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二人转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与对二人转艺术属性与起源的再认识方面论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二人转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05

《对二人转艺术属性与起源的再认识》

本文是关于二人转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二人转和再认识和起源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吴 璇

属性,即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就艺术形式而言,主要是通过其归属与哪一种门类来体现.

关于二人转的艺术属性,近二三十年出版的一些权威性著作,把其归入三种门类:

一、曲艺(走唱)类.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第69页)由耿瑛和张林撰写的“二人转”条目.其起首文字为:“东北曲种,旧名蹦蹦,属曲艺走唱类.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三盟.”又如《中国音乐辞典》(主编廖天瑞、吉联抗、郭乃安,人民音乐出版社)中“二人转”条目的文字:“曲艺的一种,属走唱类.流行于东北各地,是以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等演变而成,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二、民间歌舞类.亦指由马力撰写的条目“二人转”(见《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第163页).其文字解释为:“中国汉族民间歌舞,流行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角色有上装[女]和下装[男].表演有一定程式:小帽儿、三场和情节小戏.”

三、戏曲类.可见于近年出版的有关二人转研究著作,如21世纪初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二人转艺术》(主编刘振德,副主编吕树坤、王木萧)一书.纵观全书各篇章论述,虽未直言“二人转就是戏曲”,但全书通篇贯穿此观点的.

应该说,把二人转艺术分别归入以上三种门类,说明该艺术特征的独特性.但也应看到,这三种艺术在二人转本体中的功能作用,彼此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而是由其中的一种形式占主导和统领的.

关于二人转的起源,一直以来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对于此一命题,历来存有各种说法.如二人转艺人就有诸如“庄王留下二人转”“范丹老祖留下二人转”“李梦雄兄妹留下二人转”等近十来种传说.20世纪80年代,业内专家在对以上各种说法进行考察和鉴别的基础上,又通过对一些史料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二人转的起源提出两种说法:一种是“秧歌打底儿,什不闲莲花落镶边儿”,即源于东北大秧歌;另一是“莲花落打底儿,秧歌镶边儿”,即源于莲花落.

但近年,一些出版的研究著作,逐渐由两说(两源说)变为一说,即源于东北大秧歌.当然,从二人转的表演形式(一为上装[旦],一为下装[丑])和演唱的一些民歌小调看,与秧歌确实存在一些联系,且在舞蹈方面如其中的三场舞、小帽舞蹈及走场等,也源于东北大秧歌(其中也包含吸收戏曲的一些舞蹈).但从音乐的角度,二人转的一些主要唱腔曲牌,均与莲花落在音乐形态上,存在极为密切的亲缘联系.如:一是有的是直接来自于莲花落音乐的曲调,如[喇叭牌子][锯大缸][抱板][莲花落调]等.二是有的曲调则是莲花落商调式散花调的变化运用,如[胡胡腔][悠武咳][小翻车][摔镜架调]等.三是还有一些曲调是数唱莲花落和金钱莲花落调的变化运用,如[红柳子][武咳咳][穷生调][抱板]等.

应该说,以上唱腔曲牌,大多是二人转音乐中的主要曲调,其对于“以唱当先”的二人转表演艺术的支撑和骨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此外,源于东北大秧歌论者提出的另一个主要依据是,二人转的一些小调来自于秧歌,如《茉莉花》《张生游寺》《合钵》《小拜年》《放风筝》等.但应看到,这些小调,并不是二人转音乐的主体,大多为小帽唱牌和小曲,而主体部分,正是那些与莲花落音乐有很密切的血缘关系的唱腔曲调.除音乐以外,曲目也应是探讨二人转起源的重要因素.据《二人转辞典》(王玉文编辑,辽宁省丹东市群众艺术馆内部资料),收录的近400种曲目中,有相当数量来自于冀东莲花落,如《西厢》《兰桥》《量道》《游宫》《开店》《双锁山》《冯奎卖妻》等(见《二人转史料》第三集,第27页).为此,关于二人转的起源应确定为“两源说”是有充分依据的,也是符合二人转历史发展事实的.

责任编辑 刘 红

二人转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结束语:此文为一篇大学硕士与二人转本科二人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二人转和再认识和起源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