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化研究方面论文如何写 与《崂山文化丛书》校注三书读后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研究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26

《《崂山文化丛书》校注三书读后》

本文是文化研究有关论文如何写和三书和读后和《崂山文化研究丛书》相关论文如何写。

《崂山文化研究丛书》 (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是刘怀荣担任总主编、青岛大学七位教师分别执笔而成的一套丛书,被誉为当前关于崂山文化研究“最具前沿性和首创性”的系列成果.该丛书共七册,分别是《崂山道教佛教研究》《崂山文化名人考略》《崂山志校注》《劳山集校注》《周至元诗集校注》《崂山游记精选评注》《崂山诗词精选评注》.其中的校注三书,分别对首部崂山志书——明末即墨人黄宗昌父子之《崂山志》、首部专题歌咏崂山之作——建国前后寓青名士黄公渚之《劳山集》、建国前后首位知名的即墨本土诗人——周至元的遗诗,进行整理、校勘和注释.除了原书各占第一之外,此三书还具有三个鲜明的共同特色:

一是精选精校,意在打造成“全新的校勘善本”.其中,黄宗昌父子所撰之《崂山志》,迄今已有包括孙克诚注本《黄宗昌〈崂山志〉注释》(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在内的8种版本,并有黄肇颚《崂山续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8年版)、周至元《崂山志》(齐鲁书社1993年版)、蓝水《崂山古今谈》(崂山县县志办1985年内部发行本)等多种续写之作.但苑秀丽、刘怀荣二校注者既不泥于前说,又对“各种版本的长处择善而从”,根据相关资料和自己理解重加断语,力求通过细致、专业的比对和校勘,做成一个“全新的校勘善本”.其《崂山志校注》以“错误较少”的“民国二十三年本为底本”,参校以“手抄本、嘉庆本和民国五年本”,因而每卷后附有翔实的“校勘记”,并以按语形式说明其中分歧较大者.如第61-67页详附关于卷三正文的123条校语,除交代各本文字差异外,还以按语形式扼要加以判断,如第39条以为“众动”“当作‘动众’”,第115条引“嘉庆本下有‘通真宫在山北,皇庆二年建’”为证说明“此处应为‘遇真庵’”.而黄公渚的《劳山集》,除1963年于香港影印发行的无标点手写本外,从未正式出版过,因而在校勘、标点方面面临着无任何前人成果可资借鉴的困境.但刘怀荣、苑秀丽二教授迎难而上,以影印本为底本,校以山东省图书馆特藏部所藏油印本,并参以黄公渚《匑庵文稿》《碧虑商歌》及周至元《崂山志》、黄肇颚《崂山续志》等,再凭借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校勘功力,力图将《劳山集校注》做成迄今“第一个标点校勘本”.而其对《戚氏》《醉翁操》《夜半乐》《宝鼎现》《莺啼序》等现代读者较为陌生的生僻长词的标点之功,尤不可没.作为建国前后最为知名的即墨本土名士,周至元终生倾心于对以崂山为中心的家乡风土人文的歌咏赞颂之中,他编纂的《崂山志》一书于生前已结集成册,却因各种原因而至去世后30余年方出版面世;而他撰写的1000余首诗作,虽经其次女周延顺等后人的多方努力,却始终未有全本正式出版.而《周至元诗集校注》的校注者潘文竹编辑,通过对搜集到的尽可能多的口头和书面资料的梳理,确定了以周延顺女士保存的周诗原稿及其自费整理印刷的《懒云诗存》为底本、以周氏《游崂指南》《崂山名胜介绍》《崂山志》《周至元诗文选》以及蓝水《崂山古今谈》等为校本的基本原则,对周氏遗诗进行全面汇总式整理与校勘,力求将《周至元诗集校注》做成一个最为全面的善本.校勘目的的明确,决定了校勘者在底本和校本的选择、异体字词的校勘、校勘用语的严谨等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也使三书实现了“全新的校勘善本”的目标.

二是精考详注,力求成为通俗易懂、宜于传播的现代读本.由于原作者学术素养、时代久远等因素,对今天的广大读者而言,三原作不仅用典甚多、语言难懂,其所涉人名、地名、事件等也常常令人茫然不知所云.因此,三书校注者本着通俗易懂、便于传播的注释原则,不仅对原作涉及的典章制度、名物知识、历史人物和事件等进行考证注释,而且对其中的用典、难解字词等也一一加以标注,力求以准确、简洁、通俗的注释消除各书的阅读障碍,促进各书在普通读者中的流通与传播.如《崂山志校注》第81-82页,不仅对“元丘长春”条中的丘长春、元太祖、李志明、王重阳等人物进行了简注,还解释了“宗伯”“元大德”及“荧惑”“羽士”等与古代典章制度、名物相关的词语,并对“圮”“畀”这两个疑难词和“几”这个古今异义词进行了解释,为读者阅读扫清了多方面的障碍.另如《劳山集校注》第180-181页,分别对黄公渚《一气石在三茶山》诗中的“一气石”“三茶山”两个崂山地名、“米南宫”一个历史人物以及“绛霄”“落照”“嵬峨”等诗词用语进行简洁、明确的解释;《周至元诗集校注》第135页,则对《奉寄黄哲渊女士》诗中女主人黄哲渊以及借以赞美黄氏的南朝才女谢道蕴、五代才女黄崇嘏、唐传奇中奇女红拂等的故事加以注释,从而使读者更易理解诗人借历代才女故事表达的对黄氏之才的赞美之意.因此,三书不仅可作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文化研究者的案头读物,也可作为普通读者尤其是崂山文化爱好者的通俗读物.

三是资料丰赡,文化传播意识强,是弘扬和传承崂山文化的必备之书.如前所述,此三书原作分别占有一个“第一”,其内容博涉崂山自然景观、历史人文、风土人情,是传播崂山文化的重要著作.而三书校注者凭借良好的文献学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三书做出简洁考证和通俗注释,使三书具有资料丰赡、易于阅读的共同特色,不仅为崂山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可读之物,而且在崂山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面也做出了应有贡献.其中,黄公渚《劳山集》诗作中广涉同游名人,著名者如蔡元培、叶恭绰、张伯驹、龙榆生、启功等;但其中还有许多是现代读者并不熟悉之人,如谭延闿、袁荣叟、刘延琛等,而且,黄公渚指称这些人时往往采用现代读者极不熟悉的字号,如《内九水与病山、伯明、叔文、金坡同游走笔放歌》《劳山饭店夜宿柬潜廔、道冲丈》《华楼宫与孝陆、治丞、海云同游》等诗,仅据标题今人很难确知诗中所涉人物为谁.因此,《劳山集校注》重点对这些黄公渚在青岛时期交游的文化名人进行考释.这些考释资料不仅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黄公渚与这些名人、这些名人与青岛的关系,还使读者对黄公渚时期以崂山为中心的青岛文化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而黄宗昌《崂山志》广涉崂山地理、风物,因此,《崂山志校注》在广泛参阅各种续修本和现代学者的研究之作,重在精当校释原作涉及的崂山历史人文、风景名胜和道释文化,如其第58-61页,对遇真庵、聚仙宫、迎真宫、通真宫、寓仙宫、百福庵、延寿宫、神清宫、天仙宫、先天庵、驱虎庵、圣水庵、斗母宫、石佛庵、慧炬院等十多处宫观,从地理位置、历史变迁、文化特色等多方面进行恰当阐释,从而使该书成为海内外读者了解崂山的一扇窗口.而《周至元诗集校注》不仅是周氏诗作大全,还追随周诗步伐一一考释了其中提及的崂山释刹道观、洞窟石室、亭台楼阁、书院别墅等自然人文景观,郑玄、憨山、康有为、高弘图、宫中梱等历史名人以及袁荣叟、芮麟、钟惺吾、王明佛、黄公渚、蓝水、赫保真、邵次明等同时代名人,从而使读者在阅读周诗的同时,神游崂山,体悟其自然山水、人文风景之美及其历史文化的博大丰富和源远流长,以至有“崂山人文看不尽,顿教两眼一时忙”之感.可见,三书校注者意在让更多人通过阅读认识和了解崂山自然风景、人文历史之美,进而传播和弘扬崂山文化.这种以传承和弘扬崂山文化为己任的治学意识和勇于担当精神,正是黄宗昌、黄公渚、周至元等有识之士之所愿;因而,就此角度而言,此三书不仅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价值.

毋庸置疑,此三书亦有其不尽如人意之处.就丛书而言,三书体例未能统一,如仅《崂山志校注》有专门的校勘记,其余二书,或因为孤本而缺少校记,或将校勘记与注释混排.倘来日能搜得新校本,或再版时将校勘记与注释分开排版,将能更为完善.不过总的看来,这些问题瑕不掩瑜,并不影响三部校注之作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启迪意义.据悉,该丛书第二辑的研究工作已提上日程,我们静心期待此三书的后续性研究成果.

(作者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

文化研究论文参考资料: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归纳上文:该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三书和读后和《崂山文化研究丛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文化研究本科毕业论文文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