,那么反映在书籍的出版上就不太符合实际,因为这些委员、成员大多没有评职称、出书的压力,相反,许多专业的新晋学者要面临诸多出书、提供科研成果的压力,自然而然,这些非委员或者成员的社会学人提供的书籍会更多,所以文章指的社会学人的范围更宽泛一些.当然,这依然是一个外缘条件.下面试举一例来说明学术图书的筛选路径.

研究对象通常涵盖的面更广一些,而研究主题则进一步具体化了,从这两项基本就可以定位某一本书籍属于哪个学科,然后考察这本著作所使用的理论或方法,最后考察是否为该领域的学者.例如某一书籍的研究对象是妇女,研究主题是妇女的参政意识变迁,接下来考察理论和方法,如果是从的角度或者群己权界的角度去研究,那么就属于政治学书籍,如果从互动论和社会心理学等等的角度研究,那么更靠近社会学领域.倘若从集体行动的视角研究妇女参政意识的变迁,就需要进一步考察研究方法或者作者是哪个领域的学者,因为集体行动论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都影响颇大.所以,在确定了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之后,理论、方法、或者社会学人三者单独某一项都难以确定,但是经过我们反复对比发现,后三者之中的两项若符合标准,就比较容易确定专业书籍了.

尽管通常有一些复杂的情况,比如,书籍的理论部分是交叉的、方法部分是交叉的,学者身份是交叉的,但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属于小概率事件,为了使得标准的建立能够更为简洁清晰,我们也就只能有所舍弃了.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学图书的筛选主要参考:(1)社会学学科传统提供的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理论、方法.(2)同行学者在核心期刊中对社会学类刊物的分类所确定的社会学研究领域,如《社会学研究》《青年研究》《人口研究》《妇女研究论丛》等.(3)人类学、民族学的相关书籍.(4)马克思相关著作中的社会学内容.(5)社会工作相关研究书籍.(6)与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相关的研究书籍.学术图书的筛选标准主要参考是否为该领域的研究对象、研究主题,附属标准主要参考是否为该领域的理论、方法以及相应的学人.

需要指出的是,书籍范围划分所遵循的第一原则并非每一类都毫无保留的囊括所有该领域的书籍,我们也并没有严格按照分类法的标准穷尽每一领域内的书籍.作为一项初步的、尝试性的书籍筛选工作,关键不是对每个范围的划分是否遵循互斥性、完整性等原则,而是以尽可能不漏掉社会学相关著作为宗旨,所以在社会学图书范围确定的第二条里,我只从社会学期刊中筛选的若干社会研究的面向既是与各种有关社会学研究的概念做一个印证和补充,否则那四个面向我完全可以进一步的下规定了,然而这对科学的研究却并不利.从范围引申到标准问题的探讨中,我们的目的也很简单,为的是形成一种框架或结构以利于交流和探讨.从而希望为学术图书的遴选范围提供一种理论化的依托.

最后,文章的工作只是关于学术话语建设工作的第一步,尚未探讨如何对这些图书做一番结构化的分析以及如何从这些著作中寻求话语体系的建设路径,这些文章并没有涉及,那是有待于将来解决的任务.然而第一步却也是极重要的,如果不能确定社会学图书的筛选工作,那么后续的一切工作都无法展开,有鉴于此,关于学术图书筛选的范围和标准问题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参考文献

[1]谢寿光.学术出版与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J].出版发行研究,2014(10).

[2]谢寿光.中国学术出版:问题、现状与机遇[J].出版发行研究,2013(05).

[3]张翼.社会学:在本土化中创新话语体系[N].人民日报,2014-3-28.

图书论文参考资料: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

图书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图书参考文献格式

图书情报杂志

简而言之:本文是一篇适合社会学图书和筛选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图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图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