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高校图书馆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构建与服务模式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校图书馆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11-30

《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构建与服务模式》

该文是高校图书馆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跟高校图书馆和第三空间和模式创新研究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构建方法;文化服务

摘 要:文章在介绍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就同济大学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构建方法展开了分析,对“第三空间”的空间规划和功能拓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室内空间设计、空间功能划分、配套设施建设等,并从构建文化服务品牌、读者自主导航服务模式、“虚实结合”的开放性服务体系及人性化管理制度等角度归纳出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创新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11-0063-03

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服务机构,是为在校师生提供学术资源和知识教育的重要组织,是促进社会学术文化交流的一线场所,同时也是满足在校师生及社会读者文化消费和精神需求的交流活动中心.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图书馆“第三空间”研究的深入,有关图书馆“第三空间”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在校师生及社会读者的文化需求构建“第三空间”并创新服务模式,以提升自身文化服务能力,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1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国内外研究现状

1.1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含义

最早提出图书馆“第三空间”概念的是美国人文学家雷·奥登伯格(Ray Oldenburg),他在《绝对的地方》(The Great Good Place)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第一空间是指满足人们生活的家居空间;第二空间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工作或涉及利益相关活动的工作场所;第三空间是指区别于第一、第二空间,不涉及利益关系并能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非正式的公共聚集场所.他提出以“第三空间”的定义概括非正式公众聚集场所,并将其解释为:“区别于人们居家和工作场所之外经常性的非正式聚会公共场所的统称”,可以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和精神需求[1].

1.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最早有关图书馆“第三空间”的理论研究是在2009年国际图联的卫星会议上,图书馆“第三空间”成为与会者研究的主题.各国学者就图书馆“第三空间”展开了一系列探讨,此后各国图情界的学者就如何构建图书馆“第三空间”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美国学者戴尔斯认为:“第三空间”是图书馆功能的延伸,是文化服务的空间体现.德国学者理查认为:“第三空间”是传统图书馆功能的再造,是具有文化服务能力的资源空间.但在笔者看来,加拿大学者约翰·尼森提出的“‘第三空间’是文化传承与学术交流的非正式空间”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无论图书馆服务模式如何改变,图书馆所具有的职能地位是不变的,图书馆只有围绕读者需求不断构建新的服务空间并推出新的服务模式,才能不断强化服务职能,扩展服务网络,为更多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2].

1.3我国研究现状

从图书馆“第三空间”概念被提出后,我国学者就对“第三空间“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李海梅提出:图书馆“第三空间”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非正式的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她的这种论点虽然阐述了图书馆“第三空间”的作用,但没有详细归纳出“第三空间”的功能.董一燕认为:图书馆“第三空间”是未来图书馆的形态,是读者进行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的休闲空间,必须以实体空间为依托.在笔者看来,贺海侠提出的观点更具理论指导意义,他认为图书馆是为读者提供信息的专业组织机构,它所开展的服务工作是不受利益约束的,能否较好地发挥出“第三空间”的功能与管理者的意识有很大关联.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在实践中不能片面地将‘第三空间’理解成休闲娱乐,应与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保持一致,围绕读者需求开展服务,在知识服务过程中为读者提供休闲放松的空间.只有如此,高校图书馆才能构建出独具特色的“第三空间”,开展特色服务,以满足读者的生活文化需求[3].

2同济大学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构建方法分析

2.1以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为目标

为了发挥自身在对德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满足师生读者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拓宽国际文化交流渠道,同济大学图书馆一直在积极探索服务转型.同济大学历来就有良好的对德文化交流传统,根据同济大学的办学定位,创建具有对德文化交流特色的图书馆是其走向世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环节[4].同济大学图书馆通过了德文图书馆建设规划,并于2014年正式实施.同济大学构建的德文图书馆“第三空间”范式的核心目标是建设集“文化交流、学术服务、社交共享、休闲娱乐、体验阅读”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同济大学图书馆应以学术文化交流为导向,实现文化融合创新,向读者推广“慢阅读、深阅读”等理念,坚持学术和文化兼容并包,打造国际学术文化服务交流体系(见图1).

图1图书馆“第三空间”学术文化服务交流体系

2.2空间定位

同济大学图书馆“第三空间”是集学术交流、文化资源共享、社交活动、休闲娱乐、阅读体验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提倡多种学术交流服务,旨在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渠道,促进多种文化融合.

2.3服务群体

同济大学图书馆“第三空间”面向的服务群体是在校师生,尤其是与德国文化交流相关院系的师生、德国留学生、德国文化研究人员等,旨在构建以对德文化交流为主的学术服务,为德国文化研究者、读者提供多种文化的交流服务.

2.4服务目标

同济大学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服务目标是对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进行变革,使自身成为高校师生学习国外文化、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的多功能空间,以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学术创新、文化传承为核心理念,打造具有典型文化特色的德文图书馆品牌.

2.5总体设想

同济大学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构建,是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同济大学在对德文化交流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拓展对德文化交流的渠道,加强我国与欧洲国家的学术合作与文化交流,在促进与欧洲国家不同院系合作的基础上,为相关院系的“拳头学科”输出文献资源和智力,构建以德国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服务空间,为其他高校图书馆建立“第三空间”提供可用范例.

2.6服务模式

同济大学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服务模式包括志愿者服务管理、文献资源捐献管理、学术活动管理、读者自助服务管理等内容,旨在建立以“读者自主管理”为核心,实体空间与虚拟服务相结合的开放性服务机制,以满足读者自主查询信息、借阅文献资源的需求.

3服务空间规划及功能拓展

3.1室内空间设计

同济大学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设计突出了德国文化特色,是在原有图书馆空间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室内空间设计遵循“现代、时尚、简约、动态化”等原则,注重整体空间元素的动态和谐.“第三空间”在室内空间划分上遵循艺术对比原则,材料选择和色彩搭配侧重虚实对比,线条划分粗细均匀,使建筑物风格与室内空间风格相得益彰.德文图书馆的空间设计风格与建筑物设计原则保持一致,遵循内外结合的原则.室内空间设计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将室外建筑物的建筑造型引入室内空间,增强和谐度.②大量汲取德国文化元素,突出现代简洁的设计理念,注重空间色彩和品质.③室内空间设计动静结合,以简单的线条相区分,使室内空间更加舒适安静.

3.2空间功能划分

同济大学图书馆在空间功能上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文化空间.根据学术文化交流共享的需要构建文化共享平台,使优秀的学术文化得到多元化传播,促进中西方学术文化交流.②学术空间.即以学术交流、学术服务为目标打造活跃的学术平台,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开展学术沙龙、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学术服务创新.③休闲阅读空间.面向读者构建温馨典雅的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依托读者需求开展个性化阅读服务.④社交空间.面向读者构建生动、、活跃的交流氛围,为读者进行交流、互动提供空间.⑤阅读体验空间.引入先进的可视化技术,采购先进设备,构建集视听思维体验于一体的阅读体验空间,突出图书馆的阅读服务特色.

3.3配套设施建设

同济大学德文图书馆在配套设施建设上也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定位,考虑到用户的需求,注重配套设施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使配套设施尽可能满足读者的使用需求.一方面,同济大学德文图书馆考虑到读者空间功能使用的便利性,在各个功能空间设置了读者标识系统,使读者能够借用各种物体标识合理使用空间;另一方面,考虑到不同空间的功能和读者的体验,在书架、阅览桌椅的选择上注重实用性,在走廊、拐角处配备了长椅、沙发等休闲工具,旨在为读者打造一个舒适的阅读学习环境,使各部分的空间功能可以有效地发挥出来.

4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创新服务模式

4.1构建文化服务品牌

图书馆应制定科学化的品牌服务战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构建开放平等的交流空间,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内容,构建高标准、人性化的服务体系,打造文化品牌形象,确定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品牌.

4.2读者自主导航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构建“第三空间”应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积极探索以用户为主的读者自主导航服务模式,即让用户在享受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这不仅有利于构建开放的图书馆阅读环境,创建积极、文明、和谐的文化交流氛围,而且有利于强化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

4.3“虚实结合”的开放性服务体系

“虚实结合”的开放性服务体系的构建,要求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既要有实体空间支持,也要借助信息网络向读者提供线上信息咨询、信息导航、智库支持、知识获取等服务.图书馆要重视“第三空间”的网络化建设,建设移动终端为读者提供知识实时共享服务,使馆藏资源进一步开放,能被读者全面利用(见图2).

图2开放性服务体系示例图

4.4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在创新服务中要考虑建设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中要适当融入人文元素,既要保障读者文献资源获取的公平性,也要引进能被读者广泛认可和接受的自主管理评价机制.高校图书馆只有对各种服务活动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促进图书馆“第三空间”价值的发挥.

5结语

国内外有关图书馆“第三空间”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化实践正在积极开展,高校图书馆也应在保障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对各种功能空间进行详细划分,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文化品牌,开创读者自主导航服务模式,建立“虚实结合”的文化服务体系,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提高文化服务效果,彰显服务特色,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李红培,鄢小燕.国内外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进展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6):16-20.

[2]史艳芬.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及创新服务实践研究[J].图书馆,2016(6):80-82.

[3]牛红艳.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的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2(3):92-95.

[4]吴惠茹.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第三空间的价值及其实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14-17.

(编校:周雪芹)

高校图书馆论文参考资料:

图书馆论文发表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杂志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总而言之,本文是关于经典高校图书馆专业范文可作为高校图书馆和第三空间和模式创新研究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高校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