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的老院论文范文数据库 跟我们的老院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的老院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27

《我们的老院》

本文是的老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老院和院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我们的老院,叫粤东会馆.那是一座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会馆,坐落在北京城前门楼子东侧一条叫作西打磨厂的老街上.

这座粤东会馆建于明末清初,老门牌是西打磨厂179号,新门牌90号.当时,广东同乡嫌广渠门那里的面积小,而且偏僻,交通不方便,出资迁到西打磨厂,紧靠皇城,占地两亩,盖了这个新粤东会馆.想那时的广东人和现在一样,能折腾,起码是赚了钱,要不怎么能够置办第二房产?

新建时将粤东会馆曾经一度易名为嘉会会馆,后又改了回来,足见对粤东会馆的钟情.我住的时候,会馆肯定是清末民初时翻修的了,不过基本格局未有大的改变.据说,清光绪年间,广东人陈伯陶写过一副怀念袁崇焕的对联:粤峤星辰钟故里,蓟门风雨引灵旗.专门送到粤东会馆保存,可惜,我问过老人,谁也没有看到.

它是一个三进三出的大四合院,街旁的高台阶上,两大扇黑漆木门,两侧各有一扇旁门,虽然破败,但基本保留着当年的风范.大门内足有五六米长的宽敞过廊,我们叫它大门道.过廊里西侧有一大间房子,有门无窗,是当年的门房.东侧有一块贴在墙上的黑板,是抹在墙上的水泥,再刷上一层黑漆,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产物.当时,在上面写着最高指示——的语录.有意思的是,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好多年之后重访大院的时候,不仅它还健在,而且,上面用粉笔书写的语录也还健在.有趣的是,那语录正是当年我写上去的.小二十年过去了,喧嚣不再,笔迹犹新.

过廊外是宽阔的青砖铺就的甬道.其东边一侧,有一个自成一统的小跨院,小跨院里,一排三间倒座房,两间西房,两间南房,想应该是当年乡里一些赶马车的下人住的地方.西侧是一片凹下一截儿却很开阔的沙土地,是用来停放马车,让马匹休息蹭蹭痒打打滚的场所.最早的时候,那里曾有一棵垂杨柳树.我小时候,那里还是可以踢球的操场,可见足够的宽敞.方砖甬道,高于东西两侧,甬道的下面挖了一个一人多深的大坑,上铺一块大木板,下面藏有全院的自来水表,捉迷藏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常常藏进去,就像电影《地道战》一样,谁也找不着了.

前院那三间正房,最早是房东住,他是广东人,是不是最早粤东会馆主人的后裔,我就不清楚了.大院已经多次易主,他应该是大院最后一任的房东了,后来院子交了公,归房管局管理修缮,他们一家依然住在这里.应该说,房子不如中院和后院的正房,我不知道为什么房东自己住.相比较,前院显得要局促一些,因为没有院门,正对着影壁,但是,前面的空间还是不小的.它有宽敞的走廊和高台阶,左右两侧各种有一棵丁香.

小时候,我们常从家里拿出床单或被单,挂在两棵树之间,成为我们演戏舞台上的幕布,舞台就在房东房前的高台阶上.房东家人很少,人很和善,不管我们,任我们在那里连唱带跳地折腾.

站在静悄悄、空荡荡的院子里,地理和历史的空间,只有依托记忆、依托想象、依托文字,依稀还在,现实的空间已经面目皆非.我想起了我们的老院,想起了那些我曾经熟悉的已经过世的前辈和与我一样依然在世的人们,想起那些让我怀念让我心痛让我惋惜让我愤怒的种种人物.在人物与老院共生的漫长岁月的沧桑变化与动静对比中,重想杜诗:“自古皆悲恨,浮生有屈伸.此邦今尚武,何处且依仁.”意味深长,不觉无言.

(摘自《我们的老院》肖复兴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的老院论文参考资料:

本文点评,本文论述了适合老院和院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的老院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的老院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