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居住空间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青年群体过渡性居住空间设计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居住空间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08

《青年群体过渡性居住空间设计》

本文是关于居住空间专科毕业论文范文跟过渡性和青年和群体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摘 要】 分析了青年群体过渡阶段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并对现阶段“SOHO”“LOFT”“SOLO”三种针对青年群体的居住空间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针对青年群体过渡性居住空间的设计策略:即基于生活需求的空间尺度小型化策略、空间利用高效化策略和空间灵活的适应性策略;基于交往需求和隐私需求的合理空间层次策略、增加交往空间策略;基于审美需求的空间细部个性化策略、发展式精装修住宅策略.

【关键词】青年群体;过渡性需求;居住空间设计

1 青年群体过渡性居住需求分析

随着生命周期的转变,每一时期的需求层次不同,对于生活条件的要求都有着符合本时期现状的特定要求[1] .青年群体处于家庭生命周期形成前到稳定前的过渡阶段[2],家庭结构简单、经济基础薄弱的特征[3-4],使他们的居住需求凸显出与其他年龄段群体不一样的特点——并不以高质量的享受型为主,而侧重于临时性和过渡性的刚需型需求.下面从青年生活需求、交往需求、隐私需求、审美需求等几个方面,阐述青年群体过渡阶段的居住空间需求内容.

1.1 生活需求特征与居住空间

青年群体消费能力强而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人购房困难,以租房为主,对经济、舒适的小户型居室需求强烈;青年从事职业多样,各种职业者有自己偏向的生活居住方式,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多样化;青年处在家庭生命周期的过渡阶段,伴随家庭生命周期演变中的家庭规模和结构变化,居住需求不断改变.因此,对居室内功能空间转换的灵活适应性有强烈的需求;办公居家化趋势明显,工作强度高,在家加班成为常态,青年对合理的生活和办公空间配置需求强烈;家务劳动逐步由社会化服务承担,对居室内服务空间的功能需求弱化,青年群体住房中厨房的使用率低,简单的开敞厨房就可以满足需求;在居室内只进行简单的就餐活动,独立的就餐空间需求被弱化,就餐活动常结合客厅功能完成;比较注重主卧大小,主卧需要容量大的衣柜,看电视、上网、健身也是主卧的重要功能.

1.2 交往需求特征与居住空间

人工智能的发展替代了许多家庭生活中琐碎的劳动,使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可以支配,青年业余生活丰富,文化、社交活动增多.根据交往对象不同,可将青年日常交往分为家庭成员间交往、邻里交往和同学同事交往.家庭活动代表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过程和亲情表达,成为家庭组织构架的联系纽带,在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中均具有强烈的交往需求.通信、交通发达,扩大了青年群体的交往范围;经济水平提高,降低了邻里互助的需求度;个人休闲度提高且不再需要邻里参与;住区中住户年龄差异导致没有共同语言.这些都促使青年与邻里间的交往需求降低[4].青年与同学同事间交往趋向于在外快、好、省地解决,家里的起居室大小只要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就行.

1.3 隐私需求特征与居住空间

隐私需求表现为家庭成员对其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性控制,是对完成领域性活动场所的需求.青年对业余生活空间的私密性要求高,应避免家庭成员与外界之间的干扰.同时,青年群体家庭结构简单,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较结构复杂的传统家庭小,对居室内部空间私密性需求相对减少.

1.4 审美需求特征与居住空间

青年群体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独特的审美需求.青年易接受新事物,追求个性,在选择自身居住方式上有强烈的自我主张.因此,对化的空间设计需求强烈;由被动的生活转为主动地参与,喜欢不定期重组自己的居住空间,追求居住空间的新奇感,青年对居住空间灵活可变性需求大.

2 针对青年群体的居住空间探索

2.1 以工作空间为主的居住空间设计——“SOHO”型住宅SOHO 是英文Small Office and House Office 的缩写,意为小型或家庭型办公,兼具商务办公和居住功能为一体[5].SOHO 的设计要点是:在居住空间内兼顾居住和办公两重功能,平衡居住和办公之间的矛盾[6].利用可推拉活动的隔墙,达到可变的空间分隔效果.采用模糊的方法,空间功能不做明确界定,根据需要,利用隔墙封闭形成安静的办公空间,或开放办公空间增加生活交往活动空间.其次是采用竖向空间上的复式处理手法,将较为私密的卧室和生活空间放在二层,将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在一层.

2.2 以自由空间为主的居住空间设计——“LOFT”型住宅LOFT 原指建筑的阁楼、顶楼,或者工厂、仓库或其他商业或工业建筑上层大的未隔的楼层[7].近年来对LOFT 的本土化概念,是可根据用户生活特点进行灵活划分的复式大空间[8]. LOFT 的特征是高大而开敞的空间,上下双层的复式结构,空间完整且分隔自由,有很强兼容性和不确定性.LOFT 的设计要点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来创造空间,空间划分灵活且讲求高效的使用性.采用开敞的空间形式,以便为住户提供多种可能性,也符合小家庭单元对私密性要求不高的特点.采用适应性的设计手段,空间的性质随时间和使用需求变化而改变.充分利用室内高度优势设置夹层、半夹层,形成室内的流动空间.

2.3 以个性化DIY 空间为主的超小户型居住空间设计——“SOLO”型住宅

SOLO 原是音乐术语中的词汇,专指独唱、独奏、独自飞行,如今被引申为一种专为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设计的居住概念[8].“SOLO 模式”属于超小户型范畴,建筑面积一般35m2 左右,主要客户群定位是30 岁左右的青年人[9].SOLO 的特点是:个性化的空间设计,居室内功能凭需要设定,可以不必完备,空间划分根据户主喜好确定,采用菜单式精装修.SOLO 的设计要点是:尽量减少交通面积,增大使用面积,采用“小面宽,大进深”的平面形式;各功能空间不做明显划分,减少固定墙体,使用软隔断分隔空间;强化细部设计,提高零碎空间的利用率.

通过对上述三种空间类型设计要点的分析,不难发现,三种空间类型探索的要点突出表现在缩小空间尺度、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优化空间布局和强化空间细部设计四个方面.结合青年群体过渡阶段生活需求、交往需求、隐私需求、审美需求引出的居住空间需求内容,笔者将针对青年群体过渡性居住需求的空间设计策略总结为:①基于青年群体生活需求的空间尺度小型化、空间利用高效化和空间灵活适应性策略;②基于青年群体交往需求和隐私需求的合理空间层次、增加交往空间策略;③基于青年群体审美需求的空间细部个性化、发展式精装修住宅策略.

3 青年群体居住空间设计策略

3.1 基于青年群体生活需求的策略

3.1.1 空间尺度小型化

3.1.1.1 平面布局的紧凑化

基于对小空间的需求,再加上青年群体在生活上注重高效舒适,因此,在进行平面布局设计时,需协调工作、休息、娱乐三种主要功能区域的组合关系,对居住空间内各种功能空间进行合理的面积分配(图1).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三种功能区进行统筹安排,采用化零为整的处理手法,将相同活动属性的空间集中布置,使平面布局紧凑.

3.1.1.2 功能空间的综合

对功能空间进行综合是达到空间尺度小型化的有效途径.功能空间综合,是在不损失空间和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空间的合并,达到能用、好用的目的(表1).打破传统居住空间中功能与空间一对一的定式,将可集中在一起的功能空间进行合并,在有效缩小空间尺度的同时,还可避免由于某些居住空间使用频率低所造成的空间浪费.如采用开敞式厨房,通过将空间打开,使空间可以相互借用,从而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3. 1. 2 空间利用高效化

3.1.2.1 竖向空间的利用

从多维度视野出发,将竖向空间纳入规划范围.一般层高下,把空间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进行规划,使易被忽视的上层空间得到利用,设置储物空间,或像鲍家声教授的高效工作室那样,利用空间叠加和穿插,将上下空间科学地组合利用.适当增加层高可提高空间利用率,当层高达到3.6m 以上时,可以利用竖向空间打造夹层来使空间得到高效利用.

3.1.2.2 空间的复合利用

做时间维度上的空间规划,实现空间在时间维度上的高效利用.功能空间复合的核心思想,是利用青年群体各种生活活动出现的时间差,合理地组合功能空间,使空间功能更有效的组合重叠.主要有空间重叠和空间调剂两种方式(图2、3).空间重叠即在同一个空间内,根据居住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通过利用智能家居或多功能家具,配合居住主体,完成不同时间段内不同性质的居住活动;空间调剂即在两种或多种居住功能空间并列存在的条件下,通过运用可灵活变化的分隔,根据居住活动的主次重要程度,拓展主要活动所需空间,压缩次要活动所需空间,从而方便居住主体的各种生活活动.

3.1.2.3 使用收纳式多功能家具减少家具空间占用通过严格地控制家具所占用空间,获得更多的活动空间,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人的居住活动,是需要一定家具来配合完成的,要完成不同的居住活动势必需要摆放多种家具.首先,收纳式多功能家具能满足有限空间中的多重活动需求,可有效减少家具的空间占用.其次,使用收纳式家具可增加住宅内的储藏空间,可避免杂物堆积影响空间的使用效率.同时,应避免因家具摆放不当造成空间浪费.

3. 1. 3 空间灵活适应性

空间的适应性是指空间适应住户生活变化所具有的弹性[10].青年居住空间应便于灵活分隔,方便对室内空间再划分改造和空间职能改变,以满足青年居住空间多样性和变化需求.适应性设计可通过调整室内空间的用途、数量、形状、布局和支配权等途径实现[11].贾倍思教授在《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中提出了适应性设计的中立、可变、多向联系、可增长的方法[12].通过对文献的研究,笔者绘制了适应性设计户型平面图(图4).设置的多功能间,可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变换成书房、儿童房,或为主卧拓展活动空间,体现了中立的设计方法;开敞式阳台,可封闭以增加室内空间,体现了可增长方法;灵活设置的隔断和可拆掉的轻质隔墙体现了可变的设计方法;空间之间采用多种联系,通过改变,使中间房间功能改变,体现了多向联系的方法(图5).

3. 2 基于青年群体交往和隐私需求的策略

3. 2. 1 合理的空间层次

3.2.1.1 空间层次划分

美国学者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将居住空间划分为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四个层次.对居住空间内空间的私密层次合理把握,将相同私密层次的空间集中布置,合理组织空间关系,并对空间配以相适应的交往功能(图6).不仅使居室内私密性得到保证,同时有利于营造好的交往空间氛围.

3.2.1.2 设置过渡空间

合理设置过渡空间,可以起到区分空间私密性的作用.同时,一些过渡空间是交往活动发生的高频场所,如居室内门厅空间,不仅起到保证室内私密性的作用,还常作为家庭成员间交往的空间.

3. 2. 2 增加交往空间

3.2.2.1 开发采光口的交往功能

采光口附近的空间光线和视线好,具有良好的交往氛围[13].设置大的采光口,利用采光口向外突出形成飘窗,或将采光口打开在外增加阳台,可增加室内交往空间.

3.2.2.2 合理安排空间回路

“空间回路”理论源自日本[14].通过在轻质隔墙适当位置开设洞口,使若干个功能空间相互联系贯通,从而使人在空间中的活动连贯,形成连续回环的交通流线.增设的洞口使原本无法交流的两个空间产生了联系,增加了交往空间,并形成视觉上的共享空间.视线相通和距离缩短,增加了交往活动发生的频次,并提高了交往效率.满足青年室内交往需求,同时符合青年群体家庭规模小,对家庭内部私密性要求相对低的需求特点.常用的空间回路方法有:用阳台连接多个房间;非承重墙上增设洞口;厨卫空间回路(图7).

3. 3 基于青年群体审美需求的策略

3.3.1 空间细部个性化

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一个小居室的户型已经确定,因此常通过对空间细部的操作来满足青年个性化的居住需求.室内装饰设计应秉承简洁性的原则,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避免过多装饰造成空间拥挤压抑.采用软分隔的方法,利用小家具、色彩、灯光等划分空间,为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创造余地.合理地运用色彩,在小居室内可以用统一淡雅的色彩淡化空间分区,在视觉上扩大空间体感,同时,可以利用色彩对一些不规则空间进行视觉效果上的修正,丰富细部空间的趣味性.

3.3.2 发展式精装修住宅

发展式精装修住宅,住户通过菜单式选房,选取家装模式,参与设计过程,使空间推陈出新,满足青年群体居住空间多样性的需求.采用工业化、标准化的部品,精细成熟的施工技术和环保的建材降低成本[15],既减少了资源浪费,也使住宅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式精装修住宅可减少青年群体置业的经济压力,同时,精装修住宅拎包入住的特点,节省了青年因装修造成的时间耗费,符合青年群体消费特点.

4 结语

在设计细分化的趋势下,将青年群体居住空间设计作为独立命题展开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针对青年群体过渡时期的生活、交往、隐私、审美四方面需求,提出了相应图6 住宅空间私密性序列示意图的居住空间设计策略.但是,对青年群体居住健康需求、休闲需求上的讨论还不足,对一些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上的研究尚有欠缺.在今后的青年居住空间设计中,应当详细调查青年群体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策略,以期为青年群体设计出更为适用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郝晓艳.基于郑州青年群体过渡性需求的小户型空间设计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7.

[2】刘丽丽.小户型居住空间计划的适应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

[3]曹勇.青年群体居住需求和住宅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桑迪.青年居住行为模式下的住宅设计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5]田贺,田晓东.SOHO模式对未来住宅和室内设计的影响.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55-58.

[6]刘寒芳.当前与未来居住模式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8.

【7】侯方伟,黎志涛.LOFT现象的建筑学研究——以苏州河沿岸为例Ⅱ].新建筑,2006,(5): 23-26.

[8]谢珂.基于多元化生活方式的新型城市住宅研究[D].郑州大学,2007.

[9]陈红,谢珂.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小议城市青年住宅SOLO】.中外建筑,2007,(3):65-66.

[10]周燕珉.中小户型住宅套内空间配置研究Ⅱ].装饰,2008,(3):31-35.

[11]林巧琴.室内居住空间的适应性设计.装饰,2007,(2):111.

[12]贾倍思,王微琼,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16-18.

[13]袁晓兵.SOHO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14]周燕珉,林菊英,“空间回路”在中小户型住宅中的应用[J].建筑学报,2007,(11): 5-7.

[15]周燕珉,杨洁.追求小户型的精细化设计,城市开发,2006,(8):20-22.

(收稿日期:2018-06-20)

居住空间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评论,上文是关于过渡性和青年和群体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居住空间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居住空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