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诗歌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微型课之感受诗歌情感美五步教学例说方面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诗歌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19

《微型课之感受诗歌情感美五步教学例说》

该文是诗歌论文如何怎么撰写跟诗歌和微型课和五步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殷春谭慧合

微型课课堂教学时间一般只有15—20 分钟,要求用简短的语言、轻快的节奏,向学生讲授或巩固某个知识点,或者解答某个方面的疑问.微型课五步教学,特别考验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智慧和授课教师灵活的应变能力,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精练、到位是微型课设计的基本要求,偶尔可以在个别环节实施变式操作.下面,笔者以《再别康桥》之感受诗歌情感美的微型课教研教学为例,说明微型课五步教学所要关注的重要节点及具体操作方法.

一、准确定标

《再别康桥》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诗两首》之第二首,是一首现代新诗.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阅读鉴赏现代新诗,着重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鉴赏诗歌的情感与意象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考点.本单元教学,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从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丰富心灵、陶冶情操.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如: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知人论世;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等等.通过学习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诗歌中意象、意境和情感的关系.本节微型课,我们确定了一个小切口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抓住意象,感受、体悟诗歌的情感美”,并将教学重点难点定位为“体悟诗情”,教学方法拟选用诵读法、探究法.

二、科学导学

(一)变“多读”为“精心诵读”,引导学生初步体悟诗歌之美

考虑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有“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的实施建议,且“1158”教改实验倡导“多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思辨能力,在多次集备后,我们备课组决定保留诵读法教学环节,只是将“多读”变为“精心诵读”——让学生带着任务诵读,从中捕捉诗歌意象,体悟诗歌情感之美.

【片段实录】

师:同学们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已经比较熟悉了,今天我们重点赏析本诗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情感美.我们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诵读一遍诗歌,为我们展示他感受到的该诗的情感美.其他同学在认真倾听的同时,思考自己所能感受到的诗歌之美美在哪里.(生读;热烈掌声)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

生1:声音很优美,很有感染力.

生2:情感很丰富,我似乎在他声音的引领下来到了康桥边上.

生3:有些句子的感情没有读出来,如第二节中“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我感觉他读得太快了.师:那么你认为这一小节应该怎么读?

生3:我觉得此时作者的心情是这样的,想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不由得透露出欢喜,所以,应该读得轻快、深情一些.

师:你可以为我们示范一下吗?(生示范;掌声)在本诗中,不同的段落描写了不同的画面,作者的情感也会有所改变.这两位同学用诵读为我们展示了诗歌之美,大家从中感受到了这首诗哪些方面的美?

生:意境美,韵律美,语言美……

诵读对于诗歌教学举足轻重,教师指导教学务必注意学科浸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用心体会诗歌之美所在,形成初步的美感体验,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体悟表达出来,时间再紧也不能让这个“悟情悟美”、训练语言思维的过程流于形式.

(二)以问导学,引导学生探究诗歌情感美的鉴赏思路

教师以问导学、导思,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鉴赏诗歌情感美的策略方法,并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所得,以此落实“1158”教改实验“深思、勤练、乐究”的指导思想,实现课堂的浸润式教学.

【片段实录】

师:诗歌中的美,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心怀美好的情感才写出来的.那么,作者徐志摩在这首诗中究竟想表达怎样美好的情感呢?

生1:依依不舍.

生2:对母校的眷恋、热爱之情.

生3:即将与母校离别的忧伤……

师:本诗情感不只是依依不舍,还有感伤,欢喜,无奈……可谓情感丰富,而且都是油然而生.诗中的情感如此真挚、丰富,诗人却并未直抒胸臆,那么,他是如何表达这些丰富的情感的?

生:通过描写意象来表达情感.

师: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请同学们找一找.

生1:诗人描写了美丽的金柳,构建了一幅河畔金柳倒影图.诗人曾在康桥与林徽因有过一段刻苦铭心的恋爱,这美丽的金柳可能就是林徽因的化身,诗人爱康桥,爱他的恋人.

师:诗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的?

生1:诗人通过描写夕阳下的金柳,描绘了一幅灿烂的河畔金柳倒影图,表达了对康桥的爱恋……

师:回答完整!我们来梳理一下你的答题思路(课件呈现).

在诗歌鉴赏中,学生不仅要明白诗情“是什么”,还应明白“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怎样的情感的”.本课的教学重点便是解析诗人如何通过描写意象、营造意境来表达怎样的情感.本环节两次提问,让学生明白诗歌鉴赏不能忽视过程、直奔结果,而是应先寻找和分析意象、意境,然后再把握诗歌情感.

三、变式应用即时测评,与科学导学之得法用法巧妙融为一体

为了检测学习效果,教师让学生用三步方法去鉴赏接下来的诗歌内容.

【片段实录】

师:诗人还描写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生2:作者在第三节里说“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我喜欢这种惬意平静的意境.师:你觉得这个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2:应该是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情感.

师:诗人为何选择在康河做一条不起眼的水草?

生2:他想与康河同在.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母校永恒的眷恋.

师:请你按照老师给出的鉴赏步骤整合一下.生2:诗人甘心做一条在水底招摇的水草,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母校永恒的眷恋之情.生3:诗人想要去“寻梦”,“在星辉斑斓里”放声歌唱.我想诗人想要放歌表达自己看到这些的喜悦吧?

师:那诗人在康桥“放歌”了吗?

生3:没有.

师:通过诵读我们知道,本诗的情感美,源于诗人对康桥发自内心的“爱”.而诗人“不能放歌”,最终选择了“悄悄的我走了”,这也是因为?

生4:诗人对康桥发自肺腑的真爱.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仔细品味《再别康桥》这首诗中的诗情,还只是“依依不舍”这种简单的情感而已吗?

生5:诗人把夕阳金柳描绘得如此美丽,我感受到了诗人因热爱母校而对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有强烈的喜欢,也因此才更加依依不舍.

生6:诗人因为爱,而不愿放歌;因为太爱,而不忍破坏康桥的宁静;因为爱,而宁可独自忍受离别的悲伤.

师:胡适先生曾这样评价徐志摩,说“他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实为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徐志摩与康桥有太多无法割舍的联结,康桥是他诗歌创作的启蒙点,是他许多美好往事的见证地.也正因为此,诗人才会对康桥注入了如此丰富的情感,纯洁的爱、真挚的爱、浓郁的爱、细腻的爱……诗人心怀这样美好的情感,才让我们看到了一首集大美情感于一诗的《再别康桥》.(板书诗歌的情感美)

以上教学环节,在试教时教师一度过多干预学生且对学生一些不尽人意的回答不予理睬,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在磨课中我们意识到,该环节的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明晰讲授的主线、突出主干内容,同时也必须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予以理答:当学生的理解、感悟遭遇巨大障碍时,教师可以多设几个台阶,给学生“多读、深思、勤练、乐究”,引导学生分步完成学习任务,又不失课堂的结构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参与解析过程,形成可迁移、能生长的知识和能力,实现浸润式教学.

四、精要小结

归纳总结对于微型课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关键是突出讲授内容的要点即诗歌情感美鉴赏的三步方法,言简意赅.(过程略)

五、巩固拓展

课内得法,课外用法,为了引导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巩固拓展课堂学习成果,我们设计了下面的课外拓展练习.

1. 经过对诗歌深刻的分析,请你选择《再别康桥》中最有感悟的一节来诵读.

2. 请同学们用这堂课学到的方法,在课后去鉴赏其他诗歌,体会诗歌的真情.

第1 题与课堂“即时测评”相呼应,可以使学生诵读水平呈现梯度增长;第2 题是学法用法,旨在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本堂微型课,依托“1158”教改实验,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经历了多次集体备课、磨课,采用浸润式教学方法,把八字方针巧妙地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有效实现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增长,确保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课在2014 年河池市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师“三位一体全员分层”培训项目首届“龙江论坛”暨B类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作为微型课课型展示,并获展示课一等奖)

(责编白聪敏)

诗歌论文参考资料:

诗歌刊物投稿

诗歌投稿杂志

投稿诗歌

诗歌月刊

诗歌投稿

诗歌杂志

上文点评,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诗歌和微型课和五步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诗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诗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