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文化自信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涵与培育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自信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3-20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涵与培育》

本文是文化自信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自信和新时代和内涵相关论文怎么写。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下,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自信具有深刻内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成了文化自信的主体内容,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文化自信的根本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构筑了文化自信的思想内核.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培育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涵养自信,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向中增进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1]这一最新论断充实了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文化自信的主体内容,明确了文化自信的指导思想和增进路向,对新时代下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主体内容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某一个单一文化,而是由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综合体.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深刻把握三种文化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自信.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尽管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回应不同的历史问题,但它们是紧密联系、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滋养,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精神、人文理念到今天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和源泉.革命文化诞生于中华文明的危难之际,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继承了传统文化中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的义利观念等优秀基因,也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吸收国外文明有益成果,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延续了革命文化的精神追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最具时代色彩的文化内容.

总而言之,文化自信命题的提出有其独特的时空方位.我们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立足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提出文化自信绝不仅仅是重拾传统,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放眼未来.要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融古汇今,把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相互配合起来,既讲清楚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又讲清楚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让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协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2.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源泉

文化之于民族是最核心的力量.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但始终都能依靠强大的凝聚力团结起来,展现出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其奥秘就在于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本源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谈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2]紧接着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的讲话中习总书记再次谈到:“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2]181后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又进一步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3]诸如“精神基因”“灵魂”“根本”“精神命脉”“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这样的表述所传达出来的共同意思都是在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源所在.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精神品格是我们在历史跌宕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也是我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底气所在.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为民族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继续提振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思想内核

价值观是文化的独特标志,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标志.“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性质,都由其内含的价值观决定、表征;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魅力,都由其内含的价值观培育、彰显;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发展,也都由其内含的价值观规约、引导.”[4]价值观的中心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使它成为文化的思想内核.同时,价值观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的观念系统,有居于核心地位的主流价值观,也有处于边缘地带的非主流价值观.居于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观凝聚着一个国家最伟大的发展目标,寄托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自我定位、自我定型的标志.对内而言,核心价值观是维系民族团结,汇聚人民力量的精神纽带,关系到一个民族能否凝聚起价值共识,团结人民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对外而言,核心价值观是坚守民族精神独立性的根本支撑,关系到一个民族在思想文化激荡和价值观念的交锋中能否坚持主体性,保持清醒的主体自觉,不人云亦云,成为他人的附庸.

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剥离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最核心的东西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经过了长期孕育和演化,是人民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尽管只有短短24个字,但意蕴丰富.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2]这就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凝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精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没有坚强的价值观内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迷失方向,缺少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更谈不上文化自信.

二、增进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

1.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培育文化自信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政治上而言是关系到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关系到党的建设,进而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对文化而言,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样是根本性问题,它关系到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本质能否得到凸显.马克思主义不仅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思想指南,也为我们增进自信提供了科学的认识方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历史、当下与未来的交融贯通,在历史的镜鉴中获得对当下和未来的启示;坚持唯物辩证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鉴别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更好地甄选西方文化中的合理成分;也能够启示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理解文化发展的理想与现实,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之间的差距,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信心.

坚持马克思主义还意味着要坚持以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遵循.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大量的论述,涵盖了“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的最新论述又进一步回答了在新时代应该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如何建设文化强国等根本问题.这些重要思想都应作为我们在新时代下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指南.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涵养文化自信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客观反映.一切精神力量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力量做支撑.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伴而行,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一环,涵养文化自信必然要立足于中国当下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根本成就,也是我们当下正在进行的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后劲正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做出了新的判断,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将为文化建设提供更强大的动力,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把握住时代机遇,自觉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源动力,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文化逻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全面更充分地展现文化魅力,释放更强大的文化自信.

3.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向中增进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从纵向来看,是历史、当下和未来的交融贯通,既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又承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新主义革命实践中创造的红色革命文化,还关涉我们当下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横向来看,是中国和外国、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交流衔接.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向中拓宽文化自信的视野.

不忘本来包含着对文化立场、文化根源、文化内核以及文化发展的目标指向等方面的坚守.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联十大开幕式上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5]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如果摈弃了文化根源,剥离了思想内核,离开了实践土壤,忘记了前进方向,任何文化都不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中华文化正因为有了厚重历史的积淀,才能有当下长足的发展,正因为有了浓烈的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坚定文化自信不能摈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源,不能剥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象征民族身份、决定文化性质的思想内核,不能超越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背景,不能脱离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更不能忘记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目标.

吸收外来就是要保持开放的文化心态,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借鉴中增强自信.文化自信不是唯我独尊的文化自负,而是在坚持文化自主性的基础上对西方文明先进成分加以学习借鉴的文化气度.“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3]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开眼界,以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积极参与到世界文明的交流中,在坚守中国文化自我主体性的前提下,在文化交流中注重汲取人类文明先进成果,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面向未来主要指向文化自强、文化复兴的发展目标,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一方面,从民族复兴的角度而言,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民族的复兴必须以文化复兴为前提.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在提高物质文化水平的同时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是新时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从国家竞争的角度来看,要在世界文明激荡中站稳脚跟除了要牢牢把握我们的传统文化根源,还必须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其中,网络是文化建设必须坚守住的重要阵地,习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他强调,“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人类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人类文明进步”[6].只有把握住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把握住传播技术的创新潮流,融入世界文化大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在世界文明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文化自信论文参考资料: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论文

文化自信论文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此文结论: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自信和新时代和内涵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文化自信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文化自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