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从皇帝称呼看执政能力有关论文范文集 和从皇帝称呼看执政能力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从皇帝称呼看执政能力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4-12

《从皇帝称呼看执政能力》

该文是从皇帝称呼看执政能力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和执政能力和称呼和皇帝类论文范本。

对皇帝的称呼不是小事,既不能直呼其名,又要威风便捷地被提及,这在古代士大夫那里,一直是件头疼的事.于是,庙号、谥号、年号、尊号被发明出来,用于称呼皇帝.简而言之,庙号是用来方便把自己放进太庙供后代奉祀的,死了才有.电视剧《走向共和》里,慈禧太后垂死而不瞑目,张之洞上前说了一下光绪的庙号,慈禧就放心地去了.谥号是皇帝死后,臣子对其一生功业的评价;年号则是用来纪年的.“祖、宗”之争

古人说,天子七庙.就是说一个王朝里面,如果每个皇帝死后都建庙的话,随着王朝的持续,会越来越多.《礼记》就做了一个规定,除太祖庙外,要依次毁去较早祖先单独修建的庙,把他们的灵位迁到太庙里面,使宗庙总数保持一个恒定数字.有一些功劳格外出众的君主,就会上庙号以示尊崇,永远立庙祭祀而不毁去,所谓“百世不祧之庙”.

关于古代皇帝的庙号,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打江山是祖,坐江山是宗,祖的地位远远高于宗.太祖作为是宗庙中的始祖,主要授予开基肇业的皇帝,如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的庙号全部都是太祖.

什么?大家挂在嘴边的不是汉高祖刘邦吗?不妨翻翻《史记》,里面还原过给刘邦确定庙号和谥号的过程——“群臣日:‘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日高皇帝.”显然,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谥号才是高皇帝,但司马迁就是任性地要叫汉高祖,后世乜就叫习惯了.

这里面也有不按规矩出牌的朝代,如隋、唐开国皇帝杨坚和李渊的庙号都是高祖.其实,自南北朝开始,人们就喜欢管开国皇帝称高祖,刘裕、石勒、萧衍、陈霸先这一千人的庙号都是高祖.这种混乱的局面,正好说明了当时高祖和太祖是等价的,不过从辽宋开始,王朝建立者全部为太祖,再无“高祖”了.

理论上说,第二代皇帝的庙号应该是太宗.如汉唐宋明清五个王朝的第二代领导人刘恒、李世民、赵炅、朱棣、皇太极,无一不被尊为太宗.

即便贵为太宗,也还是要比“祖”的庙号逊一筹.比如,元太宗窝阔台在世祖忽必烈面前,评价是明显不如后者的,汉太宗刘恒(文帝)也明显不如汉世祖刘秀(光武帝).能获得世祖庙号的,往往都开辟了该王朝的一个全新历史时期.

当然世祖也不是随便能当的,宋高宗赵构去世后,尤袤等大臣定号高宗,洪迈独请号世祖,理日是赵构如刘秀一般“中兴”了宋朝基业.尤袤的观点是:太上亲为徽宗子,子为祖而父为宗,失昭穆之序.刘秀不是哀、平二帝的直系后人,其称无嫌.

康熙皇帝是清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因为第一帝顺治已经称为“世祖”,那么康熙帝的庙号应该称“宗”,是在雍正帝的坚持下,依旧被定为“祖”,并且是“圣祖”,也是空前绝后了.要知道,之前唐、宋分别上圣祖庙号的都是李耳(老子)、赵玄朗(财神)这些大仙.

除此之外,带“祖”的庙号仅有刘备和南唐李异的烈祖、北齐高洋的显祖等,而带“宗”的庙号则五花八门,需要严格区分.如“文、武”这样在谥号中明明听着很美好的词,在庙号里也是贬义.如汉武帝、汉光武帝、魏武帝这些谥号都很霸气,但唐文宗、明武宗(正德帝)、清文宗(咸丰帝)这些庙号,都是性格懦弱或残暴的代名词.

因为庙号用字和谥号是两套体系.庙号中好字太多,文、武显得不够劲.就好比夸一个孩子“机灵”是褒义的,但你夸他的同学们是“天才”,这个“机灵”就弱了.谥号是怎么被玩坏的

庙号制度从商朝开始,皇家非常谨慎,拿两汉来说,整个二十余帝,有庙号者不过七人.但没有庙号,也得称呼上一代皇帝啊!有人说了,只要是皇帝,就一定有谥号,用谥号是一个非常简单方便的办法.

到唐朝的李治、李隆基时期,又出问题了.武后给李治和自己改了个新称呼——“天皇”“天后”.但李渊、李世民怎么办?只能跟着改谥号了,李治就把李渊的“大武”改成“神尧”,把李世民的“文”改成“文武圣”.

武则天称帝后更是创造了一个新体例:尊号.意思是活着就可以上美称了.李隆基特别喜欢这种尊号,到天宝十二年时,他已经是“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了.没办法,他又顺便改了几个祖宗的谥号,李渊改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改成了“文武大圣大孝皇帝”.

自此以后,皇帝谥号全部变成了这种裹脚布,越来越长.到清朝,皇帝谥号已经扩充为二十多个字,如康熙帝的谥号就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谁记得住?就算是照着读,也难保不会出错.

唐代宗时期,颜真卿曾上奏,认为大家都用初谥多好啊,高祖称为武皇帝,太宗称为文皇帝,以此类推.当然,这个建议最后没通过.怎么办,那就用庙号来称呼啊!打批发,每个皇帝都“发”一个庙号,皆大欢喜.“子议父,臣议君”

庙号与谥号一样,都是“子议父,臣议君”.秦始皇认为,下议上是为不敬,所以秦朝不搞这一套,而是用数字的形式一代代传下去,这也是西方通用的方式.

到了汉朝,秦朝那一套被废除了,西汉王朝除了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也拥有庙号.

为什么大名鼎鼎的汉景帝也没有庙号,“稍逊一筹”的刘询(宣帝)却有?答案很简单,这个庙号是汉平帝时期王莽上的.

东汉初年议及西汉诸帝的庙号问题时,刘秀批准将元帝的庙号高宗、成帝的庙号统宗、平帝的庙号元宗去掉,最终只保留了高、文、武、宣四帝的庙号.东汉后来曾给和、安、顺、桓四帝上过庙号,到董卓专权时,这四帝被认为无德,就把他们的庙号都给取消了.

历朝历代,对庙号评定非常严格,不够的,没有资格.即便后来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了,后世也会根据文治武功,在具体文字上下功夫.

例如宋神宗的庙号就是司马光主持商定的.“神”这个字有“功业不足、半道而废”的意味.宋神宗熙宁变法草草了事,意欲征服西夏却几遭惨败.同样,明神宗万历皇帝从中兴到怠政再到最后干脆不上朝,此二人以“神”字为其庙号,都是很恰当的.

总的说来,在庙号这件事上,正值的臣子秉求公允,对皇家也不是太买账.乾隆帝死后群臣议庙号为高宗,嘉庆最初是反对的,理由是“唐高宗、宋高宗都不怎么样,元、明两朝都就没有再出现高宗”,但最后还是没能改变群臣的决定.乾隆帝成为高宗后,依然不能改变这个庙号明褒实贬的味道.

反过来说,如果皇帝足够强势,百年以后,子孙也不该乱改其庙号,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开始被尊为明太宗的朱棣.

嘉靖帝的父亲兴献王没有当过皇帝,根本不能入太庙,但嘉靖帝偏要勉强.可惜太庙中的名额已经满了,兴献王要进去,就必须祧一个出来.

按规矩,被祧出来的第一顺位应该是朱棣,但嘉靖帝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经徐阶等人点拨,把朱棣的庙号改为了“成祖”,这样可以使他与朱元璋同为“万世不祧”之君,而被祧的就是仁宗朱高炽了.

嘉靖帝能改之前的,自然也担心死后自己会得到什么庙号.他生前曾明确表示不想要世宗,结果死了以后大臣们还是给他定了世宗这个庙号.比他早一千多年的魏明帝曹睿更直接,生前就定好自己庙号:“景初元年,有司奏,帝为烈祖,与太祖、高祖并为不毁之庙,从之.”

值得一提的是,崇祯帝朱由检被上的庙号之多,可能是排在前列的了.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即位之后,先称其为思宗,第二年又改为毅宗.隆武帝继位后,他把崇祯帝的庙号改为威宗.在北方,清军在吴三桂带领下,打着替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入关的,还给朱由检上了庙号明怀宗.但后来又去除了怀宗庙号,改为庄烈帝.直到民国,崇祯帝才又被公认为庙号为明思宗,原因就不言自明了.

从皇帝称呼看执政能力论文参考资料:

偿债能力分析论文

偿债能力分析开题报告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提纲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简而言之:此文为一篇关于对写作执政能力和称呼和皇帝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从皇帝称呼看执政能力本科毕业论文从皇帝称呼看执政能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