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油画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和画尽意远论席慕蓉莲荷意象油画中的诗文印记类论文范文检索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油画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02

《画尽意远论席慕蓉莲荷意象油画中的诗文印记》

本文是油画相关论文范文集和席慕蓉和诗文印记和意象类论文范文集。

摘 要:席慕蓉是职业画家也是著名诗人,她特殊的双重身份势必会影响到她的油画创作.为了更全面了解她的美学思想,将以席慕蓉极具代表性的莲荷油画题材为研究对象.在中国诗画一体的文化背景下,从席慕蓉个人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她对诗文绘画共同意象的追求入手,探析席慕蓉在画面中所借鉴的文学技法,由此分析诗文对油画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极其所形成的独特画面效果.这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席慕蓉的美学思想,对中西融合的意向表现性油画创新和艺术与文学的相互作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席慕蓉;莲荷;意象;油画;诗文

一、“莲荷意象”的形成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学与艺术的联系从未间断,这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书画工具有关.早在北宋时期,苏轼就提出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1]的诗画理论,明确肯定了诗画一律的艺术思想.在这种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席慕蓉,诗画一体早已是她美学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绘画的出发点也是绘画的归属点.

席慕蓉生于重庆,祖籍是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幼年时期随父母流落台湾.她虽然生长在动乱年代,远离家乡和大陆,但是她的父母一直竭力为她创造一个相对安和的生活环境.身处异乡的席慕蓉自幼就从父母那里耳濡目染了家乡的草木、文化和情感,这些通过席慕蓉大量的乡愁诗文可以得知.她深切地眷恋着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无论身处的环境如何变化,这种民族情感一直存在于她的作品当中.在席慕蓉细腻的笔下,这些文化、情感与西方油画交织融合,使其画面上呈现出独特的意象美感.席慕蓉充分保留了“不求形似,但求意到”的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对此齐白石也曾有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说法.如果说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中的“意”是席慕蓉画面中的精神支撑,那么西方现放多元的油画技法则成为席慕蓉主要的“造象”方式.总而言之,席慕蓉采中国之“意”,融西方之“象”,结合她特有的绘画表现手法,以意造象,融贯中西,描绘出一幅幅充满意象美感的油画作品.

在席慕蓉的生活中,绘画与写诗占据了她人生的绝大部分,对此她曾这样描述过,“如果说,从十四岁便开始正式进入艺术科系学习的绘画,是我终生投入的一种工作.那么,从十三岁起便在日记本上开始的写诗,就是我抽身的一种方法了.两者我都极爱.不过,对于前者,我一直是主动地去追求,热烈而又严肃地去探索更高深的境界.对于后者,我却从来没有刻意地去做过些什么努力,我只是安静地等待着,在灯下,在芳香的夜晚,等待它来到我的心中.”[2]这种深厚的文学素养势必会对她的绘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用诗情画意形容她的画面再无不妥,两者并没有因为席慕蓉与之相处方式的不同发生背离,反而以另一种更隐秘的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联系.

自古以来涉及荷花的诗书画作就不在少数.荷花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席慕蓉也不例外.在她的作品中与荷花有关的题材数量相当可观.席慕蓉画荷也写荷,在这一写一画中出现技法的通用和情感的通融,达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这是因为诗画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共性,在情感表达和技法运用等方面也具有同一性,这在席慕蓉的诗画作品中很常见.尽管表现形式多样,但最终追求的目的都很明确,即形成由意造象、诗画一体的画面效果.

二、《夜荷》

席慕蓉极爱荷花,在她家的院子里就摆放了好几个水缸专门用来种植荷花,以便随时欣赏.她尤其喜爱夏季夜晚的荷花,蝉鸣的夏日、皎洁的月光、洁白的裙裾,这些美好的意象与她追求的诗情画意恰好可以融合在同一画面里.图1这幅《夜荷》就创作于1965年夏日的傍晚,虽然画面被大部分浓重的黑色颜料覆盖,但正是在这种色彩强烈的对比下,观者可以感受到河水的清冽,欣赏到洁白的花瓣,体会到画中少女细腻惆怅的情感.这种通过色彩对比烘托出来的情感正是借鉴了席慕蓉在诗文中常常运用的映衬手法,字词句之间的映衬会使读者产生心灵上的感触.画面上色彩和形体间的映衬则具备了更直观的效果,夜的黑衬着莲的白、水的蓝映衬女子光洁的皮肤;大片浑厚的叶子衬着荷花的娇柔与素雅;大面积重色调的使用衬出画面细腻惆怅的情感.席慕蓉在作品中虽然只描绘了一朵完整的荷花,但我们仿佛能透过画面看到满池接天的莲叶与枝叶间隐现的莲花.这源于席慕蓉高超的意象表现性手法,使画作尺幅大小并未禁锢观者的视觉想象.通过映衬所表现出来的意象具有强烈的美感和视觉效果,使观者完全被这清如许的月色意境所感染,被画中女子模糊的轮廓和情感所牵动,这是诗融于画的典范,画面在诗意的烘托下仿佛不再静止,能隐约感受到晚风习习、枝叶微颤;月亮在云层间时隐时现,落在女子身上的月光时而明亮,时而暗淡.这种水天互映,花叶互映,画中的女子与观画的路人互为相映,使画里画外的绘者与观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席慕蓉在画面中使用的文学映衬手法区别于绘画中单纯色彩和形体的对比.诗文中的映衬手法不仅会带来外观的对比差异,还会有更细腻的情感融入.在诗意的渲染下,各种绘画元素之间的相映相衬传递出画笔所不能表达的文学寓意.每一笔仿佛就是一个词、一句诗,诉说着绘者的情愫,使画面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效果,具有画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象美感.

三、《等待》

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还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现在正是/最美丽的时刻/重门却已深锁/在芬芳的笑靥之后/谁人知我莲的心事/无缘的你啊/不是来的太早就是/太迟.[3]27

这是席慕蓉《莲的心事》一诗,此诗与图2《等待》并非同一时间所作,情感却贴切契合.首先是因为两者采用了共同的莲荷题材;其次油画借鉴了诗文中的部分表现手法,诗中可见席慕蓉把荷花比作亭亭少女,在最美丽的时刻却无缘遇到心中所想的那个人.同样在画面上我们也可以体会到相同的情感.在席慕蓉巧妙的构图安排和意境的渲染下,画中的荷花俨然变成了诗里的妙龄女子,美丽却略带羞涩的藏躲在重重荷叶之下,与身旁稚嫩的花苞相比,更显娇艳欲滴.在漫长的暮色和层层叠叠的荷叶间,她的美丽像被拷上了沉重的枷锁,笼罩着一层脆弱和忧伤的影子,独自感叹着易逝的年华和无缘的爱人.这借用了诗文中的比兴手法,比兴是古代诗歌常用的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席慕蓉正是把这种文学技巧运用到了油画之中,以莲比人,言荷咏情,使诗入画,意境深远.所以即便是用西方的材料作画,席慕蓉仍然能借中国文学的元素使画面充满了中国古代闺阁女子的伤感情愁,这不失为一种中西融合的绘画创新;最后诗画情感之所以贴切的原因则是,席慕蓉在诗画中一直追求共同的意象性表现,风格统一的表现形式使诗画通融且相互影响,两者自然紧密结合、融会贯通.

四、《相逢》

席慕蓉在《艺术家》一诗中这样写道:

你已用泪洗净我的笔/好让我在今夜画出满池的烟雨//而在心中那个芬芳的角落/你为我雕出一朵永不凋谢的荷//浮生若梦/我爱/何者是实何者是空/何去何从.[3]116

无论是画中还是诗中,荷花都不仅只是一株植物,它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寓意.如席慕蓉个人所说,荷花仿佛是她相知多年的旧友,图3画中《相逢》一题或许由此而来.同样这幅油画也借鉴了席慕蓉在诗歌中常常用到的一些表现手法,例如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就如我们可以看到画中女子手捧莲花,但能看到的又不仅仅如此,火红的莲花如火焰般热烈,映照着女子的脸庞和躯体,就像暗夜里一把充满希望的火种,又如一颗年轻炙热的心脏,或许这也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情感.总之,席慕蓉并未做过多交代,只是把这份具有强烈感官的画面交给了观者,这女子象征着何人,这莲花象征着何物,会随着观者情感的带入而发生变化,这也是席慕蓉“留白”方式的一种——或许我们并未有过相同的人生经历,但是我们都曾有过这样一次难以忘怀的相逢,它可以是人、是物、或是一份似曾相识的情感体验.席慕蓉借象征手法使画面不只局限于这一人一物,又利用充分的情感留白得以让观者有自行想象的空间以产生共鸣.这种诗文技法的融入赋予了画面多样性的视觉感受,也是席慕蓉意象表现性油画的特点所在,即诗画一体,意境深远.诗文最后写道:何者是实/何者是空/何去何从,除了一丝彷徨在诗中还能体悟到些许禅意,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意境,在席慕蓉的油画中也能感受到这种意境的存在.女子似深情又淡漠的双眼和莲花特有的佛性,难免会给人一些参禅意味,这或许是席慕蓉有意识依据情感所需而进行中西文化融合的尝试和努力.

五、结语

对中西文化融合的意象表现性油画的诠释是席慕蓉用尽毕生精力去追求的目标.之所以选择以“莲荷意象”为切入点,是因为这个题材在席慕蓉的油画作品中具有突出的代表性,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席慕蓉的散文和诗歌曾经影响了20世纪80、90两代人的青春.她的诗文和绘画技法融会贯通;她融中国美学思想和诗文技法于西方油画之中,权衡轻重,适当取舍,最终表现为她在莲荷油画作品中借鉴诗文中的文学技法使画面形成了具有表现性的意象美感,由此而产生的美学思想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融诗画之意,汇中西之美.这不仅对全面深刻了解席慕蓉的美学思想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现当代中西文化融合下的油画创新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再者油画与诗都是席慕蓉抒发情感的主要创作途径,所以通过对席慕蓉个人诗画关系的探究,可在文学与艺术的表现形式上起到见微知著的作用.跨学科的研究可以拓展研究宽度,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文誥.蘇軾詩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1525-1526.

[2]席慕蓉.七里香[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112.

[3]席慕蓉.在黑暗的河流上[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

作者简介:陈玮,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油画论文参考资料:

油画论文题目

此文点评: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席慕蓉和诗文印记和意象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油画本科毕业论文油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