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文化翻译方面论文范文 和葛浩文的目的论和文化翻译策略相关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翻译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4-07

《葛浩文的目的论和文化翻译策略》

本文是文化翻译方面论文范文跟葛浩文和文化翻译策略和目的论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王汝蕙张福贵

中国文学的外文译介对我国本土文学以及中国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然而,在外国文学译介过程中,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不同民族的意识形态对译介的影响及其形态特征却未得以充分的研究与认识.姜秋霞、郭来福、金萍:《社会意识形态与外国文学译介转换策略—以狄更斯的〈大卫·考坡菲〉的三个译本为例》,《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文化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文化到底是什么?从古至今,对文化的定义已有上百种之多.笔者较认同德国社会学家和翻译学家格林(Heinz Gohring)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就是我们所知、所行、所感,可以拿来判断社会里个人的举措行事,是否合乎这个社会的常情的;又或者是我们为了本身的利益,希望拿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之合乎常情,而不至于因为违反社会常情而承担后果.”参见陈德鸿、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第155-156页,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年.文化即是一种融汇了各种能被国家传承的精神文明状态,其现象较为复杂,而语言恰恰是其种种复杂现象中的一环,语言与文化之间始终保持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曾指出:“文化可以理解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Edward Sapir,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New York:Harcourt,Brace & Co,1921.而在英语和汉语的词汇表达上,分别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当两种语言产生不对等的含义时,通过运用翻译策略进行译介,这些含义丰富的词便是文化负载词.

进入中国当代文学早期阶段,中国小说在美国单本译介较少,仅有老舍的《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猫城记》;陈若曦的《尹县长》等.而在中国“新时期文学”时期,大量中国作家作品进入美国人的视线,其中莫言“御用”翻译家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先生译介了大量中国小说到美国,共50余部,如: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商市街》……苏童《我的帝王生涯》《碧奴》《河岸》《米》;王朔《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刘震云的《我叫刘跃进》《我不是潘金莲》;贾平凹《浮躁》;毕飞宇《推拿》《青衣》《玉米》等等.这些在中国受到追捧的作品在美国同样得到了较高的关注和反响.

20世纪80年代末,葛浩文第一次接触莫言的作品《天堂蒜薹之歌》,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写信给莫言表达想要翻译此书的愿望,莫言欣然接受.不久,葛浩文在台湾注意到了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由此他对莫言小说的翻译之路正式开启,这也是葛浩文翻译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小说家莫言为美国所了解的开始.本文将在目的论视域下以文学译介过程中葛浩文对文化负载词的运用以及影响翻译策略的各方面因素为切入点,以莫言英译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葛浩文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新时期以来,有关翻译的研究已从单纯的语言文字分析转向对深层文化因素的探讨.翻译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将文化内容由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以及当今世界都在倡导的跨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和表达的研究,能更好地使英语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同时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文学翻译的跨文化交流的目的.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对文化负载词分成五大类,即生态文化界、宗教文化界、文化文化界、物质文化界以及语言文化界的术语.Eugene A.Nid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笔者认为其分类概括比较清晰、精准,但稍显笼统,针对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应该对其进行更加细化的分类,在莫言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中,很多词语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依据英译版本《天堂蒜薹之歌》中的内容,对其文化负载词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出以下几种分类: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生活文化负载词、历史典故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和人名文化负载词.

(一)生态文化负载词

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大不相同,这可能会导致不同文化的产生.生态文化负载词是由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地理环境、动植物等因素组合而成,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不同国家的人们可能对相同的生态特征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就加大了文本理解的难度.例如,“炕”、“村”、“县”、“寒冬腊月”等.

例1东边的车路上,有一辆满载着豆棵子的牛车缓缓地移动着,赶车的男人高唱着:“六月里三伏好热的天——二姑娘骑驴奔走阳关——”他感到一丝力气也没有了.(莫言2012:79)

译文:Off to the east an ox plodded down the road,pulling a cart piled high with beans.“The dog days of summer,sweltering in the sixth month,” the driver was singing.“Second Daughter rides her donkey out into the wilderness…”(Goldblatt.2012:64)

“三伏”一词是中国独特的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葛浩文将其译为“The dog days of summer”,“dog days”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因罗马天文学家发现炎热的天气与天狼星(狗星)有很大关系,故“dog days”由此而来.在汉语中,与狗(dog)一词相关的都是贬义含义较多的词语,而在西方,“dog”一词褒义含义偏多,例如,“a lucky dog”、“a top dog”等等.此处葛浩文属于意译处理,有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

例2他搓着胸脯上的灰泥,听到新生的婴儿在炕上啼哭.(莫言2012:3)

译文:With the sun beating down on his bare back,he scraped caked-on dirt from his chest.He heard the cry of his newborn baby on the kang,a brick platform that served as the family´s bed.(Goldblatt.2012:2)

此处葛浩文采取了音译的手法,将“炕”译为“kang”,既符合中国北方的语言特点,又满足了西方读者的口味,对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第2期

(二)物质文化负载词

物质文化负载词即反映某一民族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生活化词汇.这些词汇还包括某个民族日常的工具、装备、作品等等.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域和文化不尽相同,比如“打靿子”、“擀饼杖”、“年画”等,不了解中国独特文化的西方读者,对某一民族或地区独有的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运用具体的翻译策略会使西方读者便于阅读理解.

例3大树旁边那个水煎包铺子里的老板娘发现他走出来,热情地招呼着:“这不是张扣大叔吗?站在这儿干什么?进屋,刚出炉的热包子,吃几个,不要您的钱.”(莫言2012:351)

译文:The woman who ran a snack shop near the big old tree saw him.“Is that you,Great Uncle Zhang?” she called out warmly.“What are you standing there for? Come on over for some nice meaty buns,fresh from the oven.My treat.”(Goldblatt.2012:277)

“水煎包”在此例中被译为“snack”,意为快餐,点心,笔者认为这是误译,将其译为“Fried Buns”既展现出原文的文化之美又便于美国读者的阅读.“包子”一词葛浩文对此进行了改写,译成了“肉包子”:“meaty buns”,虽与原语意义相近,但在此,笔者建议应译为“steamed stuffed bun”会完美地诠释原文内容.

例4她感到心里一阵阵发慌,掀掉被单子,坐起来,倚着壁子墙,直呆呆地望着墙上那张年画,画上画着一个穿红兜肚的胖小子,胖小子双手捧着一颗红嘴儿的大桃.(莫言2012:70)

译文:Jinju,suddenly agitated,threw back the covers and sat up;she stared at a New Year’s wall scroll with a cherubic boy in a red vest holding a large red peach like an offering in his hand.(Goldblatt.2012:57)

(1)“年画”是中国汉族独有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一种独特的绘画体裁,且大都在新年时将其张贴以表达吉祥祝福之意.葛浩文采取意译手法,将其译为“New Year’s wall scroll”笔者认为是合理的,由于上下文的内容重点并不在此,所以不必对其进行注解,只对其基本含义进行翻译即可.(2)“兜肚”俗称“肚兜”,是中国的传统服饰中的贴身内衣,多用于妇女或儿童.葛浩文的处理是意译,“vest holding”意为“容纳的背心”,由于在译入语中没有与“肚兜”相对应的词汇,所以此处的翻译已被具体化了.笔者认为如译为“bellyband”会更贴切,读者也都能理解.

(三)社会生活文化负载词

社会生活文化负载词是指某一民族社会礼仪称呼、风土人情、休闲娱乐名称以及政治事件等词汇.通过这些词汇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国家或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及其特定历史状况.例如在中国,汉语中亲属之间的称谓较为复杂,上下四代中凡是有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人都会包含在内,并各自都有相应的称谓.比如,“爹”、“婶”、“小姨子”、“外甥”等等.而在西方国家却相反,他们崇尚个人主义,追求独立性,亲属之间的称谓较简单.在《天堂蒜薹之歌》中这类词汇不胜枚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例如:“文化大革命”、“贫下中农们”、“土地改革”、“红卫兵”等.

例5小小雀斑女政府说:“你叫我声大姨,我就给你吃.”(莫言2012:219)

译文:“Call me ‘Great-Aunt,’” the freckle-faced guard said,“and maybe I will.”(Goldblatt.2012:171)

此例子中葛浩文采用了直译的操作方法,其中“大姨”被译成“Great-Aunt”,在例5的语境中,女政府官员持有一种强势的,带有些许调侃意味的态度引诱年轻犯人称呼自己为“大姨”,所以葛浩文灵活地使用了“Great”这个单词来强调“大姨”的分量.在汉语和英语概念意义相同的情况下,有些词语在英语文体中存在多种表达形式,正如此例子中“Great-Aunt”一词,既可译为大姨,也可译为姑姥姥和婶祖母.在这里运用直译的方法对“大姨”这个称谓进行强调.

例6秃头老娘原来也是白发飘飘,很有些神气,经了半个文化大革命,神气半点也不剩,那飘飘的白发也被村里的贫下中农们撕扯得干干净净.(莫言2012:54)

译文:At one time his mother,too,had been a white-haired yet energetic old woman.But that changed halfway through the Culture Revolution,when her nice white hair was ripped out by poor and lower-middle-class peasants.(Goldblatt.2012:45)

“文化大革命”是中华民族一场严重的灾难性质的政治运动.葛浩文将其译为“the Culture Revolution”,笔者认为此处处理过于简单,应加注解阐明事件的政治背景,否则很有可能令目标读者误认为“文化大革命”是一次积极正确的政治改良运动.同样,“贫下中农”是中国独有的,对农村阶层的等级划分,葛浩文的处理为“lower-middle-class peasants”,同样没有给出详细的社会背景,这就会使目标读者对“lower-middle-class”疑惑不解,贫下中农们在中国历史中的意义和作用也就无从而知.笔者认为此处也应添加注解,使目标读者深切地体会原文的韵味,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四)历史典故文化负载词

历史典故文化负载词即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或关于历史人物,抑或关于典章制度和传说等.典故往往内容丰富,民族色彩浓郁,它是人们在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密切相关,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第272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例7“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上树掏雀儿,下沟摸鱼儿,都好像眼前的事,可是一转眼,就该死啦!”四叔叹息着说.(莫言2012:241)

译文:”People survive a generation;plants make it till autumn.Climbing trees to snare sparrows,and wading in water to catch fish,it seems like only yesterday.But before you know it,it’s time to die.”(Goldblatt.2012:189)

例8刘家庆次孙女刘兰兰与曹金柱长子曹文订立婚约三家永结秦晋之好河干海枯不得毁约.(莫言2012:32)

译文:The second granddaughter of Liu Jiaqing,Liu Lanlan,to the eldest son of Cao Jinzhu,Cao Wen.With this agreement,our families are forever linked,even if the rivers run dry and the oceans become deserts.(Goldblatt.2012:26)

美国语言中并没有相关经典的典故的概念,而中国却恰恰相反,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老的成语典故已代代流传.“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和“永结秦晋之好”便是中国的典故,前句典故是比喻时间对于人来说转瞬即逝,如白驹过隙,生命是相对短暂的.后句意为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世代政治联姻,现如今已广泛使用在普通家庭之间的婚姻关系之中.但这两个著名的典故在美国语言中并不存在,为了方便美国读者阅读理解,葛浩文将其译为“People survive a generation;plants make it till autumn”和“our families are forever linked”,巧妙地避开了“秦”“晋”这两个中国古代超代名词的翻译处理难题,但仅从两个典故的字面和比喻意义角度进行翻译,并没有探究其历史内涵.

(五)宗教文化负载词

例9想起了你的娘早去了那黄泉路上,撇下了你众姐妹凄凄惶惶.(莫言2012:134)

译文:I think about your mother,who departed early for the Yellow Springs,Leing you and your sisters miserable and lonely.(Goldblatt.2012:104)

中国道家文化中,“黄泉”指人死后所住之地,采取直译的方法不免使西方读者感到十分疑惑,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新鲜的外来概念,在一开始可能不会理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西方读者逐渐了解异国文化的风味,中国道教文化的译介将会成为一股新鲜的潮流.在宗教这一类别中,大多数词语都是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

例10这句话被巡道神听去,向玉皇大帝做了汇报,玉帝动怒,即命令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夜里给张九五换骨头.(莫言2012:303)

译文:A passing spirit,overhearing the angry comment,reported it to the Jade Emperor,who was so incensed he ordered Heenly Prince Li and his son Nuozha to go down and replace Zhang Nine-five’s bones.(Goldblatt.2012:243)

“玉皇大帝”是道教中的天神,在汉族民间信仰中影响力最大的神灵.此处葛浩文采取了直译的手法,“the Jade Emperor”直观地刻画了“玉皇大帝”的形象,保留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同时也遵循了翻译的忠实性原则和目的论准则.“李天王”和“哪吒”都采取了直译法,由于译入语国家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汇,所以这几个名字听上去显得比较突兀,难以理解,若是能加上注释,稍微对文化背景进行补充说明,效果会更好.

(六)语言文化负载词

对于语言的定义,许国璋先生曾指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系统;当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第6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由于汉语和英语语言系统的差异的存在,进而衍生出语言文化负载词.汉语有时仅仅一两字就能够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这就给翻译增加了难度.例如成语和谚语,中文没达到一定水平是很难有深刻的理解.所以笔者对《天堂蒜薹之歌》这类词汇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分类.现把语言文化负载词分为四类,分别是谚语、方言、量词和成语.

第一,谚语

例11……你的小模样长得这么强,嫁给刘胜利,好比鲜花插在牛粪上,又好比花蝴蝶嫁给屎壳郎.(莫言2012:20)

译文:She’s too good for someone like Liu Shengli.Marrying him would be like planting a flower in a pile of cow dung,or seeing a gorgeous butterfly fall in love with a dung beetle.(Goldblatt.2012:16)

此例子中包含两句谚语,前者运用了意译手法,后者运用了直译手法,但笔者认为前句“插在”的含义没有正确地传递出去,使用“planting”这个词语虽然能与后面的词组相呼应,但并没有准确传递原语信息.笔者建议将该句谚语译为“a fresh flower on a heap of cow-dung”较为恰当.

第二,成语

汉语里成语结构多以四字为主.汉语中的成语均来自于古代经典或名著、历史故事或经过人们的口头流传下来,意思精辟,语言精当.成语的结构具有凝固性,一般不能随意改动词序,不能随意增减成语中的成分.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第234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这就给翻译增加了难度.接下来,将对成语类别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

例12他短暂地感叹着:真如瞎张扣说的,貂蝉是绝色美人,脸上还有七个浅皮麻子,可见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那两位姑娘看着破轮胎,手足无措.(莫言2012:244)

译文:Blind old Zhang Kou said it best:even a famous beauty like Diao Zhan had pockmarks,which proves that perfect beauty simply doesn’t exist.The two women stared down at the flat tire and wrung their hands.(Goldblatt.2012:191)

这个例子包含了两个成语,全部采用归化手法,意译的操作方法进行翻译,“十全十美”如果按照直译的方法译介,便是“ten full ten beauty”,在这里逐字翻译显得较晦涩,这种译入语国家文化的保留也是没有意义的,目的语国家读者并不会从中领会其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在这里,笔者认为如果译成“be perfect in every respect”会更好一些.同样,“手足无措”被翻译成“ wrung their hands”,意为“紧握他们的手”,此处表现了一种绝望的情绪.

第三,方言

汉语的方言比较复杂,按照其性质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在《天堂蒜薹之歌》中,存在着大量的山东高密的地域方言,是由当地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社会习俗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这也大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笔者统计,在《天堂蒜薹之歌》中,共有91个方言类别的文化负载词.

例13这时,他才发现扎眼的钢圈箍在了自己漆黑的手脖子上.(莫言2012:4)

译文:That was when he noticed the shiny steel bracelets on his sun-burned wrists.(Goldblatt.2012:2)

例14老朱说:“伙计,先盖上,等我把屋子先拾掇拾掇.”(莫言2012:49)

译文:”Put the lid back on till I can tidy up the room,” Zhu said.(Goldblatt.2012:41)

“扎眼”属于北方方言,该词有三种解释,一种意为接触到了视线,一种引申指光线和颜色令人眩目,最后一种意为装扮或字句惹人注意,看了却不顺眼.在例12中,“扎眼”显然是最后一种含义,葛浩文译为“shiny”,这个词语是发光的,闪耀的意思,不难发现,在英语世界中找不到恰当的词语对其进行翻译,故运用意译的手法使美国读者易于理解.同样,“拾掇”一词也属于北方方言,这个词语有四种含义,第一种是整理收拾,第二种是修理,第三种是惩治,最后一种是采集,拾取.在此例子中,显然是整理,收拾的含义,“tidy up”意为整理,由于找不到对应词汇,葛浩文只能使用短语形式翻译.

第四,量词

在汉语中,类似“米”、“斤”、“丈”、“里”等量词是独特的存在,不同于美国的量词,有些量词在英语中并没有相对应的词汇,音译翻译会造成困惑,所以葛浩文采取意译法进行翻译,缩小文化理解的差距.

例15金壳的手表手上戴,蒜薹脖子一丈多长.(莫言2012:19)

译文:A golden watch on his wrist,his neck a ten-foot garlic stalk.(Goldblatt.2012:15)

此例子中“一丈”被译为“ten-foot”,英语语言体系中没有与“丈”相对应的计量单位,所以只能舍弃直译,进行意译,用计量单位“英尺”来替代“一丈”.一丈约等于10.94英尺,所以葛浩文将其译成“十英尺”.笔者认为葛浩文此处处理将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尽其所能完整地传达了出去.

二、葛浩文的翻译目的论

德国汉斯·J.弗米尔(Hans J.Vermeer)是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Skopos在希腊语中是“目的、目标、意图、功能”的意思,哈蒂姆(Hatim,2001:77)认为,对于一个注重翻译过程互动和语用目的的理论来说,skopos是个合适的名称.按照目的理论,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首要原则是整个翻译行动的目的.⑤卞建华:《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第86、89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如上所述,《天堂蒜薹之歌》的翻译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从译者葛浩文在2010年举行的落基山现代语言协会会议上发表的演讲能够得到些许答案.葛浩文进入海军军官训练学校的过程中被派往台湾,从此开启了一段与中国及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同时葛浩文在演讲中回顾了自己与中国的40年情缘时说道,“我不能说学习中文救了我的命,但毫无疑问,它的确做到了,将我的生命从最初的枯燥和平凡中拯救出来.中国话从来不会那么容易,因为会经常出错.印刷的文字或纸质版文字从记忆中消失时,声音本身就唤起了它们所指的图像,让我回忆起学习的时间,将记忆的线条转化为更广阔的记忆的催化剂.”Howard Goldblatt:Speech from?the?Rocky Mountain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s 2010 conference,2010.葛浩文刻苦学习中文,陆续翻译出数十部中国文学作品,由此可以看出,葛浩文是想将中国文化带入到西方世界,其交际目的是向西方国家读者详细介绍中国文化.所以,葛浩文在译介过程中采取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原则,以完整、清晰地向目标读者传达中国文化内涵.

根据弗米尔的目的论,“翻译是文化的比较.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翻译文化,特别是文学作品中承载文化因素的文化负载词?事实上,译者是选择翻译策略的决策者,从而将翻译的文化内涵从原文传递到译文.多数译者用文化积累的知识来理解源文化现象.”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也就是说,译者应最大程度地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目的论在对《天堂蒜薹之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依据弗米尔提出的三项翻译原则,笔者将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阐释.葛浩文为了能够实现他的翻译“目的”,准确地表达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味道,运用了以下的翻译策略.

(一)目的原则下的翻译

1.扩展和简化处理

目的原则主要是指译文应能在目标语文化和情境中,按目标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这就是说,只要达到预期的目的,翻译不一定“忠实、对等”于源文.

⑤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目的原则下的所有译文都要采取归化的手段,适当的情况下,运用直译或音译的方法也能符合翻译目的的要求.

第一,扩展

例句:热血在鼻腔里淤积着,头发涨,一股腥咸在口腔里散开,他知道血倒流进了喉咙.七窍相通.(莫言2012:37)

But the buildup of hot blood swelled his head,and as the salty taste spread through his mouth,he knew the blood was flowing down his throat.All human orifices are connected.(Goldblatt.2012:30)

此例子中“七窍”是指人体部位的七个孔窍,属于我国中医药学的理论范畴,这个含义自然并不为西方读者所知.鉴于此,葛浩文补充道“所有人的”,意在目标读者脑海中产生类似的语境效果.

第二,简化

有些时候,扩展处理可能会使西方读者阅读理解原文的含义感到十分费力,由于汉语结构独特且富于变化,一句话中往往带有深邃的隐含意义,同时,很多中国文学作品中不乏华丽的辞藻,但有时一种表达内容可能会产生语义的部分重叠,在文化负载词中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译者在翻译原文的过程中简化译文,表达出文化负载词的核心意义即可.例如:

“人家公家也不知怎么放的,放到寒冬腊月也是绿绿的,像刚从蒜苗地里拔出来的一样.”娘说.(莫言2012:68)

“I don’t know how the government manages to keep them so nice and green all the way to winter,like they were fresh out of the ground,”Mother said. (Goldblatt.2012:55)

四婶东扯一把,西扯一把.她把窗户上的绿绸窗帘撕下来,双手扯着,好像抓住一个人的头.(莫言2012:287)

Meanwhile,Fourth Aunt was grabbing everything in sight,including some green satin curtains,which she pulled down and began tearing to shreds,as if ripping a rival’s hair.(Goldblatt.2012:228)

第一个例子中,“腊月”是中国特有的农历十二月,也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寒冬”和“腊月”语义上有重叠,所以葛浩文简化处理为“winter”以使译文简洁明了.第二个例子中“东扯一把,西扯一把”反映了中国语言对具体形象表达的意义特征.葛浩文译为“grabbing everything in sight”两个“扯”颇为啰嗦和繁琐,故译者在此简化了译文.

2.省略

当原文和将要译入的目标国家文化背景存在巨大差异,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意识形态可能会使译者陷入困境.在不影响整体内容传递的基础上,应采取省略的方法,如此时仍坚持对其进行翻译,无论运用哪种策略,对目标读者来说都会产生扭曲或疑惑的感觉.例如:

(1)村主任背靠在树上,像受到大人盘问的小孩子一样,机械地用脊梁撞着槐树,脸上的肌肉都横七竖八地挪动了位置.(莫言2012:5)

But Gao Jinjiao was rocking back and forth,bumping against the tree like a penitent little boy.A muscle on Gao Yang´s face twitched.(Goldblatt.2012:3)

(2)老朱说:“伙计,先盖上,等我把屋子先拾掇拾掇.”(莫言2012:49)

“Put the lid back on till I can tidy up the room,”Zhu said.(Goldblatt.2012:41)

(3)她感到心里一阵阵发慌,掀掉被单子,坐起来,倚着壁子墙,直呆呆地望着墙上那张年画,画上画着一个穿红兜肚的胖小子,胖小子双手捧着一颗红嘴儿的大桃.(莫言2012:70)

Jinju,suddenly agitated,threw back the covers and sat up;she stared at a New Year’s wall scroll with a cherubic boy in a red vest holding a large red peach like an offering in his hands. (Goldblatt.2012:57)

例(1)中“横七竖八”仅仅是形容面部肌肉的纹路的数量之多,如果将其译成“横是七,竖是八”目标读者一定非常困惑.例(2)中“伙计”只是在中国北方地区是男性之间的称呼,而“伙”和“计”在英语术语中并没有对应词.例(3)中“倚着壁子墙”中的“壁子墙”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上述词语被省略处理并不会对整体语境效果造成影响.

(二)连贯原则下的翻译

目的法则下扩展、简化或省略的处理方法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作用较大,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翻译策略会令目标读者产生疑惑.即使译者努力地找到目标语中与源文相对应的词汇,目标读者也未必心领神会.在这种情况下,葛浩文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翻译策略,以更好地实现传播中国文化的翻译目的.连贯原则要求“由译者产生的信息(目标文本)必须能够用与目标接受者情景相连贯的方式来解释”.Mark Shuttleworth & Moria Cowie,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p.19.以下的翻译策略便遵循了连贯原则.

1.意译

运用意译的方法虽然是以目的语为中心,缺少了原文的原汁原味,但却能使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语国家的文化内涵.当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汇,或是其文化内涵与所翻译的英文词汇并不匹配时,译者便可通过意译的方法实现语篇的语义连贯.例如:

师徒二人经常促膝夜谈,甚是投机.(莫言2012:300)

This act set in motion a series of frequent heart-to-heart talks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whose relationship could not he been closer.(Goldblatt.2012:239)

四婶哭着说:“俺正在家里吃饭,吃着谷面饼子就着红咸菜,就听到大门外有人叫俺.”(莫言2012:158)

Fourth Aunt grimaced again and was soon crying,“I was home eating,”she said between sobs.“Grainy flatcakes and spicy salted vegetables. Someone called at the gate.”(Goldblatt.2012:122)

“促膝夜谈”与“促膝长谈”为近义词,是中国的成语,在英语中没有对应词.如用直译去翻译是较为困难的,故译者采取意译的方法揭示其潜在含义,“heart-to-heart talks”意为“谈心”,确保文化内涵能够被理解以及在文化层面上保持和谐.在中国文化中,“咸菜”是中国独创的一种下饭菜,用盐等调味料腌制而成.而“红咸菜”是由萝卜、芋头和蔓菁等原材料组成.立春之后将其晒干变成了褐红色,所以“红咸菜”之名由此而来.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故译者使用意译方法,“spicy”对于西方读者是很容易理解的.

2.替代

由于译介过程中会出现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完全不对等的现象,因此一些深刻富有内涵的源文化无法得到正确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对等的替代词语进行翻译,替代是翻译文化负载词的一项重要手段.如:

“站住,不许动!你这个拒捕的反革命!”(莫言2012:14)

“Stand right there and don’t move! You’ll only make things worse by resisting arrest!”(Goldblatt.2012:10)

乡亲们种蒜薹发家致富,惹恼了一大群红虎眼狼.(莫言2012:41)

The townolk planted garlic for family fortune,Angering the covetous tyrants of hate.(Goldblatt.2012:35)

“反革命”是极其中国式的词汇,在西方世界中并没有对应词汇,故葛浩文译为“make things worse”,增添了生动性,使译文变得流畅.“红虎眼狼”被“covetous tyrants of hate”所替代,意为“贪婪的暴君”.译文似乎变得更合理了.

(三)忠实原则下的翻译

依据忠实原则,音译方法和直译方法能够达到翻译目的.这两种方法旨在保留源语国家或民族的独特文化,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直译和音译也可以与注释或解释相结合.下面是具体例子.

1.音译

第一,人名

他短暂地感叹着:真如瞎张扣说的,貂蝉是绝色美人,脸上还有七个浅皮麻子,可见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莫言2012:244)

He sighed.Blind old Zhang Kou said it best:even a famous beauty like Diao Zhan had pockmarks,which proves that perfect beauty simply doesn’t exist.(Goldblatt.2012:191)

第二,地名

一九六〇年夏天,天堂县木沟公社高瞳村高级小学六年级学生王泰站在厕所里说.(莫言2012:120)

Announced Wang Tai,a sixth-grader at the Gaotong Village elementary school in Paradise County’s Tree Trench Commune as he stood in the latory. (Goldblatt.2012:93)

第三,称谓

高马闪到一边,看到那人从一个黑革包里摸出了一瓶酒,一筒鱼罐头,放在桌子上,说:“八舅,听说方家闹了乱子?”(莫言2012:36)

Gao Ma stepped aside and watched him take a bottle of liquor and some canned fish out of a black imitation-leather bag and set them on the table.“Eighth Uncle,”he said,“what’s this I hear about an incident involving the Fang family?” (Goldblatt.2012:29)

上述例子中,所有文化负载词都是通过汉语发音音译成相对应的英文字母.音译作为最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技巧,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汉语的韵味.但对于一些文化内涵较深的词语,音译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目标读者,使其很难理解词语所传达的深层次的文化意义.这时,音译加注释便会起到作用.例如:

他搓着胸脯上的灰泥,听到新生的婴儿在炕上啼哭.(莫言2012:3)

He scraped caked-on dirt from his chest. He heard the cry of his newborn baby on the kang,a brick platform that served as the family’s bed.(Goldblatt.2012:2)

2.直译

“小—小子,你还—还跑吗?”结巴说,“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莫言2012:234)

“Y-you think you can r-run away again? You might make it past the f-first of the month,but n-never past the fifteenth!”(Goldblatt.2012:183)

高马说:“人是铁,饭是钢,只要身体好,能干活,就不愁挣不到钱,你占着座位.”(莫言2012:140)

“People are iron,”he said,“and food is steel.I need to keep up my strength to find work.Se my seat.”(Goldblatt.2012:108)

“好啦,祖宗奶奶!”高马无可奈何地说,“真是女人,前怕狼,后怕虎,一分钟就变一个主意.”(莫言2012:135)

“All right, my little granny,” he said,exasperated.“You women are scared of wolves in front and tigers in back,changing your minds every couple of minutes.”(Goldblatt.2012:105)

上述三个例子中是中国成语或俗语,“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意为终究无法从根本上逃脱命运的安排.“人是铁,饭是钢”强调人无论意志有多强大都要有物质保障.“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畏首畏尾.乍一看上去,西方读者可能会在此产生困惑,因为他们对中国成语和俗语一无所知.但通过直译的方法,成语中隐喻部分的主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就像从“前怕狼”和“后怕虎”中可以明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另一方面,葛浩文也想通过直译的翻译方法让西方读者自由想象中国成语和俗语的内涵.

三、《天堂蒜薹之歌》中的误译

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葛浩文把文化负载词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西方读者.不可否认,葛浩文已经很好地将中国文化传播给西方读者,同时对西方读者来说也获得了欣赏东方文化魅力的机会.但一切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在《天堂蒜薹之歌》中,也存在着误译的现象.例如:

高马苦笑一声,说:“不是团长的老婆,是团长的小姨子,不过我可不爱她,我恨她,恨她们.”(莫言2012:24)

Gao Ma sneered.“It wasn’t his wife,it was his concubine.And I didn’t love her.I hated her—I hated them all.”(Goldblatt.2012:19)

该例子中,“小姨子”在汉语文化里是妻子的姐妹的意思,是一种关于亲属关系的称谓.葛浩文译为“concubine”,意为妾和妃子,这与原文作者的表达相去甚远,便会造成目的语国家读者的误读.

综上所述,由于不同国家或民族的语言都根植于他们独特的文化之中,因此,文学翻译便可以理解为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域文化的相互传播.翻译的最大障碍便是由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巨大的语言差异,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就需要依赖于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对源语国家文化进行解读,通过对葛浩文在《天堂蒜薹之歌》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翻译目的论平衡了自由翻译与忠实翻译、归化与异化和意译与直译之间的矛盾.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广泛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也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加贡献了力量.文化软实力的本质是一种价值体系对世界的影响力以及世界性的认同程度.

葛浩文为了实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运用多种翻译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地保留了中国文化元素.

【作者简介】王汝蕙,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张福贵,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立军)

①张福贵、王俊秋、杨丹丹、张丛皞:《文学史的命名与文学史观的反思》,第153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DOI:10.16551/j.cnki.1002-1809.2018.02.032

文化翻译论文参考资料: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英语翻译专业论文选题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上文总结,此文为适合不知如何写葛浩文和文化翻译策略和目的论方面的文化翻译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文化翻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