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传统文化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家庭和血缘关系中的吃人《狂人日记》尾声对传统文化的个性化批判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传统文化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19

《家庭和血缘关系中的吃人《狂人日记》尾声对传统文化的个性化批判》

该文是关于传统文化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与血缘关系和《狂人日记》和个性化批判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何泯爽

(南通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摘

要] 历来研究者对《狂人日记》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于狂人发现“仁义道德吃人”这一以及文末对“救救孩子”的呼唤上,忽略了日记尾声对传统文化的个性化批判,本文以《狂人日记》后三节为研究重点,揭示家庭与血缘关系中的“吃人”现象.

[关键词] 《狂人日记》;尾声;个性化批判;家庭血缘

中图分类号: I 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8-0063-01

[作者简介] 何泯爽,南通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当五四运动将西方科学引入中国,打倒孔家店成为纲领性口号,有识之士们开始提倡新思想、新文学.大胆打破常规,揪出“仁义道德”“吃人”惨相的正是鲁迅.他大胆踹了古家的陈年流水簿子一脚,一下就将矛头对准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即儒家的核心思想,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再一次仔细品读《狂人日记》,会发现新的精妙之处.目前学界对其主题研究已然硕果累累,一般集中在最引人注目的第三节:“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1]千百年来国人尊奉和标榜的金科玉律一下子被颠覆了,小说情节达到.这一情节是历来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更多地关注10节以上的内容,才有意无意忽略了隐含其中的文化主题新开掘.其实,回归鲁迅寄意其中的“反传统”启蒙文化主题,小说的后三节,也为我们带来更为强烈的审美感受,彰显着鲁迅文化批判的个性特征.

日记第十一节开始刨根究底,用简短却精妙的一句“太阳也不出,门也不开,是两顿饭”将矛头由整个社会转向家庭,将“仁义道德”放到家庭之中,强化其“吃人”本质.与前文展现的无血缘关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是,鲁迅开始将视角转向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加入“妹子”、“母亲”等元素.狂人回忆起被“吃”掉的妹子,意识到罪魁祸首竟是自己的亲大哥,恐怖至极!本是相亲相爱的兄妹,却演绎成了强者对弱者的残害,家庭温情的面纱被无情撕毁,暴露的是兽一般的凶狠.破碎的血缘亲情与冰冷的等级秩序造成的悲剧,让狂人实在伤心难过,不觉痛彻心扉.第十一节借狂人之手撕开了传统家族制度给中国人的血缘关系披上的那层“相亲相爱”的帷幔,把亲人间种种伪善的人格面具无情地穿透,向人们展示出家庭血亲之间充满的狰狞现实,对旧中国宗法血缘制度进行犀利地批判.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爱的等级是建立在家庭当中的,妹子在家庭中最小,只有五岁,是那样“可爱可怜”,却被自己的至亲无情地吃掉,连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中都存在吃人,是怎样的可怕与残忍.如果说前文展现的是封建社会他人的凶残,那么,从第十一节开始,鲁迅将视角转向家庭,暴露亲人的可怕.

第十二节提到“大哥正管着家务”,意味着大哥是这个大家族的大家长,在父亲缺失的家族中,所谓长兄如父,父权仍高悬于子女头上.在《狂人日记》当中,“大哥”充当的其实就是“父”的角色,在等级制度森严的传统家庭中,大哥对狂人对妹子完全没有兄弟姐妹间的温情,只有“父”与“子”的上下等级关系.大哥、妹子、母亲与“我”,都是家族中的一员,相互之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然而,过去会认真听大哥讲道理的狂人,如今看到大哥唇边抹着人油的样子,还被大哥认为是疯子并关了禁闭,理应友好的兄弟之情至今变得无比淡薄,手足间充满了猜疑与“吃和被吃”的恐怖.作为传统失父家庭的长子,他承担的本是照顾家族的重任,但他对自己的亲妹妹下毒手,他的行为使血液那抹鲜艳的红色顿时变成惨白.当母亲“哭个不住”的时候,大哥“却劝母亲不要哭”,一方面“大约因为自己吃了,哭起来不免有点过意不去”,另一方面,作为家庭掌权者的大哥一边冠冕堂皇地背负着“母慈子孝”的传统道德,一边又何尝不是在对母亲实施着一种限制,剥夺了母亲哭的权利.妹子被大哥所吃,“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大哥让“我”间接参与了吃人,《狂人日记》中的“大哥”使“家”变得阴冷、残酷而恐怖,“家”本是温暖的港湾,却隐藏着吃人的事实和危机,如地狱一般可怕.

同时,鲁迅又刻画了一位沉默失语的母亲形象,面对自己女儿被吃,她只能哭,却无法控诉,可悲而无助,虽然在情感上她痛惜自己的,但在理性上她又认同封建礼教,这是一种刻入骨髓的悲哀,是礼教统治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软弱而无助的妇女经历的最悲惨的一幕.

毫无疑问,狂人的母亲对自己的女儿肯定是具有天性之爱的,面对女儿被吃的现实,她自然十分悲痛——“母亲哭个不住”,但对于强大的吃人力量,她无力阻止,只能默默接受;更可悲的是母亲对这无人性的吃人传统从来就没有过“阻止”的念头,她深受家族制度的熏染,这种吃人传统已刻入她的骨髓,她内心深处是认同这种传统的——“大约也认为应当的了”,这是何等恐惧而绝望的发现,这一发现彻底摧毁了狂人内心可能仅存的一丝对“真的人”的期待.亲生母亲竟能容忍别人“吃”掉自己的骨肉,这无异于变相加入了“吃人”的行列.“传统不是身外之物,而是内在心理结构”[2],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尊尊、亲亲”已内化为她的心理状态,封建传统家族制度桎梏着她的思想,吞噬着她的灵魂,使她在家庭内部根本无主体性可言.狂人的母亲面对的是一种已成为生活常态的意识力量,这股力量实则早已植入每个人的心中,成为大家默认的意识,她无力跳出这种封建家族等级制度的意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骨肉被吃,这大概就是为人母最大的悲哀吧!如果说家族宗法制度吃掉了“妹子”的肉体,那么家族宗法制度吃掉的是母亲的灵魂,她在家族中无主体性的特点决定了她不能也无法改变“被吃”的命运,只能接受并顺应现实安排下的悲惨命运,最终被封建礼教吞噬,鲁迅用他犀利的笔描绘了这个血淋淋的事实,并予以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否定.那些所谓的尊尊、亲亲早已渗进每个家庭的骨髓,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被放进了固定的等级,宗法礼教成为家庭成员最高的信仰,“神圣”而无法逾越,酿成了无数女性和孩子“被吃”的悲剧.鲁迅塑造的狂人母亲形象是失语母亲形象系列的开端,他深入人物本身,着眼于造成国民劣根性的根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个性化批判.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以血缘为纽带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家族制度根源于血缘亲情,但更强调等级尊卑,它是传统儒家文化的根基,在本质上是压抑、规范个人而维护家族利益、群体秩序的文化.《狂人日记》第十一节提及的“妹子”,既是女性年龄又最小,在家庭地位中,她无疑是处在食物链最底端的,她的性别特征和年龄特征决定了她被吃的命运,弱肉强食本是动物界的法则,如今已俨然成为人的枷锁.兄弟之间不相亲,兄妹之间不相爱,母子之间不亲密,本应是其乐融融的家庭却成为暗含“吃人”可能的生存空间,原来坚不可摧的血缘之亲也变得支离破碎.传统社会的家族观念像一张隐形的大网,限制了人正当的权利,扼杀了人的天性,人在这张等级网中无所遁逃.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写了多起吃人事件,其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狂人日记》尾声狂人说的亲人之间的互相被吃,因为这是在“家”和“血缘”的光环遮蔽下的杀戮,“家”变成了外在温馨内在的屠杀场,这种现象在以家族为基础、家庭为本位的中国宗法血缘社会是极为普遍的.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家庭,严格按照“尊尊”、“亲亲”的原则,将家族内部的每一个成员凝聚成一个共同体,有着严格的上下尊卑的行为规范,忽视人的个性,鲁迅作为文化战士撕破其温情的面纱,露出其狰狞丑恶的真面目.

鲁迅曾说:“家是我们的生处,也是我们的死所”,家是国的基础,尤其是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整个社会更是以家庭单位为核心,国是家的放大与延伸,由家及国,国家和社会的体制可以说就浓缩在家的体制之中.在传统社会里,中国人一向追求大家族的团聚与天伦之乐,人们一直主张四世同堂、向往其乐融融的家族景观,因此,《狂人日记》的尾声鲁迅从“小家”切入,对传统家族血缘关系进行解构,极写家庭血缘关系中的吃人现实,批判人们一直以来拼命维护和引以为傲的家族宗法制度,突出了作为“大家”的整个社会拥有“四千年吃人履历”的罪恶,可谓直达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动摇其根基,显示了独特的视角.

《狂人日记》的尾声可以看作是“反传统”启蒙文化主题的延续和升华,鲁迅先生对温情脉脉的“家”、“血缘”的概念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批判,体现了鲁迅独特的眼光与视角,是鲁迅对传统文化的个性化批判.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邓德隆,杨斌.李泽厚话语[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传统文化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此文结束语:上文是一篇关于经典传统文化专业范文可作为血缘关系和《狂人日记》和个性化批判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传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