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剧作家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演员出身的剧作家文牧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剧作家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07

《演员出身的剧作家文牧》

该文是关于剧作家方面论文范文素材跟文牧和剧作家文牧和出身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1952年,我在上海市文化局创作室里认识沪剧编剧文牧.他淳朴得像农民,说话和气,穿着朴实,可工作起来干劲十足.

当时,他正和宗华、辛之执笔,将赵树理的小说《登记》改编成沪剧《罗汉钱》.他首先想到原著的背景是北方农村,需要改成南方乡村风情,符合沪剧的演唱要求,就能够为江南观众所接受.

当构思《回忆》这场重头戏时,文牧觉得,小飞蛾意外地发现女儿艾艾失落的定情物罗汉钱,不禁勾起自己埋在心里20年的往事,根据情节的需要,如果用【反阴阳】曲调,再请丁是娥鲍世远

来演唱这个核心唱段,一定能够体现“古井重波”的规定情境,有了这个核心唱段,戏就有了主心骨了.在我的记忆中,文牧是一个巧思妙想、金点子多、勤笔动脑的人.

1952年11月,《罗汉钱》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荣获剧本奖、演出奖,丁是娥、石筱英荣获演员一等奖,剧本发表于1952年《剧本》,1959年收入《戏曲选》第二卷,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成戏曲艺术片,全国不少剧种移植演出,好评不断.

文牧, 原名王瑞鑫, 艺名王文爵,上海松江人,小学毕业后在米行当学徒.1936年拜申曲艺人王雅芳为师,在上海市郊及苏南一带流动演出.1947年参加“施家”“上施”等沪剧团,既当演员又兼编剧.上海解放后的1949年5月,他在《赤叶河》(根据阮章竞同名歌剧改编)中塑造王大富形象,获1950年上海市春节戏曲演唱竞赛演员一等奖.

从演员出身转为编剧,这是一个优秀编剧极其珍贵的有利条件,也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他在创作实践中, 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他在十多年的演员生涯中,从农村乡镇到上海舞台,演过沪剧传统戏,也演过现代戏,他熟悉沪剧的艺术特点、艺术规律,熟悉沪剧的唱腔曲调,熟悉沪剧演员的表演风格、流派唱腔,他甚至熟悉沪剧的观众爱好和要求,他倾听观众的需求、观众的愿望,关注观众的反映,这一切都成为有成就的编剧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再以《罗汉钱》中“回忆”这场戏来说,文牧熟悉丁是娥的唱腔,是以绮丽多变、清幽甜美著称.文牧也熟悉【反阴阳】曲调有叙事与抒情的功能,既可表达哀婉,也可表达激越,正好运用这个曲调唱腔,反映“古井重波”这个特定情境.他对剧情、对人物心情、对规定情境心领神会,于是能够得心应手地写下这样既生动又含情的唱词:“为了迪个罗汉钱,甜酸苦辣都尝遍.二十年来心酸事,不敢回想埋心底.想当初还在娘家里,我与那保安有情义,偏偏是自己的婚姻难做主,一定要父母之命媒妁言…… 可怜我, 受尽委屈难分说,眼泪倒流肚中咽.二十年日月不易过,这痛苦,永生永世难忘记.”

1 9 5 3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赴朝慰问志愿军归来后,文牧根据在朝鲜收集的生活素材,又参考刘白羽短篇小说《春天》,和汪培合作,创作演出了《金黛莱》.说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排长岳守营在清川江北岸搜索残敌时,救出了朝鲜妇女金黛莱和她的儿子泽勇的故事.

《金黛莱》1954年5月1日首演于静安区文化馆,同年10月,《金黛莱》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一等奖,还有导演奖、演出奖、音乐演出奖、舞台美术奖.

通过《罗汉钱》《金黛莱》的编演,文牧比较理解沪剧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能力.他深有体会的是,反映现实生活,必须深入实际生活,尽力从现实生活中去体验人物思想感情,去熟悉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人物.

原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刘飞同志,回想起1939年与其他35个伤病员在沙家浜抗敌斗争的往事,写成了长篇回忆录《火种》.

当年, 任人民沪剧团团长的陈荣兰,曾参加新四军,了解当时斗争的艰难历程.当她和编剧文牧阅读了《火种》后,心潮激奋,久久难以平静.他们在激奋中想到这个题材可以改编为沪剧.他们把这个想法告诉刘飞同志,刘飞同志欣然支持,他积极主动地安排沪剧团剧组主创人员到由“江抗”36个伤病员发展起来的部队去体验生活.

不久,刘飞同志又安排剧组主创人员到浙江某部,与当年的715团战士们一起生活、练兵,切身体验解放军的思想感情和气质.

在进入剧本结构时, 陈荣兰和文牧感到整个戏里男角色太多,显得戏的色彩比较单一.原先考虑戏里的春来茶馆是个男老板,能不能将男老板改为老板娘,有了女主角出现,可以增添许多戏,情节也会更加曲折生动.文牧进一步思考,将老板娘阿庆嫂定位为:公开的身份是茶馆老板娘,实际上却是党的地下联络员,她与18位新四军伤病员的命运息息相关.她身处复杂尖锐的斗争境遇之中,心系伤病员的安危.

文牧反复思考后, 用“ 智斗”这场重头戏,来展示当时身处复杂尖锐斗争境遇中的阿庆嫂的机智、沉着、果敢、自信的精神风貌.这场重头戏,着重揭示不同人物思想感情的生动表现.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三人运用背供加重唱,仿用歌剧的重唱方法,某些唱句由两人或三人同时唱出,显出钩心斗角的尖锐,结合身份、地位不同的动作体现,形成性格的强烈对比.

文牧的唱词是这样落笔的:刁德一唱:新四军在此日脚长,一定在茶馆店里常来往,既然是行得春风有夏雨,我要问一声,你对他们照顾得如何样?

阿庆嫂唱:摆出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砌起七星炉,全靠嘴一张.来者是客勤招待,照应两字谈不上.

刁德一唱:我看她不慌又不忙.

胡传魁唱:我看他不阴又不阳.

阿庆嫂唱:我看他不善又不良.

胡传魁唱:说话好像鬼打墙.

……

这场“智斗”的核心唱段,受到观众的热情赞赏,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这场戏的唱段精彩纷呈,受到观众的赞扬.

沪剧《芦荡火种》于1960年1月首演于共舞台.1963年12月,《芦荡火种》应北京市委邀请赴京演出,后被北京京剧团改编为京剧《沙家浜》.

1980年5月,上海沪剧团复演《芦荡火种》,剧中《智斗》一场摄有彩色影片.

文牧在积极创作改编现代剧的同时,努力挖掘、整理传统剧,认真执行“两条腿走路”“推陈出新”的方针,为沪剧的剧目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女看灯》原名《嫂告》,是早期本滩时期女角演唱的剧目之一,说的是姑嫂二人,姑想知道男女私情之事,向嫂探询,嫂欣然告诉姑.其中精彩唱段为嫂唱一段【赋子板】, 要求演员一口气连唱一百多句,口齿清楚,越唱越快,一气呵成.1959年,文牧将其内容改为“ 拾包” “ 寻包” “ 戏嫂” “ 逼嫂” “ 嫂告”等情节,保留【赋子板】精彩唱段.1 9 5 9 年, 由向佩玲、徐帼华分饰姑嫂,参加上海市青年汇演,获导演奖、青年演员奖.1988年,上海沪剧院参加香港1988中国地方戏曲展时,由学馆毕业的王惠钧、倪幸佳扮演,受到好评.

《庵堂相会》讲的是暴富金学文,嫌贫爱富,不顾女儿金秀英与陈宰庭的婚约,企图赖婚,几经周折,宰庭、秀英在金母帮助下逃出金家,终成眷属的故事.1956年,文牧改编为5场大戏,由丁是娥、石筱英、沈侠民、俞麟童等主演.1961年,文牧再度加工整理,由筱爱琴、沈仁伟、邵滨孙、石筱英等主演.1988年4月和9月及1991年4月,上海沪剧院三度赴香港演出,主演茅善玉、吕贤丽、徐俊、孙徐春等.

《阿必大回娘家》是滩簧、申曲时期经常演唱的传统剧目之一.讲的是姑娘阿必大家庭贫寒,父母双亡,由婶娘做主给李家做童养媳,受尽,不许回娘家.一日,婶娘命必大哥哥去接必大回家,不料其婆婆非但不允,并将哥哥打出门外.婶娘闻讯大怒,亲去李家评理,将其婆婆制服,领了必大回家.1954年,文牧对全剧进行整理,着重刻画三人鲜明各异的性格:阿必大的悲苦善良、婶娘的正直果敢、婆婆的邪恶愚蠢.重在伸张正义, 批判邪恶; 宣扬善良真诚,反对虚伪暴力.文牧的整理本,分别于1957年1月及1979年3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文牧整理的这些沪剧传统剧目,常演常新,久演不衰,成为演员演不够,观众看不厌的优秀剧目.

剧作家论文参考资料:

剧作家杂志

该文评论:上文是一篇关于文牧和剧作家文牧和出身方面的剧作家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剧作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