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信息化建设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与行政院校系统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治理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信息化建设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0

《行政院校系统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治理》

本文是信息化建设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跟信息化建设和数据治理浅析和行政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行政学院、党校等干部培训系统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类学校都在开展与之相关的各项活动.各种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也使各类学校的数据资源快速增长,并累积了大量的异构系统数据,但由于数据格式各异,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使得数据的共享和利用困难,更无法实现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信息化.能否妥善地处理这些数据,达到数据治理的目标,成为各类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依托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培训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对学校各种数据进行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据治理与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包含多个不同的领域,其中一个最显著的领域就是数据治理.也就是说数据治理是整体数据管理的一部分.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协会颁布的数据管理成熟度模型(DMM)模型中包括六个有效数据管理分类,其中一个就是数据治理.数据治理是用来明确相关角色、工作责任和工作流程的,确保数据资产能长期有序地、可持续地得到管理.而数据管理则是一个更为广泛的定义,它与任何时间采集和应用数据的可重复流程的方方面面都紧密相关.例如,简单地建立和规划一个数据仓库,这是数据管理层面的工作.定义谁以及如何访问这个数据仓库,并且实施各种各样针对元数据和资源库管理工作的标准,这是数据治理层面的工作.

二、行政学院系统信息化建设中数据治理面临的问题

(一)数据治理意识薄弱

数据治理是指将数据作为学校的重要核心资产和资源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现在各级行政院校内部普遍存在着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数据治理的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数据是学校的核心资产和资源,缺乏对数据的统一管理,致使数据管理职责分散,权责不明确,无法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规程、标准等.进而无法提高数据的质量(完整性和准确性),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和保密性),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二)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

由于行政学院内各部门业务信息系统的分散建设,致使各业务部门管理的数据是从各自的角度来考虑,导致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业务系统中.另外,由于缺乏从全局角度出的的数据顶层规划和设计,以及相关的数据标准和可信数据源,使各部门间的数据存在着冗余和差异,以至于不一致,有时甚至出现部门之间数据矛盾的情况.

(三)数据全周期管理缺失

数据全周期管理,是指对数据从创建和使用,到过时被删除这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管理.在各级行政学院内,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规范和流程还不完善,无效和过期数据的判定条件模糊,数据生命周期状态的查询还没有实现,数据生命周期的管理范围较小,没有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对于不同生命周期数据的分级归档存储欠缺,元数据管理利用效率较低.

(四)业务流程不清晰

业务流程不清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院业务部门内部流程不清,工作人员对本业务领域里面的业务流程不清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于其所负责的工作业务流程力什么是这样,不明所以.二是跨部门流程不清楚,其主要表现一是流程不透明,就是师生在办理具体业务时,不知道事情办到哪一步了,现在在哪个部门:二是跨部门业务流程不完善,有些业务该怎么办,没有人给出具体的流程.

(五)缺乏主数据及对其的管理

主数据是指学校内各个业务系统需要共享的数据,主数据管理是指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对需要共享的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并把整合后具有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的主数据传送给学校范围内需要使用这些数据的各种业务系统中.但现状是各行政院校核心业务系统的师资、学员、课程、科研等重要数据信息分散存储,且不是通过统一的业务管理流程进行数据维护,无法保障主数据在整个业务范围内保持一致、完整和可控.

三、行政学院系统信息化建设中数据治理工作思路

目前很多行政院校也开始着手进行了一些数据治理的工作,例如统一数据规范,建立数据标准,进行数据整合以消除信息孤岛等,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数据质量问题,但未能从全局的观点,采取全面的措施来达到数据治理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数据质量,扩大数据的应用范围,提升数据的价值,各级行政学院有必要启动全面的数据治理工作.针对目前行政学院系统信息化建设中数据洽理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组织架构、数据管理、技术三个维度提出具体数据治理工作思路,以使数据治理成为一个持续改进的数据治理体系.

(一)组织架构维度

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是开展数据治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根据现阶段我国行政院校的实际情况,可采取如图1所示的组织架构形式.主要由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数据治理委员会)、数据治理工作组和信息技术人员构成.

考虑到数据治理的重要性,领导小组(数据治理委员会)由院校一把手和各有关部门的主管领导组成,主要负责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明确数据治理的范围和目标,确定数据源的出处、管理和使用流程,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以及数据治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等,并明确相关人员的权责.

数据治理工作组在领导小组领导指挥下负责具体工作,主要由下设的办公室负责人、信息技术部门主管、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和信息员,以及所用业务系统的第三方厂商组成.负责维护各自业务系统的参数和基础数据,并对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审核、检查和整改,以提高数据源的数据质量.数据治理工作组各部门之间的具体沟通协调工作可由下设的办公室和信息技术部门共同完成.

信息技术人员由学院有关部门的信息技术人员组成.包括系统开发人员、数据质量分析员、业务分析员和数据管理员.这些不同的人员在数据治理过程中承担着彼此不同,而又相辅相成的职责.其中系统开发人员在数据治理过程中主要的工作包括访问及交付相应数据给业务用户、提高数据处理的性能、最大化减少异常和出错的影响、开发和完善技术最佳实践.数据质量分析员在数据治理过程中负责数据的剖析、清洗匹配合并等,具体工作包括为开发人员定义数据规格及标准、为各部门有效的追踪数据质量问题、实施被业务人员和数据管理员定义正确的数据质量规则、不间断的监控数据质量水平及问题等.业务分析人员在数据治理过程中负责定义数据的转换规则,具体工作包括与需求开发人员协作,正确捕获和解析业务需求、与开发人员和数据管理员协作,为业务用户缩短数据产生价值的时间.数据管理员需要定义引用数据,并管理元数据,具体要求工作包括保证数据的质量、正确、完整、一致、审计及安全性、定义“引用/参考”数据、为各业务部门数据实体给出正确地业务定义,并能解决混淆和有争论的数捃定义等.

(二)数据管理维度

构建行政院校的数据治理体系,其核心包含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数据服务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主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既有机结合,又相互支撑.

1.数据标准.数据标准这里是指学校建立的一套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涵盖数据分类分级、记录格式及转换、编码等的多层次数据标准化体系.数据标准的建立是行政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院校内的各类数据必须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组织,才能构成一个可流通、可共享的信息平台.数据治理对标准的需求可分为应用性和基础性两类,应用性标准主要包括数据交换和共享技术规范、数据质量标准、元数据标准等,通过这些统一的标准规范,来实现数据的整合和交换.基础性标准主要包括数据字典、数据分类和编码等,是学校数据整合、交换及共享的基础和前提.

2.数据服务.数据治理最终目的就是要服务于学校各部门、人员等.数据服务管理是指针对内部积累多年的数据,研究如何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在分析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优化业务流程.数据在使用时,通过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来统一数据源,变多源为单源,加快数据流转速度,提升数据服务的效率,且通过使用数据挖掘和分析等工具来发现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3.数据质量.数据质量管理是通过可靠的数据提升数据在使用中的价值,是一个循环管理地过程.它包含对数据的过程质量和绝对质量管理.过程质量包括存储质量、使用质量和传输质量,数据的存储质量是指一是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免受被破坏.二是在使用被存储的数据时能方便及时地存取.数据的使用质量是指数据能被按照正确地方式使用.数据的传输质量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能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以及传输效率.绝对质量是指数据自身就具有的属性,包涵数据的自治性、完备性和真实性.

高质量的数据要达到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和可靠性这五项要求,必须通过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来实现.数据质量管理的规划和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和管控体系:二是要落实到各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中,包括对各业务部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质量检查等:三是通过数据治理平台以及定义的数据质量管理业务规则,来发现数据质量问题并持续改进.

4.主数据.对行政院校来说,可以把需要共享和交换的,反映院校办学状况的主要数据规定为主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培训班次和类别、教学资源、财务、资产等.主数据可以根据院校的具体情况自行定义.主数据管理的流程如下:首先某个业务系统触发对主数据的改动,接下来主数据管理系统将整合之后完整、准确的主数据传送给所有有关的应用系统,最后主数据管理系统为决策支持和数据仓库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源.因此对于主数据管理要考虑运用主数据管理系统实现.

5.元数据.元数据( Metadata),是描述数据的数据,用来描述数据、内容、业务流程、服务、业务规则以及组织信息系统的支持政策或为其提供上下文的信息.元数据在数据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数据质量管理的核心.主要俞为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技术元数据是关于技术细节的数据,如数据库的信息、数据整合质量报告(包含数据抽取规则和计划)、数据字典、源系统的数据模型等都属于技术元数据.业务元数据是指从业务的角度来描述数据的数据,如数据转换的业务规则、代码的定义、报表表头和指标的定义等都是业务元数据.

6.数据全生命周期.数据全生命周期这里是指在行政院校中,信息应用系统中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都存在一个数据创建和使用,到过时被删除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内,这些业务数据的利用价值也相应不同,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对应的数据存储管理.另外,学校数据的生命周期与数据主体和业务持续性相关,同时还须考虑数据的使用频率.

7.数据安全.对于行政院校保存在各应用系统中的重要敏感数据,如何保障这些数据安全,不被非法访问和破坏,显得尤为重要.数据安全管理主要解决的就是数据在保存、使用和交换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数据隐私、访问权限的统一管理、数据使用的安全、数据安全审计、安全制度及流程的建立、应用系统权限的访问控制这几方面.

(三)技术维度

数据治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为了达到确保数据质量这一数据治理目标,从技术维度来说重点在于搭建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应融合了信息标准、软件工具、实施方法等方面,形成适合行政院校的数据共享平台,为院校内业务部门、教职工和培训学员提供更多更好的高质量数据服务.

该平台主要解决行政院校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主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并积累主数据.平台依托院校顶层设计的信息标准,将主数据从各部门各院系集成并管理起来,建立一个全校范围内的、标准单一的权威主数据中心,以解决标准统一、数据不一致、数据冲突、数据质量低下等问题.主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目标系统(即各部门各院系的系统)无需改变,各个数据来源系统中对主数据做的更改将同步到主数据中心中,同时通过主数据中心分发到数据目标系统中.实现了数据收集的高效自动化,支持标准动态的优化调整,数据同步按需采取实时或周期等方式.采用拉链表数据存储技术,不仅解决数据集成交换问题,也解决了历史数据存储和版本问题,可以为数据分析应用提供丰富、高质量的历史数据.同时,通过平台提供的健康检查以及运行监控等功能,可以及时发现标准不一致、系统异常、数据异常等问题,及时弥补管理漏洞并完善管理流程,进一步推动标准化落地,数据质量持续优化.概括来讲,数据管理平台应包含元数据管理、代码标准管理、主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接口、数据备份、数据质量检测、系统运行监控管理等功能

四、结论和展望

数据治理工作是在行政院校总体目标和规划的设计指引下进行的,这些目标和规划包括业务发展目标、IT治理规划以及数据治理相关的发展规划等,前文所述都要受此目标和规划指导.如果行政院校高层并没有数据治理的总体规划和设计,那么它的数据治理工作将无法开展.此外,数据治理工作涵盖内容比较广泛,从规划到实施,从业务到流程,从前台到后台,从管理到技术,各项工作都必须从制度上加以保障,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全面配合才能见到成效.◇

信息化建设论文参考资料:

信息化建设期刊

城乡建设杂志

建设法规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上文汇总:这是关于对写作信息化建设和数据治理浅析和行政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信息化建设本科毕业论文信息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