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周边类毕业论文范文 与三、周边安全共同体的构建路径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周边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19

《三、周边安全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该文是关于周边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共同体和构建路径和周边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如何构建周边安全共同体以及周边安全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影响周边安全共同体构建的两个重要维度.周边安全共同体的主要目标关系到周边安全共同体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难度.周边安全共同体的底线目标应该是实现成员国之间放弃战争;而更高的目标则是谋求成员国间在传统安全领域和共识程度较高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实现共同安全.周边安全共同体构建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从观念共识、协同行动到机制协调.

(一)凝聚安全观念共识

中国周边安全合作的受限很大程度上是安全观念的分歧所致.中国可以继续推动“新安全观”和“亚洲新安全观”为周边更多国家所认可,前者代表了安全合作的方式,后者体现了对安全性质的认知.2013 年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周边安全合作是共同需要,要要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倡导全面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理念. 2017年初发布的《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则提倡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两者各有侧重,可以结合成为周边安全共同体构建的理念指导.

在周边地区的诸多安全观念当中,如何化解联盟安全观的分歧最为关键.不过随着安全范围的不断拓展,基于军事安全而形成的联盟安全观的弊端也不断呈现,这也会促使拥有军事联盟的国家也有意愿参与到其他形式的安全合作当中,使得更具包容性、开放性、合作性、共同性的安全观念为更多国家所认可,这也为中国与周边各国凝聚安全共识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何解决好共同安全与发展安全的观念分歧,需要依靠不断地进行安全观念的沟通并积极促进共同发展来解决.前者可以通过领导人、智库、学者等多轨道开展安全观念的探讨,增进安全观念的共识;后者则是通过共同发展来缩小发展差异对安全观念认知的影响.在合作安全与协调安全的分歧上,要通过在安全合作中既肯定大国协调的重要作用,又要尊重中小国家的参与价值,让彼此都意识到两种安全观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总之,凝聚安全观念共识需要通过政界、学界等多轨道的不断沟通,同时也可以在具体的安全合作中不断增进安全观念认同.

(二)加强安全合作协同

对于周边安全合作而言,很多安全机制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基于安全合作实践的不断探索和总结而逐步形成,这就使得安全合作的过程尤为重要.对于安全合作而言,没有机制也可以产生合作,安全合作实践可以成为安全合作制度生成的重要动力.安全合作协同可以在缺乏安全合作机制的情况下,基于各自的默契、诉求、认知等形成合作,这些合作主要源自行为体各方的自愿,缺乏安全机制的统一协调和指导,但彼此间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国的政策效果也会进行沟通、协作,从而提升安全实践的聚合作用.从目前周边地区存在的一些安全机制来看,很多都是在安全合作协同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比如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主要是中俄与中亚国家在边境安全等问题上不断加强协同,随后拓展合作领域、增进互信,推动“上海五国”转变为更具效力的上海合作组织.为了解决阿富汗问题,中国也与美国、巴基斯坦就阿富汗安全问题不断进行磋商,最终形成了比较松散的阿富汗问题四方机制.在东盟安全合作历程中,冷战结束前夕对柬埔寨问题的解决是大国与东盟各国就安全合作加强协调的重要成果,也为后来东盟地区论坛的形成做了铺垫.对于朝核问题的解决,最初也是设想通过各方安全合作协同的不断加强来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总之,相对于经济合作制度而言,国家对于安全合作制度的构建和参与更加谨慎,这也就使得安全合作制度往往最初需要经历安全合作实践的不断协同,慢慢形成约束力较低、比较松散的安全制度, 最终通过安全互信的积累, 推动安全合作制度效力的提升.从周边地区目前既有的安全制度来看,尽管一些安全制度被认为是“清谈”,但依然可以通过形成关系网络、建立互惠机制从而发挥作用. 这些低效力的安全制度实际上就是各国在安全合作实践中不断加强协同的结果.基于当前周边安全的复杂形势,新的安全合作机制的创建和更具约束性的安全制度的形成并不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之间就不会形成安全合作.在缺乏共同安全制度指导的情况下,中国与周边国家也可以不断展开一些安全合作,加强安全协同,对于大国协调和机制协调都有一定的价值.

(三)促进安全机制的协调与融合

中国周边地区目前并不缺乏安全机制,上合组织可以被视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安全合作机制的典范,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安全共同体;六方会谈虽然目前尚未促成朝核问题的解决,但其责任并不在于六方会谈机制本身;南海问题各方目前正在不断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湄公河联合巡逻尽管尚处在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不错;中国与东盟在网络安全、恐怖主义、贩毒、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议题上也形成了一系列合作. 除了这些次区域安全合作机制外, 中国与周边大国的双边安全合作机制也在逐步发展,中美战略安全对话已举行多轮,目前又新增了外交安全对话;中俄安全合作由来已久,两国军事演习日益增多,安全合作机制也不断丰富;东盟地区安全论坛等次区域安全机制也存在较好的基础.总体来看,目前周边的许多安全问题久拖不决并非因为安全机制不够或无效,而是有国家间信任不足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机制不断完善.因此很多学者提出中国周边地区安全机制过剩,出现了相互限制的情况,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促进机制协调,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安全机制统筹.在周边地区,一些安全机制之间功能重合:一是在周边地区的不同次区域,一些安全机制的功能类同; 二是一些安全机制因为主导力量的差异,尽管功能设置大同小异, 但彼此间相互竞争. 推进周边安全共同体构建,需要适当推动机制间的协调,减少机制竞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机制协调的初期需要大国协调的推动,中美日之间的协调被认为是未来亚太安全合作的关键, 周边地区安全机制的协调主要依靠中美日印俄五大国.机制协调也离不开机制成员国的共识,中小成员国的意见也需考虑,如对于上合组织是否扩容以及吸收哪些新成员,成员国之间就存在不同意见,一些潜在成员国因为一些小国的反对而未能加入.

(四)推动非传统安全机制创建

周边地区安全合作很难整齐划一地推进,不过在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却难易有别.尽管推进周边地区的传统安全合作一时比较困难,但对于非传统安全合作,比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太空安全、打击海盗以及跨境犯罪等领域,目前已具备一些较为开放的合作机制.发挥好周边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并不断促进周边地区包容性的非传统安全机制构建,不仅有利于改善周边安全环境,也同样有利于推动周边国家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对于非传统安全的外溢效用,学界存在分歧:一些学者认为非传统安全合作能够促进传统安全合作,通过身份转变和对共同威胁的认知,非传统安全合作能够为安全共同体构建创造条件;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尽管金融危机、恐怖主义等非国家威胁的出现为东亚安全合作提供了契机,但仍然不足以为安全共同体的建设提供足够动力. 对于周边安全共同体而言,传统安全合作和非传统安全合作可以协调推进,增加合作面对于凝聚安全共识、增进安全互信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安全共同体的构建.

总之,周边安全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在达成观念共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合作,特别是形成基于制度的深度合作,最终推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共同体.当然,周边安全共同体的形成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周边安全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周边地区利益交融的加深,使得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将变得得不偿失,禁用武力逐渐成为周边安全观念的共识;二是各国在共同安全观念上形成共识,通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相互合作以及传统安全领域的相互体谅,共同安全观念将是安全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基础;三是推动各次区域安全机制的逐渐并轨与融合,减少机制间内耗,利用并完善现有安全机制则是周边安全共同体构建的制度基础;四是推动由“大国协调”向“机制协调”的不断演变,虽然大国协调是周边安全共同体的主要方式,但持久稳定的周边安全共同体更加依赖于机制协调.

周边论文参考资料:

言而总之:上文是关于共同体和构建路径和周边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周边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周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