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清明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和清明怀人三章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清明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3-27

《清明怀人三章》

本文是清明方面有关论文范本与清明和怀人三章和三章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修伞人

小时候,住在江南的一个小镇.青石的街道,灰色的马头墙上长满记忆的苔藓.斑驳的阳光穿透户牖,却穿不透一季梅雨的期期艾艾.人们安居乐业,日子过得不紧不慢,邻家的女孩在檐下挂出一只风铃,把无心经过的闲愁一一数过

是一个黄昏吧,巷子口又响起了修伞人嘹亮的吆喝:“修洋伞了……”修伞人的方言有一种吴侬软语的味道,婉转流丽,把一个尾音拖得很长很长.跟修伞人一块进入巷子里的还有磨剪刀的师傅和锡镴匠们.小巷立刻忙碌起来了,主妇们纷纷把残缺破旧的雨伞和卷刃生锈的菜刀剪刀拿出来,交给穿街过巷的手艺人;如果有谁家的闺女嫁人,按照家乡的风俗,是要打一些镴器的,于是镴匠开始生火,整个小巷都笼罩在一股喜气洋洋的烟雾中.

“好久没来了吧?”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把修伞人让进院子里.修伞人是一个瘦瘦的中年汉子,黝黑的皮肤,修长的身材,五官清秀,笑容腼腆.修伞人一边麻利地修缮我们家那顶断了伞骨的黑布伞,一边跟母亲唠着家常.从谈话中得知,修伞人做过小学的代课老师,实在不忍心丢弃父亲传下来的手艺,才来行走江湖.不知为何,当母亲问他孩子多大了,他忽然不说了.

就一顿烟的功夫,眼前的黑布伞焕然一新,收放自如.母亲赞叹说:“那么多修伞的,你的手艺最好了.”修伞人憨厚地笑笑,拿了零钱就走了,临走前还摸了摸我的脑后勺,眼神里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痛苦.

晚上,那些手艺人就住在镇上最便宜的一个旅馆里,统铺.旅馆与我家相邻,旅馆的院子里总是很热闹,行走了一天的江湖客们聚在一起喝着劣质的烧酒,说着粗鲁的笑话.短暂的相逢唤醒了普遍的乡愁,所以喝着喝着就容易醉了,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这天晚上,旅馆里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随着晚风丝丝飘荡开来,徘徊在云影天光里.听着听着,我心里竟然有一股莫名的酸楚,是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呢?

“一定是修伞人吹的.”母亲说,“傍晚修伞的时候,我看到他的背包里有一枝竹笛.”

“我去把他请过来,他的笛子真是吹得出神入化啊.”父亲说.父亲是小镇上公认的吹笛高手,我很少见他佩服人的.

多年以后我还记得那晚的情景,两个莫逆于心的知音在冷月下饮酒弄笛,我躲在母亲的怀里听着他们舒心畅达的笑声,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但心里有一股温暖的感觉,希望他们的谈话能永远进行下去.

很快就到了夜半,修伞人起身告辞,与父亲依依不舍.临走时,修伞人又痛惜地摸了摸我的头,叹气说:“要是我的儿子还在的话,也该有你这样大了.”

笛声散去,欢聚结束,不知为何,多少年过去了,修伞人临走的这句叹息却一直在我耳边.

“也许他曾经有过孩子,却不幸夭折了吧.”父亲说.

时代在前进,有许多古老的技艺和行业却濒于灭绝,像修伞,缘剪刀,修钢笔,镴匠等等.住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几曾听到过那样亲切地曳着长长尾音的吆喝?它们就像是一种美好的记忆,永远地封存在了某个被遗忘的角落里.

母亲去世以后,父亲经常用笛声寄托哀思,呼酒为朋,唤云为友,不知不觉短笛又精进不少.前几天回家整理母亲的旧物,意外地发现了记忆中的黑布伞.

“多少年了,你母亲都舍不得丢弃,等着修伞人来修啊.”父亲说着,眼睛里忽然有白光闪烁了一下.

中午喝酒的时候,我们闲话旧日的光景,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十几年前的那个修伞人,父亲感慨万分地说:“笛以无腔为高啊!就算十几年过去了,我的功夫也万万比不上当年的修伞人啊.”

“不知他现在怎样了?”我说.

“不知道啊,那天相会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也许高手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吧.也许他也已经不修伞了.伞破了,买一顶新的,现在谁还愿意去修伞啊.”

那天中午,我和父亲都喝得微醺,朦胧中,我仿佛听到巷子口有吴侬软语的吆喝声,依然是那熟悉而亲切的节奏:“修洋伞了——”那是记忆中清癯伤感的修伞人一路从江南的烟水路里走来,如候鸟般抵达童年的回忆里.

半夜里被一阵清越的笛声唤醒,起来却发现父亲独自一个人在院子里吹笛,谁又是那修补回忆的人呢?

人间有味是清欢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子如是说.有竹的地方就有笋.在李笠翁的《闲情偶寄》里,笋被列为天下蔬菜第一品.

“开门即是青山,读书处处净土”.五年前一个阴暗的春天,我到过一个叫石门的小山村.在我同学的书房,我看到了这样一副对联.

石门在溪口,与新昌毗邻,多山,山上多植竹.正如对联所云,一打开门,青山排闼而来,竹影婆娑,翠色逼人.可以想见,如果在月夜下,一个书生凭窗伫立,凝神静思,山之光,月之色,竹之影,书生之韵致,皆无可名状,无法描摹,真足以摄召魂魄.

同学姓毛,是溪口某所中学的老师,写得一手好字.是我在电大时最要好的,我戏称他为“毛竹先生”.临近中午时,“毛竹先生”说:“我们这里没有菜市场,招待客人的唯有自产的竹笋了.”

家在海边,在我的菜谱里,不可或缺的就是海鲜.而时下已是暮春,竹笋已不是时令菜.我一向不太喜欢蔬菜,所以禁不住谈“笋”色变.

“毛竹先生”微微笑了笑说:“有一句话叫做‘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一直认为,真正会吃笋的人,才会做事.”

“哦?”我微微皱了皱眉.

“因为笋至少有一百种吃法.”“毛竹先生”神秘地说.

果然是“全笋宴”,当上菜的时候,我不禁傻了眼,一桌子的笋啊,有竹笋烤肉,有油闷,有红烧,有清蒸,当然还有腌制的.正在我踌躇着不知如何下筷时,朋友夹起一块清炒的笋丝凑到我嘴里.我轻轻地咬动,立刻,舌根生津,一股清爽、纯粹、甘甜的味道充盈了喉间、食道、胃,甚至每个毛孔.最后,从胃里反刍而出,化做一股青翠之气.

我不由得长出一口气.“毛竹先生”说:“只有我们山里面的笋才是最好吃的,因为它最新鲜,一旦走入集市,笋便失去了原有的鲜味.”

那一天,我不禁食欲大开,吃到畅快处,“毛竹先生”推开窗子,满山遍野的竹子与满桌的竹笋相映成趣.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子如是说.

人间有味是清欢.我和“毛竹先生”都不是感情很浓烈的那种人,虽然都喜欢书法,彼此惺惺相惜.毕业了由于工作和地域的不同,我们很少联系,更遑说见面了.

自从那天在他家中盘桓了几日,登山,观竹,赏月,品笋,寄得浮生几日闲之后,就再也没见到他,当然也没有机会吃到世上最美味的笋了.

几年前的春天,为生活所迫,我做寿险代理人.第一次做保单,我很自然地想起了他.他是我最要好的同学,该不会拒绝吧.如果机缘凑巧,也许又有机会吃到他老家的笋了.

我开始打他的手机,却已关机.“这么多日子没联系,也许已换了号码了.”我在心里想,“这小子,换了号码也不跟我说一下.”

头顶着灰云,我来到他教书的中学,当我向传达室的老师说出了他的名字时,那个老师的脸色突然变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瞧了我半天,说:“你是他什么人?”

“同学啊.”我诧异地说.

“你们是不是很久没联系了?”

“是的,有几年没见面,有一年没打电话了.”

那老师叹了口气,缓缓地说:“他早就死了,一年前的清明,死于车祸.”

那天,我独自去了石门.竹影扶疏,他家的院门紧闭.邻居说,自从他去世后,他的父母就搬到溪口居住了.

在我离去时,我忽然发现墙门上贴着他的几幅书法.

风雨侵蚀,字迹依稀难辨.其中有一句是:

人间有味是清欢.

一壶酒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里面的桃花总要比山外面的桃花晚开几天,每年四月,桃花烂漫的季节,我都会选择一个周末,去溪口里山的老竺家喝酒.

最初的时候,是在上世纪末,那时的交通尚不发达,从奉化沿海出发,竟然要转四次车才能到达那个不知名的小村庄.早上出发时我从集市带去的鱼虾还活蹦乱跳,到了目的地已隐隐有股死腥味了.旅程困顿,但其间风物乡音变化之巨,让我身在小小的县域却有天涯孤旅横跨海疆山漠之感.

剡溪清澈蜿蜒,从村旁流过,过了青苔叠翠、藤蔓窈然的古石桥,映入眼帘的是一树树犹如画屏展开的桃花,人在画中,影在溪中,神在花中,不必沾花,香已满衣.这一刻,神肤洞达,身轻如燕,旅途的疲乏早已远去,情不自禁会从心底吟出这样的诗句:“陌上花开,可以缓缓归矣.”

是的,我就是那个归人,我带来了佐酒的海产、生硬的口音,还有酒饮微醺的好心情.院子里有一树桃花,桃花下有一张古朴的桌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几副竹筷,几只小瓷杯,那只镶银精美的镴壶是当年女主人最珍贵的嫁妆,而酒塞已打开,自酿的米酒醇香弥远.颇懂鼎鼐调和之道的女主人正在厨房忙碌着,等我的海鲜一到,便下锅装盘.须臾,山家清供与东海珍馐各领,山光花色与人意酒香相映成趣.觥筹交错之际,没有寒暄,也不共话桑麻,一壶酒,就让时光在杯子里安静地流逝,流过了花谢花开,流过了今夕何夕

我不善饮,老竺却是我唯一的酒友,他大我二十岁.与他成为一个忘年交缘于十几年前我遵父命去溪口里山寻访父亲的一个故友,那时我在溪口工作.沿着剡溪溯源而上,好不容易问到那个自然村,村民却说,故友早已去世了.时近中午,饥渴困顿,我竟然找不到一家小店.我悻悻地走到村口等车,这时告诉我信息的那个中年妇女疾步走过来说:“这里,只有下午一点半有班去镇上的车,你吃了饭再走.”

中年妇女身材瘦削,五官端正,打扮清爽,举止轻盈,她为我沏上一盏野茶,忙着做饭去了.中午,她的老公老竺从田里回来了,老竺身材高大,外表俊朗,与她很是般配.竺大姐简单地介绍了情况,老竺二话不说,转身就走,回来的时候,手上就多了几样食物,有花生米、牛肉干和回锅肉罐头.“这里的小店就在相邻的村民家,没有招牌,过路人根本就找不到,事实上,除了亲戚朋友,很少有陌生人到这里来.”老竺一边说着,一边从家里的米缸里打酒.“也许,你们会成为一对忘年的朋友吧.”竺大姐笑吟吟地说.

“浓酽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山里的菜肴淡雅简朴,米酒醇厚馥郁.我平时没有饮酒的习惯,那一天却鬼使神差的,饮了一杯又一杯.竺大姐匆匆扒了几口饭,就骑上自行车去几里外的五金厂里打工了.老竺说:“我们家那口子,就是心地善良,以前有修雨伞磨剪刀的手艺人来村里找活干,她总要留人家吃一顿饭.”那一天我们相谈甚欢,不知不觉错过了唯一的班车.老竺说:“这是缘分呐,我认你这个小兄弟了,不如在这里住一个晚上,明天再走.”

酒干了,再续,天黑了,月色映着桃花,就从镴壶里缓缓倾泻.我跟老竺间的第一次饮酒竞从中午一直延续到夜里.老竺并不健谈,我们大多时间都是沉默地饮酒,甚至他都没问我是什么工作,从何而来.也许对酒友来说,身份是最不看重的,能不能尽兴才最重要.也不知过了多久,桌上果肴将尽,我亦有七分醉意,老竺却依然不苟言笑酒风稳健,忽然他起身说:“你竺大姐该加完班回来了.”踏着月光,我和老竺一起走过桃林,到村口的古桥边等侯,看到那个瘦削的身影一路打着铃声顺着林荫小道迤逦而来,老竺眼里泛满了光彩,这是我见过的世上最温情的画卷.

有缘千里来相会,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偶然的一次饮酒,竟会成为我平淡岁月中不断重复的经典片段,往后每年桃花盛开的时候,我都会去老竺家喝上一宿.桃子成熟的时候,这对淳朴的夫妻必定会搞来满满一筐送到我家,匆匆吃顿中饭就走了,也不喝酒,他们就是这样不爱麻烦别人,却把最真的情谊给了别人.相交日深,我渐渐知道了他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在温州读书、工作.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女儿们继承了父母的优点,有着白皙的皮肤和俊俏的脸蛋.只是问到他女儿的详细情况,老竺的头低了下去,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

大概是第四年到他家的时候,我终于见到他的两个女儿,大女儿文静高雅,小女儿活泼俊俏,双姝合璧,仪态万千,令人想起铜雀台的二乔.“大乔”(不知道她的名字,姑且这样叫吧)却好像见不得光似的,不愿走到院子中间的桃花丛中来,否则就是“人面桃花”的典故重现.“她自小有哮喘病,长期吃中药,长大后,妹妹就代替我们一直在照顾,通常这个时候,经常是住在医院里,因为她对花粉过敏,所以每年这个时候,她都不能回家,今年她说她想来看看家里的桃花,但愿病情不要加重啊.”闻着屋子里飘来的淡淡药香,我听着竺大姐平静的述说,心里顿生怜惜.

中午我和老竺对饮的时候,她一直站在窗前,眺望那树桃花,“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她的目光一定穿过了她家的院门,飞向那漫山遍野的桃林,她想起童年时和妹妹在桃林里的追逐,她们天真烂漫的笑容比桃花还好看……猛然,传来她剧烈的咳嗽,老竺握着酒杯的手猝然颤动了一下,我发现,老竺鬓丝添白,一瞬间似乎老了很多.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的女儿.也是唯一一次.母亲在世的时候常常说:“你溪口里山那对大哥大嫂,真的很善良,每年水蜜桃上市的时候,总会拿来这么多的桃子还有笋干之类的特产,但愿好人有好报,以后他女儿嫁人的时候你一定要去做舅舅的.”说这话的时候,母亲已然病重,这样的叮嘱听了心里不免有点酸楚.

数年前夏季的一个凌晨,母亲在医院里去世的时候,我本不想给竺大哥添麻烦,可是这时候天崩地塌的,我只想找块平坦的陆地,所以不由自主地还是打电话给了他.他在电话里安慰说,节哀顺变,我和你姐姐马上打车来.

一到办丧事的地方,两人立刻加入操办的队伍里,竺大姐帮忙洗菜洗碗,老竺就跟着父亲的一帮叔伯兄弟去搬桌椅、柴禾.由于亲戚多,家里都住不下,晚上我去给他们开了宾馆,他们却执意叫我退掉,说丧事处处要花钱,山里人不怕吃苦,将就着就能睡一个晚上.夏夜懊热,蚊蝇肆虐,他们就在灵堂外的院子里铺开凉席睡了三个晚上,直到丧事办完才回家.

出殡的那天早上,一向沉静内向的竺大姐上香的时候突然情绪失控,嚎啕而哭.“都是苦命人啊!”老竺的眼眶也润湿了,嘴里喃喃着,不断重复着这句话.

第二年春天,我照例去了老竺家.刚刚失去了母亲,所以喝酒的气氛难免有些凝重,不似往日的欢乐.我问起“大乔”的病情,老竺叹了一口气,指了指院子里的那一树娇艳的桃花:“她已经回家了,现在每天都可以看桃花了.”

天光日影徘徊在似锦繁,隐隐地有咳嗽声传来.“记不记得去年你姐姐在你母亲出殡的那天哭的那么伤心吗?就在你母亲去世前的一个星期,刚刚料理完了大女儿的丧事.”老竺低声说,“按照大女儿生前的遗愿,我们在树下埋了一部分她的骨灰,这样,每天都能看见她了,这不,她正在听我们谈话呢?你这个舅舅来了,她应该很高兴的……”

不知那一天是怎么过去的,两个整整相差一代的男人,一个有丧母之痛,一个有丧女之悲.当两种痛楚融合在一起,愁云惨淡,天地同悲,就让这种痛楚在血液里、在酒精里狂啸吧!

今年的春天,“小乔”把老竺两口子接到了温州.其实“小乔”年前就结婚了,为了怕我破费,他们没在女儿嫁人的时候通知我.“你知不知道,我妈生前一直要我去做舅舅的,盼了好几年,你却不给我机会.”我在电话里埋怨说.

“今年桃花盛开的时候,我是不能在家陪你喝酒了.但我知道你一定会来,钥匙就放在隔壁的邻居家,菜要你自己带了.”

今年桃花盛开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去了老竺家,我找到那个熟悉的米酒缸,躐壶,昔日的记忆立刻泛活起来.

“你听到美丽的咳嗽声了吗?”我一边问妻子,一边向桃树下酹去一个父亲、一个兄长、一个赤子的哀恸.

也许,母亲的灵魂也正和“大乔”一样,栖息在这一片烂漫的春光中呢?

清明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大学硕士与清明本科清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清明和怀人三章和三章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