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共产主义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共产主义为什么不是乌托邦基于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共产主义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22

《共产主义为什么不是乌托邦基于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该文是关于共产主义类论文范文文献和《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和共产主义和乌托邦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司赛赛

(上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44)

摘 要:通过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第三章和第四章对“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以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反对者的批驳,重点讲述了共产主义的实际意义.从共产主义的可实践性以及人性问题等方面,对现实生活中对共产主义与乌托邦画等同的现象进行分析,论述两者的不同之处,并最终得出结论.这对更好地理解“四个自信”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四个自信”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044-02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是伊格尔顿写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后现代主义大行其道,结构主义、解释学等学说已不再流行,人们热衷于研究生活中的各个小事,并对马克思主义这种宏观巨论嗤之以鼻,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人们细枝末节地去解释各种不同的文化符号,解构成了最常态.而伊格尔顿却与主流格格不入,他在后现代主义的浪潮中,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反对者进行批驳,因此与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积极论战.

一、共产主义与乌托邦

本书的前言部分就写到伊格尔顿写这本书的前置假设在于,是不是后现代主义的浪潮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反对理论的理由是错的,有没有可能这些攻击站不住脚.他并不完全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每个部分都是正确无疑的,他对马克思的一些观点也有不同的看法,他不是那种竭力把马克思主义神化的左翼分子.而针对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一一反驳和解释这些诘责的不实之处,希望能让人更加了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书中较为集中地论述共产主义的章节是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宿命论的批判,当时人们极端地否认人的能动作用,封建社会一定会为资本主义让路,资本主义也一定会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让路,这一切的一切都由天定.但马克思明确地说过人的创造力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生产力会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发展,与人们普遍思维中的“天命”相悖.

第四章批驳的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乌托邦的论断,在某些反对马克思主义者眼中,马克思是一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把人心想得过于善良,他是寄希望于物质极大丰富,人们无须劳动的完美社会.这显然是给共产主义加上了“空想之国”的光环,突出了它的不可实践性,所以他的政治思想并不可取.但伊格尔顿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可实践的,并非完美的,他认为马克思眼产主义使人类在真正意义上进入自身的历史,它是人类历史的真正开端.马克思从来不做对未来的具体设想,他本身就时刻警惕理想主义的倾向,强调实践和现实的要素,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实践来实现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符合人民群众美好愿望,保障了我们基本生存权利的更加高等的社会形态.

二、共产主义可实践,而不是空想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空想社会主义是当时人们对未来的多种预测之中最盛行的一种,马克思持谨慎态度对此展开了探讨.而共产主义思想正是源自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那么共产主义是不是乌托邦?“乌托邦”一词起源于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用于人们描述理想社会.托马斯·莫尔认为英国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贫困和不平等的罪恶源泉,要摆脱这一困境必须要建立一个按需分配、人人平等、共同生产、人人良善的“乌托邦社会”.而后继的圣西门、傅立叶等人对空想社会主义进一步添砖加瓦,投入了一些理性的思考.马克思从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指出只有立足于当下现实情况,通过政治革命,着手解决现实中阻碍理想的矛盾,才能实现美好的未来.

马克思在根本上就不是一个空想的理想主义者,他是实干家.如果被剥削、被奴役本身是反自然的、反人权的,那么共产主义社会消除了这些因素就不算是空想,而是人的本性的回归.而且在马克思的心中,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它仍然需要不断面临新的问题,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对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等同于完美的乌托邦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如果把发现并解释了历史规律,进而武装起无产阶级政党,使之通过理论的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世纪至今的社会一政治格局的马克思主义称为‘乌托邦’,显然是极荒谬的.”

乌托邦还被等同于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名词,是不可实现的,而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的批判也在于共产主义是对当时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仅仅从理论上对社会的一种构想,他们从未深入地探寻过资本主义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更谈不上亲自去实现,那么自然就不可能是可以实现的社会.但是共产主义是从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孕育而生的,汲取的是现实的养分,他着力于解决的是现实中存在的需要马上去解决的问题,他并不依托于构建一个完美的制度,他更想要做的是研究历史发展的进程,从中寻找出摆脱现实困境的方法.

三、共产主义并非取决于人性

乌托邦社会中显示的人格通常被认为是人人皆有良善,世界上再也没有了邪恶.某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批判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源于对人性的轻信,他们坚持人生来就是自私、贪婪、好斗而富于竞争性的动物,他们认为任何社会改革都不能改变西方语境中的“人性本恶”的论断.这种观点源于他们混淆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惯性思维.对于这个指责,伊格尔顿从马克思关于人类“物种存在性”的论述中得出,马克思的确相信人性.马克思认为自然属性离不开社会属性,人性的社会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社会上其他人的支持和关爱.马克思主义承诺人性不是也不会变得完美无缺,即便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下,一些艰苦的劳动仍然是必要的.

在私有制的体制中才有人性的“自私”,这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因此人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正义不能寄希望于人性,而高尚的美德植根于体制之中.在马克思构想中的共产主义,这个社会存在的基础并不是取决于人性的善良,而是因为共产主义制度帮助人们降低了犯罪等不道德行为的程度而已.是因为从制度上让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的丰富就让人们失去了一些违反道德的理由,相对和谐的状态下,不道德行为发生的概率是降低的.所以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从制度上帮助了人们走向良善,而不是寄托于人本身的道德的崇高.马克思也没有说过共产主义可以消除一些争端,不能排除有部分或者个别人仍然做出那些不道德的行为.这就跟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种种制度一样,只是帮助人约束自己,而不是寄希望于人本身.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为人们追求精神的充实和道德的提高提供了前提条件,物质的丰富虽然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充分必要条件,但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塑造人类本身,它们也是再教育的绝佳工具.共产主义并不是需要每个人的完美道德,而是通过自身制度的设计来逐渐完成这样一项耗时漫长的工程.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要实现个人全面发展,要以集体发展为前提,人只有通过他人的成功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其次,马克思认为,我们为所有人自由地自我实现而奋斗是我们不断前行的目标,不能完全实现.没有绝对完美的社会,但我们要与当前的现状做斗争,要改变现状.

四、信仰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社会的声誉乃至活力与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效紧密相关.苏东社会主义实践的成效并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社会的现实价值,维护马克思主义声誉及其生命力的历史使命落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肩上.在此背景下,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身处全球一体化潮流中的中国要承担起这一使命,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就必须确立“四个自信”,对待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坚持,对于社会主义,要在实践中彰显.

首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力量.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同时要承认某些论断的历史局限性,坚持正确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而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性、主体性和总体性.“文化自信”是对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承诺和现实推进.其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必须确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坚持“四个自信”,则是在实践中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确证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重要表现.

历史和现实有力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途径.党和国家领导人正是因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和坚持,才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发展前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的前途和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悲惨局面,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提出的“四个自信”,不仅表明了中国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决心,也明示了中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拓展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是立足于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一生的科学探索.作为其思想基石的两大理论创新——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理论,使社会主义第一次从空想变为科学,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转变.马克思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产主义学说只能立足于实践的发展,因此他并未向其他空想主义者一样停留在理论的幻想之中,而是在其《资本论》等论著中,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指出社会发展的趋势,并强调在生产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所以说共产主义不等同于乌托邦,马克思主义从不对未来世界做具体的描述.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马克思主义式的宏大叙事不能被后现代的微观文化研究所取代,世界性的危机已经向人们证明了这一点,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的世界的种种危机在马克思口中早已被预言过,而伊格尔顿也做出过类似的判断.所以解决当今的这些问题,更多人把目光重新投向了马克思主义,以寻求解决的道路.所以共产主义不等同于乌托邦,而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社会仍然有着他的重要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思考.

共产主义论文参考资料:

该文点评:该文是一篇关于共产主义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和共产主义和乌托邦相关共产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